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又把皇室商号的负责人全招过来了呢?
皇上貌似是要说出原因的样子,众人都忍不住张耳以待,仔细倾听起来。
结果,朱慈炅却是若无其事的道:”这个问题等下再说,先来商议下新衙门组建的问题。“
众人闻言,皆是愣,皇上这话貌似没什么毛病,但是,大家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把皇室商号的负责人也招过来啊!
看到大家错愕的表情,朱慈炅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得意了把,然后,忍住笑意继续道:”这次要商讨的主要是运输部和通信部组建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要将这两个衙门的组建问题合到起讨论呢?“
这下在坐的众人不再傻乎乎的等皇上揭开谜底了,而是纷纷开动脑筋思索起来。
不过,这两个衙门之间到底有什么共同点,或者说共通之处众人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来。
好在这次朱慈炅再没吊他们胃口,而是直接解释道:”这两个衙门其实都是和平民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衙门,现在可以说是战争年代,所以不管是运输还是通信主要都是在为战争服务,但是,战争必将过去,运输和通信最终还是要以服务百姓为主,朕成立这两个衙门的目的正是要更好的服务于百姓,让百姓平民百姓享受到国家发展的好处。“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历史上忧国忧民或者为国为民的官员是不少,但最多也就在兴修水利和减免税赋上做文章,像这样专门成立两个大衙门为百姓服务的还真没人想过,当然,般官员也没这权力,所以压根就想不到这个层次。
朱慈炅知道,这个的确有点超前了,他也没指望这些人能点就透,见众人副迷(xinbanzhu)茫的表情,他直接引导道:”大家想想,这两个衙门怎么为百姓服务呢?随便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商议就是要把大家的想法都说出来议议吗。“
大家都知道,皇上不喜欢闷葫芦,你发言越积极他越喜欢,所以,他的话刚落音,便有人开始发表意见了。
第个发言的是新任的通信部尚书吴建业,他咳嗽了声,小心的提议道:”通政司原来就开通给平民百姓寄信的业务,这让相隔两地的亲朋好友能了解彼此的情况,深受百姓好评,微臣建议,将电报也向平民百姓开放,这样谁要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就能立刻通知远隔千里的亲友了。“
朱慈炅点头道:”恩,梅村的提议很好,电报是该向平民百姓开放了。“
紧接着,商务部尚书张采又咳嗽了声,提议道:”现在夸省做生意的商贩越来越多了,微臣建议,开通些固定的货运线路,就像京城和东大营之间样,每天都有火车来往,这样做生意就方便多了。“
这个还真说点子上了,朱慈炅赞许道:”恩,受先的提议相当好,开通固定的货运线路,正是运输部成立的目的之。“
紧接着,新任的运输部尚书张溥也咳嗽了声,感慨道:”微臣这次搭上户部筹集粮草的专列从太原府赶到京城花了才不到天时间,而且轻松的很,点旅途的疲惫都没有,要换成以前,就算坐马车也不止天,而且途中的颠簸能把人颠的浑身酸痛,所以,微臣想,要是能在大明各地开通固定的客运线路,肯定是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税赋问题
朱慈炅如既往的鼓励众人发言,不管说的对不对,他都不吝夸奖下,以示褒奖,众人在他的引导下或多或少的都提出了些建议,有的很中肯,也有的有点不切实际。
其实,他并没有指望众人能把两个部门的职能都理清楚,毕竟这些人都没有后世的经验,对邮政电报报纸铁路等等新生事物具体能干些什么都没有个全面的认知,他只是想引导众人多思考,这样的话,他把后世的经验说出来,众人也好理解点。
待秦卫明在他的鼓励下最后个发言完毕,他点了点头,总结道:”大家都说的很好,邮政电报报纸铁路这些东西的确能为百姓带来很多便利,那么,怎么让运输和通信这两个衙门把大家所说的这些便利都带给百姓呢?“
说罢,朱慈炅直接望向张溥,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张溥见皇上看过来,只得硬着头皮道:”微臣感觉,首先要招很多人,因为事在人为。“
朱慈炅点头赞许道:”说的好,的确要招很多人。“
说罢,他又望向吴建业。
吴建业见皇上看过来,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微臣感觉,要花很多钱,像火车铁路电报机电报线路甚至所有人的俸禄,这些都要花很多钱。“
朱慈炅再次点头赞许道:”说的对,的确要花很多钱,那么这个钱从哪里来呢?“
说罢,他又望向程国祥。
这下可把户部尚书程国祥给难住了,户部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啊,每年的军费开销都敷不住,还得皇上往里倒贴钱呢!
