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听到这话,也不禁大惊道:“刘大人,恩师他……怎会如此啊?学生也知道,恩师年已七旬,身体自然大不如前了。但即便如此,恩师勤勉一生,朝廷里怎么说夺职,便夺职了呢?”
“你恩师当日,确是一连七日未能到上书房。而且,弹劾你恩师的事,也不是只有一件。”刘墉道。
“伯元,这事我清楚。”刘镮之看刘墉心中不忍,便替伯父说了:“伯父后来问过谢大人,他为何七日不至上书房,谢大人说当日是患了腿疾,又有风寒,行不得路。而且,谢大人说自己已将染疾之事,告知了同列吉大人。可是那几日,吉大人也未能前往上书房,结果谢大人的事,皇上一无所知,只觉得他是有意不去。而且,若只是这件事,也未必会夺职。可阿中堂却也上书朝廷,说谢大人在学政任上,取士不公,有才能的不取录,学问平庸的反而取了不少。皇上这才大怒,拟着要夺谢大人官职。”
阮元听着,越来越感到不解,问道:“刘大人,若说恩师在上书房有何过失,学生初入京城,也不甚知悉。可说恩师在学政任上取士不公,这……这不是诬陷吗?我和瑟庵、西庚、渊如,都是谢大人督学之时取录了生员,眼下也总算考上进士了。若这也叫取士不公,那如何才能得个公平的法子?”
刘墉道:“伯元,阿中堂与谢大人平日也无宿怨,绝非有意寻谢大人的不是。”
刘镮之也说道:“伯元,这事我略有耳闻,江苏那边,有些士子认为自己才学都不错,却在谢大人任上未被取录,便联合上书,说谢大人取士不公。想来阿中堂也不知你等和谢大人的关系,见了士子检举,便信以为真了,也不足怪。江苏距京城数千里,阿中堂又怎么能对江苏之事了解的那样详细呢?”
阮元想想,觉得谢墉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而就自己平日对谢墉的了解,他也绝非眼光平庸、不善选才之人。想着阿桂在京城之中,一向以正直闻名,若是自己前往,把事情始末告诉阿桂,或许阿桂了解了来龙去脉,就会回心转意。当下计议已定,便对刘墉和刘镮之道:
“刘大人,佩循兄,学生想着,阿中堂也并非不近人情之人,学生改日便到阿中堂府上,将这一切始末说与他知晓便是了。”
刘镮之听了,不禁有些吃惊,道:“伯元,你与阿中堂又不相熟,你这般前往,阿中堂会听你的话吗?”
阮元笑道:“这听与不听,总要试试,若是大家都不说话,只怕恩师的平庸之名,就要坐实了啊。学生受谢恩师提拔之恩,一直无从报答,今日若是再不闻不问,那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了吗?”
刘镮之还想劝阮元,却只见刘墉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干预其中。
刘墉看着阮元,似乎也有些欣慰,道:“伯元,其实朝廷之中,缺的不是能办事的人,而是看到问题,却不敢说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多少人明明没有犯错,却只是因为误会,就被罢了官丢了职。长此以往,朝廷之中,还有什么道义可言啊?可眼下衮衮诸公,大多是洁身自好,不说话,也就不说错话。但若人人都是这样,万一有一日,灾祸降到自己头上,又待如何?伯元,阿中堂我还是知道的,你只要不失礼数,阿中堂想来也不会责怪于你。若你认为,自己真能为恩师辨明真相,那便去吧,老夫也不强求。”
其实刘墉这时,也想起了阮玉堂,当年阮玉堂被误会,朝中因没有亲故,无人为他辨明真相,结果落了个罢官出京的结局。刘墉每忆及此事,总是暗自惭愧,想来父亲一世英明,竟也有失察之处,说起这话,也是在批评自己不够大胆。眼看阮元尚有一颗仗义执言之心,心中反是多了几分慰藉。阮元若能确保自身平安,他也就不想阻拦。
阮元听刘墉之意,已是同意他前往阿桂府,便谢过刘墉。刘墉一边把“学寿”的字幅交给阮元,一边笑道:“伯元,有正直之心,是好的。可千万记住这两个字,无论发生什么,别和自己怄气,那样伤的只是自己啊。”
阮元收了字幅,再次拜谢,便离开了刘府。次日在翰林院又只有半日课程,他早早归家,下午便往阿桂的诚谋英勇公府而去。
阮元这日却是异常顺利,原本到公爵府前,自己也有些不安,觉得阿桂是堂堂一等公爵,自己不过小小的庶吉士,只怕府前门房,未必会让他通过。可谁知他到了公爵府,报了姓名官职,门房进去商议了一下,竟出来道:“既是翰林院新科庶吉士,便请阮翰林和我过来吧。”眼看入府如此轻松,阮元也不觉有些纳闷。
进了公爵府,走过几处厅堂,便是阿桂平日议事之所,门房上前报了阮元名号,便引阮元入内,只见厅中上首坐着一个须发尽白的老人,老人虽老,可一股英雄之气,仍在眉眼之间,正是年已七十三岁的当朝首席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阿桂。阿桂下首坐着一人,面色和善,阮元却也认得,正是自己座师之一的铁保。
阮元走上前来,施礼已毕,铁保见是阮元,也连忙陪笑道:“伯元?真是没想到啊,你看看,就在刚才,老师还在和阿中堂说起今年新点的翰林呢。阿中堂,这位便是江苏仪征阮元,今年翰林庶吉士里啊,下官刚刚还说着,这有几个才学兼备的新人,以后必堪大用,阮伯元就是其中之一。伯元,你今日来阿中堂府上,却又是为了何事?”
