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第 17 部分阅读

    前,密苏里地域是路易斯安那购买地的部分。大多数居民都是自由白人。1818年,密苏里居民人数达6.6万人,完全符合建立新州的条件。于是当地政府申请将密苏里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1790年曾将梅松-狄克逊线作为蓄奴州和自由州的分界线,南部奴隶主以密苏里的大部分地区位于梅松-狄克逊线以南为理由,坚持要求将该地域作为蓄奴州。当时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数目相等,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也持平,密苏里作为自由州或者蓄奴州加入联邦,都将直接影响双方力量的对比。
    为此,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820年3月6日双方暂时达成妥协,国会最后通过《密苏里妥协案》。该法案允许从马萨诸塞州划出的缅因地区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规定密苏里制定有不禁止奴隶制的宪法,规定将北纬36°30′线作为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分界线。1821年3月2日,国会终于做出接纳密苏里加入联邦的决议。8月10日,密苏里作为蓄奴州正式加入联邦。南部奴隶主的土地要求得到定程度的满足。
    此项协议表明,北部的资产阶级向南部的种植奴隶主做了让步,因此这个协议被称作《密苏里妥协案》。但是,由于南北双方这制度的根本矛盾未能得到解决,所以妥协只能取得暂时的平衡。
    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发生。
    希腊独立战争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希腊独立战争是指发生在1821~1829年间希腊人民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希腊将近400年的军事封建统治,是希腊社会发展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
    1821年3月希腊本土爆发起义,并迅速扩展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屿卢麦里以及马其顿等地。1822年1月1日第届国民大会宣布希腊独立,并成立了希腊执行委员会。
    土耳其政府调兵镇压起义,屠杀大量希腊居民。1822年6月,3万土耳其军队直奔科林斯,希腊军民奋起抵抗,结果土军几乎全部被歼灭。然而希腊人内部派系矛盾开始激化。1823年和1824年,游击队和官方政府间两次发生内战。土耳其苏丹面再调大军进行反扑,面策划埃及入侵希腊。1825年2月11日埃军在伯罗奔尼撒登陆,1826年4月11日埃土联军占领西部重镇梅索朗吉。1827年6月24日雅典卫城也落入土军之手。至此,起义军控制区已经所剩无几,但他们仍然坚持游击战。
    1827年7月6日俄英法签订《伦敦三国条约》,主张在土耳其享有宗主权的前提下,允许希腊实行内部自治,并决定派出联合舰队迫使双方停战。同年10月纳瓦里诺海战爆发,英法俄联合舰队击败土埃舰队。1828年俄土战争爆发。1829年9月俄土签订《亚得里亚堡条约》,土耳其被迫接受英法俄签订的《伦敦三国条约》。
    希腊独立战争是次民族大起义,也是场反殖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希腊人民的胜利奥斯曼帝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的胜利,开辟了希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同时也鼓舞了巴尔干半岛其他国家的人民,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对欧(shubao.info)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特雷是阿根廷的第几任总统?
    米特雷1821~1906年是阿根廷的第六任总统,也是军人和史学家。1821年6月26日他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个土生白人家庭,9岁时跟随父母移居到乌拉圭,学习文学和军事。
    米特雷在1851年加入乌尔基萨的军队。1852年至1862年间,他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边,反对乌尔基萨领导的内地各省邦联,并且建立省武装部队指挥与邦联军的战斗。1862年到1868年他担任总统职务。他执政期间,镇压地方首领,恢复内地各省秩序;整顿国家财政,发展对外贸易;创办学校,培养国家人才。
    1865年到1868年间,他任三国同盟军队总司令,指挥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的军队,进行巴拉圭战争。1868年总统任期结束,他又当选为参议员。1874年他再次竞选总统失败,发动兵变,结果失败被俘,判处死刑,之后得到阿韦利亚内达总统的赦免。米特雷在1906年1月18日去世。他的史学着作有《贝尔格拉诺与阿根廷独立史》
    和《圣马丁与南美洲解放史》等。
    对于阿根廷而言,米特雷是个比较有为的总统。在经济发展方面,他把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罗萨里奥的铁路开发权交给了家英国公司,使阿根廷内地更加开放,得到了更多的移民。同时,他参与了商法的制订和税则的修改,也加剧了内地开放的程度。
    然而,米特雷最大的功绩并不在他的经济开放上,而在于他为避免内战所做的妥协。1868年,阿根廷迎来了又次大选年,以科尔多瓦省为中心的寡头们决定支持乌尔基萨,但乌尔基萨在其本省没有站稳脚跟;同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省长阿尔西纳只能得到集中于首都的部分支持。
    在这两个人都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而当选的情况下,米特雷做出了被称为“米特雷遗言”的决定:他只求利用自己的职位来保证次公正的选举。米特雷的中立使科尔多瓦省人民转而支持本省的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
    这种中立保证了阿尔西纳的副总统位置,换取了布省的让步,最终双方达成了谅解。这是联邦总统第次在他所在的省份利益之上做出让步,换来了长期的稳定。
    巴西帝国是在哪年灭亡的?