他犹豫了下,为难的道:”这个,这个,皇上,您也知道,户部拿不出这么多钱。“
朱慈炅还是点头赞许道:”恩,说的对,户部的确拿不出这么多钱,光是俸禄,年都不是个小数目。“
众人闻言,无不目瞪口呆,户部拿不出钱皇上也夸,这是怎么回事?
朱慈炅见众人的表情,禁不住摸了摸额头,尴尬的道:”仲若说的是实话,户部的确没这么多钱,朕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怎么解决这个钱的问题。“
钱的问题在座的或多或少都知道,大明的税赋光用来供养两百多万大军都不够,要不是皇上往里贴钱,别说运输部和通信部招人发俸禄的事情了,就连朝廷现有官员的俸禄都会发不出来,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窟窿,皇上又有什么办法堵上呢?
朱慈炅整理了下思路,缓缓的道:”关于户部没有钱的问题朕思考也不是两天了,按理来说,大明现在不管是疆域面积还是富庶程度都远远超过了立朝之初,为什么那个时候大明能养活两百多万大军,还能保证官员俸禄,到了现在却连两百多万大军的军费都凑不齐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有个客观的原因,那就是军队的粮饷和官员的俸禄都涨了,而且涨了不止倍,但是,相对于大明现在的富庶程度来说,这粮饷和俸禄涨的并不过分,因为大家都有钱了,总不能让前线的将士和朝廷的官员比普通老百姓还穷吧。
朱慈炅并没有期待谁来回答,而是继续道:”没有钱,就证明户部所收的税赋不够,税赋不够无外乎两个原因,个是应该收的税没收,另个是应该产生税赋的地方没有产生税赋。“
这貌似是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到底是哪里该收的税没收,又是哪些该产生税赋的地方没有产生税赋呢?
朱慈炅歇了口气,继续道:”朕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这应该收的税没收,主要就是皇室几个商号的税没收,按现在二十税的商业税标准,如果皇室各大商号都跟普通商号样交税,那么这个帐立马就平了,甚至除去军队的粮饷和官员的俸禄每年还能有点结余。“
众人闻言,再次目瞪口呆,皇上自己办的商号都要跟普通商号样交税,这个在座的人还真没想过,不是想不到,而是压根就不会去想,不敢去想,整个大明都是皇上的,皇上开的商号交什么税啊!
朱慈炅见众人吃惊的表情,不由摇头道:”朕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但是,朕要告诉你们,那样想是不对的,皇室商号也是商号,也跟平民百姓开的商号样做生意,不交税,不但没有好处,还有诸多的坏处。最大的坏处就是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本来普通货物的利润也就两成,皇室商号不用交这半成的税就等于成本低了半成,般百姓开的商号怎么争的过?争不过就会发展困难,所以,大明现在不管什么行业都是皇室商号家独大,其他普通百姓开的商号拍马都赶不上,这样有好处吗?当然没有,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大大的坏处,皇室商号总共才多少人,大明普通百姓又是多少,从事经商的人又是多少,如果让普通商号全部发展起来,生意会比皇室商号的规模大上千倍甚至万倍,这样税赋能多多少,大家算过没?“
众人闻言,顿时恍然大悟,的确啊,如果让民间商户都发展起来,那大明的税赋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这多出来的钱还不是皇上的,这么算起来,皇上又何必用皇室商号直压着普通商号呢,的确是点好处都没有。
这下那些皇室商号的负责人终于知道皇上为什么要让他们来了,原来主要是为了让他们交税,交就交呗,毕竟这皇室商号的钱,绝大部分都是皇上的,皇上都不心疼,他们心疼什么,他们唯要操心的就是皇室商号会不会因此失去优势,从而竞争不过普通商号。
对于这个,他们其实并不怎么担心,因为皇室商号都是庞然大物,般商号是斗不过的,他们以前的确利用不用交税的优势在价格上压着平民商号头,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别的手段,只是这个方法最省事而已。
就算是同样交税,在座的皇室商号负责人也有信心做的比普通商号更好,他们能利用的优势太多了,不说遍(fanwai.org)布整个大明甚至整个世界的销售网点,光是遍(fanwai.org)及整个大明的采购体系就能让他们以最低的价格进到各种货物,光这点普通商号就无法比拟,更何况还有方便的物流,巨大的人脉,雄厚的资本等等,随便花点心思,就能比普通商号强上很多,只是他们以前没怎么往这些方面花心思而已。
这样算起来,交税对皇室商号还真没什么坏处,起码他们都知道用正规手段去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了。
第十七卷 第三十四章 规范经营
皇室商号和普通商号起缴纳税赋的确能解决户部没钱的问题,这是好事,连在场的个皇室商号负责人都没有什么意见,其他人自然更不会有什么意见,关于应缴税赋的讨论就此结束,那么又是哪些该产生税赋的地方没有产生税赋呢?