阿桂看着阮元,倒是有些陌生,但阿桂听了铁保之言,也知道眼前这位新科庶吉士,应该不是平庸之人,也不是逢迎献媚的小人。当下神色不变,道:“下面庶吉士,是叫……阮元吧?老夫这半年来,一直在荆州治水,京城之事,不免耽搁了不少。你翰林中教习事务,今年老夫也未参与,说来是有些过意不去。可看你今日形貌,似乎并非为了翰林事务而来。有何相问之处,只管直言便是。”
阮元见阿桂殊无责怪之意,也再次施礼,道:“学生久慕阿中堂盛名,今日得见,乃是学生之幸。学生前来,是有一事不解。内阁学士谢墉谢大人,不知犯了何错,竟为阿中堂所检举,眼下谢大人官职,只怕不日即要削去,学生疑惑,还请阿中堂指教。”阿桂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之职,故而阮元以学生自称。
阿桂听了,语气如常,道:“阮元,谢墉和你有什么关系?此人为官多年,但老夫听这名字,却也不多。你若是和他非亲非故,只怕不会登门相问吧?”阮元目力甚健,只觉阿桂语气温和,眼中却隐隐有一股凌厉之气,想是战场之上,一言而决,早已自成名将气度。当下也不隐瞒,道:“回阿中堂,谢大人乃是学生院试时的座师,学生乾隆五十年时,在扬州应院试,当时江苏学政,便是谢大人。”
阿桂见阮元言辞诚恳,知道他所言非虚,也就继续说道:“阮元,你说谢墉是你座师,你回护于他,也合乎情理。只是我身为辅臣,需要秉公办事。谢墉所犯之过有二,其一,是江南有士子联名上言,说他取士不公,明明自己才华,师长也都认可,可到了院试之时,却被黜落。其二,是皇上年内查出上书房师傅失职之事,谢墉七日未入上书房,足以称一句怠于职守。以此二事,我上言皇上,建议罢免谢墉官职,你可有不满意之处?”
阮元见阿桂言辞果断,条理分明,当即不再多言,道:“阿中堂所言,自有道理。只是学生认为,这其中另有隐情,若阿中堂不弃,能否容学生解释一二?”
