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华伞》第二十七章 疫情

    四人一行离了阿明居所,穿过几条灌木道,翻越北边的山,过了两条小溪,来到一个村寨,只见绕着小河翠树,住了数百户青瓦茅草相杂的人家。远远看见一件宝塔般的高楼耸在众瓦房中间,那就是他们的鼓楼了。
    阿光领到依山建的一件瓦房边,一指,道:“这就是我家了。”众人走近一看,只见门前几滩水洼,开了大门,一股牛粪味迎面扑来。杨洋和汪俊卿停了脚步,肖东山问道:“你家还喂牛啊?”阿光道:“好几家共养一头,今天不在我家了。”肖东山跟着他往后院一走,已是靠在山坡,倒处都是水洼,牛粪,不远处的树上还挂着一只野猴,见人来了,也不怕,吱吱的叫。
    肖东山扇开成堆的苍蝇、蚊子,来到牛棚前,刚一推牛棚门,哗啦啦一阵响,吓了肖东山一跳,原来是惊了一堆蝙蝠。
    肖东山看在眼里,已有三分明了。于是又问阿光爹娘是怎么病的,阿光道:“开始就是发烧,脸上眼睛里都是血丝,身上都是红点点,我爹只说没事……过了几日,我爹头疼得只打滚,又喊膝盖好疼,不久就昏过去了……我娘亲还吐血呢,不过没昏过去,她死的时候还很清醒,跟我说,要我永远离开这里……我……我能到哪里去……”他说着,眼泪直往下滴,却并无呜咽之声。肖东山听了,有了五分把握。
    肖东山问道:“你们这寨子,谁管事?我们去见他。”阿光道:“款首是寨老姜伯啊,他多半时间在鼓楼里。”
    两人出了家门,会同杨洋和汪俊卿来到鼓楼,还没到就看来来往往的人往鼓楼旁边的一个大瓦房走,端着香、茶、猪肉、纸钱。阿光道:“这是我们的萨坛,是敬萨岁女神的地方,我爹病后,我娘亲天天来……”
    过了萨坛,来到鼓楼,还没进去,就见一个老者站在门前,四处张望。阿光走上前,和他用侗语讲起来,并用手指了指身后三人。老者听了阿光的话,脸有喜色,又问了阿光几句。
    阿光回头对三人道:“这位就是我们的款首姜伯了。他说很感谢你们,等一下款脚来了带你们去几个病人家看看,他说款脚哥哥带一个和尚去病人家了,那个和尚说话听不懂,也不知道是不是来治病的呢,还说先前派人叫我来翻译,我又不在家。”
    三人正要随款首进屋,只见两人大踏步而来,前面一人,是个侗人打扮,后面一人,却是个和尚,正是海正。
    肖东山见了,抢先唱了声“阿弥陀佛”,道:“师兄别来无恙!”海正见了,微微一笑,道:“阿弥陀佛,肖施主果然来了,我闻肖施主是名医高徒,可有解救之法?”肖东山道:“不敢当,我自己都是求医之人,不过是勉强为之,不得不为之。师父去看了病人,有何高见?”海正道:“跌打损伤,贫僧还略知一二,这种情景我哪有什么办法,正是和肖施主说的一样,勉强为之,不得不为之,苦于言语不同,连个症候都没弄清。”
    肖东山给众人介绍道:“这位是少林寺海正师兄,这位是馨洋阁主人杨洋女侠,这位是她的丈夫,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师父小心了。这位是精通汉话的侗人小兄弟阿光。”汪俊卿听了,也不生气,笑嘻嘻的给和尚见了礼。
    那边侗人款首姜伯过来对阿光说了几句,阿光道:“姜伯说了,你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等一会去姜伯家吃牛瘪。”肖东山道:“且慢,我病人都还没见着,吃什么吃!劳驾这位小哥再带我去看一趟,回来再吃不迟。”
    阿光给姜伯说了,于是那位款脚小哥再次带着肖东山、杨洋、汪俊卿、海正、阿光去探访病人。
    走了七八家,病情都差不多,都与阿光描述的他父母的症状相似,不过有先后轻重之别而已,肖东山就吩咐不再看,而是回转鼓楼。他一进鼓楼,就对姜伯道:“此病我有七成把握能治,但不知寨中共有多人染病?”阿光充当翻译,姜伯道:“今天为止,共有五十二户共七十九人染病,这是除了先前已经死了的一十八人不算。”
    肖东山拿出《易简方》放在桌上,海正道:“阿弥陀佛,原来施主有这等宝书在身,苍生有救了。”肖东山道:“说来也是缘份,上次我恩师对我说,来的路上遇到一处闹蚊疫的,师父在那里逗留多日,试验出四张方子,把方子交给了我,要我贴到书上,现还夹在书中,不曾失落了。”他翻开书拿出夹着的纸页,接着道:“我刚看了众人病情,莫不符合我师父所记,只是病重的用药迟了些,有些麻烦,需多调养些时日。”
