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铸山河之两宋》第七回 阻金军威震南北 巡边境重遇忠臣5

    第九节
    “诸位如果不相信,何不问问你们大当家的夫婿林先生。”赵惇依然面带笑容,看向坐在轮椅上的林义:“林先生,如果我不夺下兵权,这追击的官兵你们就应付不了,只怕北泠山的众位都得送命,有人不会放过你们。你应该知道,那些打算杀人灭口的家伙是什么人吧?!”
    “……”林义没想到这位年轻公子会这么说,他沉吟了一下,抬头疑惑的看着:“你究竟是谁?又为什么要帮我?”
    “我会帮你,是为了保住我大宋的忠臣良将,也是为朝廷赎罪!”赵惇并没有回答林义的第一个问题,而是先回答了第二个,他恭恭敬敬的向林义深施一礼:“冷月河将军,是朝廷对不起您,大宋皇太子赵惇代朝廷向您陪罪!”
    旁边赵惇的随行人员也一起向冷月河躬身施礼,以表敬意。
    在场的众人都给赵惇的一番话给惊呆了!
    宋军这边是因为“林义”的真实身份:冷月河的大名天下皆知,他居然会占山为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还真的无法相信。
    北泠山的众人则更是惊骇莫名。林义与他们相处已经有数年之久,他们竟然没发觉林义的真实来历。
    这位自称“魏公子”的年轻人的身份也吓到了所有人,大家虽然都知道皇太子赵惇正在巡视边境地区,但却没想到他会在自己的身边出现,更想不到他会出手帮助山寨中人劫犯人,这位大宋的皇太子还真是个会闯祸的人。
    不知泗州路军和安丰路军知道他们正在追捕的劫囚重犯,居然是自己的主子,会有什么样儿的感觉。
    已经整整十年了,为了不连累家人,冷月河隐姓埋名、逃避在外。今天,大宋的皇太子居然公开向自己陪礼,此时真的是百感交集,他欠了欠身:“殿下不必如此,这不是您的责任。”
    “将军搞到今天这个地步,是我大宋朝廷没能尽到保护忠臣的义务;更不要说,那些不肯放过将军的人,也是大宋的臣子,是大宋愧对了将军。”赵惇此时已经直起了腰,听了冷月河的话,他摇摇头:“请将军放心,本宫不会放过那些胡作妄为之人。”
    仔细想了想,冷月河不觉有些奇怪,不由得探问:“殿下从哪里知道我隐藏在泗州的?当初为了躲避那些家伙的迫害,贤弟故意放火烧了冷家别院,把我送到泗州躲藏。这么多年了,没人发觉我躲在此地。如果不是兵部堂官李复归家守制,无意中认出了我,那些人也不会知道我的下落。”
    “哦,本宫是因为令弟冷阳的表现实在有些奇怪,从而起了疑心。冷阳在江湖上名声极好,和他接触之后,本宫也觉得他为人很不错。这么个人,居然会不顾及自己的兄长,而且兄弟之间关系并不是不好,本宫当然会想不明白。”
    赵惇倒也没有什么隐瞒,微笑着解释:“让人追查之后,发现冷阳每年必然会外出一段时间,便命人跟踪。结果,很快就找到将军了。只不过,前段时间由于朝中之事还没安排妥当,本宫自然也无法脱身前来见将军。直到此次,本宫正准备抽个时间来探望,却得知有人向将军下手的消息,只得急急赶来,幸好还来的及。”
    “多谢殿下的厚意,冷月河实在是受不起。”
    “冷将军,你追随母后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但将军为大宋付出了一生,理应得到善待。更何况,将军是我母后身边的人,赵惇就算是为了母后,也不能看着将军流落在外。”赵惇看着冷月河,提出了解决他今后生活的方法:“将军还是随本宫回京吧,景姨也一直在挂念你,总是说对不住你呢。”
    “这……我已经是个废人,何必给少王妃和殿下添麻烦。而且,我也无法放下阿玉,还是留在这里的好。”冷月河犹豫了一下,回绝了赵惇的好意。胡玉从小生长在山林之中,根本无法习惯官家的礼仪和规据,回到临安会把她拘死的。而且,她是个被人看不起的山寇,让她生活在一群贵妇之中,只怕她也受不了无处不在的歧视。