    巴西帝国是指1822年至1889年间,在巴西建立的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由葡萄牙巴西亲王佩德罗世及其子佩德罗二世统治。1889年,佩德罗二世被废黜,由德奥多罗·达·丰塞卡建立的第共和国取代了这个帝国,巴西帝国正式宣告灭亡。
    1808年,法国占领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逃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1809年迁都里约热内卢。1815年,巴西正式成为王国,改称“葡萄牙巴西和阿尔加维联合王国”。
    不久,拿破仑战争结束,葡萄牙王室重返里斯本,并派遣摄政王佩德罗王子继续统治巴西。佩德罗在巴西践行大规模的改革,重整政府机关,废除王室颁布的盐税,又放宽了人民的自由。此外,他还派出代表到葡萄牙议会参与政事。这些政策和行动极大的改善了巴西的经济和文化。
    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宣告自己成为巴西皇帝佩德罗世,并在12月1日加冕,建立巴西帝国。
    巴西帝国的灭亡与奴隶制的废除密切相关。19世纪70年代以后,废奴呼声越来越大。1879年,巴西开始了废奴运动,各省议员随即召开省议会,投票表决是否进行废奴运动。1883年,“废奴联盟”成立,废奴运动蔓延到全国。
    第二年,六十五岁以上的奴隶得到解放,各省纷纷废除奴隶制度。1888年5月,身处欧(shubao.info)洲的佩德罗二世支援女儿伊莎贝拉公主签署废奴法令。5月13日,议会表决通过了“黄金法”,宣告废除奴隶制度,巴西奴隶制正式灭亡。
    废奴运动之后,共和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1887年,军官德奥多罗·达·丰塞卡组织了军事俱乐部,开始谋划政变。1889年11月15日,他与另位军官弗洛里亚诺·阿劳霍·佩绍托联合共和派人士共同发动了军事政变,成功包围了内阁会议厅,并抢夺了政府控制权。丰塞卡宣告废除帝政,改行共和制,建立临时政府。
    .
    第40章 近代史(12)
    此时,支持帝政的农场主和地主因为佩德罗二世支持废奴制度而最终倒戈,使佩德罗失去了最后的支持和依靠。无奈之下,佩德罗二世于两日后逃亡到法国,巴西帝国正式灭亡。
    中美洲联邦共和国至今还存在吗?
    中美洲联邦共和国,又称为中美联合省中美洲联合省,位于中美洲,只存在于1823年至1840年间,领土包括今日的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以及墨西哥东部恰帕斯州的部分,它是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
    组成中美洲联合省的地区从16世纪后便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称为危地马拉总督辖区。1820年西班牙爆发恢复立宪制的革命,引发了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浪潮。
    1821年墨西哥宣布独立之后,危地马拉总督辖区的自由主义者在9月15日起草了第独立宣言,主张同墨西哥联合。
    当自称“墨西哥皇帝”的伊图维德退位之后,危地马拉总督地区召开了中美洲地区的“全国制宪会议”,并在1823年7月17日发表了第二独立宣言,以“中美洲联合省”为国名,包括五个原属于该地区的“管理区”,即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首都设在危地马拉城,1824年该国通过了以美国宪法为蓝本的宪法,设立联邦国会,各省按比例推举国会议员;总统参议院和最高法院通过三级选举选出;总统任期为4年;废除了奴隶制和教会特权。
    中美洲共和国联邦成立之后,代表资产阶级和贵族的自由派与代表封建庄园主和天主教会利益的保守派进行了激烈的争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冲突频起。
    1838年4月30日,尼加拉瓜宣布永久脱离联合省。5月30日,中美洲联合省联邦国会通过项决议,宣布各国可以自行决定同联邦间的依附关系。8月30日哥斯达黎加独立,11月5日洪都拉斯独立。1839年4月13日危地马拉独立,中美洲联合省最终只下萨尔瓦多个成员国。1841年2月18日萨尔瓦多宣布独立,中美洲联合省正式消亡。
    1851年,卡雷拉指挥由危地马拉军队和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保守派组成的强大军队打败了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联军,摧毁了恢复联邦的最后希望。此后中美洲五国曾经多次组织联邦或邦联,但都没有延续长久。
    乌拉圭战争共发生了几次?
