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路转杨卓毕晴》二七零 禹王宝鼎

    几个人谈笑间,却见一个人由门外走来,却是个清隽男子。
    一时武荫秀说道:‘蔡襄子,哦,今天真是好友大聚会,来,坐坐坐。“蔡襄子也不客气,摆了摆手中的折扇,说道:‘你们三个倒是来得巧,我蔡襄子却是来晚了半日。”武荫秀说道:’最近都不见你,不知道你去了哪里潇洒了?“
    蔡襄子说道:‘哦,我去了南洋,嘿,真是不虚此行,见识了不少的稀奇古怪的东西;险些还遭遇了暴风,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呼啸的风声足足吹了半宿,直吹得窗棂嗡嗡作响,惊魂之极,直至大雨降下,次日水涨数尺,街头都是断枝残叶,一片狼藉,我亲眼所见,那一株一人多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十分惊人。”
    武荫秀说道:’那里确系如此,每年有几次的暴风,大雨如注,十分骇人。对了,你怎么不弄个南洋妞回来?“蔡襄子笑道:‘总觉得南洋妞不如东瀛洲的好,没有那种令我怦然心动的感觉。”三人哈哈大笑,蔡襄子怒道:’你们笑什么,你们不觉得确实如此吗?“
    项武臣说道:‘你好像真的见过东瀛女子一般,哈哈。”蔡襄子说道:’你别笑我,你见过东瀛女子吗?“项武臣默然。
    武荫秀说道:‘你不知轻重,项兄刚从这舟山回来,能没见到过东瀛女子吗?“蔡襄子不知道那里的事故,说道:’哦,那里怎了,你从舟山回来了?”项武臣叹口气,欲言又止。
    封子胥说道:‘这件事别提了,东瀛女子再好,也不如中原女子这般温良淑德,眉清目秀的。“
    蔡襄子说道:‘封兄,一看你就久历于此,体验丰富啊。“封子胥说道:‘我不如你蔡襄子潇洒,一去就是半年,守身如玉,一如既往啊。”
    蔡襄子脸一红,说道:’你取笑我,我哪天带回来个南阳姑娘,都别说我没照顾几位兄弟的心情。“武荫秀说道:‘别别,今天不谈女人,只谈风月,哈哈。”
    几个人说说笑笑,倒也热闹,项武臣说道:“几位可知禹王鼎的所在?”
    那时武荫秀一时说道:‘你怎突然问起它呢?“项武臣说道:‘我只是好奇而已。”
    那时,蔡襄子说道:“这里,唯有你是项家的人,自然知道西楚霸王所举之鼎。”
    项武臣说道:“霸王所举之鼎,距今失传几百年了,哪里去找?”
    蔡襄子很奇怪,说道:“怎么突然要找这个劳什子呢。那么重,搬回来当门神啊?”武荫秀拦住他话头,说道:‘也许项兄另有他用。“封子胥说道:”这禹王鼎,自然是诸鼎之首,隐藏何处,确系是个谜团。“
    杨卓几个也暗道:‘这项武臣突然关心起了禹王鼎,是何用意呢?“
    当时,项武臣说道:‘禹王鼎可以开拓人的内力空间,这是举世皆知的,我只是想验证一下。“
    武荫秀说道:‘这东西隐藏多年,哪里去寻?“封子胥说道:’这一旦出土,也许就是腥风血雨,杀戮顿起。”
    杨卓看看诸人的脸色,一听到了禹王鼎,武荫秀开始变得神色凝重,而蔡襄子却是一只的满不在乎,封子胥面色淡然,而项武臣却是若有所思。
    四个人面色各异,但是杨卓觉得真动了这禹王鼎心思的也许只有这武荫秀了。
    当时,杨卓撤出了这武家庄,回去和诸人商议之下,决定亲赴会稽山。会稽山北麓,这里风景秀丽,十分迷人,溪水流淌似乎都带着淡淡的琴音。杨卓几个人直奔山上,香炉峰就在眼前,这里却是一派好风光。
