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华谋》第二百八十章 唯利是图

    李玉觉得自己的话好像无形中得罪了程钤,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不是那个意思……呃,要不咱们下车走走?”
    老许去猎野味之前,已经领着那几个兵卒埋锅造饭,照水和星沉都在一边帮忙,余溪正在一边盯着路边,不知道在看什么。
    “先生,”程钤走到她的身后,顺着她的眼神望去,那不过是一丛枯草罢了,她不明白那有何可在意的。
    “你看到了什么?”余溪开口问道。
    程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老老实实地答道,“学生就看到了一丛枯草。”
    “只看到了枯草么?”
    程钤不知其中有什么玄机,又或者余溪是在打什么禅语,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这一丛野草生在此处无人知晓,自生自灭,不如那稻田里被农人精心照顾的稻苗,就似天底下的庶人与贵族之别……”
    余溪失笑,“你能想到这些固然不错,可我不是要你写时文发议论,如今是雨季,可你看路边的野草竟枯败成这样,这里的树叶草尖皆有焦黄甚至枯败,此处恐怕已经有段时日不曾落雨了。”
    程钤一愕,她压根就没往这么浅显的方面去想,随即露出受教的神情,“先生真是见微知著……”
    “你啊,”余溪笑着摇头,“在京中待久了,总喜欢把事情往复杂的地方想,咱们出了京,是来让你领教各地风土人情的,这可是你在书斋里学不到的,也不能用书斋里那一套用在这上面的。我听说你们侯府在京郊有几处庄子,你一向帮你母亲管事,可知道庄子上的收成如何?”
    “这些年风调雨顺,庄子上的收成都很稳定,每年每座庄子都能交上千两银子左右。”程钤经常翻看账本,答得很快。
    “收成确实不错。”
    “庄子的收成固然稳定,但论收益,远不及铺子商号。”承恩侯府虽然有几处庄子,却看不上庄子交上来的银两,置着庄子主要是占个地儿,今后若没了爵位,好歹也有些产业,这些租子只当是添头了。
    程夫人自个儿的嫁妆银子投在庄子上的极少,基本都投在了铺子上。
    大梁这些年国泰民安,朝廷也不曾抑制商业,故而商业十分发达,不少农人背井离乡从商,尤其是在京城这样的地方,商号云集,繁华非常,收益远比农事高得多。
    “农为本啊,”余溪叹了口气,“若人人都效那商人逐利,动摇了国之根本,怕是数十年前的惨景又要重现了。”
    程钤疑惑,“前燕那时候民不聊生,是昏君迷信方士之故,并非重商所致,学生以为商人逐利是本性,若无商人,京城哪有如今繁华景象,大梁的国库哪有如今充盈?商人动摇不了国本。”
    “但若人人都效商人逐利,还有谁心甘情愿留在田里务农,这些庄稼谁来伺弄?没有农人,没有庄稼,没有收成,没有粮食,我们以何而活?靠吞金吸玉吗?”余溪皱眉。
    “世间一切皆有定数,先生何必杞人忧天,”程锦拖了一只公鹿欢欢喜喜地走了过来,打断了两人的争论,“今日运气不错,有鹿肉可吃了。”
    “哟呵,这鹿角不错。”老许只猎了两只山鸡,看到这么一只壮硕的公鹿,眼睛都亮了,快步上前,一脸欣喜地查看着,“这鹿角生得这般好,留着泡酒喝很是不错。”
    “行,许伯伯,您就把这鹿给处置了吧。”程锦前几日都只猎到什么兔子山鸡的,今日收获这么大,她自己也挺高兴的,“可惜如今是夏天,吃鹿肉容易燥热上火,待会儿还是要加些滋阴去火的草药才好。”
    老许一一应下,笑眯眯地从她手里接过公鹿,低声对文绍安道,“待会儿你喝些鹿血,对男子极好的,这鹿茸酒我给你留着……”
    他的声音不大,程锦的耳朵却很尖,“他年纪还小,用不着那些,补过头了对他今后也不好。”
    “噗——”杨忠一个没忍住,喷了出来,不住地朝文绍安挤眉弄眼的。
    方芜意味深长地看着文绍安,就连老许也在使劲儿憋着笑。
    文绍安神色不变,温文地对老许笑道,“我用不着这些,若是方便的话,许伯伯不妨给我两位师兄留一份,他们倒是用得着。”
    程锦这才反应过来,不似寻常女儿家那般羞红了脸,反倒捂着肚子怪笑个不停。
    倒是余溪红了脸,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姑娘家也该有个姑娘家的样子。”
    “她力大如牛,哪里有姑娘家的样子?”程钤虽是笑嗔,但明里暗里地都在维护程锦,余溪觉得好笑,这对姐妹确实是感情深厚,时时刻刻都如老母鸡护崽一般护着对方。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和程锦之间也自然了许多,她也不再把她当成庄敬皇后,连说句话都战战兢兢的,但无论程锦曾经是谁,同史书上说的一不一样,都是个很有见地的人,她还是极愿意同她说话的。
    “你方才所说的定数是什么意思?”
    程锦还蹲在一旁净手,余溪就凑了过来,不依不饶地要问个明白。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日月星辰,朝朝暮暮,缘起缘灭,生老病死,晴天下雨都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及,先生由干旱不雨怪到弃农从商,未免太过牵强。”程锦一脸无所谓地说。
    “这些年年景好,庄稼有了好收成,田地里的庄稼足够养活这么些人,弃农从商自然无碍,但若是遇上了灾荒呢?没了好收成,田里的庄稼养不活这许多人,老百姓以何为食?”余溪犀利地问。
    “什么叫好年景?什么叫坏年景?”程锦索性坐了下来,“我大梁幅员辽阔,便是好年景的时候,也有州县出现旱涝蝗灾的,先前是如何解决的?是朝廷借商粮赈灾,由商人直接将粮食运往受灾州县,再由朝廷折付银两,赈灾效率不知比前朝高出多少。为何商人能在那么快的速度将粮食运到?唯利是图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