    乌拉圭战争共发生了两次。1825年,第次乌拉圭战争爆发;1835年,第二次乌拉圭战争爆发,并于1852年结束。乌拉圭战争是巴西阿根廷争夺乌拉圭与乌拉圭维护国家独立的战争。
    乌拉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814年乌拉圭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后,1821年被葡属巴西兼并。1825年4月,乌拉圭爱国者起义,并于同年10月宣布乌拉圭脱离巴西与阿根廷合并。
    1825年12月,巴西向阿根廷宣战,第次乌拉圭战争爆发。巴西军队入侵乌拉圭,但海战陆战都遭到猛烈反击而失败。同时,阿根廷政府由于受到国内地方分立主义势力的反对,处境也很困难。1827年5月,巴阿双方举行谈判并签订合约,规定乌拉圭仍属巴西。
    英国企图利用乌拉圭首都在拉普拉塔地区来扩张势力,便唆使阿根廷继续与巴西进行战斗。1828年8月27日,在英国的干预下,巴西与阿根廷在蒙得维的亚签订和约,承认乌拉圭独立。
    1835年乌拉圭出现了红党和白党两个相互对立的政党。1839年,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在白党的支持下出兵攻打乌拉圭,第二次乌拉圭战争爆发。
    1842年,罗萨斯的军队占领乌拉圭的大部分领土,1843年2月,又包围了蒙得维的亚。乌拉圭人民为保卫自己的首都,进行了9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851年10月,阿根廷恩特雷里奥斯省的军政长官和巴西以及乌拉圭里韦拉红党政府结成反罗萨斯同盟,率联军进入乌拉圭,打败了罗萨斯侵略军,解放了蒙得维的亚。1852年2月,罗萨斯逃往英国,第二次乌拉圭战争宣告结束。这次战争消除了乌拉圭独立的威胁,同时也使乌拉圭摆脱了阿根廷的统治。但战争加剧了乌拉圭红党与白党之间的争权斗争,造成乌拉圭国内长期动荡的政局。
    俄伊战争主要指的是哪两次战争?
    俄伊战争主要指19世纪初叶俄国南下入侵伊朗引起的两次战争,分别发生在1804~1813年和1826~1813年。
    1804到1813年的俄伊战争是为了争夺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原来臣服于伊朗,18世纪末因为不满伊朗的统治而转向俄国,结果被阿迦·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汗1779~1797年在位出兵制止。1801年俄国兼并了格鲁吉亚。1804年俄军又进占冈扎,第次俄伊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俄军补给十分困难,进展非常缓慢。援军抵达之后,俄国占领了南高加索的大片地区。1812年又在阿拉斯河畔的阿斯兰杜兹大败伊朗军。
    1813年10月12日,双方在古利斯坦镇签订和约。和约规定:伊朗割让杰尔宾特巴库冈扎库宾希尔凡沙基卡拉巴格和塔利什北部给俄国,放弃对格鲁吉亚和达吉斯坦的切要求;伊朗不能够在里海设置海军;两国商人可以自由经商;俄国保证支持伊朗太子阿拔斯·米尔扎继承王位。
    此条约不仅使俄国获得了包括埃里温在内的很多亚美尼亚领土,而且获取了在伊朗的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以及独霸里海的航行权。在此后的个世纪里,俄国伙同英国操控着伊朗的政局和经济命脉。
    第二次俄伊战争在1825年爆发。当时俄军占领古利斯坦与和约中未定归属的哥卡地区。1826年6月伊朗宣布对俄发动“圣战”。战争初期伊朗大获全胜,收复了大片失地;俄国增援部队到达之后,在冈扎附近的沙姆卡尔用炮队击败了伊朗的骑兵。
    1827年10月,俄军攻占了埃里温,进入阿塞拜疆,随后占领大不里士等地,伊朗开始求和。
    1828年2月10日两国在土库曼查伊村签订了停战条约。条约规定:伊朗割让埃里温和纳赫奇凡给俄国,两国基本上以阿拉斯河为界;伊朗赔款500万土曼,同意不在里海设置海军;俄国可在伊朗各大城市设立领事馆。同时还签订了项通商条约,规定关税率为5%,俄国领事有会审权及领事裁判权。
    两次战争均以俄军的胜利结束。
    阿尔及利亚战争是在哪年爆发的?
