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钢铁直男》第二百五十一章 风雨飘零

    大汉钢铁直男正文卷第二百五十一章风雨飘零因为大战进行的顺利,匈奴的浑邪王即将投靠大汉。
    北方的威胁降低到刘彻即位以来的最低点,这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提前来临了。
    主父偃前一段时间去了齐国当国相,刚过没多久就传来了齐王自杀身亡的消息。
    同样传到长安城中来的还有一则关于主父偃的小故事。
    主父偃回到齐国之后,把他的兄弟还有宾客都召集起来,拿到五百金摔到他们面前,当场数落众人。
    当年你们对我爱搭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
    然后让他们一个个拿钱全部滚蛋,往后不要再进他家的家门。
    随后迎来的就是赵王的举报,主父偃几乎把诸侯王得罪了遍,这次主父偃为齐相,齐王就自杀身亡。
    使得一众诸侯王有了理由,刘彻即便再不喜欢这些诸侯王,还是把主父偃给抓捕了起来。
    不过刘彻却不想直接杀掉主父偃,毕竟他觉得主父偃还是有点用处的。
    另外推行推恩令没有多长时间,就把献策的人给杀了,于公于私传出去都不是什么好名声。
    公孙弘跟主父偃那可是老对头了。
    这个时候立马就跳了出来,跑到建章宫跟刘彻说道。
    “陛下,齐王自杀,他连个后代都没有,这么大的一个诸侯国因此被除,然后变成郡,归入朝廷,主父偃乃是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
    陛下如果不杀主父偃,那么您将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啊!”
    刘彻很是头疼,他本来只想着先把淮南王给整一下,结果他丫的齐王突然自杀了。
    恰好淮南国是拒不实行推恩令的诸侯国之一,而这主父偃又是推恩令的献策人。
    这个当口上把主父偃杀了,将来还真的就不好办事。
    “此事押后再说,等主父偃被押送回长安城,再定结果。”
    公孙弘心有不甘的出了建章宫。
    不过也无可奈何,他打算再纠集一群人联名上奏一定要把主父偃弄死。
    张远不知道这么多事,他只知道公孙弘没有在乎孔安国的威胁。
    他知道公孙弘今日会来建章宫,直接就在宫外堵住了他。
    “哟,这不是公孙内史么。”
    “下官见过新安侯,新安侯大婚时下官公务缠身因此没能去拜见。”
    公孙弘这老头子是当朝人在长安唯一一个没有去参加张远婚礼的公卿。
    就算是张汤也给了张远面子,带着薄礼去了一趟。
    唯独他公孙弘牛逼,非要展现的跟别人不一样。
    “听说你卡着太学学子的路?”
    “没有的事,只是下官管辖的地方各地官府都已经满员,实在是塞不下人了。”
    “真的满员?”
    “真的!”
    “那我现在去丞相府调档案来看一看?”
    “新安侯说笑了,不过是一件小事,就用不着劳烦您大驾。
    您看这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下官那一处地方可以塞人,您说是不是。”
    张远看着公孙弘越老越是一肚子坏水心里面就不舒服。
    这老家伙表面上和蔼可亲,心里面却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心眼小的很。
    “既然这样我也懒得说什么了,现在就入宫向陛下说清楚,把董子从江都国调回长安来。
    眼看着丞相跟御史大夫日渐老迈,董子才是接替的不二人选。”
    张远知道公孙弘睚眦必报,也知道自己这么一说,将来自己要是落难了,公孙弘绝对是第一个跟刘彻说要把自己杀了的人。
    可张远还是这么说了。
    公孙弘把董仲舒视作自己的一生之敌。
    主要有两条理由。
    一是董仲舒认为公孙弘品行不端,公孙弘能忍?
    二来就是公孙弘的学问不如董仲舒,眼下张远的一句董子更是激怒了公孙弘。
    “新安侯这是在逼老夫啊。”
    “逼你?谁当初答应的我?又是谁给谁举荐到左内史的位置上来。
    饮水莫忘源,左内史想来是把当初的事情忘了一干二净。
    现如今你要利用除掉主父偃的事情拉拢其他大臣,我不拦你。
    可你也别给我使袢子,明白么。
    看你年老,不想与你一般见识,你可曾知道李广人现在何处?
