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李白》第二百九十五章 回京

    众人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因此也没有什么意见。
    他又着重敬了众护卫几杯酒,便回小院去了。
    酒宴上光顾着客套和说事情了,也没怎么正经吃饭,这会正好再陪着母亲和小雯一起吃点。
    母亲和小雯,都最是知道他的味口,又是专门挑他爱吃的做,因此饭菜甚合口味,李白终于是美美的饱餐了一顿,看着他津津有味的吃饭,这两个她生命里重要的两个女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与满足的神色。
    晚上,在小雯的亲自服侍下,他洗漱完毕后,令两名小丫鬟退下,便拥着小雯上了床,小别盛新婚,二人又是一个正春风得意,一个满心欢喜曲意逢迎,自然是激情四射、呃!和谐!特凉的迭起。
    半晌后,云歇雨收,李白拥着日渐丰满的小雯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日清晨,他被一阵清脆的鸟鸣声吵醒,伸了个懒腰才发现,身边早已没有了小雯的身影。
    起床来到院子里,活动活动筋骨,才看见小雯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几个小丫鬟,正手足无措的打着下手。
    他不由摇头笑笑,心想这丫头就是个劳碌命,明明这里几个丫鬟,她却非要自己亲自动手,弄的几个丫鬟也不自在。
    接连几天,都是不断有人拜访,可怜李白只能苦逼的又干起了三呃,陪。
    在第四天的祭祖仪式结束后,他就准备起程回京了。
    因为要到京师商定婚姻大事,所以他的父亲也理所当然的同行。
    府中不少兄弟子侄,甚至丫鬟仆人都欲随行,他都以京师宅子太小为由一一婉拒了,只带上了福叔一家,和伺候母亲的几个丫鬟。
    到了晚上,又是一翻云雨之后,小雯搂着他欲言又止,李白发现了小雯的异常,在他的一再鼓励下,她才说出了小婷央求她的事情。
    李白起初是不想答应的,可是又觉得这是小雯第一次的请求,便答应了下来,却又殷殷叮嘱一通,告诫她小婷心机太重,不当心点容易吃大亏。
    李白一行人出发之时,队伍又更加的庞大了,又增加了三辆马车,些许马匹。
    其中,他父亲同母亲乘那辆最豪华的马车,小雯与小婷同乘一辆,福叔一家与几名丫鬟各乘一辆,他和马成便改成了骑马回京。
    一路上很顺利,三天后就回到了京师。
    于是,赵炎率领着一众护卫回都督府复命去了。
    李白进院一看,这才十几天功夫,嫣然已经把这本已稍显陈旧的宅子,弄得焕然一新、家味十足了。
    他将父母安排在后院,福叔一家自然住在了一进院子里,福叔的儿子是个家生子,自小在李府长大,后来在马厩里帮着养马,福婶原来是伺候李白母亲的丫鬟,嫁给福叔后年纪大了,就只在厨房帮忙了,他们的儿子比李白小一点叫张长顺,人挺机灵的,李白便留在身边当个长随,老两口自然是千肯万肯满口感谢。
    他觉得母亲年纪慢慢大了,自己忙起来时间也就少了,就留下福婶陪在母亲身侧,必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年轻丫鬟们,还是没有年龄稍长的人处事周全,再说了她们年纪相当,平时说说话也是好的。
    至于小雯,李白就让她自己选了一个离母亲很近的小院落安置,并依她的建议,留小婷在身边伺候。
    刚刚安顿停当,李嫣然带着丽心就到了。
    李白便带她去拜见母亲,母亲看到嫣然知书达礼,相貌端庄,很是满意,拉着嫣然的手就是不松开,后来,硬是将自己最喜欢的羊脂玉镯子,不容推却的戴在了嫣然的手腕上,方才罢休。
    出了父母所居的院子,李白与嫣然自然是寸步不离的腻在一起。
    互诉了别离的相思之后,又互讲了各自这些天的见闻,那些没有营养的话,他们说起来怎么就那么起劲,竟然有没完没了、一发不可收拾之兆,听的丽心是头皮发麻、白眼直翻。
    直到,一起吃过了晚饭,嫣然才带着丽心依依不舍的回了李府。
    接下来几天,李白的双亲就按照成婚的流程,迫不及待的一一操办了起来。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
    这一套古礼按流程,一个不拉的走下来,婚期只能定在七月了,因为六月完婚不吉利,有半路夫妻之歧义,因此要避过。
    当婚礼日期定下来之后,李白的省亲假期也过完了,收拾收拾便准备正式上任去了。
    起个大早,在小雯和小婷的伺候下,穿戴好正七品的官员服饰,便在长顺的陪同下乘马车来到了翰林院门口,下了车叮嘱他们放衙时再在这里等着就行了,便信步进了翰林院。
    今科的进士,现在确定进入翰林院的也就一甲三人。状元和榜眼因为家乡路途遥远,省亲假期就相应长一些,因此还未归来。
    二甲有的进士也还在省亲途中,回来相关部门才会组织考试,
    所以李白,就是今科第一个来翰林院报到的进士。
    翰林院是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超然,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高级官员的踏脚石。
    因此,办公环境相当的不错,人员构成就是历届殿试的佼佼者,和一些文职吏员,以及从他们当中择优选任的八、九品小官。
    翰林院内部,分为典簿与待诏二厅。典簿厅掌奏章、文移及吏员、差役的管理事务,并保管图书。
    待诏厅掌缮写、校勘之事。
    此二厅负责翰林院内部琐碎事务,因此,拥有众多的八、九品官员和四十多名书吏。
    翰林学士一职,好几个大臣都兼任着,但并不负责院内日常事务。如掌文渊阁事、兵部尚书徐有贞兼翰林学士;吏部尚书李贤兼翰林学士;太长寺少卿彭时兼翰林学士;其实像他们这类,就只是一种身份了,代表他们可以参与天子经筵、昭书起草等要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