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之最强益州牧》第04章 定益州策

    刘诞回到雒阳寺后堂,也就刚歇片刻,方强便领着一男子走进来。
    只见此人三十余岁,身高七尺许,胡须很浅,着青色长袍,白巾束发,双眼炯炯有神,气质颇佳。
    “草民巴郡杜浚参见二公子,不知明廷因何事召见草民?”杜浚拱手行礼,神色自若。
    方强按照刘诞的吩咐,并未告诉他寻医之事。
    “哼!本县听说你这米贼暗地在雒阳煽动乱民反叛,可有此事?”刘诞冷冷说道。
    当时朝廷称呼信奉五斗米道者为米贼,对头目处罚非常严厉,尽管如此,官吏与百姓笃信者仍然不少。
    杜浚一听,顿时吓得双腿发软,急忙摇手道:“二公子,草民早年虽曾参与米贼,然如今早已脱离……”
    他极力辩解,说自己如今只是治病救人,未曾传教,让刘诞明察秋毫。
    “治病救人?你会何种医术,说来听听!”刘诞神色稍微好了些。
    嗯?杜浚见刘诞如此问,顿时信心大增,自以为刘诞也如其他不少高官富贾一般,对巫医深信不疑,不免托大起来,脱口而出平日的大言:“回明廷,草民百病皆可治!”
    嗯?百病都能治?
    刘诞一听,心中差点没笑死!
    不过他依旧板着脸,鼻子里只冷冷一哼,然后铁着脸大声呵斥道:“来人,把这猖狂无知之徒拖出去杖一百!”
    方强等人一听,马上就扑过来拿人。
    杜浚吓得三魂出窍,杖一百?那不得打死了?于是赶紧一揖到地:“草民妄言,请明廷恕罪……”
    他慌张的解释半天,刘诞双眼死死的跟着他,等他说完之后,刘诞假装思索片刻,然后就顺势大方地挥挥手,让方强等人站到一旁,并对杜浚道:
    “你休要在本县眼前诳语,你既会治病救人,本县问你,如今雒阳这春疫你可会医治?”
    “回明廷,草民正在为人治春疫……”杜浚轻轻道。
    刘诞一看杜浚的表情,知他已完全服软,于是又道:
    “很好!对了,本县听说你是巴郡賨人,但听你语音,似南阳口音略重,这是为何?”
    杜浚实话实话:“回明廷,在下实为南阳山都人,十岁随父母入蜀,后父亡,母亲改嫁巴郡杜氏……”
    经过询问,刘诞得知他母亲仍然健在,不过因为同门师兄张修篡改师傅的教义,二人闹翻,加上巴郡族人又大都信奉张修的五斗米教,故他只好离去。
    (PS:本书持张修是五斗米道的真正创始人观点)
    听了杜浚的介绍,刘诞非常满意。
    “你可否想回益州,与张修一较高下?”
    啊?杜浚一听,瞬间一愣!
    不过顷刻间就回过神来,赶紧叩首道:“草民日夜盼望能回益州,还望二公子相助……”
    能够斗败张修,是他终极梦想,今日得此天赐良机,他可不能错过。
    “只要你遵我之令,一切易如反掌……”刘诞露出了一丝笑容,随后朝方强等人挥挥手,示意他们全出去,然后闭门与杜浚密议。
    驾驭一个像杜浚这样陌生的“江湖人”,要让其忠心,胡萝卜加大棒最管用,故刘诞恩威并施。
    ……
    午时,刘焉宅。
    刘焉正与董扶、赵韪两位亲信商议大事。
    赵韪四十五岁,益州巴郡豪强,目前担任六百石太仓令,主管皇宫和京城的粮食供应,一个非常重要的官位。
    他也同意董扶的观点,认为在如今天下大乱的情势之下,雒阳也迟早会陷入叛乱,故已决定辞职跟随刘焉回益州谋求发展。
    刘焉当然求之不得,因为他身边正缺像赵韪这样的益州土豪,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顺利在混乱异常的益州站稳脚跟。
    正当三人就如何安定益州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忽有侍者来报,说刘诞带了防治春疫的汤药来敬献。
    刘焉虽正在商量大事,不过听见有防疫的汤药,自然不好拒绝:“让他进来!”
