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后,新政是办砸了。1908年,光绪和西太后都死掉了,西太后临死前下懿旨,让溥仪继承皇位,溥仪的爹载沣为摄政王当家。载沣当年二十五岁,身边有一群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宗室权贵,然后这帮人就开始动手收权,把汉人权力收回到满人手里,把地方权力收回到中央手里。他们的确是太年轻了,而且没有任何的政治阅历。载沣仅仅是出使了一趟德国赔礼道歉,除此之外没有干过任何事儿。他没有被外放到哪个地方去当个地方官,因此没有任何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理念。骤然之间就把这样一个大国的担子放在这样一个人的肩上,一般人是不敢接这担子的,但那个时候,载沣就敢干,然后发现权不在自己手里,于是就筹划着收权。他先是从北洋派的手里收权,不仅把袁世凯开了,就连袁帐下的幕僚梁士诒也都开除了,整体收权。盛宣怀在此时崛起,而盛宣怀恰恰不是袁世凯的人,袁很不喜欢他这种人。盛宣怀原属于李鸿章系统,虽然这个人很能干,但是他贪污得很厉害,盛氏家族到民国的时候,那钱还是哗哗的,可想而知盛宣怀当时贪了多少。袁世凯则恰恰没有我们后来说的那么贪渎,袁世凯很多的行贿是不得已的,比如他收买庆亲王奕劻——在满人底下,不这么干怎么能行呢。但袁世凯自己并没有那种贪污敛财的习惯,袁家第二代就没钱了,袁克定最后都是靠张伯驹养着。有时候张伯驹的供给没来的时候,袁克定只能就着咸菜吃窝头,人们说袁大公子吃窝头咸菜也要用餐巾,要把窝头用西洋刀叉切成一片片的吃。可想而知,袁家并不是那么贪。
所以,说良心话,当时北洋派不仅是一个最大的实力派集团,而且是一个集合了很多人才的集团。就像唐绍仪、蒋廷干这样的,原来是留美幼童,回国后一直都不受待见,从海军士兵干起。当时中国满打满算,十个指头都能数得过来的留洋大学生,就让人家从士兵干起。袁世凯当权时,这些精英都被他笼络到帐下了,而满族新贵刚上来就把人家开了,反而重用盛宣怀这样的人,的确是非常没有政治头脑的考虑。后来袁世凯重新当政,全国人都喊着要杀盛宣怀,盛宣怀是得了英国人的庇护才逃到青岛,捡回一条命。
之后满族亲贵进一步收权,首先就是想收回路矿权。但这原本是地方士绅的权力,当时很多铁路都是民营公司办的,虽然像四川这种地方办得很不好,但是也有些地方办得还行,比如江浙一带。而且,办好办坏都是地方的事儿,这次办不好下次就能吸取教训了。四川铁路公司也并不是贪污,他们当时只是投机买了橡胶股票,又正好赶上国外的经济危机,结果就赔了。但一下子收归国有是什么道理呢?当时收权的范围很广,比如担任海军新添置的重巡洋舰舰长的人选,这些亲贵撤掉了原来的汉人,改派满人来当。可是,满人根本就没受过这类教育,他们是从颐和园满族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那里能练海军吗?明显不能啊。这样的人去当重巡洋舰舰长,能服众吗?一艘重型巡洋舰,就相当于一个大工厂,凭那两下子就去当舰长不是完全胡扯嘛。
我们可以想象,像这样的收权,汉族士大夫根本不能服气。满人的政治能力在此时是一塌糊涂,比如负责南下剿灭武昌起义军的督军大臣荫昌。荫昌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什么时髦玩什么,玩什么又像什么,人缘极好。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一口昆曲唱得,两笔好字写得,三两黄酒喝得,四圈麻将推得。他绝对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人,但屁大的能力也没有。很多研究都说荫昌带兵去扑灭武昌起义,指挥不动骄横的北洋军,但事实上他指挥了吗?他连湖北都没进过,直接把指挥部设在河南信阳——你带两万人去平叛,用得着这么靠后吗?要是带二百五十万人马,把指挥部设在后方还可以理解,但是他躲在这两万人后面怎么指挥啊?这么点兵都去前线了,他一个人还待在信阳,明显就是没指挥。没指挥怎么能说人家指挥不动呢?当时的通信还没有现在的这么发达,但是即便如同现在这般发达,带人去打武汉,自己却躲在信阳,士兵肯定也不会跟着玩命的。所以,这样的收权肯定是胡闹的。
1911年成立的皇族内阁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成立皇族内阁,同时废除军机处,也是出自立宪派的吁求。当时立宪派在资政院弹劾军机处的时候,就是希望成立责任内阁,但他们所谓的责任内阁是由资政院选举的,而不是由朝廷选的。这样,只要资政院对内阁不信任,就能投票使其下台,在议会制度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清末的内阁却是由朝廷定下来的人选,十三个阁员中有九个是旗人,七个是皇族,全是自己包圆干了,这不是胡扯吗?
