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第十二章:杨彪的转变,太尉加身

    待董浊将要安排的事情安排妥当后,众人又是一番觥筹交错,只不过气氛显然比之前要热烈许多。
    董浊端起酒盏,笑道:“今日本是董某认伯喈之女当义女,却拉着诸公又讨论了这么长时间公事。”
    “董某先自罚一杯。”
    说罢,董浊将酒盏中的酒一饮而尽,笑道:“诸公,同饮否?”
    筵会中众人笑着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也将酒盏中的酒一饮而尽。
    “好,好。”
    董浊望向蔡邕,笑道:“伯喈,如今琰儿也算此间主人了,不如让她为诸公弹奏一曲,尽尽地主之谊如何?”
    蔡邕笑道:“相国有言,岂敢不从。”
    蔡邕说罢起身往内庭走去,待回来时,他也不再言语,闭目以待。
    众人见蔡邕这般做派,纷纷放下手中酒肉,倾耳倾听起来。
    不一会,从内厅中传来袅袅琴音。
    待一曲过后,杨彪不由感叹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杨某今日算是见识了。”
    “蔡中郎,恐怕令爱琴技已在你之上啊。”
    蔡邕闻言,踟蹰道:“当真是奇怪,今日琰儿的琴技已超出往日多矣。”
    “昨日还未有如此境界,让老夫也感到万分诧异。”
    这时一旁的李儒,笑道:“可能是令爱近日拜相国为义父,心中不甚欣喜,琴技有所提高也说不定。”
    李儒这马屁拍的如此露骨,蔡邕听后只觉得好笑。
    不过口中却说道:“也是,也是。”
    董浊则赞赏看了李儒一眼,不错。
    事实就是这样,若不是拜我做义父,怎会得到琴心音魄?
    一曲作罢,众人又耽搁了些时间,这场筵会才散。
    待众人出了相国府,只听杨彪招呼蔡邕、黄琬道:“蔡中郎、黄中郎,今日兴起,不如去我府内,继续小酌几杯如何?”
    蔡邕、黄琬闻言心思一动,便回道:“既然文先有雅兴,那我等便叨扰了。”
    言罢,三人便联袂往杨彪府上去,至于蔡文姬则留在了相国府内,这是她自己要求的。
    待三人来到杨府,杨彪对儿子杨修吩咐道:“夜深了,你且回吧。”
    杨修知道这是长辈之间有事相谈,他这个晚辈不方便在场,便告辞而去。
    三人分主客坐定后,一旁伺候的侍女,也被杨彪打发了出去。
    只听坐在上首的杨彪开口道:“蔡中郎、子琰,我等相交多年,今日杨某有一事相询,还望两位如实告知。”
    蔡邕、黄琬二人看着上首的杨彪,心中已有些猜测,只待他将话讲完。
    杨彪犹豫片刻,沉声道:“二位觉得董卓此人如何?”
    蔡邕、黄琬二人自然知道杨彪问的是什么意思。
    要说杨彪为何敢在家中与蔡邕、黄琬二人议论董卓。
    这其中的颇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在里面。
    蔡邕师从已故太尉胡广,而胡广又举荐过杨赐。
    杨赐乃是杨彪的父亲,蔡邕不但与杨彪同朝为官,还与其父杨赐也同朝为官,与其父杨彪同修《熹平石经》;而且还和杨彪同修《东观礼记》。
    由此也可见蔡邕在当世人脉之广。
    而黄琬之前因“党锢之祸”被禁锢在家,是经过杨彪的父亲杨赐举荐之后才又得以入朝为官。
    这时只见黄琬率先开口道:“若是之前,董卓做派黄某的确有些看不上,不过今日筵上一番言语之后,黄某到是有些看不准了。”
    杨彪将眼光移向蔡邕,与此同时黄琬也望向蔡邕。
    蔡邕轻叹一声,因为他与董卓关联最深,有些话到是不好说。
    “以邕看,董相国有些时运不济吧。”
    杨彪、黄琬二人见蔡邕给出这个评价,脸色各异。
    这时杨彪忽然口出惊人之语,“那以二位看,董卓是否会成为第二个王莽?”
    蔡邕摇了摇头,否定道:“应该不会,两者情况有所不同,王莽乃是世家子弟,王家在朝中关系盘根错节,才出现王莽篡汉的情况。”
    “董相国嫡系人马均是凉州之人,如今与并州吕布关系也有些奇怪,而且其在士族之中并没有任何依仗。”
    “要不然之前就不会拉拢袁绍等人了。”
    “就算当第二个王莽又能如何?王莽前车之鉴在前,想必董相国也知其中道理。”
    一旁的黄琬沉思片刻,开口道:“董卓与王莽的确有些不同。”
    “要说其会篡位,恐怕也没有这个实力,只是他的行事手段有些不合规矩。”
    “而且董卓此人想法,黄某有些看不透,如今行事与之前判若两人。”
    “不过……”
    “不管他之前这人如何,今日所言之法,的确是善法,于民于国有利,黄某到是非常赞成。”
    这时黄琬瞟了杨彪一眼,开口道:“我等所说,想必文先心中早有定数,今日文先将我二人请来,恐怕不是为了此事吧。”
    “哈哈哈。”
    杨彪听了黄琬的话打了个哈哈,笑道:“今日董相国的屯田之策实乃良策。”
    “还有那书院一事,我等当好好谋划谋划才是。”
    “蔡中郎,杨某说的可是正理?”
    黄琬闻言眉头微皱后,瞬间明白过来,杨彪是故意这么说的,是想让蔡邕帮忙传话啊。
    随即黄琬也将眼光移向了蔡邕。
    在座三人都是官场上顶级的人物,蔡邕见杨彪这般言语,心中一喜。
    显然方才杨彪一番做作后,心中有了决定,他这基本上是表态了。
    只不过这种事情当然不能亲自上门去找董相国说,那样的话就显得有些低三下四了,这才询问自己。
    蔡邕点了点头,应道:“文先所言正是,既然董相国有此良策,我等自然要全力以赴。”
    “来人。”
    杨彪脸上带着笑意,唤来侍女吩咐道:“去准备些酒肉吃食。”
    “是。”
    侍女低眉顺目的应了一声便又离开了。
    不一会,数位侍女便摆上了酒肉,现在时辰已不早了,杨府内的侍女还能随传随到,可见杨家的豪族风范。
    三人又小酌了几杯,交谈片刻后,蔡邕、黄琬便离开了杨府。
    一大早,蔡邕来到相国府,将昨日晚上在杨彪府上杨彪的态度讲于了董浊听。
    董浊听后,轻笑道:“杨彪也是识时务者。”
    “董某没记错,其父杨赐乃是太尉吧。”
    蔡邕点了点头,“的确。”
    “不但其父乃是太尉,其曾祖父震公伯起、祖父秉公叔节均为太尉。”
    董浊闻言,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伯喈果然博闻强记。”
    “杨家这是名副其实的四世三公啊。”
    这时只听董浊接着说道:“杨彪不错。”“君子成人之美,既然如此,杨彪可为太尉。”
    蔡邕闻言,脸上露出诧异,董相国这就把太尉一职交给了杨彪?
    “怎么?”
    “伯喈觉得不妥?”董浊看了蔡邕一眼,询问道。
    蔡邕摇了摇头,笑道:“杨彪此人大才也,相国知人善任,乃是社稷之福也。”
    董浊点了点头,笑道:“那便好,明日朝堂上便把此事定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