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腾龙》第637章 条儿

    众人心灰意冷的回府,向吴娘子报告结果。
    吴芍药在地图上把长利河一笔圈掉,对众人说,“明日你们一起去长利河北边不远的甲河,还是往北边上游的两岸找,别放过林中孤立偏僻的院子!”攫欝攫
    康王府曾是金州刺史府,以前办公事的前后衙、议事厅,各分管属吏们办公的、储存卷宗的、休息会客的地方多的是。
    说它地方小也是相比临安大内来说的。
    王府的诸妃、婉仪都有独立的居室,侍卫们也有集中休息的屋子。吃过晚饭以后人们都回房休息,准备次日再接着找人。
    只有余丽燕和吴芍药在一起拢帐目。
    斡勒妹写下的条子上,除了公事开销数目较大,在上面写上了事由,府中日常零散的小额花销就是写上数目,十文,二十文,三十文的,签上她的名字盖上红印信,有很多都是府中使女们拿出去花掉的,连个日期都没有。
    余丽燕念一张,递给吴芍药,吴芍药拿算盘拨个数儿再接下一张。
    屋中书案上点着两支烛台,一人前头放一支,余丽燕惦记着翰勒妹的事,念的索然无趣,却听吴芍药说,“奇怪!”
    她的手里捏着一张欠条,正在烛光下看。
    余丽燕凑过头一看,是一张三十文的,她刚念过,没什么奇怪。
    吴芍药在灯下看这张条子,还对照着同别的作比较,然后说,“它用的纸张和所有的都不一样!为什么?”
    除了甲杖库管事拿来的那张大额欠条之外,几乎所有的纸张应该都出自康王府,用的都是一样的纸质,而吴芍药手上拿的这张,只要稍加辨认便能看出区别。
    两人马上在纸条堆中翻找,念过的没念过的又混到一起了。
    她们又找到了另外一张纸质相同的字条,上边写的又是“铜钱三十文”。
    吴芍药说,“就找到这两张三十文的,我猜不是斡勒妹在府中写的,府中书写所用的纸也该从同一处地方买来,我们没有这种纸,你再看上面的墨色也不一样。”
    余丽燕说,“字虽说也可以断定是斡勒妹写的,但这两张的字迹好像也有细微的出入,那就应该是她在外出时才写的了,在街市上谁都有忽然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吧。”
    吴芍药说,“要是我的话,我就不大愿意在逛街时临时起意、朝商家借纸借笔的就为写个三十文的欠条儿,再说能有什么急用的东西是三十文的?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余丽燕想了想说,“我也不愿意这么做,这可是康王府的人啊,显得太急不可耐,再说人家会怎么想一个康王府猴急猴急的侧妃。”
    天色已经很晚了,吴芍药以手支着额,在灯下冥思。
    她今年也就十七岁,正是觉多的时候,胳膊拄在桌面上好半天都未动,仿佛已经睡着了似的。
    而余丽燕却已三十出头,再加上两年就该有吴芍药两个大了,她有点心疼,便温言说道,“实在想不好就明早再想。”
    吴芍药抬起脸来道,“我就怕明天想不起这个茬儿来了,余姐姐你看,”
    她抖着两张纸条对余丽燕说,“若买一般日用之物,针头线脑啊,绢花荷包什么的根本就用不了三十文,贵重东西又买不来,那她想买什么呢?”厺厽 阅笔趣 yuebiqu.com 厺厽
    余丽燕说,“三十文都够买来一挑子精米了,府中缺米早该有预计,不必临时才想起来买,买米也不必她亲自去米铺子写欠条。”
    吴娘子说,“只可惜不知道这两张条子是谁拿来的了,明天只有撒大网,去城中所有的米铺子里问问。”巘戅阅笔趣戅
    这种小额的代币一向也不值的去城外花,但金州城中米铺子就有十几家。
    次日一早,众人吃过饭,吴芍药吩咐王妟、艾十一娘、詹七娘和兀颜彤带人仍然去甲水河,她和余丽燕各执了一张条子带着人出了王府。
    她要去南半城,余丽燕负责北半城,也别只局限于米铺子。
    吴芍药在南城一家一家的进米铺子去问,在问到南门内第六家的时候,米铺子的掌柜说,“回吴娘子,这就是我家收的三十文。”
    吴娘子大喜过望,太轻松了,“老丈,你没记错么?”
    掌柜的说,“吴娘子你不知,康王府的欠条谁都争着收,再说也不是谁都有机会收到这样的条子,王府在北半城,我的铺子在南半城也就收到过这一份儿,因而记的很清楚。”
    吴芍药问,“你还记得是什么人持着这条子来的?”
    掌柜的说,“来的是一位四十岁的汉子,穿的也不是官衣,他从我这里挑走了一挑子精米。”
    吴芍药又问,“问没问他是哪里人?”
    掌柜的说,“吴娘子这还用问吗,康王府的人呗。”
    问话者哭笑不得,康王府里可没四十岁的男人……
    中午回到王府中时,余丽燕在城北的一家米铺子也打听到了,他们也收过三十文的条子,她很奇怪,斡勒妹买米也不至于城南城北绕着圈子买。
    吴娘子说,“或许城北米铺是收过三十文的条子,但我猜不会是这一张,一般人看的就是数额和红印真伪,又不会在意用的什么纸张,城南米铺收的这张才可信。”
    余娘子问,“为什么呀?康王府买城北岂不更方便?”
    吴芍药说,“我见那家米铺子旁边就有一家大药铺,就顺便进去问了问,里面伙计说,有一个四十岁拿着扁担的布衣男子,拿着两张方子进去抓过药,给的就是三十文的条子!”
    吴芍药从两间铺子对这个四旬男人的回忆上,断定是同一个人,在紧邻的两个地方挑走了一担子米、抓走了药,而且是从南城门进来,又从南城门出去的。
    余丽燕立刻断定,斡勒妹能写条子就一定还活着!不过,她犯着愁说,“可是金州城南门外的地面还是太广了!”
    吴芍药得意的说,“我把这张欠条儿拿到学馆中问过了学究,他对我说,出这种纸的地方在房州的竹山,房州左有大巴,右有武当,水土很特别的呢,竹山中独生一种碧绿的葛麻,称‘竹山葛’,做出的纸张格外的白硬,就是这种。”
    余丽燕故意恭维着说,“真有你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