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太子读书》16、攻受互穿第十六遭:

    大启开国尚短,一切规章制度其实都还在摸索阶段。
    就好比科举。
    事实上,科举诞生的时间也不算长,是前朝末帝为了对抗世家和九品中正制,才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这位末帝是个挺有想法的年轻人,颁布了很多他觉得会于国有益的政策。
    可惜,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残酷,他和一帮富有抱负的寒门学子搞出来的肇秋改革,最终还是惨败在了盘根错节的保守派手上。那些行将就木的**与苛政,在风雨飘摇的反扑中愈加猖狂了起来。
    前朝大厦将倾,少帝已无力回天。
    然后……末帝脑袋里的某根弦,在穷途末路中崩掉了。好好一个有为青年,在百年沉疴的合力围剿之下,突变成了一个百无禁忌的疯子。他破罐子破摔,以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绝方式,和朝臣世家对立到底,进行了极其疯狂的报复。
    两边就像是即将和离,但无论如何都离不了的怨偶,动不动就拿孩子来威胁对方,还时常打孩子出气。
    这个“孩子”,指代的自然是前朝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
    闻家太-祖正是其中之一,村子遭灾,饿殍遍野,朝廷派来的御史却贪了赈银,根本不给人活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咬牙进京告御状,却不想朝廷解决不了问题,就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闻家太-祖也是个血气少年,把心一横,就领着全村还活着的人落草为寇了,窝在莫寻山上当土匪,与朝廷对峙。
    后来天灾不断蔓延,朝廷再无力遮掩,各地纷纷涌出了起义军。闻家太-祖作为第一个和朝廷公然对着干的,被朝廷立了典型,誓要弄死他来以儆效尤。闻太-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和军师对坐,沉思良久,一拍桌子,就扯起了自立为王的大旗。
    加入了那场为了争取活下去的权利而不得不进行的战争。
    结局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末帝**,世家残存,两边把彼此打废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过去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的闻家草莽入京,坐上了龙椅。
    以五族七望为代表的世家虽伤了根本,却还在妄图忽悠太-祖,继续前面几朝“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的格局。
    闻太-祖是个大老粗,什么政治宫斗都不懂,但知道老子的寨子只能老子一个人横。
    他拉着儿子、军师并几个聪明人,又对坐合计了一夜,就从前朝的种种改革政策之中,扒拉出来了那么几个其实很有利的政策,换了个说辞,摇身一变,成了本国的立国根本。
    科举就是这么应运而生的。
    目前来说,科举制度的运转还算顺利,给朝廷输送的人才相对稳定,世家们的式微成为定局,恶性循环,再没了和皇帝对抗的资本。
    但科举毕竟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在很多细节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有待完善。
    好比……
    有人在贡院重地,当场炝锅。
    贡院是让带米带锅进来的,本身又有炉子可以点火,煮饭热菜都在允许范围内。只是此前一直没人想过炝锅这么神奇的操作,如今仔细想想,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可以。
    但,还是不能忍!
    都不用其他考生举报,就有差役提着捅,拎着水,循着浓烟按图索骥地跑过来,准备救火。贡院走水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毕竟考生们需要点灯,天干物燥,号舍又是木质结构,一阵风吹过,各种防不胜防。
    等一众差役并巡考官赶到,看到的却不是预想之中的大火,而是一股子从鼻子吸入能呛到头皮发麻的辛辣。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巡考官当下就不能忍了,骂骂咧咧地冲入灰色的浓雾,想要去看看是哪个逼在作死,他非要让他悔恨终身,再不敢在考场炝锅不可!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巡考官的骂声戛然而止,就像是被谁突然掐住了脖子。不一会儿,他就恭恭敬敬地退了出来,还很舔狗地不断指挥差役赶紧把浓烟给扇散了,别影响了里面那位大爷吃饭。
    这就很嚣张了。
    但也让一直在暗中观察事态发展的考生们明白了一件事,炝锅的这位来头不小,至少是寻常的巡考官所招惹不起的。
    隔壁的闻道成忍辱负重,还在低头耐心模仿着顾乔的笔迹,把小世子草稿上的内容誊抄到试卷上。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恨恨地想着,下回就有不能炝锅的规定了!
    别等他考完!他倒要看看谁特么敢在他面前做饭!
    只要一换到了顾乔身体里,闻道成就莫名地不厌食了。这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好事,但是如今它却让自己显得如此凄苦。
    顾乔一向善于忍耐,他想着只是考一天一夜,他又不太习惯在这种场合用恭桶,就干脆没带什么吃的来,连水都很少喝,想要尽可能地避免尴尬。他把一切都考虑得很完善,独独没想到,他会在考到一半的时候,和太子殿下再次互换。
    顾乔一边担忧着殿下受苦,一边还要抓紧时间查看殿下的答题情况。
    太子的进度和顾乔的差不多,马上就要写完全部的草稿,只有最后一道题欠了个收尾。倒不是太子答题比顾乔慢多少,而是他把一部分时间,用在草稿上疯狂吐槽了。
    顾乔甚至能脑补出来,太子殿下是怎么一边答题一边骂的,真的是很暴躁。
    但太子还是坚持答完了卷子,甚至写得还不错。只要把握好了诀窍,找到思维视角转换的关键,就能一窍通百窍。要面子的太子,永远是不会输的!
