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双生》第四章 桃花源记,死人国?

    (22-)
    喻欣侧过头瞅着易阳,隐藏在心底的疑惑再次问了出来:“师兄,你为什么这么信任惊鸿老师?
    “因为他从来没有错过。”易阳没有丝毫犹豫的态度,让喻欣有些哑口无言。
    易阳与喻欣出了看压所后直接来到了惊鸿云的住处,这是喻欣第三次见到惊鸿云,与之前并无两样,那一如既往的亲切和热情,与云淡风轻的笑容似乎可以消除一切负面的情绪。惊鸿云似乎看出了易阳今天心事重重,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领着两人来到了书房。
    在书房落座后,惊鸿云面带微笑的对易阳说道:“说说吧,又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易阳似乎面对惊鸿云的时候从来没有任何顾虑,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把桃源村案件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在喻欣的心中,惊鸿云永远是一派温文尔雅、处乱不惊的气度,但是今天当他听到易阳的讲述后,沉默了好一会。没有像前两次般马上答复,而是低下头,少有的陷入了思索之中。半响,惊鸿云才慢慢的抬起头,面带凝重的问道:“你是说有一些人会突然之间性格、性情,甚至连记忆都发生变化?”
    “对。”易阳肯定的点点头,说:“他们恢复正常后,提到过桃运村这个地方。”
    喻欣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她感觉惊鸿云眼中闪过了一似兴奋、或者说是激动的神色。惊鸿云似乎想坐起来,但是想了想又坐回了椅子,深吸了一口气,好像是在平复自己的情绪。他用手指了指屋子角落的茶几,易阳会意的过去拿过茶壶给惊鸿云倒上。
    惊鸿云喝了一口茶后,示意易阳坐下,才慢慢的说道:“桃源村,应该说的是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我想你们应该都有所耳闻。”惊鸿云看见易阳和喻欣并没有接话的意思,继续说了下去:“传说东晋太元年间,有一武陵人捕鱼,迷路后误入一处所在。遍地桃花,里面房舍林立,小路交错想通,鸡鸣狗叫不绝于耳。里面的人们穿戴与外面一样,男女老少安逸舒适。村里人看见愚人很是惊讶,渔人介绍自己并说明迷路后,村里人纷纷邀请做客,说自己自己的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时战乱才到了此处隐居。渔人停留几日后告辞,村里人告诉他此地切勿外传。渔人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并处处做了标记。然后将此事报告太守,但是他带着太守的人却再也找不到这处所在,不久这个渔人生病而死,从此桃源踪迹不见。”
    说到这里,惊鸿云沉默下来,喻欣想了想向惊鸿云说道:“惊鸿老师,您说的这个桃源村就是人们常说的世外桃源把?”惊鸿云点了点头,然后把头转向易阳说:“其实后世还有很多人认为桃花源记里面的那处所在是一个死人国”
    “死人国?”喻欣惊讶的叫出声。
    “不错”,惊鸿云肯定的点头后说了下去:“后世人提出了许多疑点,从秦末到东晋至少相隔500年,他们穿的衣服怎么会与外面一致?那些人为什么从来不出去看看?为什么当时太守想去考察这处所在,可为什么最后不了了之?”
    惊鸿云看着两人疑惑的表情摇了摇头,接下来的话让喻欣震惊无比:“只有一个解释,那里不是活人的住处,而是……”惊鸿云停顿了下来,喝了一口茶水后瞅着喻欣一字一顿的说:“一、处、古、墓。”
    “什么?”不但喻欣再次惊讶出声,连易阳都露出吃惊的神色。
    惊鸿云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冷静一下,继续说道:“有后世人论证,他们不出去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根本出不去,而时隔500年穿的衣服竟然与外界一样……”惊鸿云的声音似乎变得阴森起来:“是因为那些衣服是外面的人烧给他们的。而为什么太守考察却不了了之,是由于他们发现了这是古墓,为了不造成恐慌,所以编制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惊鸿云靠在了椅子上,抬起头望着天花板说道:“在桃花源记的原文中,对于桃源村的入口是这样描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稍有古学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恰恰是古时坟墓的构造,所以有人猜测应该是一个墓园的存在。而桃花长于桃树上,桃木是用来辟邪的,什么样的处所需要桃花包围……”
    听了惊鸿云的解释,易阳和喻欣相对无言,过了一会,喻欣才有些磕磕巴巴的说道:“老师,这是迷信,你不会相信吧?”
    “迷信?”惊鸿云依然看着天花板,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如果迷信是真的不好么?难道非要人死灯灭,一切成为那永恒的虚无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可这个故事也是人们的猜测,和我们的案件有什么关系?”喻欣的声音越来越小。
    惊鸿云终于不再望着天花板,坐起了身子,瞅着易阳的眼神竟然有了一丝狂热,他慢慢的说道:“如果这些人说的桃源村真的和所谓的桃花源记有渊源,那么,也许他们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人,或者他们真的……”
    惊鸿云有些自嘲的笑笑,用中指和食指弯曲敲了敲桌子,说:“这个故事说到这里,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但是,你们说的那些嫌疑人曾经可以逃避审讯,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失去记忆,这点很有趣。其实类似的事情曾经真实的发生过,或者说有人认为真实的发生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