    胡玉自然知道,丈夫拒绝皇太子的相请是为了自己,默默的伸手握住冷月河的肩头。
    “这点将军就不用担心了,本宫从来不在乎什么礼节,我家小妹何月比冷夫人还难伺候,连本宫都拿她无可奈何,她不也生活的很好吗?!”赵惇才不管自己的打算是不是惊骇世俗,对他来说,大宋的振兴才是重中之重,有才就用:“冷夫人本身也是个本领不错的女将,本宫可不会因为她是个女子,就浪费了她一身的好本领。到了临安之后,她可以前往临安武校学习,到时担任军职,省得夫人无聊,夫妻也可以有时间常常相聚。”
    “什么?”不要说是冷月河夫妇,连旁边的人都给赵惇吓了一跳。
    怪道那些儒家的大师大都看不惯这位皇太子呢,他可真敢想!居然打算任命女子为将,这在当初孝贤皇后虞水灵主政的时候,都是不可能的事。
    “本宫曾经发过誓言,为了大宋,本宫什么都能做、什么也不在乎。如果本宫保护不了为国尽忠的臣子,那本宫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外祖父和母后,还如何面对这天下的万千臣民。请将军还是随本宫回京,将来也好为朝廷出谋划策。而且,”赵惇淡然的说到这里,然后看向冷月河夫妇调皮的一笑:“冷将军谋划的水平本宫已经了然,就算将军真的无法恢复当年的功力,有这个聪明的头脑也足够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的配搭,北泠山的众位可都是很有战斗经验的,本宫才不会放过,捞个干净才是正理。”
    “……”
    第十节
    虽然打算对付那些敢于暗中害人的奸臣,但由于时间已接近正月,皇太子赵惇干脆把冷月河和北冷山一帮子人都交给了倾天网,让他们安排冷月河等人在正月后返回临安,到时候再找那些混蛋算帐。
    至于那个负责押送的冷月河的衙役头儿常学节,赵惇倒很有些欣赏。明明看见那些黑衣蒙面人功夫不弱,但却在胡玉逃入院中之时让自己的手下拦截了黑衣蒙面人,很有胆量,而且那些衙役的反应能力和功力也都可圈可点,这常学节是个人才。赵惇以皇太子的名义下令,调常学节和他的一班手下入京任用。
    至于那两路军的将领,因为他们并不是那些奸臣的手下,只是奉命行事,但却让赵惇看到了他们领兵的能力,算是因祸得福,也被赵惇记了下来,将来加等任用。
    赵惇跑的这一大圈算是不亏,不仅找回了当年的名将冷月河,了了母后的心愿,也捞到了一大帮子良臣和得力手下,顺便还抓住了部分奸臣的痛脚,值的很呢!
    大宋隆兴二十三年正月,对大宋的臣民来说,这个年头实在是很特别。
    一个,是因为去年年底,金朝南侵的行动被皇太子给轻易平息,大宋逃过一劫不说,还让百姓们看到了国家步入兴旺的迹象。二是从皇太子执政以来,国家的支出减少、收入增加,百姓的钱包也鼓了不少,手里有了闲钱。三嘛,是今年终于可以重开著名的上元灯会了。
    大宋南迁之后,为了表示不忘故地,把不少汴京的传统和习俗都给移植到了临安城。其中,就包括了举世闻名的上元灯会,它也和在汴京的时候一样,从十五开始,花灯会展一直要持续半个月之久。
    隆兴十五年十月,孝贤皇后虞水灵过世,按照朝廷礼制,禁止唱戏娱乐,上元灯会当然只有停办三年。臣民们对孝贤皇后十分敬重,为皇后守制倒是无人不满。
    到了隆兴十九年的正月,孝贤皇后的孝期倒是满了,可太上皇赵构却又病倒。临安的地方官下令,说是要为太上皇祈福,停办一切娱乐,上元灯会当然也办不起来。三月,太上皇故世,同样要守制三年,上元灯会也只得继续停办。
    今年,太上皇的孝期终于是过去了,而且,又是在大宋获得了金宋相争的胜利、天下欢庆的时候,这上元灯会自然是要大办特办。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早早的就开始预备灯会的东西,准备的是热火朝天,根本不需要人来动员。无数花灯和各种绢花布满了西子湖畔、临安城内外。
