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听到风昊天如此说,互相对望了一眼,秦克明首先站起身子,两人也紧接着站起来。秦克明说:“未央不才,但今日听先生所谈,深感震动,越发知道自己浅薄,望先生继续开恩为我等说法。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日愿闻大道。”俯首三拜。
风昊天只是稍微欠了欠身,等三人重新坐定后,说道:“先人有训说,天之历数在尔躬。今日,若肯躬行王道,大道化于黎民,也不失为一件幸事。今日与三位所谈权作闲聊。且不要拘束才是。”风昊天说完,整了整衣襟,小呷了一口茶,言道:“请问,秦王你平日执政的依据是什么?”秦克明,直起身子拱了拱手说道:“今日大秦沿袭的是昔日卫鞅君所制定的一套法律规定,讲究的是诛行不诛心,以明确法规来作为事理判断的依据,训练和选拔严格执法官员来执行法律,以此来推动帝国社会的有效运转。”
风昊天只是默默地听着,并没有朝秦克明望去,待他说完悠悠地说道:“那么秦王是否认同这种治国之道呢?”
秦克明虽为一国之君,昔日的霸气和威严丝毫不显,只是一个态度谦恭的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话穿越杨莲亭。此时,只见他说到:“在下是这么看的,今日汇报于先生,还望先生不介意未央愚钝,指点一二。虽然法家法规过于严厉,失去儒家的温文敦厚,但正如先生所言,治理国家和个人修身不同。个人修身可以从仁义修起,但若论国家治理仍从仁义入手,则不合理。忘记了治理的对象不再是个体,而是个体的集合即群体国家。治理对象不同。治理方法不同,所以,仁义虽我向往之,但绝不敢取之。前已有宋襄公前车之鉴了。道家思想谈论无为而治,讲究修身炼性,我平时和陈兄以及王兄也经常谈论这个,并且从两位身上学到了很多。自认受益良多。”
这时,陈青衫和王定一两位向着秦克明稍微欠了欠身,抱了抱拳,并未插话。只听秦克明继续说道:“我虽向往无为而治,但这个要求太高,不但是我,即使在秦为官的各个士人皆没有修养到可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至于墨家。我比较欣赏商鞅君的一句话:侠以武作乱。文以言犯禁。而除此之外,先齐时期的管子的治国理念则为我所欣赏。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作为治国之纲,以仓廪和礼仪并进作为治国手段。只是目前如何调和到目前秦国的治国措施之中,不甚明朗。还望先生指点。”
依灵这时候欠身行礼,淡笑插言道:“秦王说的甚好。儒家只讲教化和礼仪,过于迂腐。不过法家也太严酷了吧。您作为秦王,该为百姓福祉所考虑,弱化一下严刑峻法才好。比如什么株连、割鼻之类的是不是太过苛刻?有失天和。”
在曾经的岁月中,依灵注意过古时候的刑罚,这个是她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个。总觉得那些连坐之类的失了中正之道。
不是她有意要改变什么。这是她本身所想,也是她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秦克明虽贵为一国之君。向来是俯视别人,甚少有人敢真的在他面前如何指点什么。
此事是依灵对于古时君王的那些膜拜心里完全没有,连风昊天她也只是觉得对她好,才加倍的还他的好,并不是由于身份地位或是权势什么的才对他恭敬爱戴,她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羡不媚。
她有的只是好奇心。看看这君王也不是三头六臂,也是个平凡的人。
如是其他人这样问,秦克明作为一国之君,完全是可以治她个大不敬的罪的,但是今日,他却丝毫不见愠色,反而是心情愉悦的样子,态度也甚是和蔼。若此情景让大臣或其身边的佣人看到,肯定是大大惊讶。说道:“是。依灵姑娘的话语未央会记于心中。”
依灵看到秦克明如此平和和对自己如此谦恭,反而不好意思了。连忙说道:“我也只是这么一说,具体如何做,还请秦王斟酌。我也不懂治理之道。秦王不要怪罪才好。”
风昊天这时候说道:“秦王能有如此平和的心态很好。这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所谓心胸无有沟壑,如何跑千军万马。若按着儒家的方法讲,心态平和在修身中讲叫做正心。唯有正心诚意,才可能治国平天下。想必秦王对此该是已经深有感受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该有孤寂感才是。”
