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武神》第875章冉明的民心争夺战

    第875章冉明的民心争夺战
    襄阳位于南阳盆地的南部,地势险要,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要提起襄阳,不得不提起蒙古与南宋之间围绕着襄阳进行长达三十八年的争夺战。尽管襄阳最后丢失,但是襄阳无愧于他铁打的称号。
    冉明看了一夜的情报,天刚刚亮,他就拖着疲惫的身躯,抵达到了总参谋部。此时正在职守的参谋们,根据各军各地传来的军报,根本每一分军报,参谋们便将军事动态显示在沙盘上。红色代表着魏国的旗子,蓝色代表的是晋军。
    到目前为止,进度最快的莫过于张温所部的镇南军了,此时镇南军的六个马步军营包围了襄阳,其中四个马步军营包围了襄樊。十五个刚刚完成集结的新军也陆续半个月内抵达战场。结合综合情报,各方面的进展还算不错。
    不一会儿,新晋总参谋长籍罴得到冉明驾临总参谋部的消息后,马上赶到了总参谋部。
    冉明伸手制止了正欲向冉明叩拜的籍罴总参谋长,笑道:“朕已得知,我魏国各军各项战前准备已经完成,现在就要看上天是不是在站我们这一边了!”
    “陛下,现在就要等谢艾所部的最新消息了。”籍罴笑意盈盈的道:“一旦镇西大将军谢艾在巴蜀取得突破,就是我百万大军一举出动的时候了!”
    “情况,不会这么乐观!”冉明愣了一下道:“这次作战,我们不是对待胡人,需要尽量多考虑综合因素。晋国也在展开了最大限度的军事动员,预计将有超过六十万的青壮被征召入伍,晋国就会拥有超过八十万的兵马。”
    籍罴朗声道:“陛下过虑了。晋军总部队人数接受五十万人,其中三十余万直属蜀王桓温,司马聃可以控制的军队不会超过二十万人,就算他可以组建六十万新军,那些没有见过血的新丁,纵然拥有百万,又有何惧之有!”
    “六十万晋国新军士兵,朕的确没有放在眼中,朕相信我们魏军军士,在这些新军面前,绝对可以所向睥睨。”冉明沉吟道:“朕所忧者,其实不在战场上面,而是战后的善后问题!”
    “善后问题!”
    “不错!”冉明点点头道:“我们魏国今年全国动员,粮食生产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晋国的影响更大,他们的粮食生产甚至会影响到三分之二。即使这场仗不打,光这八十万军队就能把晋国拖垮。那么问题就来了,晋国的百姓和我们魏国百姓都是一样的,都是汉家苗裔,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说同样的话,虽然各为其主,不得不战,但是朕实在不愿意看到我汉家子孙尸横遍野。”
    籍罴冲身边的参谋道:“快去计算一下,如果晋国减少一半的粮食产量,他们的粮食缺口会有多大。”
    不一会儿,一个参谋道:“回禀陛下,总参谋长,卑职已经计算出来了,晋国一旦粮食生产减少一半,那么他们的粮食只能坚持半年,预计十月底将是出现大面积缺粮。如果要填补这个缺口,在保证人均每天六两的情况下,每天需要耗费一万八千石粮食,如果支撑到明年的秋收,那么就需要五百万石粮食!”