朱慈炅继续道:”关于该产生税赋的地方没有产生税赋的问题,朕也想了很久,比如采矿,煤矿铁矿铜矿银矿甚至是金矿值钱吗?这些不用问,自然是值钱的,但是,大明的矿场,不管是煤矿场还是金银矿场,不但没有点利润,还要往里倒贴工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原因大家也应该明白,因为这些矿场开采出来的矿石都是免费供应给皇室商号工部甚至是户部的,钱都不收,自然产生不了利润。这样做对吗?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这有什么不对的,矿场都是皇上的,大家都是为皇上办事,用矿石自然不用花钱,用传统的观念来看,这个没点问题。
但是,刚皇室商号交税的事情告诉大家,皇上既然提出来了,这样做肯定是不对的,那么,到底有什么不对呢?
会场陷入短暂的寂静中,不久,商务部尚书张采咳嗽声,小心的道:”皇上,微臣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就拿煤矿项来说,现在蒸汽机越来越普及了,但是,除了皇室商号下面的工场和工部下面的工场,用煤烧蒸汽的并不多,大多都是用柴火在烧蒸汽,倒不是说用柴火比用煤方便,相反,用煤比用柴火要方便的多,但是,除了京城和煤矿产地,般地方是买不到煤的,而且,这煤的价格也是乱的,各个产地的价格都不样,京城又不样,微臣想,如果能把这煤按统的价格在大明各地放开来卖,肯定能创造出巨大的利润!“
朱慈炅闻言,不由拍巴掌,大赞道:”受先说的太好了,其实啊,不管是交税的问题还是煤矿的问题,都是个问题,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但户部能富的流油,大明的经济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大家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他这句话问的貌似有点多余了,在座的如果能知道是什么问题,户部早就富的流油了。
当然,他也没有指望有人能答的上来,紧接着,他便解释道:”这个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个规范经营的问题,不管是皇室经营的商号,官营的商号,还是民营的商号,都是商号,都要用统的标准规范经营,这样,才能创造利润,才不会给户部增加负担。“
说到这里,他直接对张溥道:”比如说铁路,你也可以看成是个商号,不管是货运还是客运都是要收钱的,货运就按马帮运货的标准收取,火车运货总比马帮运货快吧,而且还有量大安全等优势,你说生意会不会红火?还有客运,就按坐马车的标准收取,火车是不是也比马车快的多呢?而且还舒适安全,你说生意会不会红火?“
张溥闻言,不由眼前亮,对啊,他光算了要投入多少人力,要投入多少钱,却没有想过能赚钱,他是从县令慢慢升上来的,自然知道马帮送货和租用马车要多少钱,如果按皇上说的来,铁路这块不但不用投钱,还能赚钱。
他不由兴奋的道:”皇上,您的意思是把铁路清吏司权当做个商号来管?“
朱慈炅点头道:”差不多就这个意思,如果从经营商号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那整个铁路管理的思路就很容易理顺了。比如,开通两地之间货运的问题,大明数十个行省,数百个州府,数千个县城,到底先看通那些地方的货运呢?如果不从经营商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那这个问题就比较难办了,不管你先开通哪里,都好像对其他地方不公平;如果从经营商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那就简单了,哪里货流量大就先开通哪里啊,这样才能赚钱。要没什么货流量,你也开通,那货运火车不是要摆在那里空,摆明了是赔钱买卖,肯定不会去做是吧?“