    阿光翻译给姜伯听了,姜伯大喜,语速极快的说了几句。阿光道:“姜伯问需要什么药物,要如何医治,尽管吩咐。”
    肖东山吩咐拿纸笔来,等到纸铺好,肖东山问姜伯道:“这里到古州近还是到黎平近?”姜伯通过阿光回话道:“骑骡子的话,到黎平近些,近一个时辰。”肖东山道:“派人先到黎平买几个人的剂量,用过了看药效再两地大量采购,这样可以省些钱银,只是我身上钱银不多,只够这先几个人的,等大量买入时姜伯帮凑一些。”杨洋急忙道:“肖兄弟,钱银的事你不用操心,也不用先买几个人的剂量,太麻烦,你且把用得着的药材名写来,我夫妇二人去把两地的一口气都买了来,岂不省事!”肖东山笑道:“你真是大财主,也不用全买了来,有的药只要一点点。”
    说话间写了密密麻麻一张纸的药名,后面把要的大致份量也标注了。
    肖东山又对姜伯道:“用药只能治了已得病的,却防不了未得病的得病。有几件事请姜老务必告知众乡亲:一、山上的猴子切不可一同玩耍;二、洞里的蝙蝠要远离,屋里的蝙蝠赶紧赶走,一只不留;三、屋前屋后的水洼要填平弄干,家里的脏水要倒远,周围的青草要割干净,畜生的粪便要赶紧收走;四、用艾蒿点烟,把屋前屋后都用烟熏过。”
    这时鼓楼里早围过来十几人,有寨老,有款脚,听了阿光翻译的话,有的就出去传讲去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
    杨洋道:“我夫妇二人不会治病,就去跑个腿,也算是尽一点微薄之力。我们把药材再写一份,我二人分了头去古州、黎平两地买,免得一地缺了什么药。”肖东山道:“也无什么特别的药,我师父一直主张用易得之品,故有《易简方》之名。”海正见肖东山手腕无力,写头一张已又累又疼,就坐过去,拿起笔,又抄写了一份。杨洋见肖东山所写文字歪歪斜斜,明白肖东山的手腕之伤并未痊愈,不过勉强能执笔而已,毫无劲力的。
    肖东山见海正抄写,说道:“海正师兄,麻烦你随我去走访人家,请师父拿了纸笔,每家每户做详实的记录,便我用药。”海正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贫僧乐意之至。”肖东山又对阿光道:“你跟姜伯讲,马上带我们去走人家,每个病户都要走到。”阿光对姜伯说了,姜伯连连点头。
    海正抄写完,交给杨洋,肖东山交代道:“杨姐姐,此去路远,辛苦了,明日午间务必带药回来。”杨洋接过,见他调度有方,笑道:“肖兄弟,你不去做个地方官,造福一方,真是可惜了。”汪俊卿道:“我呸,此人毫无男子汉之豪情,婆婆妈妈、抠抠索索、鬼鬼祟祟,做贼还差不多!”夫妇二人说着,出门去了。
    肖东山、姜伯、阿光、海正四人一行,于是去走访病户,足足到半夜才走完,海正密密麻麻的记了一本病情。回来在鼓楼吃了饭,肖东山又连夜把病户分了四类,各自准备用不同的药。
    第二日午时,杨洋先回来,用马驼来两袋药材,一打开又是一个个小袋,包得极细致,肖东山见她满脸倦容,道:“杨姐姐辛苦了。”杨洋道:“并不辛苦,不瞒你说,我从小到大做过的事,这件却是做得最快乐的。”
    肖东山把药材细细分了四堆,薏苡仁、黄柏、扁豆、竹叶、双花、连翘……作了一堆,地丁、葛根、公英、滑石、也包含双花、连翘作了一堆,生地、茅根、紫石英、水牛角、双花、连翘……作了一堆,附子、人参、黄芪、龙骨、五味子、姜黄……作了一堆。肖东山对众人道:“这四味药,其一清暑化湿,透表解肌,其二疏利透邪,避秽化浊,其三清气凉营,泄热解毒,其四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不同病人用不同药,现下唯缺一味羚羊粉,只第三个方子要用,这个方子是对出血症的,且先把那三味药煎起来。”
    姜伯早找几个汉子来帮忙,烧起火,架起瓦罐,开始熬药。
    忙了一会,汪俊卿回来,肖东山一见,劈头就问:“有羚羊粉没?”汪俊卿道:“哎呀!我忘了买了!我那记得那么多!”说着解下包袱,肖东山接过一翻,明明有一小包羚羊粉,拿了就走。汪俊卿摇头道:“粗鲁!粗鲁!无礼!无礼!”杨洋道:“相公少说些!”
