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引:九爷万福》第778章 抢夺人才计划

    清宫引:九爷万福第777章抢夺人才计划身处别人的地盘,虽然也知道那些藩属国不会轻易动他们,否则,一旦他们这些御史在藩属国内出事,那么,他们加入大清的时间肯定会无限期的往后延迟,至少一代人是别想触及长生了。
    然而面对那一副副红着眼珠子想要吃人的脸孔,御史们还是觉得心惊肉跳。
    以前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现如今却变成了,阻人长生胜于杀人全家,他们拖延可以,但也不敢做得太过分。要不真把人惹急了,给他们一个好歹,便是到时候朝廷再怎么给他们报仇,总归他们自个儿是没命享福了,何必呢?
    啥都没自个儿的命珍贵!尤其是在这长生可期的时候!
    张御史安慰道:“庄亲王也不用太过担心,民意调查这一步虽然完成了,可后续还要全民学我大清文化礼仪,这没个几十年可是无法实现的,对于咱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是没啥影响的。”
    张御史心里乐呵着,左右后头还有那些大儒们顶着呢,他们不过是做御史的,何必事事顶在前头招人嫌?让那些嘴巴上整日里之乎者也的酸儒去填坑不是更好么?
    庄亲王想了想,张御史说的也对,书同文、言同音,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更何况还要学大清的礼仪文化了。于是心下释然,拍拍几位御史的肩膀,说:“辛苦你们了,这朝鲜的贵族们也太过分了些。”
    庄亲王忽然想到一个办法,嘿嘿笑了起来:“一会儿本王就去禀报皇上,等所有外派御史都回国后,进行统一的论证,再实施下一步。”
    几个御史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对庄亲王竖起大拇指,嘿嘿嘿的笑了起来。
    华夏大地经历了几千年的政治斗争,能进入朝廷高级官员序列的,哪个不是斗争好手?藩属国的官员们在这方面相比起大清的官员来就完全不够看了,有的是办法让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第二天的朝会上,几个御史正式的向所有朝臣们细说了这一年来在朝鲜做民意调查的结果。
    “朝鲜国上下人等,都以加入大清为荣,民心可用。”
    朝鲜离长白山最近,长白山天池上空有仙宫现世,有仙子临凡之事,在朝鲜也是广为流传,所以这回朝鲜上层决议加入大清,才没有引起百姓的反对。面对长生,没有任何人可以拒绝。
    御史们汇报过后,朝鲜使臣就激动的道:“皇上,如今御史大人们已经证实,我朝鲜百姓对天朝上国的景仰之心,恳请皇上立刻选派大儒前往朝鲜,教化百姓。”
    暹罗使臣顿时就跳了出来:“皇上万万不可,当初派遣御史前往各国调查民意,都是一起出的,如今自然也当等所有御史都回来后,再行派遣大儒。否则,对于我等离京较远的国家来说,就是大大的不公平了。”
    安南、南掌、缅甸、爱乌罕等国也都跳了出来,大喊不公。他们身处大清的南方、西方,离京城都非常的远,一来一回所要耗费的时间就是朝鲜的好几倍,当然不愿意看到朝鲜在长生路上先行一步。
    他们早就看朝鲜不舒服了,明明最喜欢做的就是反骨仔,偏偏还装得比谁都忠诚,又仗着离京城近,第一个做完民意调查,然后就想甩掉大家,自个儿先一步成为大清领土,好早日得到长生。
    凭什么啊!
    要进大家一起进,要拖着大家一起拖着。
    庄亲王在一旁看着暗戳戳的笑,昨儿他就派人将朝鲜的打算告诉了各国使臣,果然,今天他们没有辜负本王的期许。这些藩属国的使臣们充分证明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是多么的英明。
    朝鲜使臣气急,这些杂碎,尽拖后腿!
    他气急败坏的道:“谁让你们离京城远,咱们生活的土地,那是老天爷赐下的,我国和天朝的京城离得近,那是天意,天意就该我国先行一步的!”