张溥闻言,眼睛越来越亮,以前头雾水的东西,现在思路已经渐渐清晰了,他对管好铁路清吏司甚至是整个运输部已经有了充足的信心。
朱慈炅又继续提点道:”这个客运与货运还有点不同,虽然也是那里客流量大就先开通哪里,但客运不同于货运,因为货物是死的,你搬到哪里就是哪里,摆那里几个时辰甚至是几天都没事,这个人就不样了,因为人是活的,你让他等个两个时辰或许还可以做到,你要让人家等上两天那这生意就没法做了,所以,客运定要定时定点,什么时间,开往哪里的火车到达哪个站都必须确保无误。另外,还要注意火车的编排,来往的铁路都只有那么条,但是上面的火车却不止列,必须安排好顺序,保证将所有火车都间隔开来,如果让两辆火车同时经过个地点,那可就要出大事了。“
张溥闻言,频频点头,看那样子,应该是完全理解了。
朱慈炅又转头对吴建业道:”梅村,你这通信部的事务很多也要从经营商号的角度来思考。“
吴建业闻言,连忙拱手道:”请皇上教诲。“
朱慈炅点了点头,提点道:”比如,如果从经商的角度出发,就要考虑成本的问题,那么,你最好将所有邮政电报和报纸发行的分号都集合到起,这样既能节省人力又能节省财力;又比如,从开拓商机的角度出发,信件可以邮寄,那衣物甚至是货物什么的是不是都可以邮寄呢?毕竟要个人专门跑几百里甚至是几千里送点东西是不合算的,如果能通过邮局邮寄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不会亲自去送了吧?又比如,从增加利润的角度出发,这个邮寄东西又可以分很多种,有的不急,那么累积到定的数量再找个货运车厢什么的运送就行了,如果有的很急,必须尽快送到,那么是不是可以多收几倍的价格呢?反正通信部和运输部都是朝廷设的衙门,你们要找个火车稍带点东西应该不是很难吧?“
吴建业闻言,简直敬佩的五体投地,皇上就是英明啊,随便提点下就能让人茅塞顿开,如果按商号的模式,规范经营,那这通信部还真好管,而且不但不用投钱,还能赚到钱!
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开始推选
内阁即将推选外务部尚书近几天直是京城各衙门热议的话题,那可是尚书,正二品大员,而且,年后旦《大明崇正律》正式开始实施就将成为正品的超级大员,位极人臣。
这么位超级大员不是由皇上指定,也不是有内阁大学士提名,更不是几个皇上的亲信进言,而是由各部尚书提名,再由准内阁成员集体推选出来,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本事,就有机会!
这种选拔方式已经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常规,让每个人仿佛都看到了希望,官居品,位极人臣再也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当然,要当选尚书起码也得是三品以上的大员,七品芝麻官什么的暂时还是不要痴心妄想了,各部尚书也不是傻瓜,自己提的人中不中选是回事,起码得够资格,如果推举的人品级太低,那是会招人笑话的。
经过十天的准备,各部尚书差不多都找到了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这天早朝过后,内阁总理大臣朱由检终于召集大家,开始推选外务部尚书。
这次,朱慈炅并没有参加内阁会议,说让他们决定就让他们决定,他从来都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小人,不过为了给自己的五叔信王朱由检打气,他特意派来了都察院左督御史李邦华和锦衣卫指挥使王征南列席会议,这两人与会不但能给朱由检撑场子还能起到警示作用。
他这样做,也是想警告所有与会人员,朕虽然不管你们推选的过程,但是,你们推举的人定要靠谱,什么昏官贪官就不要提了,两只火眼金睛在这里盯着呢!