阿桂点了点头,示意阮元说下去。阮元道:“中堂之前说到,谢大人在江南取士不公。其实学生以为,并非谢大人不辨良莠,只是江南学子,人数众多,而中式名额,每年有限。故而那些不得中式之人,并非谢大人不知其才,只是才学相似者众多,故而不得不黜落一些。”
“若中堂以为学生出身江南,便为江南学子回护。那学生试举一二实例:乾隆四十九年会试,共取士一百一十人,江南独占二十人。乾隆五十二年会试,取士一百三十七人,江南有三十一人。今年会试,共取士九十八人,江南有二十七人之多。以四六为分,江苏一省于会试中,中式者仍是最多,大抵七八位贡士之中,便有一位来自江苏。眼下翰林院中,胡修撰、汪编修,与学生一样来自江苏,也都是谢大人做学政时,亲自拔擢之人。若谢大人真是不辨良莠之人,那只怕我等几人,眼下仍不得中式呢。”
阿桂思忖半晌,缓缓道:“你所言也有些道理。只是你所谓江南士子众多之言,不过空言,并无实据。会试之人,也未必都是谢墉所取。若你只有这番言辞,恕我不能信服。”
阮元道:“其实阿中堂可能不知,乾隆五十年学生院试中式之时,谢大人曾邀学生往学政署中,与谢大人共阅江南诸府试卷。其间学生,精于学问词章者,决不在少数,谢大人也常称赞一些童生言辞精妙,可限于人数,往往一篇试卷,思忖再三,终会黜落。学生到京城之后,也未再见过谢大人,若阿中堂以为学生所言为假,前往问过谢大人,也便知道了。”
又道:“若阿中堂信不过学生,江南另有一人,可证学生所言不虚。仪征生员汪容甫,亦是谢大人所取录,学生帮谢大人取录生员之时,容甫先生曾与学生同往。容甫先生文采经术,江南共知,断不会欺瞒于中堂,也足见谢大人取士之时,是有真知灼见的。”
铁保见阮元与阿桂僵持不下,也出来打圆场,道:“伯元,你是谢大人拔擢之人,对恩师心怀感念,我是知道的。可阿中堂素来大公无私,便家中子侄,如有过失也绝不宽贷,对谢大人又无私怨,阿中堂怎么会……”
“冶亭,暂且不要多言。”阿桂行军作战数十年,将士部属是否有所欺瞒,是否不听号令,心中都了如指掌。故而听阮元说话时,一直察貌辨色,知他并无作伪之处,仔细想想,江南士子众多,虽然上书攻击谢墉者为数不少,但在江南读书人中,只怕仍是沧海一粟。阮元说的,确有道理。
但谢墉所犯之过,并非一处,故而阿桂又道:“伯元,江南之事,我姑且信你。可上书房之事,又待如何?他七日不至上书房一事,诸位读书的皇子皇孙,均可作证。难道其中也有隐情不成?”
阮元道:“实不相瞒,学生之前曾与崇如大人问及此事。谢大人今年,也已七十一岁,身体早已不如之前。当日谢大人患了腿疾,又兼风寒,可内阁翰林之中,谢大人熟识之人不多,子侄辈均在江南,京城只谢大人一人。故而谢大人告诉了同列吉大人,想着吉大人若能相帮,也可告假数日。后来不知如何,此事皇上竟未知悉。若阿中堂认为,谢大人此番行止,便是有错,足以削官去职,学生绝不多言。可学生以为,其中内情,阿中堂也不可不察。”
阿桂想想,道:“阮元,你所言或许是真,刘崇如近年办事,虽多有失当之处,但想来不至说谎。只是你说起谢墉与同列交往不多,故而告假之事,未能让皇上得知。这番话即使我相信,皇上也未必相信啊?”
阮元道:“阿中堂,谢大人的事,学生也有所耳闻。谢大人平日家中拮据,礼尚往来之事,未免少了些。加上不少时日在外督学,朝中同列,相与结交不多,也是常事啊。”
铁保眼看阮元仍在为谢墉辩解,怕他稍一不慎,便惹怒了阿桂,也连忙道:“伯元,今日话说得多了,阿中堂自有定论,不如你先回去罢!”
眼看阿桂半信半疑,铁保又偏向阿桂,阮元心中也不禁踌躇起来,不知如何解释,才能让阿桂回心转意。但就在这时,只听后面一个熟悉的声音道:“伯元,今日来我府上,是找玛法有事么?”
阮元回头一看,见身后之人,果然便是那彦成。可回想他刚才那句话,也不由得一惊。
他来京城,前后也已经三年了,故而对于旗人之间的满语也略知一二,知道“玛法”在满语中,便是“祖父”之意。听那彦成先说到“自己府上”,又称阿桂为“玛法”。难道阿桂与那彦成竟是祖孙?
他初识那彦成时,便觉得那彦成对宫廷礼仪,朝中治水政务,无不了如指掌,若非高门出身,绝不能有如此见识。故而相识之后,也曾问起过那彦成家世,但那彦成每次都是笑而不言,或者另外引出别的话题,从未正面回答阮元。翰林院中另有些别的旗人文官,他也曾问过,但大家都说不知。想来是那彦成入翰林院之时,便已告知同僚,不对其他庶吉士透露自己身份。
这时见那彦成神色,又见他分别对阿桂和铁保请安过了,阮元便也不再遮掩心中疑问,道:“绎堂兄,方才听你说‘玛法’,难道阿中堂竟是绎堂祖父?”
