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明传》第四十五章 江入大荒流

    建文元年,三月初一。
    万里无云,长歌楚天碧。
    江芜茗架着马车载着燕王朱棣离开北平。
    估计皇城应天那边是打死也料想不到,燕王会自己送上门来吧,正愁无从下手开刀,怎么就自己跑上门成了待宰的羔羊。
    林谨小丫头支的这招,确实有些冒险了。
    但是目前乌泱泱两万大军围城,燕王他们手中却只有区区两千兵力,其中一千两百人还是才募来的新兵,师傅郑一貉院子里储备的粮草最多够吃一周的,只要他们此时稍稍一动弹,都来不及夺下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和谢贵手上的八万兵权,宋忠两万的大军就能先发制人,把他们团团围住全部拿下。
    两千兵力对阵十万大军。
    天时,地利,人和,通通都不对。
    还必须忍,还必须扳回一局。
    继续,搏一把,赌一把。
    还是,赌一把人心。
    利用林谨这颗只有一个时辰药效的小药丸,和燕王朱棣执政二十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影响力,此去京城,去赌一把人心。
    赌一把满朝文股百官和建文皇帝的心。
    人心,真是这世上最奇妙的东西了。
    一方面,从小教育幼童孩子要懂得忠义理智孝,做个听话的乖宝宝。
    另一方面,长大从政入仕当差办公,要学会算计、虚伪、利用、势利、陷害、阴险。
    多么矛盾?
    人心,却恰恰正是这个矛盾的综合体。
    按时间来看,葛诚这第二批的四十封信,应该已经到达建文皇帝和文臣言官们的手中了。
    江芜茗猜的没错,四十封信已经全部收到。
    首先,最早收到信的是皇城应天紫禁城奉天殿里的建文皇帝。
    建文不可置信的将四皇叔朱棣寄的信来来回回看了三遍,再揉揉自己的眼睛掐掐脸,四皇叔真的要进京了?
    是不是朕对削藩一事态度表现得还不够明显?
    还是说朕已经彻底激怒了四皇叔,他要亲自上门来问问朕,到底想干什么?
    建文设想过千百次四皇叔朱棣会逃跑,会退让,万万没想到,他居然会自己亲自上门单挑。
    三月初七,四皇叔燕王就要到京城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建文心里七上八下的慌了神。
    “去通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他们,说四皇叔三月初七就要来京城觐见,让他们三个提前商量好对策,来向朕汇报。”建文开口叫殿里的小太监去给三个顾命大臣传话。
    削藩这档子事是他们三个挑头一手搞起来的,总不能出了麻烦都甩给朕一个人吧?
    在建文皇帝收到朱棣的信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布在各州府的文臣言官们也陆续都收到了信。
    其中还有不少人还是才从应天紫禁城围追堵截圣上和齐泰方孝孺,上书弹劾奏折才回到属地府邸的,刚放下行李,第二封信,又来了。
    这封信比上一封信要长一些,讲述了遥远的边塞北平,圣上派了宋忠的大军围住北平围住燕王,有工夫去对付自己家亲叔叔,不去攻打欺负我大明百姓的蒙古人?
    古语云:是可忍孰不可忍。
    看完这封信,不管是不是,都不能忍了!
    “先帝啊!”
    “先皇太子啊!”
    “你们在天有灵啊!”
    “睁开眼看看这荒唐的皇上吧!”
    “不行,收拾行李,微臣还得再去一次应天觐见,三月初七燕王也进京,那正好,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上!”
    “微臣去通知一下其他几个同僚同事,看要不要一起出差,还能省点车马费!
    于是,葛诚寄出来的三十九封信,收信的人是三十九个从七品到二品官阶都不算最大的文臣言官,这三十九个人,一传十,十传百,两三天之内,所有的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官员,见面喝茶吃饭,聊天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听说了吗?圣上不派兵追击蒙古人,却派兵围攻燕王了。”
    “听说了。这还了得啊?燕王没了,谁去打蒙古啊?”
    “听说蒙古鞑靼杀人不眨眼,不仅抢粮食,还屠村杀人啊。”
    ……
    ……
    议论完同一件事之后,言官们交头接耳,又讨论同一个问题:
    “三月初七,燕王亲自进京找圣上理论,微臣也打算去,你去不去啊?”
    “去去去!当然要去!国之不国了!身为百姓父母官,必须去讨个说法啊,也为燕王助一助威。”
    建文元年,三月初一到初六,北平到应天的路程用来六天时间,朱棣和江芜茗谈国防和排兵布阵谈了六天。
    同样的六天时间内,各州府地方县市,但凡知道消息的,衙门里公务能走得开的,文臣言官,小知县中侍郎大员外们,纷纷背着包袱行李,也踏上了去应天觐见递奏折和看热闹的旅程。
    浩浩荡荡三百多人,写好奏折带在身上,四面八方赶过来,要在三月初七之前,抵达皇城应天。
    这边厢,江芜茗和燕王朱棣,从北平到应天路上的六天,他们两人谈论最多的就是当年打蒙古的几场大仗,王爷对芜茗的亲爹蓝玉,赞扬有佳,夸他是难得的帅才,天生的战将。
    可惜,死得太冤。
    燕王从来都不是嫡长子不是先帝预选的皇位继承人,韬光养晦回避斗争,无法冒头插手救下凉国公蓝玉。
    外界盛传燕王和凉国公蓝玉不和,连蓝玉赠送的战马都不肯收。
    可那时,先帝洪武杀心已起,多一个人和蓝玉走得近,蓝玉的罪名就多列一条。
    识英雄重英雄,君子之交淡如水。
    燕王朱棣小心翼翼的和凉国公蓝玉保持着距离。
    可皇太子朱标一去世,先帝的屠刀还是向蓝玉砍去。
    江芜茗提起亲爹,难免伤心难过。
    蒙古人入侵,是燕王心头的阴影,甚至也是整个大明心头的阴影。
    燕王朱棣攻打乃儿不花,蓝玉攻打捕鱼儿海,当年击退蒙古北元的力量,几乎是倾注了举国之兵力。
    “倘若本王真的被建文这小子给废了,给杀了,芜茗,将来谁来守国门?”
