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超神学院开始的旅途》第三百二十五章 出世隐人入世客(三)

    …………
    出世为隐,清静无为,入世为人,仁义正心。
    然不论是真正的出世还是真正的入世,那都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因为都是在人间,而既在人间,活在滚滚浊世红尘,那便多是功名利禄人罢了。
    道语有云: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所以出世与入世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姜明一直认为,真正的姿态应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可天下人若能做到如此,那人人尽夫子,处处皆书院,亦或者可谓之为大同。
    倒空壶中最后一杯酒,姜明没有急着去饮,也没有似李仲易颜瑟等人所预想的那般去回答许世,他侧目看向凯莎,却说了一句与此时毫不相关的话:“雪景看多了,也挺无趣的,而大河地处天南,四季如春,此时风景应是极美,正好山山刚入门,也顺带着做次家访,你觉得?”
    清晰的声音在雕梁玉柱间回荡,流经颜瑟李青山许世的耳中,来到唐皇李仲易的耳畔,在目色陡变中,凯莎很是认真的轻声说道:“赏雪,踏春,游山河…极好。”
    这话并没有让姜明感到意外,脸上依旧不起波澜的他,轻捏酒盏微仰着头,把最后一杯酒一饮而尽,而后侧脸看向御塌上的李仲易,说道:“陛下,我们明日还要出门远游,今日便不久留了。”
    话音刚落,姜明便放下酒盏,缓缓起身,接着,他转头看向长桌前静默无语的莫山山,轻然说道:“该走了,山山!”
    坐在长桌前的莫山山没有多言,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在她站起身对着御塌上的李仲易躬身行了一礼后,便抽身离席,来到动身的姜明与凯莎二人身后,跟随之走向金砖尽头的那方红门。
    看着姜明二人抽身离去的身影,御塌上的李仲易眉头渐蹙,数息后,忽然高呼道:“二位先生远游,可定下归期?”
    话音飘至姜明耳畔,可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淡然前行的姜明背对着李仲易,说道:“待,长安风雨至,待,明王终降世。”
    全场俱静。
    空气亦静。
    步声清亮,气息急促,烛火微摇,倒影拉长。
    长安,风雨,冥王,降世,这关键的八个字很好理解,然无论李青山颜瑟等人怎么看,这都好似在说一件事。
    极北冰冻,黑夜变长,荒人因之南迁,已逝光明大神官卫光明亦因寻找黑影而两次在长安搅弄风雨,这些无不证明传闻中永夜并不是虚妄,再加上姜明此话,这让李青山与颜瑟愈发相信…永夜真的将至,而很可能,就在长安风雨之后。
    大唐国师李青山猛然起身,其眉宇形成川,对着正远去的身影,抢在李仲易之前,急声高呼道:“二位先生留步!”
    姜明并未停下,颜瑟见之,却并未说话,只是随着凝望,他那本就皱巴的老脸愈发起皱,好似挂满山川。
    姜明的并未留步,这说明他不想多言,且心意已决,所以看清了这点的李仲易选择了沉默,李渔选择了沉默,颜瑟也选择了沉默,可这些人中并不包括许世。
    许世是镇国大将,也是一名武道巅峰的武者,甚至一只脚跨入越五境门槛,而不论是作为将军指挥作战,还是作为武者进行对决,这都讲究一个临机果决,所以,他动了,在面对冥王将临,长安有危这等大事前,他不能沉默,他必须要弄清,何况,他参加御宴的本意还未达成。
    兵法有云: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身为镇国大将的许世深得兵法精髓,更把兵法融入武道修行之中,从坐席到金砖尽头的红门约摸四五丈的距离,许世仅是一跃,这一跃,不足半息。
    他这一动,似疾风,若雷震,可这并未惊到姜明凯莎,反倒是先惊了唐皇李仲易,国师李青山,以及颜瑟等人,只不过这种惊即是愕然许世的骤然动作,也是在替许世担忧。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即便是蚂蚁般的攻击,那也是攻击,任凭心胸怎么宽广,被攻击的那人也都会有回应。只是这回应,许世不一定承受得住,而许世若出事,则大唐将倒下一枚擎天柱石,这种结果,大唐也不一定承受得住。
    场内诸人惊愕望着远处的那扇红门。
    红门处,姜明二人身后,莫山山脸色苍白的立在原地,被如山岳般气势锁定压迫的莫山山根本无法动弹。
    感受到身后的暴躁元气,莫山山并未慌乱,因为他的师傅在眼前,而眼前那人已停步,转身。
    站在莫山山身侧,姜明的脸上依旧不起波澜,他看着那身着朝服的人影,抬手举臂,轻挥衣袖,似惮灰拂尘那般。
    人影飘飞,声渐息,风渐止,直到元气如常,好似如旧。
    没去理会其他,第一时间,姜明转头看着依旧有些苍白的莫山山,轻声说道:“没事吧,山山!”
    莫山山摇了摇头,表示没事。
    听着这话,姜明才把目光投入到落在李仲易御塌前的许世身上。
    此时的许世,瘫在地上,身上朝服虽然如常,但头上银丝凌乱,脸色也变得极为苍白,白的似雪,而嘴角处溢出的鲜血,更表明他已受伤。
    他抬头望向红门处的姜明,严肃的说道:“先生…可以回答了吗?”
    这话一出,明其意的姜明摇了摇头,叹息说道:“何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