    廓尔喀使臣把衣襟一撩,嘿嘿怪笑道:“先行一步?先行一步去西天吗?我们可以成全你!”
    若论打仗,廓尔喀从来没怕过人!
    “来呀!谁怕谁!”
    朝鲜使臣也不甘示弱的反唇相讥,两国隔得那么远,他还就不信廓尔喀能打到朝鲜门口来。
    十阿哥津津有味的看着,朝会就是这样才有意思嘛,平时也没人吵个嘴打个架,怪没意思的。
    眼看着就要在朝会上上演全武行,康熙咳了两声,藩属国的使臣们便都消停了,等候康熙的旨意。
    康熙道:“此次纳藩属国入大清,非是等闲之事,需得多方考校,如今前往其他藩属国做民意调查的御史团队尚未返回,这仅有一国的调查,不足以说明问题,在这件事上,不好区别对待,待诸御史团队尽皆返回后,朝廷综合考虑过后,再给出统一的意见。朝鲜使臣就再等待一些时候吧。”
    原则上,康熙是要接纳藩属国加入大清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却不可能让那些藩属国的人太容易就加入大清。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大多是不容易让人珍惜的。康熙已经准备好,给藩属国设置重重障碍,让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才批准他们加入。
    更何况,对于朝鲜这个小弟康熙也是不大喜欢的,如何愿意他们领先太多?其他的小弟都那么听话,怎能让人失望伤心呢?
    果然,康熙这一说,除了朝鲜,其他的藩属国都感激涕零,纷纷表起忠心来。
    这一次的朝会,以众藩属国使臣的胜利和朝鲜使臣的失败而结束。
    不过朝鲜使臣并不甘心,回去之后就想了个办法。
    这天九阿哥下朝回来,对芙苏妮说起了一件在外头听来的趣事。
    “爷,你说朝鲜使臣在大量收买贫寒士子前往朝鲜教书育人?”
    “是啊,京城的寒门子弟最近可是都成了香饽饽了,朝鲜使臣开出了大价钱,广邀大清士子前往朝鲜教化百姓,而且还是明码实价。会三百千等蒙童书籍的,月俸一两银,提供一间卧室并一日三餐。有童生资格的,月俸三两银,赠送一个小院儿,仆人两名,并一日三餐。有秀才功名的,月俸五两银,赠送一个小院儿,百亩良田,仆人六名。至于再往上的,可面议。”
    九阿哥说着摇摇头,这朝鲜使臣脑子也还真好使。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朝鲜使臣出的价码已经不低了。要知道,大清的官员,六品官的年俸才六十两,也就将将和朝鲜开给秀才的筹码一样。
    芙苏妮笑着道:“妾身猜想,朝鲜使臣恐怕收获并不大。”
    “哦?这价码已经不低了,芙儿怎么会认为没多少人愿意去?”
    “不是没多少人愿意去,而是可选择的地方太多了,妾身就不相信,其他藩属国就没想到这一招。朝鲜能提前招人前去教化百姓,他们也可以啊。总有人不喜欢去北方的。”
    九阿哥哈哈大笑,凑上去在芙苏妮唇上重重的印了一口:“孤的芙儿真是太聪明了!你没猜错,朝鲜使臣刚放出话来,其他几个国家的使臣便也都有样学样,现在,京城的读书人可成了香饽饽了。孤看啊,大清马上就要迎来一场人才流失的高峰期了。”
    芙苏妮高兴极了,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输出,文化殖民啊!只要藩属国的贵族们还想要长生,就会努力的推动民族融合,过上两三代人,如今的藩属国就是真正的大清国土了。
    忽而想起一事,芙苏妮道:“爷,您记得给汗阿玛提个建议,年未及弱冠的大清子民,不可出国。”
    “咦,这是为何?”