那彦成道:“伯元,其实这事是我不对,未能及时将家世告知与你。我本是章佳氏,阿中堂确是我祖父。故而平日朝中事务,要比各位更熟悉些。但我想着若是提早把这些事告诉了你们,只怕徒生麻烦。不如便不告知你们身份,大家一起在翰林院里切磋学问,才有意思。”
想了想又笑道:“不过啊,最近眼见得翰林院里,越来越多的人看我,神色都不一般了,想来这些事也瞒不住了。也罢,过几天我告诉你们便是。只是我实在不愿大家因我这一层身份,竟不再与我来往了便好。”
阮元也笑道:“绎堂兄这是哪里话?翰林之中,我等庶吉士说起绎堂兄,都说你学问政事兼优,想来日后必是有一番作为的疆臣。至于你身世如何,都不在意的。我来府上之时,府前听了我姓名官职,便即准许入内,想来也是绎堂兄的吩咐吧?”
那彦成道:“确是如此,我虽然没告诉你们身世,可若是你们之间,有人真的需要帮助,难道我还能袖手旁观不成?故而今科的庶吉士,我都一一告知了门房,若是有来府上的,只管让他们进来。不想今天遇到了伯元!玛法,伯元前来,究竟相问何事?”
阿桂也把之前谢墉之事,说给那彦成听了,那彦成沉思半晌,道:“玛法,伯元与我相交,已有半年,伯元自幼酷爱读书,终年埋首书斋,世事未免生疏了些。但正因如此,孙儿也相信伯元不会说谎,玛法历来知人善任,其中真伪,自然也已知晓了。”
他这样一说,既表明自己对阮元深信不疑,又奉承了阿桂一番,故而阿桂听了,也很满意,道:“阮元,绎堂的为人我清楚,绝不会与奸邪之人来往,他既然信任你,想来你确实忠直。谢墉的事,我可以再看看,若是他确有隐情,我也不会隐瞒。只是他最终夺职与否,还是皇上一言而决。我能帮你的,也就是查明实情罢了。”
阮元听了,连忙下拜称谢,阿桂也示意他无需多礼,道:“今日之事,我只看事实,并非为了你和绎堂的交情,你可清楚?”阮元也知道,阿桂能帮他重启谢墉之事,已是格外开恩,除此之外,自己不能再得寸进尺。故而再次拜过阿桂、铁保和那彦成,便又在那门房引领之下,离开了公爵府。
他不知道的是,阿桂看着他离开之后,轻轻点了点头,对那彦成道:“绎堂,像伯元这般敢说话,又能言之有据的人,朝廷里可不多了,你能和他为友,也是幸事。”
那彦成也笑道:“还是玛法有气量,伯元初来我们家,看他神色,是有些紧张的。玛法和他并不相识,却包容至此。这一点上,还是孙儿有所不及。”
“玛法是辅臣,理应为国求贤才是。”阿桂这样说道。但他心中,也有一丝担忧。这一番谈话,让阿桂知道,阮元是个值得培养的新人,可眼下执掌翰林的却是和珅。自己与和珅素来不和,众所周知,阮元却又将如何抉择?
半个月后,谢墉的处分终于下达,上书房缺勤之过,乾隆仍未宽恕,但念及谢墉平日劳苦,只降为翰林院编修,而未夺职。可谢墉却上疏一道,自陈年事已高,不堪大用,请求致仕,乾隆也自答允。夺职与致仕,境地可大不相同。
这日东便门外,谢墉已雇好船只,准备南下回籍,阮元也告假半日,前往码头送别谢墉。杨吉在阮家与谢墉见过数次,心中一向钦佩,眼看他致仕归乡,只恐再难相见,便和阮元一道来到码头。
谢墉眼看阮元已成了进士,入了翰林,不日即将正式授官,自然也非常欣喜,笑道:“伯元,你送老师到这里,老师已经心满意足了。想来转过年来,老师也七十二了,人生至七十,便已古稀,朝廷供职,老夫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以后朝廷之中,就要看你们年轻人的啦!”
阮元与谢墉京城相聚不到一年,就要再次分别,想到这里,也不禁伤感,道:“老师,皇上终是不肯宽恕老师么?老师为官一向勤恳,皇上应该知道的啊?”
