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武器交换系统》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先进?

    秦观说了半天,当然还是要安-124了,而且,算是打包购买了,一架安-124,配一架米-26,其实,安-124的大肚子,能塞进两架去,只不过现在秦观就是借口而已,要说买米-26的话,太多了也没用啊,有上二十架,就足以满足国内的经济建设的需要了。
    现在,秦观这么说,让马罗科夫愣住了,秦观要买安-124,那是信心十足的,态度非常强硬的,就得卖给我们,否则,什么生意都做不成,这是一个整体的协议,两种飞机的购买,必须是一起进行的项目。
    这让马罗科夫很为难,但是他知道秦观这个人的本事,既然说要购买,那就是一定要购买成功的,绝对不会放弃的,而且,己方如果卖出去,那肯定会赚不少的,出于经济的利益,出口的阻力会小一些的。
    马罗科夫苦笑着:“这样的话,咱们先去看看这架米-26直升机吧。”
    毕竟米-26直升机就在眼前,而且也是允许出口的机型,这样的话,就带他们先过去看看。
    陈瑞跑在最前面,就像是一个刚刚拿到驾照的司机,什么车都想开,就连四个轮子的拖拉机都不放过,陈瑞虽然是个飞行老手了,见到飞机的时候,依旧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样子,当走到跟前的时候,就能够感觉到巨大了,和印象中的普通的直升机,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让人耳目一新的,还不是它的臃肿的机身,而是顶部的旋翼!不同的直升机,旋翼是不同的,最小型的直升机,只要两片旋翼就可以了。
    随着功率的增加,就是三片,四片,一般来说,四片旋翼的直升机是最多的。
    但是再多的,也没有超过六片,这就已经是最多的数量了,旋翼越多,越能发挥出来直升机的发动机的动力来。
    再看看眼前的直升机,顶部的旋翼密密麻麻,是八片旋翼的!旋翼的作用重大,是直升机起飞和向前飞行的力量来源,也只有这种八片的旋翼,才能够拉起来这般庞大的机身来,而且,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看到这种旋翼居然是向下弯曲的。
    它太长了,虽然内部有钢制的骨架,外面是玻璃钢,即使如此,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还是向下弯曲的,越向外,弯曲的越厉害。
    等到启动之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它们被向外甩开,自然就直了。
    现在,陈瑞在旋翼前面感叹了一下,然后就顺着刚刚打开的舱门,钻了进去。
    因为汉国的考察团想要观看,这才被打开了舱门,可以说,熊国方面已经配合得相当不错了,这种直升机相当长,机身是向上仰头的状态,所以从后面的机舱蹬进去,是最方便的。
    可能这是一架运输用的直升机,所以后面的货仓里面,什么都没有放置,是平整的,看这个空间,装上两辆步兵战车没问题,或者是塞进来一个国际标准的集装箱也有可能。
    虽然货仓里没有放置任何的东西,不过两边的侧壁里,拥有折叠座椅,可以轻松地将翻转出来,供临时的乘客使用。
    沿着后面的货仓,陈瑞向着前面走,当钻进前面的机舱的时候,看到的是几乎同样的全部由机械仪表构成的座舱,里面的仪表更加密密麻麻。
    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操纵完全不同,仪表设备也有些不同,陈瑞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仪表,比如螺旋桨的温度显示,如果在一些严寒的地区里执行任务的时候,螺旋桨就会结冰,会导致螺旋桨失去作用最终坠毁,所以,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要开启螺旋桨的电加热,将螺旋桨上的冰融化掉。
    还有发动机,这种超级大型的发动机,采用的是顶部的两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足足有7460千瓦,接近一万马力啊。
    “我们的这款米-26直升机,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直升机,贵方要购买的话,我们可以用最优惠的价格,每架大概是一千多万鹰元就可以了,看看我们的飞机,相当先进吧?”
    先进?
    看着里面全部都是机械仪表板,跟随进来的秦观和林将军也是皱眉头,这叫什么先进?
    看看我们的飞机,几乎都已经开始大批量地换装综合的显示系统,全部都是液晶仪表板,那才够先进好不好?
    “如果我们要购买的话,里面一定要加装我们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秦观说了一句。
    现在,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开始组网了,等到完成了组网,国内就会进入卫星导航的时代了,各种装备,都会逐步加装卫星导航系统。
    战车,军舰,飞机,都会逐步地采用的,虽然开始的时候价格会比较贵,但是只要随着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的不断增多,价格就会逐渐地下来的,哪怕是gps系统,最开始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也得上万块!等到产量增加上来之后,规模就让成本给降低下来了,到了后世,手机里面的gps模块,一个也就是几十块钱的事。
    现在,秦观就说到了这种导航系统,这是汉国最骄傲的一件大事了,听到了秦观的话,马罗科夫努努嘴:“这种卫星导航系统,我们现在已经完成组网了。”
    鹰国有什么,熊国就得有什么,熊国的自豪感就在于此,当鹰国要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时候,熊国也是当仁不让,而且,这也是为了弹道导弹潜艇等等的应用。
    熊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并不慢,就在1982年到1985年间,发射了颗模拟星和18颗原型卫星用作测试。
    这样上去了这多,差不多就已经能完成组网了,可惜,熊国人的技术水平有限,最大的问题就是卫星的寿命,仅仅有一年而已!这样,他们想要保持网络,就需要不断地发射新的导航卫星升空,维持组网需要的卫星数量,就是一个庞大的负担,这也是后世的解体之后的大毛,卫星导航系统迟迟无法应用的原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