    芙苏妮道:“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般都是在人的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而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二十岁以下,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时期,若是在这个时期让他们出了国,不说影响别人了,说不得还会被其他国家的人影响,不知自己到底是大清之人,还是他国之人了。”
    后世,许多家长自以为为孩子好,小学、初中、高中就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结果,许多孩子习惯了国外的生活后,根本就不想回国了,也不愿承认自己是华夏人了。
    还有一些被国外的文化洗脑的,哈韩、哈日,恨不得自己身上没有留着华夏民族的血。
    这些受到影响的,大多都是心智育不成熟的青少年,所以,青少年时期的教育非常的重要。大清的子民就应该在青少年时期接受最正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样,出国之后才不容易迷失心性。
    九阿哥听后,神色凝重:“芙儿提到的这一点,的确很重要。你放心,明日孤就向汗阿玛进言,未行冠礼者,不可出国。”
    听了九阿哥的话后,芙苏妮又有些踌躇了:“其实,在少年时期,出去走走看看,开开眼界也是好的,妾身那个建议,似乎有些保守了。”
    九阿哥笑道:“孤知道芙儿的担心,你放心吧,孤只会建议,未行冠礼者,不可受聘于外国之人,但若是结伴去藩属国游历却是可以的。一个人思想容易出问题,多几个在一起,总有能保持清醒的。再把这游历时间做一个规定,根据年龄的不同,游历时间的长短也有区别,应当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芙儿所担心的那种问题了。”
    芙苏妮恍然,这不就是后世的签证制度吗,这样一调整,果然好了许多。
    年纪小的,出去几天看看风景,见见世面也就行了。年纪略大一些的,出去个十天半月的,领略一下当地的特色,有些感触就行了。年纪再大一些,可以出去一两月,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能有自己的体悟。
    如此一来,既开了眼界,又不至于待得时间长了迷失自己。
    再者说了,她还不相信如今这个年代,有哪个国家能比大清还要强盛的。慕强是人之本能,大清强,百姓自然引以为豪,如何会被其他国家迷惑?
    芙苏妮就满眼崇拜的看着九阿哥,说:“爷常说自己什么也不会,都是妾身提点的,其实是爷太谦虚了,妾身每次提出的东西总是很草率,然而爷每次都能把它修改得很是合情合理,很是符合大清的现状,只这一点,就证明爷的能耐在妾身之上了。”
    九阿哥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说:“怎么忽然感慨起来了?”
    芙苏妮耸耸鼻子,笑着说:“没什么,只是觉得爷真的很棒。”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领导的,而她这样的,哪怕是开了挂,也只能粗暴的碾压,真让她做点高难度的宫斗、宅斗,她就抓瞎了。幸好老天待她不薄,给了她这么粗壮的一根金手指。
    芙苏妮又想起一事:“对了,还可以让藩属国自己派学生到大清来学习嘛!”
    芙苏妮兴奋的跳了起来,她怎么就忘了这个了呢?留学生啊!每年都会创造几百亿价值的留学体系,这个可是最赚钱的!
    一个留学生,除了学费,还有日常的吃喝拉撒,各种消费加起来可是不低。而且能够承担得起留学费用的,定然都是家境殷实的,就更加不会吝啬钱财了。
    可以说,一个留学生,就能养活大清至少十个百姓!
    而且,留学生到了大清,接受大清的普世教育,周围的同学朋友也都是大清子民,完全可以潜移默化的让他们亲近大清,这可比派人出去,还要担心被人骗走要好得多!
    在芙苏妮给九阿哥算了一笔账之后,九阿哥高兴的抱起她转了一圈:“孤就知道,芙儿是最聪明的!”
    第二天,九阿哥就和康熙密谈了一番。于是,在各国使臣还没有将第一批去藩属国任教的士子带走之时,康熙就下了圣旨,允许各藩属国二十岁以下的贵族子弟和优秀的学子前来大清进入各级书院学习,特别优秀的学子,还可以得到朝廷给予的补助。
    最让使臣们激动的是,康熙圣旨上说,来大清学习的学子,只要能考中秀才,便可申请加入大清的国籍,享受和大清百姓同等的待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