    听到这话,籍罴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魏国的准备非常充分,那是在不接济百姓的情况下,如果把五百万石粮食运到江南,如果从水路倒好点,损耗不大。可是如果从陆路运输,要想运输过去,至少需要多准备三百万石粮食,那就是八百万石粮食。
    如果没有粮食,恐怕就是饥孚遍野了。
    这是魏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同样冉明也绝对不会看到这个情况。冉明清楚,晋国与魏国的战争其实不在军事层面,军事层面魏国很容易战胜晋国,或者说彻底打败晋国。最重要的还是人心争夺方面。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政治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候的门阀势力甚至比大唐时期更强强横,他们既拥有自己的田地、店铺、奴仆、佃户,还有自己的家兵私兵。每一个庞大的门阀家族,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诸候国的国王。
    要想让他们放弃手中的权利,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以为这个时候搞什么阶级斗争,谁弄那个谁死。别以为士族子弟不受百姓待见,事实上这些士族子弟都有着非常高的人脉、威望。就像历史上石崇的金谷园二十四友之一的刘琨,早年的刘琨跟着历史上以奢侈闻名天下的石崇混,石崇在金谷涧有一处无比豪华的别墅,成了这些人的聚会场所,他们常在这里饮酒赋诗。刘琨平时就是喝酒嗑药(服食寒食散),加玩女人。用现在的话说,刘琨简直就是一个混吃混喝的二世祖。
    然而,当国破家亡的时候,刘琨带着一千余人从洛阳离开,辗转来到了晋阳。在那里刘琨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渐渐让晋阳有了生气。作为周围都是胡人的势力,晋阳就像一个孤岛,但是刘琨依靠着自己的威望和才能,抵抗前赵近十年。同样还有祖逖。祖逖出身范阳祖氏。少年时期,祖逖喜好武功,喜欢打报不平。在洛阳失陷之后,他和众南迁百姓一样,向江南逃亡。但是他仅凭晋元帝司马睿给的千人口粮,三千匹价值大约三百多万钱。可是祖逖却依靠这点物资,平定了豫州,就在他想谋谋河北时,结果晋元帝司马睿担心祖逖威望太大,不受控制就派出人前来夺权。
    南北朝时候的士族贵族子弟喜欢空谈、安逸的生活是没有错的,可是一旦他们面临威胁时,他们也会挺身而出,承担着他们的责任。氐秦百万大军南下,铩羽而归就是明证。尽管在这个时空,谢氏肯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了,可是冉明却不敢保证,历史会给他开一个什么玩笑。
    晋国没有谢安,说不定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态牛人,或许可以以一已之力扭转整个局势。
    事实上冉明猜测的不错,谢安不可能在晋国出现了,也不可能像历史那样给晋国力挽狂澜,不过晋国还是出现了一个新人才,那就是兰陵萧氏的萧乐子。
    早年魏国向晋国宣战之时,萧乐子就向司马聃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向魏国渗透。魏晋两国的边境长达数千里的边境线上,自从两国宣战,处于战争状态时,都会有晋国百姓拖家带口向魏国逃亡。
    这些百姓大部分都是真正的百姓,可是却有部分是司马聃的禁卫军将士,混进其中。汝阴郡相城,也就是后世的淮北,这里原本是征南军的驻地。不过此时随着战争的临近,这里却成了流民的聚集地。
    围绕着相城,萧县、丰县等十几个城,建立了无数个流民安置地点。冉明明旨下发边境各城,不得拒绝流民过境,对于缺衣少食的流民,必须皆尽全力救济。
    从晋国逃难过来的百姓,在官吏们带领下忙着建立营房,修治道路,开垦农田,兴修水利等。虽然很多人仍是衣衫褴褛,但他们脸上带着笑容,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晋国各地的百姓的麻木大不相同。
    常年的灾害,兵荒马乱下,沉重的负担让百姓不堪重负。晋国很多地方不说千里无人烟,百里无人烟也是正常,往日一个个兴旺的城镇废弃。但魏国却不相同,似乎见缝插针,只要适合生存耕种的地方,各样房屋便拔地而起,形成一个个大小屯堡。
    兴建屯堡,需要大量木料石料,大量货物。围绕这些屯堡周边,各样商铺作坊也在兴建,忙忙碌碌皆是运粮运货的商人,可以想象,以后这些地方,都将形成繁盛的村镇。
    伐木厂,采石场,还有各样厂矿,畜厂也随处可见,到处可见招工的商人士绅。似乎一夜之见,整个魏国都进入大规模建设浪潮。加上大量的人口聚集,来来往往的商贾,一个字:“兴盛!”两个字:“人气!”
