《明末汉之魂》第九百一十五章:整装待发

    明末汉之魂正文卷第九百一十五章:整装待发秦妡怡来到安庆府跟黄汉一起过了团圆年后,带着一个把总女兵押运一千支米尼枪、四千杆自生铳和一百门一磅弗朗机炮等等装备乘船回到四川。
    她这两年在老家训练出了不少女兵,因为得不到编制故而只能以团练模式存在。
    现在好了,带回来的装备足以满足两个乙种营的需要,老兵带新兵,强化训练几个月,蜀中女兵达到四个齐装满员的乙种营,战斗力不容小视。
    忙过春耕,秦妡怡立刻赶到保宁府剑州跟养母秦良玉见面。
    她把黄汉的计划和盘托出,也委婉的告诉秦良玉,“汉王”先平辽后剿灭流寇的既定方略不容改变。
    四川当下以守土为重,抓紧时间训练兵马,最迟明年秋收后,“红旗军”、京营人马、川军就会从四面八方发动全面进攻。
    川军的目标是杀出秦巴山区夺取汉中。
    秦良玉深明大义,懂军事,分得清轻重缓急。
    她同样期盼“汉王”能够顺利完成平辽计划,听秦妡怡讲明守稳四川就是策应了“红旗军”,没有提出异议,这段时间都在埋头发展。
    “红旗军”一直联合白杆兵在天府之国发动军民修建水利设施,推广高产农作物,剿灭山贼盗匪。
    又因为大量移民导致蜀中人均田亩拥有量增加了三成,如今四川农户不仅仅做到了粮食自给自足,还有些余粮,人心安定。
    流寇杀到成都城下的教训深刻,“红旗军”宣传队又经常发动受害者控诉流寇暴行,被唤醒的老百姓踊跃参与乡勇训练。
    如果明年秋收后发动进攻,由“红旗军”正兵、女兵、卫所军,白杆兵、乡勇组织的四川方面军能够达到二十几万人马。
    纵然使用白蜡杆长枪的冷兵器人数达到一大半,也足够流寇喝一壶。
    黄汉财大气粗,粮食充足,在四川投入巨大,得到了实惠的川民当然拥护“红旗军”,相信纵然秦良玉不肯背叛大明,早被拉拢的白杆兵也不愿意跟“汉王”为敌。
    十月底,总决战部署全部完成,由于又补充了山西“红旗军”骑兵和吴自勉、尤世威、猛如虎等等带来的骑兵,五千左右战损缺额被填补。
    足一千热气球早就到位,飞行军营五千飞行员、地勤人员、技师整装待发。
    计划任务是在隆冬季节滴水成冰之时,选择适合飞行的月夜在半夜三更飞跃沈阳卫城上空扔下燃烧弹。
    全部扔猛火油助燃的燃烧弹,连造价昂贵的万人敌都不需要,届时扔下的猛火油总量达到四五十万斤,平均摊派到清军头上,一个人绝对超过一斤。
    三更半夜火烧连营,毫无防备的清军将要有多少人葬身火海?
    阿弥陀佛,太狠了、折寿啊!
    没办法,为了减少“红旗军”的伤亡,不肯大量知识青年跟野蛮兽类以命换命,只能选择火烧建奴伪都!
    眼看着一天天过去,黄汉最担心的建奴望风而逃没有发生。
    恰恰相反,由于没有被围死,清军还在不断从北方运送粮草、木材,估摸着是囤积这些物资为长期对峙做准备。
    满清在沈阳卫城和城外十里范围工事群内囤积的草料能够满足二十万匹战马、挽马吃半年,囤积的材火足够一百万人用一年。
    隆冬季节,取水困难,要是清军的草料场被十几个从天而降的燃烧瓶点着了,蔓延的火势会吞噬多大范围?造成多少伤亡?
    面对“红旗军”的全面进攻,满清军民无计可施,他们唯有选择相信主子崇德集中举国之兵坚守的盛京不会陷落。
    因此不断有携带粮食、马匹、盔甲的建奴携家带口赶来盛京。
    “红旗军”骑兵基本上不去骚扰盛京北方的通道,而是安排蒙古轻骑兵以千人队为单位在外围破袭,目的就是让盛京城里、城外聚集的人数越多越好。
    “红旗日报”去年底就开始高调宣传平辽大战,大明几乎家喻户晓,此时此刻都在关注即将到来的决战。
    崇祯心里五味杂陈,他期盼“红旗军”大获全胜,可是又在担心得胜归来的“汉王”再度膨胀。
    在辽东战场牺牲的烈士遗体运回家乡安葬,隶属于“红旗军”的地方官都要组织军民祭奠,仪式搞得庄重肃穆。
    大明兵丁战死基本上是就地掩埋,只有阵亡将领才有灵柩运回故乡的可能。
    然京畿之地不断瞧见运送烈士灵柩的四轮马车,老百姓不知道伤亡该有多大,下意识的感觉到了辽东战场的惨烈。
    崇祯和文官武将得知已经有一两千“红旗军”遗体和三四千伤员运回关内的消息,都纷纷猜测,最后一致公认实际伤亡数量恐怕有几倍。
    皇帝和朝臣都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很明显“汉王”系已经尾大不掉,按理说“红旗军”伤亡巨大,他们应该幸灾乐祸才对?
    可是没有一个人觉得高兴,此时他们倒是开始为即将发动的总决战而感到焦虑,大多数官员都在心底里为“红旗军”祈福。
    这就是民族凝聚力,面对外敌,绝大多数汉人还是能够做到荣辱与共,他们希望能够听到“汉王”大获全胜的好消息。
    高迎祥同样关注辽东战场,他其实也希望“红旗军”能够获胜。
    但是他不希望建奴败得太快,幻想着建奴能够拖着“红旗军”在辽东打个三五年,最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有了一两年时间分发田亩促生产,转变了成天烧杀抢掠的发展模式,高迎祥享受到了万民瞩目的快感。
    再加上麾下人马的质量不断提高,高迎祥更加坚定了成就霸业的信心。
    他认为只要再给他三年,义军就有可能发展到百万之众,打败明军跟“红旗军”争夺天下,鹿死谁手难说难讲。
    眼看着黄河冰冻层越来越厚,李岩制定的全面进攻大明的计划得到了高迎祥的认可。
    三十万流寇在十一月一日忽然杀过黄河杀上太行山、杀入怀庆府、卫辉府,势如破竹夺取大明二府城十七座县城,五六十万军民被裹挟。
    书客居阅读网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