这次开会的地点也不再是乾清宫的会议室,而是文华殿的正殿,这内阁既然要变成独立的行政中枢,内阁总理大臣自然不能再呆在乾清宫的御书房中办公,朱慈炅干脆将整个文华殿都腾给了朱由检,以此来昭示天下,他是真的要放权了。
其实,内阁原来的办公地点就在文华殿后面的文渊阁,但是文渊阁只是个阁楼,容纳四五个内阁大学士办公还可以,要集合十多个内阁成员开会,又或集齐帮精英协助内阁总理大臣和副总理大臣处理整个大明所有行政事务,那就远远不够了,所以朱慈炅才将整个文华殿都腾出来,作为内阁的新办公场所。
为了充实内阁的实力,朱慈炅还准备将翰林院并入内阁,翰林院本来就是个秘书性质的机构,常设的翰林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其实就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研读经史的秘书,其他还有典籍侍书侍诏等助理人员和修撰编修检讨等史官,至于庶吉士那都是进士中选拔出来的精英,专门到翰林院研读经史子集,熬资历,准备出任朝廷大员的。
自明英宗景泰年以后,翰林院实际上成了朝廷的储材之地,也就是帮科举精英继续深造的地方,这些精英天到晚就是读书研讨,最多也就是给皇上讲讲经筵,根本没什么正事。
这样来就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浪费,这么大帮精英放那里闲着,朱慈炅早就有点看不过眼了,正好,借这次内阁改组之机,直接把他们塞到内阁当秘书算了。
以大明现在的疆域面积和兴盛程度,朝廷的日常事务可不是点点,每天要处理的事务最少有上千件,内阁改组以后,大学士等于又回到了各部尚书的位置,奏折也就是以后公文的处理都要靠内阁总理大臣和两位副总理大臣来主持,如果什么都要他们来做,天非得累死不可,正好这些翰林们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协助处理下政务还能积累点施政经验,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扯的有点远了,继续回到推选外务部的会议上来。
现在,文华殿的正殿已经被改成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进门第间就是个硕大的会议室,此时,所有与会人员都已经就坐,就等着推选开始了。
会议桌的主位坐的是内阁总理大臣,信王朱由检;
左首第位是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
接下来是工部尚书毕懋康;
兵部尚书孙元化;
教育部尚书黄道周;
商务部尚书张采;
通信部尚书吴建业。
右首第位是都察院左督御史李邦华;
接下来是五军都督府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王征南;
吏部尚书杨嗣昌;
户部尚书程国祥;
刑部尚书蔡国用;
运输部尚书张溥。
朱由检为这次推选大会可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他甚至专门找皇上请教了番,弄了个推选试行章程,众人就坐以后,他学着朱慈炅的样子,缓缓扫视了圈,然后,咳嗽了下,朗声道:”这次召集大家来开会,是为了推选外务部尚书,按皇上的意思,外务部将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发展对外关系,处理对外事务,保护在外的大明百姓等事项,各位有什么合适的人选,都可以提出来,我就不啰嗦了,现在从礼部开始宣读候选人履历,徐大人,请。“
徐光启闻言,也不含糊,他直接从怀里掏出张公文纸,朗声念道:”我提名南居益出任外务部尚书,候选人南居益,陕西渭南人,现年六十二岁,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右副佥都御史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户部右侍郎,后因阉党当道,辞职归隐,崇正八年复出,出任东南总督至今。居益少厉操行,文武皆备,天启二年曾以右副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大败荷兰入侵者于澎湖,自出任东南总督以来坚守东南防线,训练水师,制造福船,发展经济都做的有声有色,曾多次受到皇上的嘉许,现大明海域以扩展至南亚波斯线,东南海域不再有入侵威胁,皇上有意召回东南总督,窃以为,居益曾与洋人交锋,且战而胜之,在洋人中颇具威望,正适合担当外务部尚书职,以彰显我大明之国威。“
他这通介绍,在座的各部尚书都有点心里打鼓了,南居益的声望的确够高,出任外务部尚书点都不为过,这开场就来这么位,谁人能与之争锋呢?
