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狗的修仙见闻》第一章

    在华夏的皖南地区,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名叫两境山。
    这山高888米,纵深16666米,因处皖南多雨地区,树木茂密,物种繁多。
    两境山上有两块奇石,一块名叫风动石,石重不可知,高两米,宽三米。是一种轻风吹,绵力揉就能让它剧烈晃动,大风大力施加其上却纹丝不动的奇石。
    一块名叫卧蝉石,石长五米,宽两米,高两米。石如蝉俯卧山上,没有任何人工雕饰却显栩栩如生,乍一看真如一只活着得巨蝉一般,是一块不得不令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石。
    两块奇石的来历已经不可考,据老一辈说,这石头是两境山出现时就已经有了。
    至于两境山何时出现?反正查阅到当地有文字记载的史籍时,这山就已经有了。
    按理说,两境山上有这两块奇石,而且山龄悠久,应是一处旅游胜地吧?再不济,也得是网红打卡地吧?
    其实不然!
    之所以会这样,咱还得从两境山的怪雾说起。
    两境山海拔不高,但诡异的是,这山时常会起雾。而且这雾也是时刻透露着诡异,有时白有时红,甚是奇怪。
    常年生活在两境山周边的居民,更是有一句顺口溜:
    两境山,黄金殿
    白雾起,千金现
    两境山,阎王殿
    红雾出,人不见
    这顺口溜说的是,白雾出现的时候,进山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但如果是红雾出现,甭管你什么身份,进去了就没有出来的时候。
    当地人将这顺口溜当成铁律一般执行,从不会在红雾时候进山。
    但,外地人却不一样了。
    曾经就有几个外地大学生为了找刺激,红雾出现的时候进了山,然后就这么离奇失踪了。
    当地公安部为了找这几个学生,更是发动近五千群众进行地毯式搜索,找了一个礼拜,几乎是把两境山深耕了一遍,各种不知名动植物找出近百种,愣是没找到几个大活人。
    当地所属的救援队也曾带着诸如热感应仪,无人机等等先进设备进山排查,可愣是一丁点痕迹没有,仿佛就是凭空消失一般。
    最后,警务部门不得不按照失踪人口进行结案,这在当时当地轰动一时的大学生驴友失踪事件愣是定性成了无头公案。
    此后,当地的政府部门,在进山的各处都插上了“红雾出现禁止进山”的标识,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提升,千禧年后越来越多或是找刺激或是猎奇的网红、主播无视规劝,执意红雾出现时进山,生生闹出一出出人间惨剧。
    一些电视台和网络节目在听闻了两境山的事情后,纷纷带着长枪短炮前来一探究竟。
    这一来不打紧,但却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吓了个不轻。
    两境山的红雾如果是杜撰的,记者电视台什么的,来了也就来了,报道也就报道吧。最多不过是当一乐子,笑过了就完事。
    但,当地人都知道,红雾的事可是真的。
    人口失踪也是真事,赖都赖不掉。
    五千人的地毯式搜索,别说人了,连点痕迹都找不着,仿佛就是凭空消失一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这种根本没法用科学解释的事情,怎么向社会交代?
    怪力乱神么?那可是性质错误,比不解释后果更严重!
    但,真敢不解释么?在这个键盘即是正义的社会,从南天门到奈何桥,不用等公交,瞬间就给你送到。
    难题,天大的难题!
    正当作者敲下这行字,自己也没想到解决办法而一筹莫展的时刻,要不怎么说南方人聪明呢!
    记者来,你当地不能没理由的拦着吧?
    当地基层干部,组织了一帮群众,在两境山上各个地方前后挖上了数十个池子,然后都给续上了水,顺手的还在这些池子旁竖了几块牌牌,上书:
    皖南野生鳄鱼繁殖基地!
    有人会问,这招会管用?野生鳄鱼繁殖基地,这野生鳄鱼上哪去找去?!
    管不管用,咱后文接着唠。但这野生鳄鱼繁殖基地为什么需要鳄鱼?老婆饼里也没老婆啊,连做的人都不一定是你老婆啊!Tooyoungtoosimple!
    书归正传。做了这些之后,当地政府热情接待了来访的各路人员,并且暗地里悄悄暗示,这野生鳄鱼基地是假的,咱这山上有兵,有炮,是个有大秘密的地方,你要进咱是不能拦着,但出了事咱可就管不着了。
    这种暗示,近乎已经直白的说,这里就是秘密军事基地,你拍我们不拦着,但泄露了啥,到时候可得自己兜着。
    记者、电台是吓大的么?
    你别说,有时候还真是。
    毕竟咱前面也说了,这是皖南名不见经传的小山,能关注到这里新闻的,可想而知对方会是什么格调。真要是那些见惯大风大浪,背景深不可测的大佬电台,指不定节目最后会告诉你,失踪的人都从小路回家了。
    果然,这招还真有效,一些原本奔着红雾来的“解密专家”们,被兜着带去拍几张十万年才能衍生出的钟乳石笋,五千年文化荟萃诞生的巨型砚石等等,原本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转移了。
    再加上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交易。“专家”们奔着流量来,带着流量走,顺手的还促进了一个文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皖南小城的经济发展。
    要不怎么说有时候就得看机缘呢。
    改革的春风被珠三角截胡了;在起一轮吧,魔都自贸自摸了;本来琢磨着蹭张长三角的船票,结果大轮启航了。
    原想着一穷二白得做点什么,结果经济就这么离奇的盘活了。
    小城的经济发展了,各种就业机会也就多了。
    两境山附近原本都是一些贫穷的居民,以往科技不发达,经济落后,居民靠山吃山,一家家就指望着从山里带出些啥。
    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多,这些居民多了一些创收的选择。毕竟,也不是谁天生就想拿命进山,赌能遇上三瓜两枣的。
    慢慢的,进城打工的,成了先富。先富带动落户,后富基本都是拆迁户。
    两境山的居民,搬的搬,拆的拆,十几年的时间几乎就没剩下几户。
    随着两境山附近的村落凋零。当地政府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红雾的麻烦,便以已扩大野生鳄鱼繁殖规模的名义,彻底回收了居民的田地,一发糖衣炮弹下,两境山自此与他们渐行渐远。
    也正是如此,两境山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终于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彻底被封山了。
    于是,随着两境山的故事落幕,我们的故事至此终于开始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