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宋明君》第八十三章 不得安宁

    次日,是个好天气,艳阳高照,碧空如洗。
    赵构率着文武百官按照流程举行祭祖大典,宋徽宗于人前尚能保持几分威仪,举步投足间稍显从容。
    待得进了祖祠,在祖宗牌位前一跪,又是一番哭天抢地地嚎啕大哭,悔意滔天。
    一干宗室子弟不理解赵佶的心情,心有惴惴,怀疑他是受到了什么不公正待遇,连带着看赵构的目光都有点躲躲闪闪。
    赵构不怎么喜欢这种冗长的仪式,但出于宣传的需要,只好硬着头皮坚持。
    金人虽败,但给赵氏皇族和众多官员带来的心理阴影尚未消除,不利于今后的工作开展。
    经过这次大张旗鼓的祭祖活动,加上赵构特意让朝中发到各地的官报,相信对于重塑大宋朝廷、军队的形象有着极为正面的影响。
    时间进入六月之后,天气有些变幻无常。
    就在赵佶哭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从天空的东南角渐渐升起灰暗的阴云。
    一会儿的工夫,阴云之中响起了隐隐不断地雷声,不时有一道道闪电在阴云中乱窜。
    如果在后世,很多人都知道,农历六月,出现这种天气是正常现象,进入雨季了么。
    可是,在这个年代,总有很多人将天气现象与现实联系起来。
    尤其在祭祖即将结束时,隆隆的雷声之后,一道长长的闪电如同倒立的枝桠“咔嚓”一声划破了天地,最下边的枝桠击在了祖祠大殿西部的檐角之上,将之击飞,朝着一众朝臣落去。
    众人连忙躲避,唯有曹辅因正在思考问题,反应不及,被飞落的檐角砸在头上,当即便倒在地上,红白之物想间,眼见是不活了。
    同时,平地风起,豆大的雨滴“哗”地从天而降,瓢泼一般,在场诸人顿时成了落汤鸡,连赵构都是。
    突如其来的变故之下,祖殿之外的官员、宗室子弟中出现了骚动,现场有些混乱。
    赵构、赵佶等人正站在殿外,大雨刚至,赵佶便缩回到廊下,身上只淋了少许雨滴。
    赵构想到前世入学军训的时候,越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带队的教官便越喜欢让大家在雨中站军姿,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锻炼意志一般。
    “肃静!各自站好,勿动!”他大声喝道。
    众人眼看着赵构负手立于殿外,昂首挺胸,如同一棵挺拔的青松,威风凛然,不由心生惭愧,顿时安静下来。
    赵构走到曹辅尸身前,静立片刻,几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他穿越过来之后,一件件,一条条,改变了许多事情,但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
    比如李纲为相后,依旧会推荐张所任河北招抚使;比如邢秉懿做了皇后,依旧还是小产;比如曹辅虽没有为金人所掳,却依旧死于今年……
    “收殓曹卿尸身,送其归家,追封忠国公,其长子荫武翼郎。”
    曹辅的意外身亡,在朝中激起波澜。
    太史局正冯浩上书曰:“朗朗乾坤,艳阳高照,瞬息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雷霆相击,檐角飞落,伤及重臣,此乃大凶之兆,因檐角在西,应西方有变,恐有祸乱,望官家察之!”
    这种将雷电天气往现实社会牵扯的事情,赵构很反感,特么不过来了次雷震雨,有什么好唠叨的?还专门写了奏折上来,平时都这么闲的嘛?
    至于雷霆击檐,那不就是因为大殿太高了吸引了雷电吗?
    西方有变?那是因为雷电正巧位于祖殿西侧好不好?
    这是封建迷信好吧……
    但,这个年代,官员也罢,百姓也罢,就相信这个,连李纲都不能例外,说“事关江山社稷,官家应慎之。”
    更特么巧合的是,就在朝官们议论纷纷之际,有急报自西方而来,称吐蕃军队与大宋西边边军发生了冲突,因为三万吐蕃军突然发动袭击,边军一时应变不及,竟被连克三镇!目前,吐蕃军队已逼至大散关下,与边军僵持不下。
    赵构感到很无力,这个急报,来得真不是时候!
    还特么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一茬接一茬地让人不得安宁!
    宗泽、岳飞、张宪、张所、吴玠、吴璘,能用的人不少,但都在西北和北方,正在休整、练兵,调他们去西边和吐蕃干一架不合适。
    赵构正头疼呢,给事中赵鼎出列,朗声说道:“臣以为,张伯奋其人智勇双全,可为将,率兵抗击吐蕃,同时令吴璘部、刘锜部密切关注西夏动静,防止西夏趁机出兵袭扰。”
    张伯奋,赵构有印象,张叔夜的儿子,猛男一个,也是儒将,倒是不错的人选。
    何栗一惯很少发言,也不禁出声支持赵鼎的建议:“张叔夜父子当初历经血战,杀透金兵重围入城,的确是骁勇无比,可担此重任。”
    赵构心里有数,何栗当初为相,一直陪在钦宗身边被困在开封,对张叔夜父子的英勇记忆深刻,故而竟出言力挺。
    但两人的建议也正合他的心意,便欣然应道:“既如此,令张伯奋为征西大将军,率其麾下两万兵力和韩世忠麾下一万忠勇军骑兵,西进抗击吐蕃。”
    张伯奋接到圣旨,兴奋无比,他是军中宿将,自从接管城防之后,再也与战场无缘,每天就是在城中消磨时间,唯一一次出手,还是官家遇袭,根本没怎么费事儿刺客就死完了。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在官家的眼里,忠勇军才是真正的主力、王牌,他张伯奋再怎么保持训练强度,也不可能让部下将士一直维持战力,不经历一次次大战、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怎么可能成为铁血之师?
    这次,除了他自己的部下,官家还特意拨给他一万忠勇军将士,言下之意很明显,怕他的部下战力不行呗!
    所以,张伯奋暗暗下了决心,不记生死,也要让自己的部下打出威风来,让吐蕃人瞧瞧大宋军队的厉害!
    从开封到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有一千三、四百里,日夜兼程也得半个月,更何况,不管骑兵还是步兵,怎么也不可能不眠不休连续赶路,那样的话,整个部队也累死差不多了。
    但大散关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地位实在是过于重要,张伯奋生怕大散关守不住,那就麻烦大了。
    因而,他打算亲自率领一万忠勇军和自己麾下的五千骑兵作为先头部队,往大散关赶去,令步兵随后跟上。
    如果大散关已失,他将一边侦查敌情一边等待后续步兵跟上;如果大散关未失,他就先率一万五千骑入关,协同守军防御,再伺机采取行动。
    这个方案应该说中规中矩,大的方向没有问题,细节问题不在赵构的考虑之内,于是他批准了这个方案,便令张伯奋尽快出发。
    说实话,他的心里,真心不想和吐蕃开战,但却不能允许吐蕃利用宋金交战的机会来火中取栗。也幸亏宋金大战的消息传到吐蕃的时候,这次大战已经结束,要不然更令他头疼。
    不然的话,很有可能面监两面、甚至三面作战的糟糕局面。那样的话,即便他是穿越人士,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