    如果平时,想种地的百姓就给他们土地种,想做的工就给他们工作做,反正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条件。但是现在却不同了,相山一下子涌进了数十万百姓,其中老弱居多,这些人做工肯定不行,年纪太大了,学技术都学不了了,勉强可以种地。
    在古代生产力非常低,一户百姓要想养活自己需要至少六十亩旱田,魏国的授田法规定丁男授田百亩,丁女六十亩。除去士族和贵族占据的土地,一个县内能拥有百万亩良田,也仅仅安置万余户百姓。作为魏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这里的荒地开垦力度很大,大规模的垦荒已经不可能了。
    相城的官吏尽管也非常尽心,可是他们也感觉头大。每天都是成千上万的百姓越境而来,这些饿疯了的百姓,过来就跪在地上求吃的求喝的,钱粮和各种物资开支非常大,郡库和几个常平仓很快就见底了。
    面对数十万快要饿疯了的百姓,这些官吏非常有经验,知道如果出了差池,他们就像干柴一样,一点就着。这个时代的百姓可不像明清一样,被收拾成了绵羊,他们可是饿极了就敢玩命的狠人。
    这不,相城的粮食快要见底了。太守温辉赶紧去见征南将军石越,请求他的援助。
    古代官职大多重叠,和现代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同样的级别,入没有入常区别是很大的。同样的级别,职务不同,区别也是非常大的。
    郡太守和州刺史其实都是一个级别,通常情况下都是正四品。征南将军属于四征将军,算是正二品武官。按说一个四品的太守不敢在堂堂二品武官面前摆谱。可是温辉出身太原温氏,头上也有一个侍御史的头衔。这个侍御史也是二品官,偏偏侍御史又可以随时弹劾大小官员。
    这下,温辉不仅敢跟石越摆谱,而且他的架子也很大。温辉见了石越,捏着嗓子傲慢的道:“奉圣谕,本太守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接济流民,如今郡所有府库皆见底了,需要请征南将军调配一批粮食,用于接济流民!”
    听了温辉的话,石越有点悦。暗付道:“好你个温太守,你也好不知趣,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了,大战再既,居然跑到这里要粮。”
    其实,石越手中的粮食还有很多,足够征南军全体将士食用七个月以上,临时分给温辉一些没有什么,只是石越恼了温辉的态度。如果温辉可以好言好语的说,石越分给温辉几千石或许几万石粮食也不是不可能。
    石越是降将没错,可是自从他降了十二年,早已自己在心中把自己当成了魏臣,再也没有内心的隔阂了。况且他也成了征南将军,属于魏国有名有号大将军了。何况大战在既,不是太平时候,这个时候可是武贵文贱。
    石越也打着官腔,缓缓的道:“温使君赎罪则个,越很想帮助温使君,只是大战在既,军中粮食不能轻动!”
    温太守与石大将军的会面很自然的不欢而散了。冉明为了避免在魏国形成事实上的藩镇,就在制度上着手。各地驻军,平时无权过问地方事务,同时,地方太守、刺史也无权过问军方事务,双方是互不干涉。
    所以,温太守不怕得罪石大将军,同样石大将军也不怕得罪温太守。这个时期魏国的地方官不像宋朝,管着军权的钱粮,可以托军队的后腿。温太守没有办法,只得向各士绅大户寻求帮助。
    但是汝阴郡和别的地方不同。黄易曾经写过一部武侠小说叫《边荒传说》,虽然这部小说是杜撰的,但是有一点写得很正确。在淮水和泗水之间,有一大片暰横数百里、布满废墟荒村、仿如鬼域的荒弃土地:南方汉人称之为“边荒”,北方胡人视之为“瓯脱”。名称虽异,但肯定是当今之世最独一无二的地方:因它既是良民裹足之地,却是刀头舐血之辈趋之若鹜的乐土。
    真如黄易描写的一样,这里不会有什么士族门阀涉足,同样,即使是豪强,他们在钱粮方面也实力有限,他们需要养活自己的私兵,本身就没有多少积蓄,温太守并非没有号召力,在他的号召下,汝阴大部分士绅也纷纷解囊,只是随着魏国的商业兴起,农民有了选择,在负担太大的情况下,大量佃户选择做工,也不愿意租种地主的田地。所以,地主为了留住佃户,不得不与商贾抢人口,大部分地主选择了让利佃户,普遍田租都降至三成以下,更有甚着在一成半左右。
    况且大量的南洋稻米涌入魏国,造成粮食价格非常低廉,地主的利润自然非常小。地主的日子不好过,就算想支持温辉也是有心无力。温辉费劲了口舌,最终得到了五千余石粮食。那些魏国商贾倒是非常钱,即使没有粮食,可以用钱去买。不过温辉不敢乱动,只要稍大一点的商贾不仅向国家交税,还有冉明的干股,收拾他们就是跟冉明抢钱,除非温辉的脑袋进水了,否则他也不敢轻易去动那些商贾。
    无奈之下,只要一边向急报向中枢求援,同时削减流民的粮食供应。从最开始的一日三餐,三天一荤,尽管只是每人半尺长的鱼干,或者是魏国百姓都不吃的肥猪肉,可是晋国的百姓日子苦啊,别说是普通百姓,就算是中小地主,他们也不能保证天天有肉食供应,对于魏国的招待非常满意,尽管他们不是接受免费的午餐,需要自己付出辛苦的劳动才能换来食物,但是这些流民是非常感激魏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