    于是从哪一日起,每日肖东山、阿光、海正、姜伯四人走访病家,姜伯带路、肖东山主治、海正笔记、阿光翻译,杨汪夫妇二人不时进城补药及一切用度之物,连肖东山穿的鞋,杨洋也赶顶好的买了一双来,只是避着汪俊卿。
    忙了七八日,病轻的已好了七八分,病中等程度的也都好了四五分,只有二个病重的救迟了,没能挽回性命。众乡亲见有效,也都信了肖东山之言,把屋前屋后收拾的平平整整干干净净,把脏水沟都填了,把蝙蝠尽数打死,野猴也用弓箭射死了,又用艾蒿把整个寨子熏得烟雾缭绕。
    艾烟一起,杨洋把肖东山拉到一边,悄悄道:“你可知有两个人一直跟着你?”肖东山道:“你说阿光和海正师兄?”杨洋道:“不是,我说的是未露面的外人。”肖东山吃了一惊,道:“还有此事!我忙得很,没有注意!”杨洋道:“来人武功极高,又特别小心,你可是得罪了什么人,还是又牵扯进了什么纠葛?”肖东山想了想,道:“未曾有!”杨洋道:“真奇怪!我也只看到了身影,从身形看,是一男一女。”肖东山道:“莫不是寨里乡亲?”杨洋道:“绝不是,我的眼睛会看错,但是鼻子绝不会错,这二人用的是我馨洋阁的香!这艾烟一起,我就再难闻到了,故而提醒你小心些。”肖东山道:“不该有人盯着我啊,莫不是冲着海正师兄来的?”杨洋道:“我看不像,海正和尚不在你身边的时候,这两人还是远远跟着你的。”肖东山道:“好奇怪,待我暗中留意。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我也无暇顾及,眼下还是抓紧医治病人要紧。”
    正说着,汪俊卿过来,狠狠瞪了肖东山一眼,叫道:“娘子!快来看那边的晚霞!”
    又过了五六日,病人好了大半,只有少数几个还要用药,肖东山把这些人要用的药一一包好,交给姜伯,道:“我们打搅的时间够长了,明日我们就要离开了,这些药再接着用完就差不多了。”
    姜伯传出话去,一时黑压压的来了几百人,把鼓楼团团围住了,每个人都拿着酒、鸡、鱼、油茶、糯米、布匹之类的礼物。
    肖东山急忙告诉姜伯,这些礼物不能收,收了也带不走,让乡亲们不要多礼。姜伯出去和这些人交谈半天,让这些人回去了,只说晚上准备“合拢饭”。
    到了午后,乡亲们就在鼓楼前的场地上,摆了五十几桌酒席,酸鱼、酸鸭、土猪肉等摆得满满当当。原来“合拢饭”就是百家宴,侗人自古有“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的说法,这是侗人答谢贵客的最高礼遇。乡亲们依次来给肖东山、海正、杨洋、汪俊卿等人敬酒,不一会,除了海正,众人皆有了醉意。
    突然,只见一个黑瘦的孩子跳上正中的酒桌,把杯盘摔了一地,正是阿光!他在桌上手舞足蹈,指着姜伯还有另外几个有头面的人激愤的说起来,姜伯和其他侗人脸上都显惭愧之色。阿光越说越激动,眼里闪出泪花,咬牙切齿的臭骂一通,才下了桌,扑到汪俊卿腿上,身子抽搐,哭得稀里哗啦,杨、肖、海正三人见状也都围过来。
    汪俊卿见他牙齿咬得格格响,轻抚其背,温言道:“阿光,这是为何?”
    阿光哽咽道:“你们以为你们做了好事,很了不起是不是?”汪俊卿道:“为何这般说?”阿光道:“这些人你看着很和善是不是?”汪俊卿道:“乡亲们都是好意啊。”阿光道:“这些人他娘的可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从我能听懂人话起,这些人就骂我是小杂种,我刚就是告诉他们,没有我这个小杂种请来大夫,他们他娘的就得全给我死光了,呜呜呜,呜呜呜!”说到这里,阿光又放声痛哭起来。
    姜伯这时候远远的很尴尬的说了几句,好些个乡亲也附和起来,看起来是在说些饱含歉意的安慰话。
    汪俊卿一声叹息,小声对杨洋道:“这孩子也太可怜,娘子,我有个主意。”杨洋道:“看看再说。”
    肖东山和海正也安抚了阿光一会,才渐渐让他止了哭声,后来这孩子竟在汪俊卿怀里睡着了,这“合拢饭”也就这样草草收了场。
    到了夜里,姜伯来找肖东山,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来,指手划脚一番,意思是作为表示感谢的礼物送给肖东山,肖东山接过一看,书面并无一字,纸张略有破损,好在都在边角,书页已微黄,显得年代久远,翻开一看,竟是一本汉字所写的医书,粗略看了看,见里面所述颇杂,有医理、药方、草药图、穴位图等,肖东山见姜伯心意极诚,大有宝剑赠烈士之意,也就不多说,收下了,暗想:“我这医术还是个学徒水平,也不知道这医书上记得医术高不高深,且收下了到时送给师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