    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在奥雷斯山区发动武装起义,战争爆发,并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地。该战争是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于1954~1962年间领导人民进行的反法武装斗争。
    为了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民族解放阵线开始武装反抗法国政府的统治,游击队于1954年11月1日凌晨在境内多个地点袭击军事设施货仓警岗通讯设施以及公共设施。
    1956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发展到10多万人,建立了政治军事统的民主政权,形成了稳固的农村根据地。
    从1957年10月起,民族解放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更大的攻势,不断取得胜利。
    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费尔哈特·阿巴斯任总理。
    此后,各解放区纷纷设立政权机构,把法国殖民者霸占的土地分给农民,并发放农业贷款。
    戴高乐执政后,为摆脱法国政府所面临的困境,建议法阿进行谈判。谈判从1960年6月25日开始。开始时,法国政府拒绝平等地位上谈判;之后又提出只谈停火问题,不谈军事问题;在讨论政治问题时,又不承认阿尔及利亚对撒哈拉地区的主权,导致谈判度破裂。同时,法国在战场上仍然坚持武力镇压政策。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再突破封锁线,大量歼灭法军。
    1962年3月7日,阿法两国代表团在法国的埃维昂恢复谈判。3月18日,双方签署了埃维昂协议,同意阿尔及利亚通过公民投票来决定是否独立。1962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选民在投票中几乎全部赞成独立。最终,法国在7月3日承认阿尔及利亚为个独立国家,从此结束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大约130年的统治。
    “七月王朝”建立于哪年·
    七月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宣布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为国王,自此,金融资产者掌握政权。1848年法国革命后被第二共和国所取代。
    七月王朝于该年8月颁布经过修改的宪法。路易·菲利浦在位期间方面对外避免和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英国等大国发生直接冲突,也不敢违背《维也纳和约》;另方面又继续实行波旁复辟王朝的殖民侵略政策,入侵阿尔及利亚,并于1847年巩固其在阿尔及利亚的统治。
    路易·菲利浦是依靠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的,登基之后,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权力的来源,他在位期间始终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曾多次立法改革以增强资产阶级在法国政府里的影响力。
    奥尔良王朝的最初几年,路易·菲利浦曾推行广泛的改革。当时政府是基于1830年法国宪法而存在的,起草这部宪法的下议院改革派主张宗教平等组建国民卫队来增强国民权力进行贵族等级制度改革,并且削弱王权。路易·菲利浦和他的部长们都支持这部宪法的核心观点,是因为这些观点中的大部分会巩固政府和资产阶级的统治,而非普及法国平民的平等和权力。
    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的工商业得到较大发展。1830年工商业投资总额为300亿法郎,到1848年达到450亿法郎。这时期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工业革命的速度明显加快。1830年拥有蒸气机625台,1848年增至5210台。1842年,政府颁布铁路建筑法,铁路建设获得迅速发展。
    七月王朝的政策遭到多方反对,最终引发革命,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七月王朝告终。
    哪次起义是法国历史上第次工人武装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法国历史上第次工人武装起义,是欧(shubao.info)洲三大工人运动之。
    从16世纪起,里昂出产的丝绸畅销欧(shubao.info)洲,特别受到各国王公贵族的喜爱。但在工业区,干活的都是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纺织工人,其中许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天要干15到16个小时的活,却挣到的钱只能买1磅面包,勉强维持生活。在资产阶级生活日益富裕的情况下,工人待遇水平却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是增加工资。
    1831年10月,工人代表提出了工资标准草案,要和资本家起开会讨论。在工人示威游行的压力下,这天深夜,工资标准协议终于被通过了。但3个星期过去了,工资还是照旧(fqxs)。11月21日早晨,工人们举行罢工。支游行队伍从工人区出发,直奔市中心。下午,起义者在处坚固的街垒上升起了面大旗,上面写着:“工人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晚上,纺织工人们连夜同其他行业的工人联系,起义队伍不断扩大。里昂城内整夜枪声不断,火光冲天。各路反动军队无力招架,纷纷向军营和市政厅退却。23日清晨,起义队伍占领了整个里昂城。武装起义司令部立即派出哨兵和巡逻队,快速恢复了社会秩序。后又成立了工人委员会,宣布废除捐税,实行工资标准协议。委员会还发表告市民书,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要求实行民主选举,让自己的代表进入政府。工人领袖甚至还邀请警察局长参加他们的辩论会,对政府的官员完全不存戒心。
    资产阶级政府利用里昂工人的麻痹大意,在国王的支持下调来大量军队。12月1日,6万政府武装包围了里昂城。第三天,处于被动地位的起义队伍被血腥镇压下去了1834年,里昂工人再次起义,也失败了。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shubao.info)洲着名三大工人运动之,他们独立地提出本阶级的发展要求,并为之进行殊死战斗,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你知道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吗?
