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刀》第三百五十七章 文人皇帝,儿女情长

    要打仗了,这个国家的一切事情都要开始为战争服务。
    具体下来的事情,繁杂无比。
    钱,粮,人,军械装备。
    尚书省里的徐杰,再一次焦头烂额起来,朝廷没有多少钱,朝廷也没有多少粮,朝廷也没有那么多堪用的士卒,徐杰更知道军营里的军械更是不足。
    真要两线开战,事情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了预想。
    缉事厂又有了新的差事,京畿本是禁军最主要的卫戍之地,若是时间往前推二百年,京畿禁军的库房里,刀枪甲胄多到库房都放不下。
    徐杰虽然派缉事厂负责清点库房军备,但是徐杰心中知晓,这些库房早已指望不上了。
    这个国家的军备,早已废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留得焦头烂额的徐杰,在尚书省的公房里皱眉踱步,急也罢,忧也罢。
    谁叫如今徐杰坐在了这个位置呢?
    谁又叫如今的徐杰正好就在这么一个节点之上呢?
    夏文从皇城直出,来到了尚书省,他来这里,显然也是与战争之事有关。
    两人落座寒暄,夏文已然迫不及待开口:“太师,朕之所想,唯仁尔,听闻太师已然断了许多衙门的钱粮,甚至连吏部发给官员的俸禄也暂时停了下来,又派人遴选甲士,还打开了各处府库清点军械。一场大战不可避免,朕此来,还是想与太师好好谈论一下此事。”
    夏文口中说的这些事情,自然都是徐杰的第一步安排,包括官员俸禄暂时拖延的事情,也是徐杰上午刚刚安排下去的。
    徐杰闻言,微微叹息一声,答道:“陛下,大战能不能避免,并非臣一人可以定夺。就算再如何不愿战,也不能惧战。仁义也罢,生灵涂炭也好,血流成河也好。不论如何不忍,却也不能不做好战争的准备,和平,往往也是战争带来的。就算想要和平,也必须做好一切应对战争的准备。唯有做好的准备,才有可能得到和平。陛下可明白这个道理?”
    “太师此言,极有道理。朕只是不愿意看到事态再恶化下去,认真算一算,除去二十年前大同仓促一战,我朝已然有近百年不见战端了。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兴盛。就算是二十年前那一战,室韦与我朝,又有谁人得了益处?都是损失惨重,没有一方得到了什么好处。朕之所想,便是能斡旋就尽量斡旋,能避免就尽量避免。”夏文此来,大概就是为了跟徐杰说上这么一番话语。
    夏文的话语,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夏文与徐杰虽然想法有些偏差,但是夏文说上这么一番话语,徐杰面色竟然出了几分欣慰。
    一个皇帝,一个上位者,在徐杰的印象里,很少有如夏文这般对百姓苦难这么在意的了。这不是一个缺点,反倒是一个优点。
    和平盛世之君,有这种品格的,实在是再适合不过的事情。忧国忧民,并非只是口中一语,夏文兴许真有几分忧国忧民的味道。
    只是夏文对这件事情,依旧有些天真。只奈何如今的大华,当真称不上和平盛世。
    “陛下,臣之所为,只在备战,还未到开战。若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便要有屈人之兵的威势,这世间之人,多是畏威而不怀德。备战之事若是不能做好,又以何来止战?”徐杰口中如此说道,心中兴许并非这么想。徐杰当真不认为到得此时,还能有多少办法避免战争。却也只有如此与这位陛下去说。
    徐杰想要夏文保持着这份忧国忧民的思想,但是徐杰也想在以后让夏文去了那些文人的天真。
    文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会下意识认为,世间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讲清楚道理的。
    从古至今,乃是以后,所有的读书人、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这种下意识思维,这种思维还会导致一种思维,就是认为可以与所有人用道理来解决问题。
    夏文听得徐杰这么一语,倒是放心了许多,点头答道:“是朕错想了太师,太师若是这么谋划的,备战之事,当是应该。还得与室韦人好好谈谈。”
    徐杰却加了一语:“陛下,只与室韦人谈还不够,还得与拓跋人谈谈。”
    夏文闻言又问道:“太师,拓跋人当真也想与我朝开战?拓跋小国寡民,岂敢有如此野心?”
    徐杰笑了笑,答道:“陛下,岂不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拓跋野心大小,就看我们与室韦人打成什么局面了。”
    夏文低头一想,恍然大悟,又连忙说道:“那就更不能轻启战端了。太师准备如何与室韦人谈?”