他们这么收权事实上是很蠢的行动。因为地方权力大,强地方、弱中央的格局自太平天国以后就形成了。太平天国闹起来后,清政府只能借助地方势力来维持秩序。八旗兵不行了,绿营兵不行了,蒙古骑兵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玩完了,只能依靠地方士绅来编练团练。最后,这些团练中的一支,也就是湘淮军练成的勇营发挥了作用。像曾国藩,当时就是一个在野的地方士绅,以在野侍郎的身份编练乡团,然后把清廷的统治给救了。地方权力大最后导致什么局面,西太后和恭亲王不是不知道这些,但他们就是不敢一拍脑袋说把权给收了,他们根本不敢动地方的实力派。曾左李虽然权倾朝野,但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大的处分,没有被撤职查办过。比如李鸿章,甲午战争后国人皆曰可杀,西太后也剥除了他的官职,但是仍然保留着他大学士的称号。这是因为,这些人是有所代表的,他们代表着地方士绅,代表着汉人的利益,所以西太后或恭亲王不敢去动他们。连西太后他们都做不了,这帮二十五六岁的小孩儿能收得了?这帮年轻人就这样把事情弄砸了,当然,弄砸的原因不是因为朝廷政治太糜烂了,而是他们与朝臣之间,或者说是掌权者与官僚体系的关系弄砸了,朝廷中最有实力的那一群人不跟他们玩活了。
其实,他们在收权的时候也有隐忧。可能有人已经看到,如果按照立宪派的路子走下去,满人的统治权力迟早会逐步丧失。实情也是如此,立宪这条道路走下去,满人的利益肯定会丧失,如果满人的利益一直都得到了合法的保留,那么就不能称其为立宪,而是假立宪了。那么,如果我们是满族亲贵,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我觉得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只能是顺应历史潮流。就像英国王室,如果想像以前都铎王朝时代那样保持权势,那早就玩完了,连今天的地位都不可能有。这就是个趋势的问题,首先要想明白你不可能永远掌权,然后再想你是光荣退休,还是被人赶下台,或者是被人砍掉头,这才是实际的选择。从来就没有能使人一辈子掌权的选择。
他们不仅收权,而且收揽资源。路矿权原本是地方的,是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经营的权利。结果到了清朝最后两年,也开始权利上收,搞铁路国有。地方铁路的确有的地方办得不怎么好,像四川,路款都被当事人炒股票炒没了,但也有办得比较好的,比如沪杭甬铁路。不管办好办不好,都是地方的权利——办不好,以后可以吸取教训重新办,你给收了,凭什么?
亲贵们以为把所有权力和资源抓在手里就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他们不断收权,拼命掠夺和占有资源,以维护自己统治的稳固,但这些都是假象。古往今来,世界上没有一种能够让人永远掌权的选择,如果选了这样一个选项,就相当于按下了自我毁灭的按钮,因为这一选择得罪了太多的人。
中国被拖入西方体系,被迫从传统向现代发生转变的时候,统治中国的是一个满人的王朝,是一个异族王朝,人们对这个政府犯错的容忍程度会小得多。所以满族人一按按钮,很快就爆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