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大千》第八十九章三年(一)

    三九劫数一过,元神紫晕愈发神异,姒伯阳直感内外通透,浑身四万八千毛孔大开。
    精气神仿佛凝聚一点,第二转金丹同时成就。丹气成团贯通百骸经络,肉身精血焕然一新,丹香自毛孔溢出。
    五色丹云环绕周身,姒伯阳缓缓睁开双眸,眸中神光流转:“果然,以我当前底蕴,要渡四九劫还差了一些。”
    “三九劫数已经让我感到了几分吃力,而四九劫数的威力,至少是三九劫数的几倍,渡劫时更是要慎之又慎。”
    姒伯阳神色平静,九重劫数一重难过一重,虽然四九劫数只比三九劫数强几倍,但这是元神劫数蜕变的开端。
    毕竟一九劫数是什么强度,而四九劫又是什么强度。要是元神劫的威力都十几倍递增,怕是阳神天仙都抵不住。
    “或许,不仅山阴氏要休养生息,我也需要在修行路上沉淀一段时间。”
    “修行之道过于勇猛精进,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正好查缺补漏,重新夯实一下根基。”
    ————
    时光荏苒,三载春秋,转瞬即逝!
    三年光阴,对某些人或许极为短暂。时间总是不经意的,从他们的指尖流逝,溅不起一丝涟漪。
    可对于正处在变革的山阴氏,这三年时光却能做太多事。山阴氏上下精气神都被拧成一股,迅速的走向壮大。
    有着姒伯阳强力支持的中行堰,大力的推行新法,将《中行书》更易为《山阴书》,自上而下的贯彻实施变革。
    把整个山阴氏都当作一座军营,以《山阴书》作为山阴氏的成法。无论男女老幼,共同组成了这台战争机器。
    “风,风,大风,大风!!”
    城邑正中的校场上,十人为一横,五人是一纵,六十个方阵的甲士,在大校场上奋力嘶喊,周匝血煞气息鼓荡。
    “风,风,大风,大风!!”
    三千正兵身披重甲,方阵不断的推进,踏步落地之间,地面不住颤动,地震一般的轰鸣声,须臾间传遍城邑。
    刚阳之极的血气,弥漫在大校场上的每一寸土地。一重重热浪在三千正兵的身上爆发,带着一股炙烤的感觉。
    大榭东南观星台,姒伯阳穿着宽大常服,腰间佩戴掩日剑,与中行堰一众家臣登高望远,见大校场军容鼎盛。
    姒伯阳指着众军,道:“列位,你们都看看,咱这三载变法,可有成效?”
    上阳仲面带喜色,道:“主君,这耕战之策,实乃强族之策。尤其军功封爵,让我山阴人闻战则喜,士气高昂。”
    “我等以先前的八百正兵为骨干,只用不到三年光景,就扩军到三千正兵,比以往全盛之时,还要多一千正兵。”
    “这可是三千身披重甲的正兵,个个都是神血大成的实力。坐拥如此强大的兵力,山阴氏足以在会稽一带称霸。”
    “称霸?”
    姒伯阳笑了一下,语出惊人道:“诸位,在会稽这个小地方称王称霸,能有什么意思?”
    “咱只是变法三年,就有了三千正兵,六万丁口。咱要是变法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两百年,又会是什么光景?”
    这几年《山阴书》推行顺利,山阴氏在全面变法之后,不仅废除奴隶井田制,还不断的收服山间野人为己用。
    百姓丁口一多,势力渐渐壮大。在军功爵位的激励下,山阴氏近乎于全民皆兵,六万丁口甚至可以扩军八千。
    而且这八千大军,还不是普通辅兵,都是战力极强的正兵!
    只是山阴氏纵然战争潜力惊人,也不能肆意动用。养八千正兵对山阴氏压力太大,只能作为应急之用。
    正是因为,有这肉眼可见的变化,山阴氏的宗老家臣们,这才纷纷投身到新法的大潮之中,为新法摇旗呐喊。
    姒梓满眼睛放光,道:“主君有雄才,臣等从旁辅佐。以如今势头发展,五十年内必为会稽一霸。”
    姒伯阳豪迈一笑,道:“称霸会稽,格局未免太小。咱为什么就不能统一会稽,在会稽地界之上建立姒姓方国?”
    经过三载蛰伏,再度夯实自身根基后。姒伯阳在前日渡过四九劫数,一身元神法力大为精进,心气自然不一样。
    中行堰拍掌大笑,道:“好,主君既有此志,大事何愁不成。我等家臣若为主君的开国之臣,就是死也无憾矣!”
    三载的变法初现成效,所有的家臣都不怀疑山阴氏能否走向强大。只是不知道山阴氏,能在未来走到哪一步。
    虽然作为氏族之人,这些家臣都期望成为开国功臣。可是那离他们确实太远,氏族与方国之间近乎有一条鸿沟。
    无论是实力还是名分,山阴氏都与建国差的太远。山阴氏若要建国,扫平会稽只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一步。
    与会稽相邻的诸侯,可不会眼看着会稽立国。撑不过其他诸侯的打压,一切都是虚妄,只能拼命的积攒实力。
    姒伯阳轻声一笑,看了一眼玉碟中的七枚圣德钱,道:“以前咱山阴只有五万丁口,倒还看不出什么。”
    “可如今咱山阴六万丁口,较比以往只多了一万,就多了几分拥挤。以后要是再多两万三万丁口,又该如何?”
    众臣相顾无言,铁骞沉默了一下,道:“现在的石邑确实太狭小,容纳六万丁口,已是不易。”
    “可咱们山阴要发展,就绝不能只满足于六万丁口。要想统一会稽,就是十万百万丁口也不嫌多。”
    “既然,此时的山阴石邑,已经不适合咱山阴氏的发展。臣请主君另寻一处合适之地,再造一座山阴城邑。”
    “一座足以供十万,乃至于数十万丁口生息的大邑。以这一座大邑,为我山阴奠定日后百代兴盛之格局。”
    姒伯阳眉头紧紧的皱着,望着观星台下的石邑,呢喃自语:“重建一座城邑?”
    “建一座容纳数十万丁口的大邑,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里面糜费太高,就咱山阴的这点家当,未必够用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