    徐杰听此一语,心中有一语“还能怎么谈?用刀枪去谈”。但是徐杰并未把这句话语说出口,而是说道:“室韦人里总有几个聪明人,二十年前那场大战,也把他们打疼了,而今也不过刚刚恢复元气,想来也会投鼠忌器。”
    夏文闻言再一次点头,这回他是真的放心下来了。
    如此,夏文也不再多言太多,不得多久便往皇城而回。
    徐杰送走夏文之后,站在公房门口,轻轻叹了一口气。
    心中大概是知晓,夏文当一个和平盛世之君,应该是胜任的。只是这和平盛世该如何来,任重道远。
    天色不早,云书桓进了公房帮徐杰掌灯,不得片刻又端着热水进来给徐杰擦脸。
    公房里进进出出的官员,一刻也不曾停歇。
    徐杰忽然想起了两个人,谢昉、刘汜。
    提笔书信,徐杰慢慢遣词造句,把书信写得恳切、真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便是想把这两个老头再一次请回京城里来。
    这个国家,真的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了,徐杰有一种孤木难支的感觉,甚至连一些大事都找不到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商量。
    毕竟徐杰自己,也不过是个新手。
    有些事情是靠着智慧可以解决的,有些事情必然是要靠经验来解决的。大多数事情,更是靠智慧与经验一起来解决的。
    一个庞大的行政机构,徐杰一个人想玩转,事无巨细,实在吃力非常。
    徐杰知道自己经验不足。那些相位,徐杰留着,只待来人。
    青山徐家镇里,欧阳文沁捧着徐杰的书信,哭得梨花带雨,此来不只是徐杰的书信,也还有欧阳文峰的书信。
    欧阳正去世的消息,总是瞒不住的,也不可能再去多瞒着。
    徐仲其实早两天就收到了这个消息,他是想瞒的,书信来了,自然也就瞒不住了。
    徐仲站在厢房之外,听着欧阳文沁哭得死去活来的声音,唉声叹气不止。
    老奶奶慢慢走来,问了徐仲几番,走进了厢房之内。
    老奶奶没有多说什么,只道:“去京城吧,到杰儿那里去。”
    欧阳文沁强忍着心伤,还起来扶了一把瞎眼老奶奶,轻轻“嗯”了一声。
    老奶奶也叹起气来,落座之后,又道:“奶奶是这乡野的老妇人,不懂得京城里那些事情,只知道家长里短。奶奶过不得多久也要死的,若是奶奶死了,最不想听到的就是你们的哭声。只愿你们都过得好,有吃有穿,心中畅快。”
    欧阳文沁是能听懂的,兴许也是不愿意在人前恸哭,擦拭了一下双眼,答道:“奶奶,我不哭,夫君如今当了那尚书仆射,我开心呢。”
    老奶奶摆摆手道:“想你是不开心的,杰儿啊,你此去京城,也与他说。奶奶也只愿他能心中畅快,官若是不好当,就不当了,回来也有吃有穿,过得去日子的。”
    以往心心念念的老奶奶,就等着徐杰金榜高中。而今的老奶奶,却说出了这么一番话语。
    “嗯,我一定把奶奶的话语带到。”欧阳文沁虽然不再哭出声来,却还是不断擦拭着双眼。
    “好啊,都好,一切都好呢,奶奶这一辈子,不白活。生能见得杰儿娶妻,也享了这十几年的福,黄泉里还有三个儿子等候着,生也极好,死也极好。”老奶奶兴许是真的认真想过生死之事,到得这个年纪,想这些也是正常,但是能想的这么透彻,这个乡野老妇人也是不凡了。
    欧阳文沁心中的悲伤好似真随着老妇人几句话语好了一些,点头说道:“奶奶,你还要多活,多活些日子,再看我生儿育女呢。”
    说到这里,欧阳文沁又是泪如雨下,还强忍着哭泣的声音,只因为她想到自己的父亲却看不到这一幕了。
    老奶奶紧紧抓着孙媳妇的手,慢慢拍打着,口中又道:“若是奶奶真能看到你生儿育女啊,一定好好把娃娃摸个清楚,下去的时候啊,一定找到你父亲,与他说说你生了个什么模样儿女。”
    欧阳文沁闻言泪水好似陡然又止住了,只是“嗯、嗯、嗯”的答着。
    第二日大早,徐仲骑了马匹,套了马车。百十骑,刀枪甲胄,往汴京里去。要打仗了,徐杰说的,徐仲又亲自套着马匹准备往战阵再去一番。
    杭州城内,一处巷弄借口,一间不大的酒肆。
    一个带着毡帽的老汉挑了卖货的担子走了进来,面色带笑,把担子放在门口角落,开口喊道:“掌柜的,温两碗,茴香豆一碟。”
    柜台里的汉子闻言也笑,口中问了一语:“金老伯,今日生意挺好啊。”
    老汉砸吧着嘴,好似馋虫挠了心,口中答道:“这个月就属今日生意最好,所以今日吃两碗酒。”
    柜台内的汉子笑道:“金大娘晚间怕是又要破口大骂了。”
    老汉坐在了柜台高凳上,大手一挥,说道:“老娘们的,随他去。”
    柜台里的汉子笑得有些憨厚,一边张罗着茴香豆,一边往里面喊着温酒。
    待得酒来,老汉已然吃了不少茴香豆,待得酒来,一口就喝完了一碗,随后才慢慢品尝着第二碗。
    不得多时,店里慢慢又来了几人,落座在大厅桌案上,两个雇来的小厮忙前忙后。
    老头却还有一搭没一搭与柜台里的汉子聊天,聊着聊着,第二碗又喝完了,却还意犹未尽,看着空空的酒碗,砸吧着嘴巴。小碟子里的茴香豆也只剩下三四颗了,伸手去拿,好似还舍不得。
    柜台里的汉子见得这般,笑问一句:“金老伯要不要再来一碗?”
