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朝第一女婿》第一百四十章 阴谋诡计

    正当张澜和马清等人乘风破浪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距离他们几十海里外的地方,有三小、两大组成的船队,正向他们赶来。
    因为风大浪急,船只上也没有任何的标识,还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来头……
    不过,看着船舱中领头之人面色凝重、愁眉不展的样子,应该不会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我们全速前进,两日后争取达到苏杭一带,马清,你觉得速度上面问题大不大?”张澜看了看海面,皱着眉问道。
    从一早上开始,海面的风浪一直很大,有时候是顺风、有时候是逆风,这大年期间海上跑船,如果不是特殊的事情,一般是不会有的!
    海上吃的是夏秋之际,一般最好的时节是八到十月,如果不是朱棣的特殊要求,朱瞻基也不会在寒冬腊月出发,因为他知道皇爷爷最担心什么,也最需要什么!
    “冬天是最不易跑船的,按照现在的情况两日内不好到达,可能要四至五日才成。”马清看了一下风向,对于十年海上经验的他来说,一语中的。
    “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皇孙殿下一定要先行一步了,我等只能在后面奋力追赶,期望一切顺利。”张澜眼睛里闪过一丝黯然,他本想快点赶上朱瞻基,现在看来是做不到了。
    “大人,风浪太大,先回舱吧!”马清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力而为之,随后通知水手们加把劲,争取速度再快一些。
    后面的大船上,船舱之中。
    “崔大人,朴联络使确实被对方带走了,小的拼死逃出来的是,听他们说要去闽海一带,现在他们比我们早走了半日的海程,不知道能否追的上!”
    崔京敏看着旁边的仆从,心中冷笑。
    这次他出来,并不是救朴信惠,而是要杀他,自从当了这个联络使之后,他是飞扬跋扈、嚣张的不行,连大王都敢顶撞。
    这次,本来崔京敏就是来接替朴信惠,没曾想遇到了张澜,没有杀朴信惠而是带走了他,如果这种情况的话,朴信惠扛不住就遭了,泄露了大王的谋划自然是不美了。
    当时倭国攻击高丽的时候,高丽王李芳远也不适合省油的灯,他虽然命运和朱棣惊人的相似,性格也极为相同,但是他和朱棣一样,是个野心勃勃之人。
    一旦朱棣出兵帮助高丽击退了倭寇,那么双方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主要争端还是在双方的地界之争,这也极大符合棒子的性格。
    “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过如此,只要将倭寇赶跑,高丽王李芳远马上就会想起朱棣强占的土地,其实也算不上强占,那些土地原本是元朝的地盘,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后,也没有明确的划分。
    李芳远就拉拢附近的女真部落,将他们控制在手中,意图侵占这些土地,殊不知其中一个女真族的首领名叫阿哈出,将自己的女儿献给了朱棣,从而得到了朱棣的赏识。
    阿哈出看到了明朝的强大,同时不想被他看不上的李芳远掌控,“背靠大树好乘凉”,阿哈出感觉自己后台硬的一批,自然不会将李芳远放到眼里。
    矛盾就此产生,同时还是那个道理:只有永远的利益,哪有永远的兄弟。
    只要利益当前,再好的情谊都要靠边,何况还不是一个民族,矛盾产生再正常不过,崔京敏权衡利弊,知道现在还不是对抗朱棣的时候,为了不留下话柄,唯有杀人灭口。
    “全速前进,不得耽搁!”
    想到这里,崔京敏大手一挥,船队顶风冒浪,继续向前。
    京都,皇城。
    “来人,来人,猴崽子呢?”
    夜半时分,朱棣突然在床榻上醒来,急忙喊道。
    “陛下,陛下。
    侯总管随皇孙殿下出海去了闽南,已经走了十多日了。”一旁的内侍急忙上前,应道。
    “都走了十多日了,日子过得太快了。
    扶俺起来,俺要走一走。”朱棣坐在床榻边上,内侍急忙上前,给朱棣套上软靴,扶着他慢慢地坐了起来。
    今年雪大,朱棣一直有风湿的老毛病,他在金陵时受不了那里的天气,才回到了北方,没曾想今年的雪比以往都大,尤其是消雪后的阴冷潮湿,让朱棣浑身不舒服。
    “高炽的身体如何?”
    朱棣摆了摆手,坐在了一旁的座椅上,内侍赶紧将烛火点燃,照亮了厅堂。
    “回禀陛下,太子的身体有些不适,一直用太医院的方子调养,近几日好了许多。”内侍赶紧回禀道。
    “这就好,在外人看来俺一直对太子不好,如果真的不好,他能够坐到太子的位子上,太子就是以后的皇帝,这个道理难道还不简单吗!”朱棣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说这几句话时,有些怒火中烧。
    “汉王和赵王飞情形如何,本来要进京拜年,被俺挡了下来,希望他们明白俺的用意就好……”朱棣端坐在座椅上,微闭着眼睛。
    内侍低着头,他不敢接这个话茬,他是侯显的心腹,具体如何做还是要听侯显的,即使侯显不在,他也不敢僭越一分。
    至于皇帝陛下的吩咐,“县官不如现管”…自己按照要求做就好,对于朱棣的话,他是不敢接茬,这是皇家内部的事情,自己一个家奴听从旨意就好。
    “让他们把雪扫干净,要不然,滑倒就不好了,扶俺回去躺下,睡个回笼觉再说。”朱棣在窗户缝看到了白皑皑一片,吩咐道。
    “是,陛下。”内侍急忙躬身上前,扶着朱棣回到了内间床榻,服侍朱棣躺好,将棉幛放好。
    内侍让小太监将炭火烧旺,检查了一下通风的情况,直接向外面走去,借着蒙蒙亮的天色,内侍的面容清晰了一些,原来是消停了好久的白熹。
    这么看来,太监们的渗透能力极强,东厂、西厂的崛起,目前看来已经势不可挡。
    按照历史的进程,每个角色都在按照既定的时间线在前进,张澜作为这个时代的“漏洞”,如果不想扇动蝴蝶翅膀的话,只能遵循这一切砥砺前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