    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是重新分配议席,另个是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重新分配议席,即取消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所拥有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具体规定为: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取消在下院的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仅保留1个议席。
    空余出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郡和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这改变降低了对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农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到1832年,英国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保守贵族的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和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1884年12月,议会又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人民代表制法》,法案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部分农业工人也因此获得了选举权。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也因此增加了1倍,达到了450万人。但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没有获得选举权1885年1月,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议席法》。它取消了人口未达到1.5万人的72个城市单独选举议员的权利,把它们并入所属各郡;取消人口在1.5万到5万人之间的36个城市各自拥有的1个议席。并按照大概每5.4万人分配1个席位的标准,将全国统划分为617个选区,除了22个城市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选区仍保持两个议席外,其余选区全部实行单选区制,即1个选区只选1名代表。
    这样几近平均代表制的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定的好处。
    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于哪年?
    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于1834年,是为扫除相互之间的贸易障碍而建立的同盟,是德国统之前以普鲁士为首由38个德意志邦联的邦国所组成。
    19世纪初,德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德国境内关卡林立,并存着许多商业法规度量衡制度以及几百种地方性货币。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形成,阻碍着德国工商业的发展。
    :?:小说”.
    第41章 近代史(13)
    关税同盟建立之后,各同盟国之间的贸易免税,同时对国外贸易统关税制度和税率。关税同盟以普鲁士1818年的税法为蓝本来制订相关的关税政策。在对外贸易方面,尽管倾向自由贸易,但仍对从英国进口的棉织品和呢绒等课征保护性关税。
    关税同盟还努力统货币度量衡制度和商业法规。各邦国在1838年和1857年分别签订些专门协定,开始统货币和度量衡,1868年又规定自1872年1月1日起在德国采用米突制,在1847年协商的基础上统了票据章程,1857~1861年间同盟又制定了在1869年付诸实践的共同商业章程。1837~1844年间,关税同盟又先后同荷兰希腊土耳其英国和比利时等国签订了商业协定,同盟的国际地位得到巩固。
    在当时工业革命的浪潮下,同盟的成立有助德国内部的贸易往来减少内部竞争。
    基于同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它不容许奥地利的加入,致使奥地利与普鲁士的竞争更为激烈。1866年,因为南德诸邦国在普奥战争中支持了奥地利,同盟不得不解散。
    但在1867年,这些邦国自愿重返同盟后,它又重新成立。新同盟比前者更具凝聚力,因为任何成员国都没有否决权。
    德意志关税同盟把德国境内大部分邦国结成了个紧密的贸易和经济区域。关税同盟的建立是德国走向经济和政治统的重要步骤,它也促进了19世纪德国产业革命的发展。
    英国宪章运动发生在什么时候?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爆发的宪章运动,它的起因在于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即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1842年5月2日,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前往国会下院,由宪章派全国协会的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的第二次请愿书。这份有300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半签名的请愿书再次要求把《人民宪章》定为法律。
    他们认为,在人民没有取得政权之前,消灭某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而在人民取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断和所有的压迫形式都会停止。请愿人员所说的“垄断”,指的是当时大资产阶级对选举权和纸币的垄断,对机器和土地的垄断,以及对报刊和宗教特权的垄断等等。
    各地宪章派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在于“实现下议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够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全体人员的利益”,而为了“达到这目的,只能够采取和平且合法的手段”。协会在全国各地设有几百个分会,入会者须缴纳定的会费,它是近代第个工人政党的萌芽。
    1848年,在欧(shubao.info)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宪章运动再度高涨。向国会递交的第三次全国请愿书中进步提出,劳动是切财富的唯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来源。在请愿书上签名的有197万人。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国会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政府下令强制解散了全国宪章派协会。
    列宁称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宪章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揭开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斗争的序幕。
    “正义者同盟”是以哪国人为主的团体?
