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乱世十五年四月十五,长陵城,承光殿。
今日是大朝会,文武百官一直排列到了宫门外,人流涌动,密密麻麻的如同蚁群。现在已经是辰时一刻,按理说早就应该下了早朝,而的确殿内殿外也没有议事的声音,就连那几个世家的老古董,也在今日没有继续纠缠鸿都门学的事情。现在百官等候的原因只有一个——吕荒回朝了。
就当一只飞鸟掠过天空,给地上留下一个转瞬即逝的黑影后,远至长陵内城宫门前,內监用细长又尖锐的声音喊道:“吕大人觐见!”
“吕大人觐见!”
“吕大人觐见!”
重重叠叠的声音拉得许长,宫门间隔不小,可特殊的构造令声音如波纹状久久不能停息,尾音精准地传到了下一道宫门处。就这样,一道比一道高昂的声音中,百官纷纷转头,视线投到了白石台阶的尽头。
只见一个黑影在承光门停下,高捧卷轴过头顶,中气十足,声如滚雷,“臣吕荒,幸不辱命!上天眷我东土,令臣出使温国一帆风顺。温公已经下令归还海峪关,并与我国递结盟约。”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这是东土出使的礼节,臣子要先在承光门外高声诵读自己出使的结果,如果得胜而归,那等待他的是无穷的赏赐与荣光;如果失败,则没有必要进入承光殿。这是中衍时期一位太史令的提议,他认为出使失败者会带来阴霾,对国运产生不好的影响,一般出使失败者需要沐浴焚香,然后国主由偏殿接见。
正襟危坐,头戴冕旒的姜云烈一挥手,內监便高声喊道:“宣丞相吕荒觐见!”
此刻,承光殿下起了一阵微风,群臣的紫红色礼服衣袍袖角飞扬起来,荡成一片海洋。在这一片海洋中,两侧被分开,中间的一条通道只有一人通过。
“臣卫曲拜见英王殿下。”內监把吕荒双手捧送的卷轴接过,一步一步传了上去。
“爱卿免礼!来人,赐座。”不等吕荒行跪拜礼,只是刚把膝盖弯了下去,就被姜云烈制止了。
似乎是早有准备,不消片刻,两个內监抬来一把黑漆的楠木座椅,四脚用金粉鎏着边,无比华贵。吕荒有些惶恐,先是推辞,可这是姜云烈赏赐功臣的决心,哪里是能因为一个臣子的不安而动摇的?最后,吕荒只能半悬着身子坐在椅子上,身体稍稍前倾。
殿外的朝臣中立刻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面君不跪,这是难得的赏赐,虽然只是一个诸侯国,可这样的殊荣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不过当百官想到这位丞相大人这次出使所建立的功业,也就释然了。
东土是衍朝时少有的几个诸侯王国,这个国度虽然占地面积与人口堪称诸侯之最,可论军威,那是远远不能企及的。毕竟是皇室分支,已经尽可能的封赏,东土距离皇都如此之近,要是君主穷兵黔武,难免会遭受猜忌。所以百年间东土一直重文轻武,而这个弊端在乱世就显现了,东土拥有的土地与人口在乱世中是一块丰腴的肥肉,而这个诸侯国空守宝山,要不是卫曲将军横空出世,恐怕早早被瓜分殆尽。
而海峪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平民不知道它的战略地位,可有一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平日便宜的鱼类自从被温国占领后翻了好几番,令习惯鱼肉为主的东土人民极其不习惯。而吕荒出使温国后,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光凭他的口才,就收复海峪关,令朝野上下震动,使他的威望到达了顶点,何况两国还缔结了友好的盟约。吕荒入城的时候,百姓夹道欢迎,抛撒鲜花,高声喝彩,依然大军旗开得胜的样子。在他们眼里,吕荒就是衣食父母,毕竟经此游说,鱼类的价格终于平复下来。
“丞相殚精竭虑,不劳万里,出使温国,这一路舟马劳顿,实在辛苦。如果动用大军,恐怕伤亡惨重,何况东州其余诸侯国对我们虎视眈眈,极有可能重演当年的惨案。”姜云烈带着温和的笑意,“而经此出行,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复海峪关,还与温国结下同盟,使我东土在东州不再是腹背受敌,爱卿一人,便抵得上千军万马!”
姜云烈高座在金座之上,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应该时刻保证威严的国主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不是客套,东土与温国结盟,乃是一件幸事。
“为国效力,万死莫辞!”吕荒滕然起立,躬身行礼。
姜云烈威严地问:“此次出使,成果几何?”
“臣带回海峪关的令符,凭此可以收回故土!”
“付出几何?”
“唯车马劳费,别无其它!”
“其余几何?”
“温公与我国签订攻守盟约,互帮互助,据岭北关已成我们的天堑,东州不会有合围之势!”
君臣对答如流,姜云烈听此神采飞扬,起身离座,竟然拍手称赞。
钟声与号角声在礼官的示意下响起,伴随而来的还有朝臣的欢呼,所有人都不吝啬赞美之词,哪怕是政见与吕荒截然相反的,都不得不拱手称赞。扪心自问,换他们来说,真做不到。
“丞相立下如此功劳,如果不嘉赏,就连天下人都会指责本王的不是。”姜云烈故弄玄虚地皱起眉头,“可爱卿官居丞相,乃是文官之首,已经无可封赏。要是授予爵位,按祖制爱卿就不得入朝为官,就算自立家国未尝不可,真是一件难事……”
吕荒恭敬地一拜,“禀国主,臣是心甘情愿为东土效力,绝不是贪恋荣华富贵才出使温国,如今君上如此为难,令臣惶恐。”
姜云烈轻轻一笑,“丞相不必多虑,有功必赏有错必惩,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哪能到本王这里中断呢?爱卿固然赏无可赏,可爱卿之子不还是未有官职?”
所有人听到这句话瞪大了眼睛,包括吕荒自己。
“宣吕扬觐见!”似乎是早有准备,国主脸上浮现了一抹得意的笑容。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吕荒走过的承光门外,有内侍领着一个俊朗的少年进来,他昂首挺胸,表情恭敬的同时不卑不亢,尽显风度。朝臣们看着这位少年一步一步走到承光殿内,不仅有些汗颜,他们在这个年纪,又在哪里?
当然更多人的是羡慕乃至于嫉妒,他们用了大半辈子才有资格在承光殿外站着,连进去的资格都没有。可这样一个不过双十年华的少年,竟然可以走白石玉阶而入,父子同堂。像这样没有官职的少年进入殿内,还是有几十年来的头一次。
这个礼遇太重了,哪怕真的不给吕荒封赏,这样已经是莫大的殊荣。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