    “耿炳文?老将军早年随先帝打败过张士诚,倒是有两把刷子,可是他已经六十五岁一把年纪了,还能跑得动,打得动吗?”
    “本王若是死了,建文这小子还能派谁?”燕王唏嘘不已。
    君临天下,必须以江山社稷为重,以百姓安康为先。
    建文皇帝朱允炆,你做到了吗?
    另一边厢,皇城应天,紫禁城。
    建文皇帝的三位首席老师顾问和权臣,也商量出了统一的对策。
    “圣上,齐大人,子澄大人,方大人在殿外求见。”小太监在奉天殿门口传话。
    建文皇帝已经几天都没睡好觉了,来来回回在房里踱步,走过来,走过去,低头数数地上的青砖,抬头数数天花板的藻井。
    听说四皇叔只带了一名随从,单枪匹马来觐见。
    可建文却觉得那不怒自威的四皇叔带的是百万雄狮,来找他河东狮吼的。
    “他们三个来了,商量好对策了?快进来快进来!”建文仿佛见到了救星。
    “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齐齐跪下来行礼。
    “起来起来,四皇叔马上就要来找朕的麻烦了,你们快说说,朕该怎么办?”建文走上前去,先拉住齐泰的袖子。
    “回禀圣上,老臣三个人已经商量好了,统一了意见。”齐泰说到,心里却暗忖,我的小祖宗啊,国库已经没什么钱了,盐运和盐场又出了大麻烦,足足有两个月都收不到什么盐税了,满朝文武的俸禄军饷,都是紧巴巴的,都这个时候了,我的小祖宗啊,你的心头大患自己送上门来了,你说还能怎么办?
    “回禀圣上,老臣们一致认为,三月初七,应该部署锦衣卫一举拿下燕王朱棣,当场直接杀了!”齐泰字字清晰。
    短短一句话,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挺挺的划破儒学包装之下宅心仁厚仁义治国的皇权外衣。
    “哗啦——”一声,建文皇帝觉得自己心口被这句话,一刀而下,劈了个口子,犹豫纠结痛苦了这么多天,被这一刀劈开自己满口仁政孝顺的谎言。
    “什么?”
    “当场直接杀了?”建文怔怔的重复着,后退了一步。
    “当场直接杀了?”建文呆滞的目光又望向方孝孺,他的首席机要秘书,满朝文官之首的翰林侍讲。
    “是的,圣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既然燕王自己送上门来了,就当场直接杀了,以绝后患。”方孝孺也无比坚定的赞同,标榜宣明仁义治天下,师从朱程理学的大学问家,此时摇身一变成了背后插刀的腹黑阴谋家。
    “当场直接杀了?”建文皇帝横跨了两步,又拉住黄子澄的袖子,矮矮胖胖的黄子澄是三个顾命大臣里最温和的,总是笑嘻嘻的样子。
    黄子澄沉默了。
    其实,他是不赞同用当场杀掉,或者当场拿下,逮捕投入诏狱,这种直接血腥暴力的办法处理削藩的。
    说到底,燕王朱棣的军功和战功首屈一指,从某种程度上,没有燕王朱棣当年领兵打赢的几场大胜仗,就不会有今天的大明。
    更不会有建文皇帝朱允炆,你坐在紫禁城,众山之巅,权倾一时的宝座上。
    做人,不必这么绝的。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当场直接杀了?”建文呆呆的拉了拉黄子澄的袖子,又问了一遍。
    建文觉得这句尖刀一般的话,深深刺进他心里最深处,刺破了自己继承皇位后,所有宣明德讲仁义的口腹蜜剑。
    “直接杀了。”这不就是皇爷爷先帝洪武的那套做法吗?
    父亲皇太子朱标在世时,因为“直接杀了”这四个字,和皇爷爷吵过多少次架,温和的父亲急得脸红脖子粗,只因为极力反对这四个字:
    “直接杀了。”
    齐泰和方孝孺见关键时刻黄子澄又不吱声不表态,两人急了,伸出手去扯黄子澄的官袍。
    “黄大人,快说句话啊!”
    于是,黄子澄的衣服袖子被建文拉着,官袍衣摆被齐泰和方孝孺在身旁扯着。
    一左一右,拉拉扯扯。
    “额,这个嘛。”黄子澄被两边这么左右拉扯着,只好尴尬的开口。
    “圣上,先做好准备,到时候见机行事。”黄子澄谁也不想得罪。
    但让他这时候开口明确支持对燕王朱棣采取“当场直接杀了”这种建议,他确实做不到。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帝王之家,该讲的礼仪和颜面还是要有的。
    何必呢,非要搞得血肉模糊血溅三尺,又不是屠宰场?
    “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建文眼中暗淡失去了聚焦,他不敢直面燕王,也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
    他想起父亲皇太子朱标在世时,提倡的“宽通平易”,宽以治国,平易近人,通达天下。
    他想起父亲在世时时常夸赞四皇叔。
    唉——,明天,四皇叔就要进京了,该怎么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