    就是太子殿下所写的内容里,有些句子的措辞,还是带着无法掩去的棱角,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习惯,很难改变。顾乔斟酌着给殿下的草稿又润色了一番,顺便把殿下写错的字也给改了,超强纠错,一个顶俩。
    顾乔在太子生龙活虎的身体里,就仿佛重新拥有了使不完的力量与精神,他终于也开始学着搞事了。
    在改稿的途中,顾乔招来了福来,试着开口:“贡院那边……”
    不等顾世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完,福来已经很懂地接上了话:“您放心,都打点好了,保证亏待不了世子爷。”
    “???”顾乔有点蒙,打点什么了?哪个世子爷?我吗?
    还真是。
    闻太子是个领地意识很强的人,在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自我觉醒了“我的人,只有我可以教训”的意识。小小的太子,敢当着武帝的面伸开手,护在奶娘面前,与比山还要高的父皇僵持着,仰着头,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这也是太子殿下脾气都那么暴躁了,东宫的宫人仍对他忠心耿耿的原因。他们对太子不只有惧怕,还有敬畏。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没有做错事,就一定不会在太子这里丢了命。
    而一旦被太子认在了自己人的范围内,就会被他保护到底。
    决不食言!
    顾乔是最融入太子保护核心的一个。
    连闻道成自己都说不上来,他为什么会对顾乔这么另眼相待,大概就是他表弟说的,他真的很喜欢顾乔吧。
    难得有个什么喜欢的东西,闻道成接受良好,他觉得新鲜又有趣。
    在照顾顾乔方面,闻道成可以说是做到了无微不至,从对号舍的选择,到打点巡考的差役,连闻道成自己都没想到他可以考虑得这么全面。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让贡院提供送饭服务。
    贡院自开考开始,大门就会是紧锁的状态,除非考完,天王老子来了也不会开。
    但是在内部,监考楼上的考官、差役都是要吃饭的,他们肯定有食堂,提前送个厨子进去,给一二考生开个小灶,还是在基础权利范围内的。
    闻道成誊写到第三道题时,就吃到了自己送给自己的饭。
    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至少不比他左右做的差。
    来送饭的巡考官还小声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会来得这么晚。白天的时候不好张扬,毕竟是开小灶,路过一排排考生,很容易制造矛盾,被有心人传他们作弊,只能等夜深了再送。哪承想正要送,就出了隔壁炝锅的事,考生和考官都被惊动了,只能再等机会。
    待一切平息了,他就马不停蹄地过来了,还附赠了一条薄毯,以防感冒:“世子若有什么吩咐,可以随时让巡逻的差役来找小人。一般不太出格的要求,都能尽量满足。”
    “哦,对了,这是太子殿下的吩咐,他真的很重视您啊。”
    最后这句是幼稚的太子殿下,点名要求对方说的。毕竟他闻道成从不是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他想要对顾乔好,更想让顾乔知道他的好,他可不要做无用功。
    如今自己面对这一幕,闻同学内心可以说是极其地复杂了。
    一夜过后,很快就到了与昨天对应的时辰,收卷锣准点敲响。每一排号舍都对应一个差役,他们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在差不多的时间收走了所有的考卷和草稿。
    考生们得以从狭小的格子间里脱身而出,却不见多少人有放松的神情。
    这次的考试真的太偏了。
    大部分人都在号舍外面活动了下筋骨,等待着叫号,好排队离开贡院。太子殿下不太熟悉这一套流程,但是他有脑子,观察一下附近的人,也就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
    太子殿下左右号舍的邻居,就是那两个厨艺达人,也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
    一左一右,都是熟人。
    左边那个做饭的,是阁老的外甥,已经靠科举当了外放官,这次来参加制科是准备着在官位上更进一步。因为有过相关的考试经验,准备万全,想要吃上一口热乎饭也在情理之中。
    右边这个炝锅的,太子就更熟了,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伴读之一,祖籍四川的苏肃。
    “哟,小世子,考得啷个样?”苏肃自来熟地上前。
    太子殿下:谁能想到呢,这位明面上是个正经伴读,背地里却藏着厨子的天赋!
    “炝锅炝得很好啊。”太子只能这么咬牙切齿地暗示。
    苏肃真以为世子在夸他,还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好嗦,好嗦,吃饭有辣子,巴适得很。古有东坡肉,今有我西坡辣豆干。小世子,尝一口?”
    太子殿下:不!你死了!别说话!你在我这里已经死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