谢墉道:“其实上书房的事啊,也是我有些倦怠了,原本我是应该亲自具疏,上奏给皇上的。当日我见吉大人在侧,也就没想那么多,只求他帮忙上达,今日看来,也是有些疏懒了。皇上只降了我官职,却未夺职,已是开恩之举,老师没什么不满意的。”
小说推荐
- 公主的成年礼大臣调教
- 王大柱缓缓从杨婉清的身后走出来,吓得杨婉清浑身一抖,警惕的看着王大柱,连连后退几步 她今天穿着浅蓝色的薄衫,将身躯勾勒出一条完美的曲线,因为惊慌和愤怒,胸口剧烈起伏着 难能可贵的是,杨婉清长着一副清纯的娃娃脸,这和她那傲人的上围,形成一股鲜明的对比,让王大柱越看心里就越是炽热,只恨不能和这美貌如花的
- 王大柱 杨婉清连载
- 最新章:肿胀顶鼓起来h
- 大宋无疆
- 此时朝廷修文偃武空前绝后;此时大宋已呈平百年,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此时大宋被迫签订条约,每年向辽国、西夏国献上岁币,用钱买安稳;此时范仲淹刚刚被迫退出历史舞台;此时王安石为了变法强国而呕心沥血;此时司马光为了编纂《资治通鉴》夜以继日;此时儒家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此时在西北边关寨,大儒张载的白痴
- 虎郎连载
- 最新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恐怖的虫子大军
- 大国无疆
- 火热人生连载
- 最新章:第三十二章(续) 才刚刚开始
- 帝攻臣受-绝色男后
- 未婚妻每月伸手索要生活费,拿着我的血汗钱钓金龟婿
- 陆羽巫清君连载
- 最新章:无弹窗
- 顾华采安景臣
- 一场变故,沈家全族尽被处死。作为沈家出嫁女的母亲被送佛堂。顾华采亦因“养病”为由而被送离上京。生活艰苦?被人欺凌?与猪狗为伍?这些都没什么,她只想好好活着。然而—前有心思歹毒的继母。后有深藏不露的父亲。外带一堆别有用心的姐姐妹妹。顾五小姐表示:我也很无奈
- 奸臣上位手扎:与凰为盟连载
- 最新章:第288章 尘埃落定
- 我和美女总裁姐姐卓云飞萧清雅
- 药王庙前摔了个大马趴,膝盖骨扎进了个玻璃珠子,从此卓云飞得了奇能,是福是祸先不说,这桃花运倒是如春风吹野草一样疯长起来
- 臣虎连载
- 最新章:第281章 大结局(完)
- 奸臣上位手扎:与凰为盟顾华采安景臣
- 一场变故,沈家全族尽被处死。作为沈家出嫁女的母亲被送佛堂。顾华采亦因“养病”为由而被送离上京。生活艰苦?被人欺凌?与猪狗为伍?这些都没什么,她只想好好活着。然而—前有心思歹毒的继母。后有深藏不露的父亲。外带一堆别有用心的姐姐妹妹。顾五小姐表示:我也很无奈
- 苏小小ky连载
- 最新章:第288章 尘埃落定
- 大魏能臣
- 萧逸,字无愁,命犯贪狼,犹如一颗美丽的流星般划过东汉末年历史的天空,搅动漫天风云…曹操曰“吾得无愁,天下无愁”刘备曰“有萧逸在,中原无我立锥之地!孙权曰“萧逸不死,孤心不安!司马懿曰“吾若不取,则天下归萧逸矣”有诗为证:卧龙凤雏隐荆襄,俊美幼麟是周郎,萧墙之内伏冢虎;天意茫茫属萧郎
- 黑男爵连载
- 最新章:第1682章 天下怨曹!
- 大汉枭臣
- 霍去病笑咪咪的看着李敢在床上挣扎,过了一会,才认真的说道“你掴我舅舅一掌,我射你一箭,从今之后,恩怨两讫”李敢正想答应,突然胸膛一阵撕裂般的痛疼,不由怒骂“你下的是死手,休想说完就完“行,我等着”霍去病哈哈大笑,潇洒的转身离去。刘彻鹰视狼顾的扫了众位大臣一眼,大声说道“拟旨,封李敢为列候,食万户”李
- 鱼一元连载
- 最新章:第三十三章:盟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