    不只是临安城中的臣民,就连不少周边的百姓也早早的进入临安,准备参加这盛世之会。搞得整个临安附近房价飞涨,精通商业的宋人倒也有了个商机,有不少百姓将自家的空闲房屋出租,小挣了一笔银子。
    宋人一旦空闲,就喜欢游玩,这还是当年的汴京遗风。许多园林名胜对百姓开放,任人自由出入。早在正月前,这临安城中就已经是游人如织、花团锦簇。
    慕名而来的各国商旅和宾客,在正月前就达到了三十多万,创了大宋定都临安以来的最多外来人口记录。临安官府为了防止出现问题,甚至向主政的肃郡王赵适请求,调用了部分禁军入城维持治安。
    正月十五日夜,临安城内西子湖畔早已搭建起了高有五层的观景楼,各层之上各有飞桥、栏干、珠帘,上面扎满了各色花灯,楼内画阁中灯火闪耀,金碧交辉、气派非凡。
    辰时,皇室成员、朝中重臣、勋旧贵戚随同天子赵昚登上观景楼。文武众臣依次进贺,君臣融洽和美。随后,大家按事先安排的座位入坐,等待着灯会开幕。
    到了子时,临安府一声令下,已经停办七年的上元灯会正式开始。西子湖畔、临安全城百万盏花灯全部点燃,整个临安城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西子湖湖面上反射出岸上的光芒,岸边、水面交相辉影,苑如天上宫阙一般,金碧辉煌。
    没多时,西子湖原本平静的湖面上也亮起了星罗密布的光点,那是飘浮在水面上各色小小的花灯,它们挤挤挨挨的从岸边飘向湖中,湖面早已成了繁星点点的夜空。灯光、星光、月光交织在一起,笼罩在湖光山色之中,似梦似幻。
    搭在西子湖畔的百戏台和湖面上的舞乐船开始奏乐,四处萧鼓之声大作、丝竹轻柔婉转。正在妙龄的艳装歌姬舞步轻盈、娉婷腰肢,绝色秀媚、桃脸红唇,令人心魂摇逸;端坐的抚琴女伎全身充满着优雅的风范,玉指纤纤、秋波流盼,婉转、清越的歌声唱得是字正腔圆、百听不厌。
    更不用说那些杂耍、百戏,惊险的扣人心魄,扮人扮怪的似模似样。再加上湖边上悬挂的灯迷,凡有猜中者皆有彩头相赠,猜中者的惊喜欢呼、不中者的叹息、旁观者或同喜或惋惜,与乐声、鼓声相杂,整个湖溿早已是热火朝天。
    天子赵昚看着下面歌舞乐声相杂、奇巧百端互相争胜,不觉想起了心事,侧了下头。
    内侍连忙过来恭候:“陛下,您有什么吩咐?”
    “皇太子呢?他怎么不在座位上?”
    “皇太子殿下刚才看肃郡王夫妇把小殿下赵立给抱来了,正在那边逗他玩儿呢。”内侍往肃郡王那边一指。
    果然,天子看到自己的爱子抱着才一岁的小孙儿,正和旁边的兄嫂说着什么,魏郡王赵平也在一边用一根丝带逗着胖胖的小赵立。
    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天子赵昚不觉一笑:“把立儿也抱来给朕看看。”
    听到召唤的赵惇抱着赵立走到父皇跟前,把小家伙递给了过来:“瞧这个胖小子,才四个多月没见,就重了这许多。”
    “小孩子都是这样,长的快。”天子把小孙子抱在怀里,摸摸小家伙胖乎乎的脸蛋,可这个小东西还真不给自己皇祖父面子,咧开嘴就想哭。
    赵惇赶忙伸手把小侄儿抱了回去,小心的哄着他。
    看肃郡王正妃杜氏上前来把赵立抱了过去,天子转向爱子:“惇儿,这几年臣子们多次上书要朕为你选择佳偶,你一直以守丧为由给拒绝了。如今,你也老大不小的,别人到你这个岁数,孩子都满地跑了,还是让父皇给你选良家女子为妃的好。”
    “父皇,我不是不想成家,只是没兴趣随便找个女人,更不想在后宫摆上那么多美女,太麻烦。”赵惇在父皇身边坐了下来,看着下面欢腾着来来去去的人潮,不觉得摇了摇头:“我是希望能够找一个像您和母后一样,能跟我同心同德、祸福与共的贴心人,就像舅舅和景姨一样白头携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