究竟外务部尚书花落谁家,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举扩编
南居益出,后面各部尚书推荐的人选就有点相形失色了,大明这几年虽然扩张的厉害,但真正和洋人打过交道的三品以上文官并不是很多,因为很多时候大明都是用拳头在跟洋人交涉,要是找洋人打过仗的三品以上武将那随便拉就能拉来大堆,但文官却找不出几个来。
最后,通过举手表决,南居益以十三票全票当选为新任外务部尚书,接下来,只要报请皇上批示,发出圣旨,他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朱由检对此事还是很上心的,因为这是他第次主持朝廷大员的推选,他自然想有个完美的结果,会议结束,他便直奔乾清宫,向皇上请旨去了。
这如果是别人当选朱慈炅肯定要让东厂和锦衣卫去查下,他可不想第次放权让内阁推选朝廷大员就选出个庸官昏官甚至是贪官,但是南居益就不用查了,徐光启说的很对,他的确很欣赏南居益,对于南居益在东南的表现,他是相当满意的,提拔他当外务部尚书自然是点问题都没有。
就这样内阁推选的新任外务部尚书南居益很快就获得了皇上的恩准,当天上午皇上便下旨,调原东南总督南居益进京担任外务部尚书。
这三个新衙门的尚书人选是确定了,但个衙门不能光有尚书啊,特别是像这种负责日常事务的大衙门,下面左右侍郎郎中员外郎等等官吏起码要十来个,还有负责具体事务的主事那更需要几十个,个大衙门上百个官员那是很正常的,就这还是大明没有扩张以前的配置。
现在的大明,疆域面积扩大了三倍还不止,行省也已经差不多是原来的三倍了,接下来再打下西伯利亚,行省数量甚至要超过原来的四倍,也就是说,各大衙门起码得配上两三百人才堪堪够用,不但是新衙门,旧(fqxs)衙门也得扩编,上次成立商务部和教育部的时候各衙门官员已经扩充了差不多倍,到现在,貌似又有点不够了。
这样算下来,需求的人数就有点恐怖了,光是新成立的三个衙门就需要六七百人,原来的八个大衙门同样需要扩充六七百人,加起来就是千多人!
千多人貌似不多,因为大明现在的人口亿都不止了,但问题是这千多人都必须有功名啊,而且般的秀才还不行,最少得是举人,要按以前的规矩,举人都很难当京官,各部主事般都是进士出身,更别说员外郎郎中和侍郎了。
这下可把朱由检和杨嗣昌给愁坏了,朱由检那里还好点,因为他只负责五品以上的大员,而个衙门也就两个侍郎四个郎中四个员外郎是五品以上的,老衙门这些都有,新衙门加起来也就三十个,问题还不是很大,只是开会推选比较耗时间而已。
杨嗣昌可就不样了,他这里可是扎扎实实需要选拔千多个京官,而且最起码得有举人的功名,他上哪里找这么多举人和进士去啊!
为什么说他找不到这么多举人和进士呢,根据大明朝科举的录取率稍微算下就能知道了。
按惯例,大明朝进士的录取率大概是二十取,也就是说,二十个举人里面只有个人能考上进士,而大明历代科举取士每科选取的进士最多也就两百来人,这样算下来,每次参加会试的举人最多也就四千来人。
这个四千来人并不是说每隔三年就会产生四千个举人,而是每次参加科举的举人就四千来人。
进士是每隔三年就录取两百名左右,但举人不是啊,很多书上都有屡试不第这说,也就是说,很多举人参加了很多界会试,最后都没能考取进士,再结合会试的录取率就能证明件事情,那就是,每次参加科举的最多也就四千来个举人,有时候甚至还不到四千。
考中了举人而不去参加会试的有没有呢?这种人肯定有,但绝对不会太多,大多都是年迈体衰,无力去考了,但凡正值壮年的谁不想金榜题名,也就是说,大明朝同时期有功名在身的举人绝对不会超过八千人。
这么算问题就来了,就算十届科举的进士和所有举人全部在朝为官,那进士和举人的数量加起来也不足万人,而大明朝现在有多少官员编制呢?
不算不知道,算那更是吓死人,大明现在的行省数量差不多都有四十个了,每个行省差不多都是八到十个州府,而每个州府差不多又有八到十个县,也就是说,现在大明光七品县令就有三四千个,左右布政使知府知州各级同知等七品以上的官吏加起来足有两千余人,在加上各直隶州和京城各衙门的官员,大明所有的进士和举人,只要不是年迈体衰的和品行不端的,其他基本上全部都在当官。
举人当县令,秀才当县臣在大明已经是标配了,进士那基本都是六品以上!