    难怪这南朝诗人王藉有诗云:“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几个人驻足香炉峰上,却是一时远眺,可望见淡淡的云霭翔集,花团锦簇,四下里都是锦绣风光。杨卓几个人忽闻不远处传来了话语声,和争斗声,一时过去查看。
    但看到半山处一处山腹里,却赫然出现了刘朴贤的影子,剑气回旋,有人惨叫声中倒地。那些人都是武荫秀的手下,杨卓看时,却不见武荫秀在场。而这些人却被刘朴贤威势所摄,几乎狼狈逃出山腹去了。
    杨卓几个人到此时,却是看到刘朴贤陡然消失在了一道水幕后,几个人大吃一惊。杨卓一时过去,看到了一道水幕垂于山腹中,十分玄妙。杨卓过去了,一时摸了摸水幕,却是时有时无,一时身子一晃,就此过去了。而贺征远几个人却是被阻隔在了水幕外,原因不明。
    几个人只好在外守候,杨卓进去了水幕,看到了刘朴贤一时急匆匆的奔向前去,直奔一处石室。那石室里,却是赫然矗立着一口大棺材,却是水晶石所制。大棺材里,却是赫然坐着禹王鼎,碧绿色十分醒目,这东西陈列在棺材里,却是奇闻。
    当时刘朴贤剑气过处,水晶棺被劈开,一时禹王鼎露在了两人面前。那边却陡然出现了武荫秀,按住了禹王鼎的一角,禹王鼎散出来绿光,看来是灵气外泄。刘朴贤当时插剑入鞘,一时也去按住了禹王鼎一角,吸纳这禹王鼎的灵气。杨卓当时按住了正面的一处大鼎扶手下,吸纳灵气。
    三个人一时吸纳灵气,因为杨卓内力比两个人高,所以吸纳的速度也很快。那时,石室外却是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赫然看到了项武臣和封子胥,蔡襄子三人来了。
    三个人看到他们三个都在吸纳灵气,一时都凑过来了,可是此时禹王鼎灵气散发时,却是抗拒三人,三人立时哎哟一时,被绿光弹开,一时手背吃痛,几乎被禹王鼎灼伤。
    杨卓当时吸纳灵气的速度很快,灵气倒有大半进了他的体内,此时他的内力空间迅速扩展。
    杨卓陡然觉得自己丹田处变得空荡荡的,似乎内息薄弱了很多,因此虚弱了很多。这种感觉,宛如一个瓶子本来盛满了水,却很充盈有力。但是突然瓶子膨胀了一倍,水却没涨上去,顿觉空虚乏力。
    刘朴贤和武荫秀都有此感,只是不如杨卓本身这么强烈而已。
    此时,禹王鼎灵气渐近散尽,禹王鼎顿时没了神采,失去了碧绿色的光圈,黯然无光了。
    可是,又有瞬间是内力饱满的,一霎时间冲到了全身,又折回了丹田,一收一缩时,十分难受。
    宛如一个气球,一时被打满气了,一时又被放了五六成的气,造成了气海亏空,一时收发难以协调,造成了偌大的反差,叫丹田处难以承载。杨卓一时呼号一声,窜出了石室,夺路而走。
    杨卓窜出了水幕时,纪英婥几个人喊他时,他宛如不见,充耳不闻,直接冲向了远方。杨卓此时丹田宛如一阵阵的气流到处流窜,一时紧,一时慢,一时暖,一时热。
    降魔孤剑成就的剑气,一时窜起,在丹田里乱窜,意图填满这空荡荡的丹田缝隙。
    杨卓感觉到自己此时就像个大皮球,忽大忽小,忽阴忽阳,一时眼前黑漆漆的,一时白茫茫的,总之是阴阳不定,不知窜出了多远,才扑通一声,跌进了水中。
    杨卓在水里沉沉浮浮的,漂流了一阵,在水中停滞,四下看时,却是江水中央。杨卓一时游动手脚,喝了几口水,才好不容易到了岸边,辨了辨方位,似乎这里是会稽山之北。
    杨卓想了想,看来自己不觉间从会稽山跑到了这杭州湾里,想来诸人都在寻找自己。杨卓一时沿着江边,向南而行,直至夜幕垂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