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世轮回大明帝尊》第十二章 公主降生

    大明王朝,虽是架空王朝,但还是拥有悠久的历史。
    前朝——燕帝皇朝末年,燕亲王韩君临发兵,企图篡位夺权,燕帝韩君黎集兵抵挡,派护国将军大将沐将军——也就是当今大明王朝太上皇沐渊为先锋,先行奔往前线。
    后亲王落败,其家被满门抄斩,却只有其妻趁乱逃出,不知去向........而其妻腹中,还留有一子.......亲王落败后,最大功臣沐渊官升至丞相,二十多年,代燕帝理朝堂之事,而燕帝却整日饮酒取乐,沉浸于美色之中,沐渊逐渐意识到,燕亲王的夺权或许是对的,燕帝无论是功绩还是才华都不及亲王,之所以是皇帝,原因只是因为燕帝是嫡系长子,亲王是次子.......燕帝皇朝的气数或许已经尽了,于是便向燕帝提出告老还乡,那时的沐渊,不过才三十二岁,却已两鬓斑白,其子十四岁,正是当今大明王朝皇帝——沐玉禄。
    当燕帝听说沐渊想要告老还乡时,顷刻大怒,认为沐渊想要造反,不同意他走,便将沐渊打入天牢,叫他什么时候想通了再放他出来,那时的沐渊,已经对燕帝皇朝失望透顶,对燕帝失望透顶,他想要上奏,希望自贬官职以赎罪,但都被昏庸的燕帝一律驳回。最后,沐渊妥协了,继续替燕帝打理朝政,但在他心中,已经生出了想推翻燕帝皇朝的萌芽。
    那一年冬天,它在冰天雪地中,发现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更令沐渊吃惊的是,在这少年身旁,竟是直挺挺的躺了四只面目全非的灰狼,灰狼的鲜血染红了白茫茫的雪地,是的,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上一章还提过的黄战国。徒手杀四狼!!!
    三年之后,暗地里集结势力的沐渊突然大病一场,其子沐玉禄上奏燕帝,乞求送父亲回家过完最后的日子,燕帝无奈,只得放行......你一定会问,沐渊怎么就突然一病不起了呢?但刚回到老家的沐渊却又生龙活虎,原来告病回家竟是沐渊的苦肉计,为的就是摆脱燕帝的控制。
    沐渊的官退,引得朝堂混乱,燕帝一派,竟是直接以沐渊妄图造反的罪名集结兵力,浩浩荡荡奔着沐渊老家而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引得天下大乱;而沐渊一派,则是纷纷弃官,前去投奔沐渊(然而,这里有很多人在去往投奔的路上被燕帝一派无情杀害......)。
    燕帝更是昏庸的听取了他这一派人的挑唆,大肆征兵,赋税徭役,百姓苦不堪言,不少百姓起义,浩浩荡荡攻打皇城,但后来吃过许多败仗的百姓们逐渐意识到,没有一个领导人,他们的起义便是无用之功,于是,有人便想起了沐渊,那个燕帝皇朝的丞相,便找到了他的老家,黄袍加身,起义旗号——大明!
    这三年来黄战国已经十九岁,白袍银铠,颇有大将风范,为推翻燕帝皇朝做出了卓越贡献。残酷激烈的战火持续了一年多,最终以大明战旗插上燕帝皇朝首都燕京的城楼为果,燕帝被黄战国亲自斩杀,只有少部分皇室出逃,不知去向.......
    次年,大明王朝首位皇帝登基——沐渊,国号大明,改燕京为帝都,皇城为紫金城,拜黄战国为护国将军,立独子沐玉禄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举国同庆.......
    ......
    此时,大明皇朝紫金城。
    天地变色,电闪雷鸣,大明王朝皇帝沐玉禄正焦急的在太医院外踱步,今年的他二十二岁,两年前,他的第一个孩子降生,是个男娃,当即被立为皇太子,由于沐家子孙世代单传的原因,沐玉禄不准备再要第二个了,别看他试着大明王朝皇帝,是九五至尊,但它可没有后宫佳丽三千,没有侍妾,仅仅只有一房皇后——云氏(云筱冉)。可是........
    太医院内,在风窗上的女人正是大明王朝皇后云筱冉,烛光洒落,我们看清了这云皇后的真容——皮肤如荔枝般莹白水嫩,虽是闭着眼,但双眼皮却无法隐藏她眼睛大的事实,,一对柳叶眉横在眼睛上方,嘴虽不是樱桃小嘴,但却仍是给人一种忍不住想咬上一口的冲动,肩头锁骨清晰可见,胸前高耸,身材纤细。(或许,这就是沐玉禄有二胎的原因吧——这谁忍得住啊........)
    ——唳!........一声清脆的凤鸣划破了刚刚还在电闪雷鸣的天空,而后,一只赤金色的凤凰出现在紫金城上空,凤凰向下俯冲,速度越来越快,出奇的是,俯冲的凤凰的身形随着下坠也在缩小,目标正是太医院。
    紫金城,御林军副统领赵龙早已发现了这一异象,快马加鞭前去救驾,但马的速度终究比不过凤凰,凤凰坠向了太医院.......
    ——哇.......哇......随着凤凰下坠,婴儿的啼哭声响起,与此同时,天地竟是恢复了原色.......出现了金光祥云,百姓皆跪倒于地,认为是天神显灵。
    太医院内,“”恭喜皇上喜得公主,一位上了岁数的老太医向沐玉禄恭贺,回首让宫女将婴儿抱来给皇上。
    “多谢卢太医了,日后必有重赏。”沐玉禄说着,边从宫女手中将婴儿接过,掀开被子,沐浴露竟是惊在原地——在这女婴的额头之上,竟有着一个赤金凤凰的图腾,亦或是胎记.......
    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