能当官的进士和举人基本都在当官,杨嗣昌又从哪里去抠出这千多号人来,张溥吴建业南居益可都是实力派的干吏,做起事来那叫个风风火火啊,衙门都成立了,竟然不给配下属官吏,他们自然不干了。
于是乎,吏部的门槛都快被他们踩烂了,杨嗣昌几乎天天被他们堵在吏部衙门里面,除了要人还是要人,这个走了那个来,那个走了这个来,有时候两个起来,有时候三个起上,把他都快逼疯了。
他被逼催的实在没了办法,只能去找皇上了,实在是没人啊,总不能招些秀才来当京官吧!
朱慈炅的确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以往历朝历代都是进士等着做官,到了他这里倒好了,连举人都凑不出来了。
他还能怎么办,只能把徐光启和黄道周招过来,商议科举扩编的事情。
其实科举已经扩编过次了,从崇正十年丁丑科开始,每科录取的进士都翻了倍,达到了将近四百人,但是,举人的数量却没有翻倍,还是那么多。
其实,这也不能怪朱慈炅,他主持的可是殿试,又不是乡试和院试,能选拔出四百余名进士就行了,他怎么会去想大明有多少举人的问题呢!
这事也凑巧,正好今年八月就是三年度的院试,也就是秀才考举人的考试。
都火烧眉毛了还有什么好考虑的,朱慈炅直接下旨,各地举人录取名额翻倍!
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炼
?]}!?039;??8;???039;>?4??039;5 ?+?4??/?2廷的日常事务慢慢向内阁移交早朝要处理的事务也变的越来越少,般每天也就十来件大事,君臣策对不用个时辰差不多就结束了。
为此,朱慈炅特意将早朝时间改为辰时开始,这样文武百官就能迎着朝阳赶来皇宫早朝了,卯时开始着实有点变态,所有参加早朝的人乌漆嘛黑的时候就得爬起来,还得摸黑赶夜路,每天辛辛苦苦就为赶个早朝,实在是没有必要。
对于这点满朝文武自然不会反对,说实在的每天寅时就爬起来的确是折磨人,文武百官又不是上完早朝就没事了,每天还要去衙门坐班呢,他们几乎每天凌晨三点钟就要爬起来,下午五六点才下班,如果晚上稍微有点什么事,没有及早睡觉,那第二天绝对会难受的要死,现在改成辰时早朝,他们起码能多休息个时辰,这种好事,谁会反对啊。
这天还未到巳时,早朝便已结束,朱慈炅看闲来无事,便准备摆架坤宁宫,去陪陪儿子,逗逗吃货,他正在帮太监的簇拥下坐着龙辇往坤宁宫赶呢,远处突然跑过来个执事太监,恭敬的跪在路边,貌似有什么事禀报的样子。
曹化淳疾步上前问了几句,随即便回来对朱慈炅拱手道:”启禀皇上,大明理工学院院长宋应星求见。“
朱慈炅闻言愣,这家伙可好长段时间没见人影了,估计应该是研究石油提炼研究上瘾了,这会儿跑过来求见,难道是在石油提炼上有重要的突破?