秦克明听到这里,身子微颤,迅速拱手道:“先生真乃神人也,我平日虽有此平静心态。但只觉高处不胜寒,自觉寡人这俩字太贴切了。平日和臣子以及身边之人一起时候,话题根本就聊不到一块,他们唯唯诺诺,不敢和你交流,也体会不了我的心境和思虑。所以,工作中我虽然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过批完文案之余,时常会有孤独的感觉。幸亏陈兄和王兄偶尔能够来看我,才可以言谈一些平时不能谈论也谈论不到的话题,但这样的次数毕竟不多。我登基以来,和两位见面的次数寥寥,故而常年积累下来,形成了很大的心理疲态。每每有想放下游历天下的念头萌发,奈何生于帝王家自己做不得主而已。今日先生一眼就看出未央有此等问题。深感佩服。”说罢,再次拱了拱手。
眼见秦克明作为一国之君,睥睨天下之人,和别人来分享他的苦恼和忧烦之事,说明此人心理已经完全放开。此时,对于他来讲什么话题,他已经能够深度接纳了。风昊天就提了点声音,说道:“秦王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和亲为,着实是天下社稷之幸也阴阳禁书之夜路全文。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秦王为一己之私而生烦恼,着实不划算啊。若秦王能够忘我于物,与天下和百姓合为一体,自然不会有此等烦恼。”
说到这里,风昊天转向了依灵,也看了看陈青衫和王定一。继续说道:“所谓修道是去私存公,去除一己之私,存养天下一体之公。如此,才能够与大道一体。舍小我存大我,舍假我存真我,舍色我存无我。治国在此理同也。秦王解否?”风昊天微笑地问道。
秦克明稍微存思一下,说:“此理已明,但不知如何做。还望先生开示。”
依灵眨了眨眼睛对风昊天道:“先生,这话修道我理解,治国怎么理解呢?”
风昊天笑着望了望依灵,并没有说话,而是给她添点茶水。继续说道:“人有生老病死,事有旦夕祸福。年有春夏秋冬。树有发芽、成长、茁壮、衰老。人如此,事如此,物如此,万物皆此。此乃道之周流六虚,运动不止的表现。生和死都是正常现象。顺应变化,不畏生、不惧死,方为自然。生则抚养之,长则滋养之,壮则规矩之,死则安葬之。此话解否?”
依灵话语自然快,笑眯眯的道:“先生所讲的是自然之道。”风昊天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秦克明毕竟尊为一国之君,凡事稳重。对于风昊天刚才所讲述的话语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细细揣摩,稍后,答道:“先生所言,未央似乎是怔怔然。先生所言不同于各家之论,但似乎又不离于万物。还望先生继续教诲未央。”
风昊天继续说道:“一个国家也有生老病死,此乃常态。故而作为一国之君不可心存恐惧,正视之才对。这个步骤是在正心和修身中完成的。今天不再赘述。国家诞生之初,需要万物生发,民众休养生息、调聚元气,自然该如此应对。壮年需要立规乃成事,国家衰落,需要内聚以苟延和再度生发。国家治理不是如此吗?”
众人听到风昊天所讲的如此简单易懂的大白话,都有所困惑。治国真的如此简单吗?即使如此简单,那么依然该怎么治理呢?无数的问题在每个人的头脑中盘旋。秦克明毕竟是修习治国之道的,又有这么多年的实际历练,所以凡事从事物发展的实际来考虑这个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对于刚才风昊天所讲的这个大白话,他在自己的头脑中迅速过了一遍。来考究秦国的发展史和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个事件。发现事情发展和进展的确如此。但在这个历史中,有的事情成功了,有的事情失败了。所以,虽然明了道理如此,可是该如何解决却依然不甚明白。
风昊天似乎知道个人思想状况一般,继续说道:“所谓大道至简,简单的以至于凡夫不信,偏要去辛苦追寻一番高深道理。此乃智慧未开也。再换一个视角来看此事。早晨有早晨的事情需要做,中午有中午的事情要做,晚上有晚上的事情要做。早上的事情和晚上的事情一样吗?”
依灵说道:“很有可能不一样呢。”
风昊天说:“至少不能同等看待。那么秦王,法作为一件事情,早上用,中午用,晚上也用合适吗?”
秦克明怎么也想不到风昊天此时会有此一问,不过似乎已经明白这个话理,讲:“不合适。请问,先生,该如何做呢?”
风昊天继续说道:“王道化于天下,本为百姓复归于大道。所以,他的各个措施和入手皆为此而设。孔子讲仁,提倡礼乐;韩非讲法;商鞅法刑并重。这是什么?中午饭,下午茶而已。秦王明白?”
秦克明,这个时候站起身来,匍伏于地,连拜三拜。
风昊天继续问道:“你明白个什么?”
秦克明道:“法无定法,唯道是从。生老病死皆归于道。吾从之,吾化之。”
风昊天,站起身来,仰头长笑,牵起依灵的手而去。()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