    刘诞随后趋步走了进来,行礼见过三人之后,便让身后的侍女呈上了汤药:
    “父亲,三弟确感染春疫,医工言三弟身体较弱,初次染疫,略有些凶险。如今他已服药,医工让其多多休息,不可劳累。
    此乃是儿命医工亲自熬制的汤药,听说可防春疫,今特带来献给父亲与董公、赵公。”
    “哦?那我就饮一碗!”刘焉欣慰的点点头,暗自叹他考虑周到。
    旁边董扶、赵韪也都连连点头,毕竟谁都害怕染疫。
    随后,刘诞亲自伺候着让他三人喝汤药。
    饮毕,刘焉问刘诞:“你可问过医工,你三弟十日之后是否能成行?”
    “回大人,儿已详细询问过了!医工说,此病虽十日之后能够痊愈七八分,但是翻越秦岭巴山太过凶险,且很可能病情复发,届时就难以救治……”刘诞自然把此事说得很严重。
    刘焉一听,皱着眉头点点头,又开始思考起来。
    刘诞随后又询问刘焉何时开始用早餐,说已准备完毕。
    此时的早餐也就是午餐,大户人家偶尔也有吃早点的习俗。
    “不急,再等两三刻钟,我等还有些事情要商量!”刘焉说完,示意他离开。
    刘诞抬脚准备要走,董扶却摆摆手说道:“君郎兄,既然二公子也欲到益州,不妨坐下来一起商量如何?”
    “这……也好!”刘焉略微一思索便同意了,尽管自己还未决定带何人走,但现在也不涉及机密。
    刘诞心中暗自欣喜,便在最下方的一个位置席地而坐。
    ……
    原来,此时由于全国叛乱日渐增多,朝廷已无多余兵力派往益州,只有刘焉自己募兵对付叛军。
    刘焉家中有三百多名部曲,这些可以为护卫,然益州贼盗蜂拥而起,这曲曲几百人显然不够。
    赵韪建议,应发牒当地豪强,命他们组织部曲家兵平叛,到时委以相应的州县要职,一定可获全功。
    董扶虽大致同意此方案,不过认为那些豪强并不完全可靠,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凭借手中的武力威胁到刘焉。
    因此,他建议刘焉必须得有一只自己的亲信武装。
    眼下,可从中原带一些旧部、门生为骨干,同时沿途再招募若干流民为部曲,作为进入益州的基干力量。
    赵韪对此意见不以为然,他认为,若刘焉广招流民为部曲,必定会让皇帝产生怀疑,会坏了大事,还是应该以益州人为主。
    刘诞一直静静听着他们的交谈,刘焉见二人之言似都有道理,有些犹豫不决,于是转头问刘诞:“诞儿,依你之见呢?”
    刘诞微微一笑,说道:“大人,儿觉得董公之言更为有理!益州贼人众多,当地豪强也不乏有野心之人,如果大人手中没有一支强有力的亲军,在益州恐待不了半年。
    因此,儿认为不但要采纳董公的建议,而且还应该加倍实施:可请旨在雒阳、关中招募部分勇士,然后在益州招募东州流民,以组成东州军,以镇压益州叛乱。
    当然,动员益州豪强也是必不可少,毕竟这些人对于叛贼知根知底,他们出马可以事半功倍。但儿认为,绝不可将所有赌注压在益州人身上,以免自误而悔之莫及。
    至于主上的怀疑……其实,主上只希望尽快平定叛乱,哪还会怀疑大人?现在威胁朝廷者,是山东(关东)、凉州各路叛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