    正义者同盟是个由流亡法国的德意志工人组成的革命团体,成立于19世纪30年代。后来又有荷兰匈牙利捷克俄国瑞典挪威等工人加入,成为了国际性的工人秘密革命组织。
    正义者同盟是1836年由德国流亡者同盟中分裂出来的左翼激进分子秘密在巴黎成立的革命组织。他们的目的是要所有人享有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他们的口号是“四海之内皆兄弟”。1839年他们在巴黎参加了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起义,失败后,许多领导人被捕和被驱逐。1840年在伦敦恢复组织,并逐渐发展为国际性工人组织。后又在马克思恩格斯帮助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1847年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断地进行思想工作,正义者同盟中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和成员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1847年1月,正义者同盟派代表约瑟夫莫尔先后到布鲁塞尔和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同盟,答应用科学共产主义作为同盟的纲领,并根据他们的意见重新改组正义者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因而同意加入,并着手同盟的改组工作。
    1847年6月初,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由恩格斯和沃尔夫拟定的章程,规定同盟的目的在于:“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让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来代替“人人皆兄弟”的口号。
    新章程还用民主集中制原则规定代表大会是最高管理机构。这个章程被分送到各支部讨论,然后在下次的代表大会上表决。同时这次大会还根据恩格斯的建议,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次大会也就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次代表大会。
    19世纪中叶英国为何侵略伊朗?
    19世纪中叶英国曾发动过侵略伊朗的战争,原因是英国想要干涉伊朗收复赫拉特。
    赫拉特在萨非王朝以及纳迪尔沙统治时期均隶属于伊朗,后赫拉特统治者乘伊朗内争混乱的机会谋求独立,得到英国支持。卡扎尔王朝时期伊朗国王企图恢复其统治,于1837年出兵包围赫拉特。
    这举动威胁了英国的既得利益,英国当时就派军舰前往往波斯湾占领哈尔克岛,以战争相威胁,迫使伊朗撤去对赫拉特的包围。1856年5月伊朗乘英国卷入与俄国对抗的克里木战争之机出兵围攻赫拉特,于10月占领该城。
    同年11月英国向伊朗宣战,进军波斯湾,侵占了哈尔克岛和布什尔港等地。英国军舰沿着卡隆河而上。1857年4月初英军占领阿瓦士城。伊朗在布什尔失陷后立即派代表前往欧(shubao.info)洲试图与英国缔结协定。1857年1~2月间,印度民族大起义已迫在眉睫,英国也急于言和,以便把军队撤回印度。
    同年3月4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协定规定:伊朗从赫拉特及阿富汗其他地区撤军,永远放弃对这些地区的领土要求;伊朗承认阿富汗独立;将来若伊朗与阿富汗发生纷争,应由英国调停;英国从伊朗撤军;释放双方的战俘。双方政府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承认对方在本国有开领事馆的权利。英国在伊朗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伊朗在英伊战争中的失败,也成为了它沦为半殖民地的开端。
    19世纪后期英俄等国进步加紧对伊朗的掠夺和争夺。及至20世纪初时,英俄两国实际上已经瓜分了伊朗,英国控制了伊朗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领土,俄国则将伊朗北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1905年至1911年的伊朗革命定程度上动摇了本国的封建制度同时也打击了英俄势力。在第次世界大战中,伊朗宣布中立。但英俄两国同奥斯曼帝国在伊朗领土上作战,使伊朗蒙受很大损失。至1921年6月初,驻在伊朗的英苏等外国军队全部撤出伊朗。
    阿富汗抗英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19~20世纪初阿富汗人民共进行了三次抗击英国入侵维护民族独立的战争,亦称英阿战争。
    阿富汗是18世纪中叶形成的多民族的大地主与封建贵族专政的伊斯兰国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19世纪英俄争夺的主要对象之。沙俄视伊朗为其南下印度洋的战略跳板,英国则视阿富汗为维护英属印度北方统治的屏障。阿富汗依靠各部族武装和广大人民的支持,胜利地抗击了英军的入侵。
