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

    蔡伯俙最后还是得到了萧挞里的单独召见,刚刚在大殿之上的嚣张和目中无人完全收敛起来,恭谦的模样就像是萧挞里的“家臣”,脸上无时无刻的不挂着谄媚的笑容。
    即便是图鲁都有些受不了,这笑容也实在太过明显,太过瘆人了些。
    可惜蔡伯俙完全不当回事,你以契丹内侍头子,管我这个大宋使节呢?我想怎样难道你还有意见吗?
    于是蔡伯俙就在图鲁鄙视的目光下献上了赵祯的国书,因为是单独召见,所以也没有什么避讳,图鲁把国书递给萧挞里之后,她便直接拆开。
    刚刚在大殿之上被蔡伯俙气的不轻,但萧挞里知道蔡伯俙说的都是实话,大宋的目标不是毁灭契丹民族,而是更大,更加执着,他要统治整个草原。
    这么多年来虽然见得少,但并不妨碍萧挞里对自己心中男人的了解,赵祯是个什么样的人?
    疯狂执着的人,为达目的不惜放弃一切,从燕云开始,他对契丹就已经盯上了,虽然对契丹的用兵不是持续进行的,但几乎大宋所有的战争都和契丹有关。
    即便是用兵西域,用兵倭国,或是灭亡西夏,都是在为北伐做准备,都是在为他赵祯征服草原做准备,这些暗藏在其中的东西萧挞里还是能看得见的。
    而大宋对西北的用兵最为明显,夺取黑汗之后,拿下了西域,彻底堵死了契丹西迁的可能!
    西迁原本是张检给契丹的最好出路,可谁知道他赵祯再次领先一步。
    张俭曾经说过,那里有草场,有河流没有湖泊,有戈壁有沙漠,最关键的是气候宜人,不似北国这般完全是冰天雪地之态。
    农业在这里很难发展,粮食只能依靠贸易,或者是大量的肉食来满足,游牧成为他们生活下去的基础,但游牧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产量不足。
    打开赵祯的“国书”,萧挞里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一目十行,速度极快,并且把每个字都刻进了脑子里。
    国书的内容很简单,但却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中甚至还有露骨的情话,让人羞红的诗词,但萧挞里在品尝到甜蜜的同时也有苦涩。
    因为赵祯的国书中也写的很清楚,把契丹的现状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他是个皇帝,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出色的政治家,在这里他变成了“谋臣”的角色。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语气,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把契丹的问题逐一分析给萧挞里。
    这才是最打击萧挞里的地方,因为她本身也知道契丹的现状以及将来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赵祯说的一点不差,甚至有一些她没想到的小节都被赵祯说的一清二楚。
    在赵祯的描绘之下,契丹必然失败,或是和党项一样成为大宋的一部分,或是继续向北迁徙,而再度北迁是唯一能延续契丹血脉的办法,可再向北会是一副什么模样?
    即便是抵达巨母城后的萧挞里都觉得这里无法与上京道相比,寒冷是一个他们无法战胜的敌人,再向北几乎就是把契丹逼上了绝路。
    在国书中赵祯明确的表示会把她们母子二人接回大宋,说的很清楚也很坚决,这让萧挞里心中甜蜜的同时也更加担忧。
    担忧契丹这个民族的未来,她知道一旦自己被赵祯击败,成为他的皇妃,整个契丹也会丧失最后的斗志,但她无法残忍的把契丹百姓带去苦寒的北方。
    在草原上,最为信奉的就是力量,萧挞里也是如此,眼下赵祯就如同天底下最为强大的勇士,他嚣张的话语虽然让萧挞里不舒服,可就是这种不舒服反而让她心中甜滋滋。
    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男人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更何况他赵祯文治武功,完全符合世上女子选择男人的标准。
    “陛下,这些都是官家的心里话,您有所不知,官家整理心心念念的都是您和太子,常说心爱之人居于北国,殚精竭虑,此乃大圣大贤之人,天下男子尚不得做到,况一纤纤女子乎?”
    蔡伯俙在官场和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岂能看不出萧挞里心中所想?从她的神态,目光中就能知道她对赵祯的又爱又恨。
    而这时候就应该下猛药了…………
    “陛下,官家对您一片真情,对契丹也是仁爱有嘉,官家说了,只要契丹愿意归附,自然要比党项人和倭人过的更好,甚至连草原都能给契丹留下!”
    蔡伯俙的话让萧挞里微微惊讶,而边上的图鲁更是吃惊。
    大宋一直对契丹咬着不放还不就是因为要彻底统治草原,刚刚蔡伯俙还说要把草原纳入大宋囊中,大宋无论契丹态度如何都要出兵收复草原,怎么现在突然就改了口风?
    蔡伯俙得到了赵祯的真传,在外交上基本是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现在大宋占据优势,没必要把契丹人给逼急了,这一点也是蔡伯俙在来之前赵祯特意交代的。
    眼下他的任务就是理智的用所占据的优势对契丹人进行精神上的打击,同时也留有退路。
    华夏数千年历史之中,通过外交的手段所获得的利益要远比战争上获得的多得多。
    赵祯希望蔡伯俙能说动萧挞里,让她彻底死了心,认认真真的看待大宋与契丹之间的问题,想要存续民族的独特性不太可能。
    大宋不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王朝,看似包容的汉家其实是在悄然改变任何融入其中的人,他赵祯要做的便是消除契丹的独特性。
    如今的大宋土地上已经找不到非常特殊的党项人了,因为他们要么是被庞大的汉家百姓给同化,要么是自己主动融入其中。
    党项人发现若是自己不再坚持党项的习俗和特用的东西,汉家百姓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排斥。
    于是他们自己便开始了改变,所有的行为习惯,服装发饰等等的一切都向大宋百姓趋同,只不过短短十年的时间,党项人几乎不存在。
    除了他们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并不纯粹的党项血统外,其他的一无所知,而这一点党项血统他们都希望完全忘记。
    因为成为汉人所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大宋没有逼着党项人融入大宋,只不过把他们放在了大宋之中,他们是自己融入大宋的,赵祯要做的只是等待而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