    我在夫羊句山狭挣的军功可还没有换成实打实的好处,这时候你非要堵在我前面?
    大汉的万户侯如今只有平阳侯一家,可马上就会有长平侯还有新安侯。
    你一个公卿,当真是想明白以一己之力对抗我们三家么?
    哦对,我家夫人还是文终侯之后,儒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可以不参与儒生之间的争斗,可也不介意去支持一下董仲舒。
    另外不是还有《谷梁春秋》夏侯家那些人么,他们可是正在四处寻找为官的道路。”
    张远把话说得十分直白,但实际上公孙弘真的不是想跟张远作对。
    那样真的犯不着。
    他纯粹是不想给孔安国铺路而已,太学出来的学子将来都是孔安国的资本。
    而恰巧孔安国跟董仲舒是一路人,他们这些儒生从骨子里看不起半路出家的。
    刘彻还有张远他们只觉得公孙弘也是大儒,但是不知道大儒跟大儒都是有区别的。
    在学问上,公孙弘估计到死都追不上董仲舒,也就只能够想着当官,这才能赢一回董仲舒。
    不过董仲舒要是回了长安城,肯定就没公孙弘什么事情了。
    刘彻重用儒家的人,只需要一个人,意思意思给天下儒生看看就得了。
    真全用了儒生当官,第一个疯的就是他刘彻。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刘彻打从心底就不喜欢儒生,他只喜欢儒家那一套适合他搞集权的理论思想罢了。
    “下官明白了,新安侯实言相告,老夫心存感激。
    稍后回去便让下面的人按照往常的规矩办就是了。”
    “既然老先生知道怎么做,那我就先走了。”
    张远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在建章宫门说出了这番话,有一半是说给刘彻听得。
    就是让刘彻看看,我也不是老好人一个,我也树立了一堆敌人,而且我嚣张的很。
    公孙弘看不惯比自己有才能的人。
    因此对董仲舒和主父偃生出了厌恨。
    如今董仲舒远离中枢,对他的威胁不是很大,主父偃却能够能够在朝堂上掀起波浪的人。
    而且主父偃是内朝的重臣,公孙弘是外朝的重臣。
    刘彻是偏内的,不然也不会临时意起整个内朝出来。
    主父偃跟公孙弘的第一次交锋是在设置朔方郡的时候,最终刘彻听取了主父偃的建议。
    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来,刘彻还是愿意听内朝的官员说话。
    张远还有卫青这些人虽然背负外朝的官职,可从一开始就是内朝的人。
    加官加的就是内朝的重臣。
    这样一来公孙弘的心理就更为扭曲。
    现在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主父偃,下一次诸侯王自杀鬼知道会不会跟主父偃扯上关系。
    公孙弘也知道张远跟主父偃不对付的事情,所以根本就没有担心张远这一层。
    他一回到家就开始奋笔疾书。
    他要给刘彻写文书,他不能让主父偃回到长安城跟刘彻见面。
    大家都是动嘴的能手,真让主父偃回到长安说不定就会发生什么其他的变故。
    “陛下,臣知道陛下对齐国国相主父偃有感情,主父偃确实也为国朝立过功。
    可陛下想要剿除诸侯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
    眼下齐王自杀导致齐国被除对陛下对大汉都是好事,可这件事情却在诸侯王之中引起了震动。
    诸侯王人人自危,欲要给陛下施加压力,天下诸侯已经心有不满,陛下怎能给他们联合的机会。
    主父偃滥用职权逼杀齐王是事实,陛下又可以借此平息诸侯王们的怒火,惩治一个有罪之人,难道会让陛下不忍心么。
    杀掉主父偃,给全天下一个交代,陛下再顺势而为,拿下淮南王刘安还有衡山王刘赐。
    如此一来不仅匈奴的威胁还有国内的不稳定因素,都不会再成为陛下操心的事情。”
    主父偃看了这封文书好几遍,还是折的好好地,塞进了一个信封里,让家里面的侍者送交给御史大夫府,再送到刘彻的手上。
    这种文书,御史大夫张欧根本不会截住的。