    第次阿富汗抗英战争发生于1838年,当年秋,英国纠集数万侵略军,挟持傀儡沙·舒加,从博兰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并在东南部开伯尔山口实施辅助突击。第二年4~8月,英军相继攻占坎大哈加兹尼和首都喀布尔,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汗北逃,英国殖民者将沙·舒加扶上王位。阿富汗爱国人民展开了广泛的抗英游击战。1841年11月,喀布尔人民举行大规模起义,给予英军以沉重打击,夺回了喀布尔。第二年,英被迫撤军。当年秋,英军对阿富汗进行报复,从东部和南部对喀布尔发动钳形攻势,重新占领喀布尔。阿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艰苦斗争。同年冬,英侵略军被迫撤离阿富汗领土,沿途遭到阿富汗游击队的截击,其后卫部队被歼灭。英国第次侵阿战争以英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第次阿富汗抗英战争以后,多斯特·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汗的儿子希尔·阿里汗继承王位。
    采取近俄远英的政策,在1878年7月与俄国结盟,拒绝英国使者进入阿富汗。同年11月,英军3.6万人马分三路入侵阿富汗,1879年5月26日阿富汗战败,与英签订《甘达马克条约》,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属国。阿富汗人民不甘屈服,同年9月举行喀布尔起义,杀死英驻喀布尔总督。第二年9月缔结妥协协定,准许阿富汗内政自由,外交由英控制。1881年英军撤出阿富汗。
    1919年2月阿曼·诺拉汗继承王位。他不满英对阿富汗的统治,宣布阿富汗独立。
    5月3日英军再次入侵阿富汗。最终以英战败而终,1921年两国正式签订条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
    《怀唐伊条约》是英国与当时哪个殖民地签订的?
    《怀唐伊条约》,又译《威坦哲条约》,签订于1840年,是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订的项关于土地和文化方面的协议。条约目前仍为现行文件,并被公认为新西兰的建国文献。它促使新西兰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英国法律体系,同时也确认了毛利人对其土地和文化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条约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第,毛利人各部落酋长必须让出其领土主权归大英帝国所有,凡岛上出生者,均受英国法律管辖。第二,英国王室必须保证新西兰各部落酋长的土地森林渔场及其他私人财产不受侵犯;部落酋长如果出售土地,应优先考虑英国女王。第三,保证毛利人可得到英国女王的保护,并享有英国国民所享有的切权利和特权。
    该条约的制定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1800年后,许多人来到新西兰利用这里的土地资源,而这时候犯罪的比率也日益上升。另外,法美两国因为经济贸易上的原因,也开始将目光对准新西兰。为了保护英国在新西兰的经济利益,英国政府派巴斯比进行管理,因为毛利人担心法国侵略,巴斯比就替他们写了个请愿书,要求受英国女王的王室保护。
    1839年,英国委任威廉·霍布森为新西兰领事并负责使新西兰原住民让出他们在全部或部分岛群的权利。霍布森到达新西兰后,就请巴斯比拟出协定草稿,而且也请他作为他们的谈判代表。经过些小的修改后,到了1840年2月6日,有45位毛利领袖族长跟英国政府在怀唐伊这个地方签订了条约,后来这个条约扩展到新西兰的北岛跟南岛各个地区。
    条约签署时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但是大量移民对土地需求的强大压力以及英国当局对其权威的坚持,减弱了条约的影响力。些毛利人部落拒绝出售土地,或者在他们的部落土地上拒绝接受英国法律,因此触发了1860年间的新西兰战争,造成了大量的土地充公及其他不公正事件。
    哪个国际公约第次把黑海置于国际监督之下?
    《伦敦海峡公约》是关于管理黑海海峡即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国际公约,这条公约第次把黑海海峡置于国际监督之下,削弱了俄国在该地区的特权统治。
    1841年7月13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法国土耳其6国在伦敦签订了该公约,公约确认了奥斯曼帝国的“古代规则”。根据规则规定,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这两个海峡应在和平时期禁止任何外国军舰通行此处,土耳其有权准许友好国家使馆所辖的轻型军舰通过,然而公约却只字未提海峡在战时的地位问题。
    1833年《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的制定使俄国长久保持了在黑海海峡的优势地位,而这个新条约使其丧失了优越性,第次将黑海海峡置于国际监督之下。公约损害了俄国的利益,激起了俄国和其他欧(shubao.info)洲大国争?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