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宋》第156章 张府邀请

    南方六月的阳光已经可以称得上为毒辣了,不过横在衢江、兰江交汇处的横山,因为林木葱郁加上江水流动带来的气流,反而比城内要清凉许多。因此在这同兰溪城一江之隔的横山脚下,倒是竖立着不少大户人家的庄园。
    李椿年在兰城周边挑选了半个多月,最终还是决定在横山脚下建立自己的书院。一来是他不忍心坏了桃花坞的景致;二来是有位姓陈的员外听说他要在兰溪建立书院后,干脆的让出了横山脚下的别宅,倒是省下了书院建设的不少力气。三来横山位于两江的交汇处,不仅适合于出行,地理位置上也较为安全。
    只是他没曾想到的是,正在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书院建设的时候,宫内居然会派人前来探望于他。当时看到那位内侍小心翼翼的从胸口取出一本小册郑重其事的递给他时,他一度以为官家对于平准务一事有些回心转意了,让他兴奋莫名了一阵。
    然而在那位内侍面前翻开了小册之后,他才发觉自己确实是想多了。张世庸足足等了半个多时辰,才看到李椿年合上了册子的最后一页,他顿时充满期待的向李椿年探询道“不知开国侯以为,这册子里的内容还可一观吗?”
    李椿年把册子轻轻放在了面前的石桌上,尚未开口就有一阵山风从亭外刮来,让亭子里的几人都颇有遍体生寒的感触。
    张世庸不由顺势赞叹了一声,“开国侯这书院选的甚是地方,前面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后山又是林木苍翠,藏风抱水,端的是山水宝地啊。”
    李椿年望着亭外随着山风微微晃动的树梢,不由微笑着说道“张内侍说笑了,这点乡野景致如何比得上临安山水之风光。张内侍这是看管了临安风月,才觉得我们这乡下地方不错吧。”
    张世庸却兴致勃勃的回道“我可真不是胡说,就和这里相距不到10里的地方,我可买下了一个庄子,若是日后不能再侍奉官家了,我可是打算在这里养老的。算了不说这个了,还请开国侯说说对这册子的观感,也好让我回去向官家交差。”
    李椿年心中不由一动,这册子内虽然没有署名,但他还是一眼看出了作者究竟是谁。毕竟其中的一些内容,他当日都是和那位沈三郎讨论过的,沈三郎别出心裁的想法让他记忆尤深,自然让他很难忘记这些想法。
    而这本册子里不仅包含了沈三郎的想法,甚至还借鉴了他当日的一些看法,并在他们谈话的内容之外又阐述了一些东西,最终形成了一个颇为严密的理论。对此,李椿年在心里是为沈三郎在学问上的成长庆贺不已的。
    不过这样一本册子居然出现了官家面前,官家又令人专程送来询问他的看法,这就有些让他困惑了。心里斟酌再三后,李椿年不由向张世庸反问道“这册子里的内容倒也没什么问题,反倒是颇有可观之处。只是我想问问张内侍,这册子究竟是何人所作,能否让他本人来兰溪和我探讨下册子里的内容,否则我说的也只是一孔之见,未必真的符合作者的本意啊。”
    听到李椿年的回答,顿时让张世庸松了口气,他连忙说道“作者是谁,我也不清楚啊。张阁长只是拿了这本册子交给我,让我尽快跑来找开国侯看看,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疏漏之处,也好尽快禀报给官家知晓。至于作者的本意是什么,开国侯也不必深究,想来官家心中会自有主张的。”
    李椿年扬起了嘴角,也不再追问下去,就对着张世庸讲解起了册子里的内容。只是连陈康伯都无法看明白的内容,没有什么数学基础的张世庸同样是难以听明白李椿年的解释的。
    看着张世庸绞尽脑汁的死记自己的话语,李椿年不由停下了讲解对着他说道“张内侍,我看这样解说是不行的,你就算把我的话语都记录了下来,要是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官家问你一句,你又当如何解答呢?”
    张世庸沉默了片刻,向着李椿年拱手请教道“还请开国侯教我如何理解其中之义,我定不会忘记开国侯的帮助的。”
    李椿年摇了摇头说道“那么张内侍就得先学会,只有先掌握了这九本算经的大部分内容,再来理解这本册子的内容就简单的多了。”
    张世庸抱着百万分之一的希望看着李椿年问道“敢问开国侯,像我这等没什么基础的人学习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三天能不能入门?”