这石油提炼可是了不得的大事,他立马问道:”在哪儿?“
曹化淳连忙拱手道:”在乾清宫御书房外面。“
朱慈炅闻言,点头道:”去乾清宫。“
曹化淳闻言,立马尖声道:”摆架乾清宫。“
整个队伍随即开始转向,往乾清宫而去。
不多久,朱慈炅便来到乾清宫中,这会儿宋应星正满脸兴奋的在那等着呢,君臣见礼之后,宋应星便激动的道:”皇上,微臣建了个很大的实验场,现在已经开始运转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试验场?朱慈炅好奇的问道:”是关于石油提炼的吗?“
宋应星兴奋的点头道:”是的,皇上。“
朱慈炅闻言,饶有兴致的问道:”这么说,你已经提炼出来东西了咯,都有些什么?“
宋应星献宝似的回道:”皇上,东西是有好几种,但微臣都没见过,不敢随便定名称,所以,微臣想请皇上去看看,给定下名称。“
看这样子就知道,这家伙肯定是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才忍不住跑过来献宝。
反正也没什么事,朱慈炅也想看看这货到底进展如果,他欣然点头道:”好,你等下,朕换件便服就过去。“
宋应星闻言,却是有点担忧的建议道:”皇上,要不招禁卫军来吧。“
招禁卫军那阵仗可就大了,就在京城还招什么禁卫军啊,朱慈炅有点不解的问道:”噢,为什么要招禁卫军?“
宋应星尴尬的道:”这个,皇上,石油那东西又不干净味道又大,而且还有定的危险,在城里面搞实在有点不合适,所以微臣把实验场建在城外了。“
朱慈炅闻言,点头道:”恩,能这样想就好,实验是要做,但尽量不要影响到平民百姓,实验场建在那里了啊,离京城远不远?“
宋应星连忙回道:”远倒不远,就在京城西北边两里多远的座小山上。“
京城现在是个大十字型,宋应星说的那地方其实就在十字交叉的窝窝里,甚至比去西城区还近。
那地方东南两面都是城墙,有什么危险的,朱慈炅闻言,摇头道:”不用招禁卫军了,兴师动众反而麻烦。“
说罢,他又转头对曹化淳道:”让王征南带百锦衣卫高手随行,你也带上百东厂高手。“
曹化淳闻言,转头交待了几句,又服侍朱慈炅换上了便装,行人很快就出发了。
锦衣卫和东厂高手都骑着马,朱慈炅也带着宋应星坐在辆普通的马车里面,行人很快就来到了京城西北边。
刚出城门,股带着花草清香的空气便扑面而来,朱慈炅深吸了几口气,忍不住赞叹道:”还是城外面的空气好啊。“
宋应星闻言,脸色竟然微微变,貌似有点担心的样子。
朱慈炅倒没注意这么多,他正透过马车的车窗看外面的景色呢,前行不久,远处便出现座小山,小山上果然建了排建筑物,不过那感觉却是有点怪,因为那排建筑物根本就不像普通的民房,反而像是截城墙样斜跨在小山的南边。
朱慈炅指着那排建筑物,微笑着问道:”就是那儿吧。“
宋应星略带惊慌的应道:”对,是,就是那儿。“
听这声音,朱慈炅感觉不对劲了,他不由回头看。
宋应星竟然吓的脖子缩,貌似很惊慌的样子。
朱慈炅不由好奇的问道:”长庚,你这是怎么了?“
宋应星更惊慌了,他吞吞吐吐的道:”皇上,这,这里的气味。“
他的话还没落音,股混合着沥青柴油煤油汽油的怪味扑面而来,熏得人简直恶心欲吐。
宋应星吓的脸都白了,他忍不住用衣袖捂住鼻子,惶恐的看着朱慈炅。
朱慈炅的反应把宋应星吓了跳,倒不是说他生气了,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面带笑意,兴奋不已!
这,皇上这是怎么了?
宋应星当然不能理解朱慈炅此时的心情,因为他不知道朱慈炅是穿越而来的。
对后世在大型工厂呆过的人来说,这股气味简直太熟悉了,柴油煤油汽油都是好东西啊,朱慈炅怎么能不兴奋,他不用进去看都知道,宋应星绝对是成功了!
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石油的主要提炼物差不多都被他给提炼出来了!
朱慈炅忍不住拍着宋应星的肩膀道:”太好了,长庚,你果然是个奇才。“
宋应星闻言,目瞪口呆,这还好啊?皇上是不是被熏晕头了吧!
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试验场
朱慈炅当然没有被熏晕头,他是真的高兴,其实,他对于提炼石油他几乎无所知,他之所以设立这个项目,让宋应星负责,主要还是为了安慰宋应星,因为那时候定项目,大家都有项目,就宋应星没有。
他也没想过宋应星会这么快取得重大突破,在他看来,石油提炼在后世都是比较高端的技术,在明朝,要取得突破最起码得十来年时间。
这个石油提炼最终肯定是要搞,因为这是能源发展的方向,但是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