    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天下午,公孙弘的文书就送到了刘彻的案头。
    不管怎么说,公孙弘都是公卿之一,他的文书是要被特殊对待的。
    这些官员送上来的文书会先呈给刘彻,然后再看那些官职低的。
    不过刘彻为了加强自己对大汉的控制,看这些文书,时常就是一看就是一整天,连吃饭睡觉都忘了。
    张远有时候都纳闷,这么拼的刘彻,是怎么活到那么大的年龄的。
    论勤奋,刘彻绝对能在这几百位皇帝当中脱颖而出。
    刘彻看完公孙弘的文书之后,心中的天平立刻就向着一端倾斜。
    主父偃的生命重于算是走到了头。
    刘彻下定决心,要赐主父偃一死。
    兔死狗烹,人走茶凉,这种事情当皇帝的就要冷血。
    下定决心之后,刘彻立马开始写赐死主父偃的诏书,他也担心自己见到主父偃之后会有犹豫。
    不过公孙弘说的都是对的,他杀了主父偃就是给了那些诸侯王面子。
    到时候他再对一些人动手,如果还有诸侯王露头,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
    对于主父偃,刘彻虽然有可惜,但也就只有一丝。
    早先刘彻跟汲黯有过一番对话。
    汲黯劝说刘彻不要杀有才之人,他觉得刘彻一方面广招人才,另一方面滥杀人才。
    这样下去,天下的人才会被杀光的。
    人才被杀光了,你刘彻就没有人来治理天下。
    结果刘彻笑了。
    他说汲黯咸吃萝卜淡操心,刘彻觉得天下人才多得很,杀都杀不完,只要有发现人才的眼睛,又为什么要担心没有人才用。
    就是因为这番对话,张远知道自己在刘彻心里面并不重要。
    没杀他,只是没有一个杀他的时机。
    同样,张远现在对刘彻还是有用的。
    要跟主父偃一样,为了拿出来抵消掉一部分诸侯王的怒火,杀了也就杀了。
    若是真的有一天,张远把全天下的人给惹火了,刘彻同样也会选择杀掉张远,平息全天下人的怒火。
    而不会因为张远为大汉做出了多少贡献,就放掉张远。
    好在张远的几个对头,都是让大部分人不爽的存在。
    张远是希望主父偃死的,这种人发达了之后就拿着鼻孔看人,不死才是不正常的。
    而主父偃死了,卫青就能明白张远的话说的都是对的。
    也能够看到全天下的人对主父偃是个什么看法。
    这些天虽然跟公孙弘一样踩主父偃的人不是很多,可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主父偃说话。
    张远动用了自己的人力,探知到籍福人现在在长安城北边的一个村庄之中。
    长安城可供平民生活的地方不多,能够住进城的都不是一般人了。
    所以在城墙外面又扩展了一部分居民区。
    不过只能在北面扩展,长安城的其他三面说是城墙,其实更像是宫墙。
    整个长安,有四分之三的区域是各种宫殿。
    还有十分之一的地方是贵族们住的地方,剩下的地方一半是集市,另一半才是平民居住的地方。
    而长安城有二十万平民,那一点平民居住的地方,能住三四万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其余人都住在城外,他们每日白天进城,日落出城。
    耕种出来多余的产物,亦或是一些手工业者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会卖给城里面这些贵族。
    东市跟西市就是为了贵族们建立的,同样也是皇帝不想看到都城冷冷清清的样子。
    总归要有一处热闹的地方才是。
    自打主父偃被调去齐国当国相,嗅觉灵敏的籍福就知道主父偃要倒霉了。
    他的做法跟对待前几位主人一样,他选择什么都不说,悄然离去。
    不过他的踪迹还是被张远给发现了。
    张远也没有带随从,孤身一人去到了这个叫桃花村的小村庄去见籍福。
    说实话,籍福才是长安城中跟张远接触时间最久的人。
    田恬跟田蚡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了,原本热闹非凡的武安侯府已经空了。
    现如今旧日的老人就只剩下籍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