    李椿年沉吟了半天才回道“张内侍如果能够在三个月内入门,差不多就可称之为算学奇才了。”
    “三个月?可我连三天都未必待的下去啊,官家对于这册子甚为重视,我若是在这里拖延时日,恐怕难以向宫内交代。”张世庸脸色大变的向李椿年哀求道。
    李椿年看了一眼边上站立伺候的柳直、汪权两位弟子,方才捏着胡子慢悠悠的说道“其实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解决张内侍你的难题,就不知你接不接受了。”
    张世庸双手按着面前的石桌,身体向前倾去,焦急的向李椿年恳求道“若开国侯有办法解我之难,还请明示,仆自当唯命是从。”
    李椿年赶紧摆着手说道“张内侍不必说的这么严重,我只是想告诉张内侍,既然你在短时间内理解不了这册子里的内容,倒不如让老夫的弟子陪你去临安一趟。他们跟在老夫身边多年,对于算学一道也可说是登堂入室了。只要老夫把这册子里的内容讲解给他们听,在官家面前应当不会出什么纰漏的。”
    张世庸转头看了一眼亭内的两名年轻士人,心中斗争了许久,方才向着李椿年发问道“不知开国侯这两位弟子的姓名,家世…”
    六月六日,李椿年带着一群弟子送张世庸和柳直、汪权上了前往临安的船只。在兰溪码头送别之际,李椿年拉着两名弟子在一边嘱咐道“这次去临安,你们只要照着官家的指示去做就可以了,不必同沈三郎表现的过于密切。
    为师虽然不知道沈三郎在谋划什么,不过从这本册子的内容来看,这事对于我们这些学习算学的人来说,肯定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我们能够借助这股东风获得官家的好感,平准务的事情未尝不会有转机,而你们师兄弟也会在朝中占有一席用武之地的…”
    就在张世庸带着李椿年的两名弟子往临安返回时,沈敏也正好写完了关于建立期货市场的章程。他刚刚把章程装入一个木盒封好,让人替他送往东华门去时,这边张府就有人上门来见他了。
    沈敏刚刚走到客厅,便看到客人正站在一侧欣赏着墙上的挂画。他不由出声招呼道“原来是张忠翊郎来了,不知忠翊郎找我是有什么要事吗?”
    张宗亮今日对于沈敏却比往日客气的多了,他向着沈敏抱拳回礼后说道“三郎何必如此见外,你叫我一声九郎也是使得的。要事倒也说不上,只是翁翁请三郎过府一叙,不知三郎可有空吗?”
    沈敏走到张宗亮面前,小声询问道“张太尉找我?能说说是何事吗?”
    张宗亮犹豫了一下,还是勉强小声回道“许浦水师宋统制派了人过来,一是想要敲定煤炭生意中的一些细节,一是想要见见三郎。”
    沈敏只是沉思了片刻,便欣然点头道“见一见宋统制的的部下也好,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想法,也免得日后再起冲突。那么张太尉现在在何处?”
    张宗亮恢复了正常的音量说道“这些日子翁翁都在城外的凝碧园休养,距离你这里倒是不远。另外,翁翁还让我送来了芸娘昔日在张府日常所用的物件,我已经令人放在前院了。”
    沈敏对此也不置可否,只是说道“待我回去换身衣服,这便跟九郎出门看望太尉去…”
    当沈敏在凝碧园的一处花厅内看到张保时,发觉这位老人的气色比之月前在湖上会面时更为糟糕了,他心中虽然暗暗吃惊,但还是保持平静的上前向张保行礼问候,稍稍寒暄了几句家常。
    张保这才指着自己右手边下方就坐的两人对沈敏说道“这两位便是许浦水师宋统制的部下,一唤边士宁,一唤曹洋。而这位就是联络山东地方的沈敏沈三郎。
    你们先在这里谈着,宗亮、宗说陪我出去走走,顺便准备下今晚的宴会。你们要是谈出了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来对老夫说话不迟。”
    沈敏等三人也只有起身拱手送别张保离开,不敢要求这位老太尉留下做个见证。待到张保带着两名侄孙消失在门口之后,沈敏这才同花厅内剩下的两名中年人打了个照面,看着两人脸上和脖子上黝黑的皮肤,他倒是确信了这两人却是常年生活在船上的水师官兵了。
    他心头转念一想,便先向两人拱手说道“原来是边将军和曹将军,下官保安军沈敏见过二位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