    老头连连摆手:“不要了不要了,还得留点钱回去交差,不然老娘们真要破口大骂了。”
    柜台里的汉子闻言笑了笑,却还是转头入了后厨,然后又端上来一碗送到老汉面前,说道:“这碗不要钱,算我请你的。”
    老汉嘿嘿笑了笑,欲拒还迎,推了一下之后,酒碗还是放到了老汉身前,老汉又是尴尬一笑:“当真不好意思,种掌柜每次都这般客气,教老头我如何好意思。”
    掌柜的也不说话,而是笑着又给老头加了一些茴香豆,然后再道:“值不得几个钱。”
    老汉此时方才拿起酒碗喝了一口,再道:“明日里给你捎一些腊肉来,你金大娘去年过年时候薰的,还剩了四五斤,我割一半送来与你打打牙祭。”
    掌柜的也不拒绝,只道:“那明日夜里你也过来,尝尝内子的手艺。”
    老头闻言笑道:“种掌柜好福气啊,娶得这么个美娇妻,不知羡煞多少人。许是好人有好报。”
    掌柜的闻言,咧嘴在笑,好似自得非常。
    只是这个时候,有一个带着斗笠的汉子匆匆而入,把一封书信放在了柜台之上,掌柜的打开书信看了看,面色立马深沉起来。
    喝了酒的老头倒是也不避讳,把头凑过去也想看上一看,却也不知他看不看得懂。
    掌柜的看完书信,把书信收起来放在怀中。
    老头问道:“可是好友来信?”
    掌柜的点点头:“嗯,好友来信,叫我随他去打仗。”
    “打仗?种掌柜就喜欢开玩笑。你这好好的有家有业有娇妻,打哪门子的仗啊?再说哪里有仗给你打啊。”老头只以为掌柜的是在开玩笑。
    掌柜的也笑了笑:“想来我这好友是真碰上大麻烦了,不然也不会来信与我。”
    来信之人,自然是真碰上大麻烦了,兵不精,将不良,少军械,缺粮饷。无可奈何,被逼无奈,在其位谋其政,已然是想尽一切办法。
    老头只以为掌柜的还在玩笑,问了一语:“那你去还是不去呢?”
    掌柜的回头往后院看了看,答道:“还是得去。”
    老头闻言哈哈大笑:“老头我坐等你凯旋归来。”
    掌柜的答了一语:“嗯,必是凯旋归来。”
    说着话语,掌柜的眼神却一直没有离开后院,好似有些忧虑。
    西湖水面,越发壮硕高大的徐小刀,手中也拿着一封书信,他却没有丝毫忧虑,看完书信往怀中一塞,回头便往木屋里去收拾着行李。
    还有一个肥胖的汉子,什么也不带,一跃而起,就落入了船中等候,口中还在催促:“小刀儿,你他娘别磨磨蹭蹭像个娘们一样了,别带你媳妇啊,絮絮叨叨让人受不了。”
    絮絮叨叨的小媳妇答了一语:“我……我就要去。”
    胖子摇摇头,喊道:“小刀儿,管管你媳妇。”
    小刀儿的声音也从木屋里传来:“师叔,袭予可不听我的呢。”
    “唉!!二瘦怎么会看上你个没用的小子。”胖子一跺脚,小船摇晃不止,便是怒其不争。大概是这段时间见多了小刀儿的不争气,连带着这胖子也受了不少絮叨,却多是只能跟小刀儿抱怨,除了这一招,大概也是无可奈何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