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宝珠[清]》第84节

    除此之外,每逢国之大事,皇帝也要告祭祖先。
    自打天坛建成, 到今天, 这里已经办过成百上千场祭祀活动, 远了不说,康熙亲自主持的就有近百场, 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走个形式,谁也没想到还有见证奇迹的一天。
    五月间的这场祭祀震惊了整个大清朝,这一日, 四海之内普降甘霖。
    这场祭祀实际很不规范, 虽然也停荤酒停乐舞斋戒了两日,按理说祭祀活动轮不到妇人出头, 康熙却力排众议将四妃并皇子福晋全带上了。这是场倾尽全力的豪赌,若能成,礼部自当消停, 什么问题也没有;若是不成, 皇帝要遭受种种非议, 朝中笃定要混乱升级。
    康熙赌赢了,他余光瞥见宝珠在胤禟身边跪下,前额贴地,她一个人的诚心祈求比所有人加起来还管用, 她跪下的同时,万里无云天就阴下来,不多会儿,竟有毫针般的绵绵细雨飘洒而下。
    “雨来了!”
    “老天有眼啊,雨来了!”
    康熙也是满心触动,险些洒下热泪,最近一个月他压力很大,他饱受质疑。百姓忌惮巡捕营,不敢声张,却发自内心觉得是皇帝之过,是他做错事引来苍天震怒。
    皇城根下的不敢说,外头的风言风语没少过,又有人提起早年的三场地动,都说没见过这么倒霉的皇帝,自登基以来没太平过,要说这里头没点门道,谁信呢?
    现在好了,满京城的百姓都知道今日祭天,皇帝带着一大堆人浩浩荡荡出了宫,现在祭祀正在进行中,雨也的确求下来了,起初还只是那种连地面也打不湿的绵绵细雨,后来雨势渐大,不过两刻钟,天就像破了个窟窿,大雨倾泻而下,参与祭祀的全被淋成落汤鸡,要是平时,定要呸一声,暗骂倒霉,此时此刻竟有人喜极而泣,哪怕稳得住没掉眼泪,也在满足的喟叹,并诚心感谢上苍愿意怜悯凡人。
    康熙已经想到这一场祭祀之后,他的声望会空前提高,待陆续收到各州府上的奏折,才知道自己的预估还是太保守。
    并不只有京城迎来了降雨,这一日,整个大清朝的版图都湿漉漉的,百姓全捧着瓦罐瓷盆抬着桶子在屋檐下接水,因为干渴得太久,还有不少人仰头站在大雨中。
    顾不得大雨会淋湿衣裳浇乱发型,这可是开春以来第一场雨,救命的雨。
    地方官排队给京中上折子,说明这一情况,表示旱灾已经结束,还有人玩笑说照这样多下几日洪水就该来了。康熙还是第一次觉得老天爷站在他这边,过去几十年中,好运没眷顾过他,走到今天全靠拼命。
    后来想想,哪里是老天爷帮他,帮他的是老九福晋才对。
    还是看不透富察氏的来历,可以确信她是好的,或许是上神历劫,也可能是百世善人福泽深厚,说是娲皇转生他也信了……甭管是哪种,亏得投生在大清朝的版图上,并且嫁到爱新觉罗家,跟了老九这吊儿郎当不思进取的也真有点可惜就是。
    要是早知道,早知道他扣着胤礽等也等到头两年大选。
    可惜了,这就是命啊。
    康熙小小的感慨一番,很快就摆正姿态,老九福晋性子软,帮她的老天爷可不软,打她主意保准没好事。再者说,胤禟也没站队的意思,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随胤禟,那就挺好的。
    虽然四海之内都在称颂他这个皇帝,康熙心里明白,这些功劳其实和他没半点干系,他想不到由头直接给老九福晋赏赐,就让梁九功拟旨,称宜妃郭络罗氏在旱情严重这一个月里,将后宫大小事宜安排得很好,确保宫中不乱,说她温婉淑德,端庄贵重,克勤克俭……洋洋洒洒夸了一大通,然后表示要册封她做贵妃,代掌凤印。
    这道圣旨由梁九功亲自宣读,跪在底下的宜妃都懵了。
    哦对,哪怕还没行册封大典,还没拿到贵妃册宝,她如今也是贵妃娘娘了。
    宜贵妃恍恍惚惚接了旨,给梁九功打赏,让跟前大太监亲自把人送出去,等人走远了,她才纳闷道:“本宫争了斗了那么多年都没爬上去,如今不争了不斗了竟然封了贵妃?”
    伺候她几十年的老嬷嬷也不懂,恕她眼拙,真没看出贵妃娘娘为应对旱情做过什么贡献,严格照限水令来不额外索取也算贡献?
    主仆懵了好一会儿,终于放弃了继续推敲,圣心你别猜,皇上高兴就好。
    真是飞来横福啊,飞来横福。
    要说封后还得听听朝臣的意思,封贵妃,并且是将宜妃提拔做贵妃,这俨然就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事。皇帝甚至不需要给任何理由,宜妃在妃位上将近二十年,有功无过……这就够了,皇上中意她也不是一两天,德妃被贬做乌嫔之后,四妃之中就她最得宠,她不上谁有资格上?
    别看妃和贵妃就差了一个字儿,实际中间隔着鸿沟,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本来后宫的格局已经非常稳定,两任皇后并温僖贵妃前后脚走,身份最高就是四妃,四妃相互牵制,维持了好些年的平衡……本来以为往后也是这样,没想到康熙回主动将平衡打破,推郭络罗氏上位。
    宜贵妃还是在她的翊坤宫,只是里头的陈设摆件要缓一缓,毕竟身份不同了。
    说起来,赫舍里皇后香消玉殒之后,凤印一度执掌在佟贵妃手中,后来佟贵妃封后,转身也去了,凤印就被收回来,这么些年一直放在康熙那头。本来四妃协理后宫,她们各司其职谁也不比谁高贵,如今郭络罗氏成了宜贵妃,并且代掌凤印,她风光至极,一时无两。
    宜贵妃心里惶恐,生怕自己是被皇帝推出去做活靶子,后来胤禟进宫,当面给她道喜,又屏退左右道明内情,她才稳下心。
    其实也不是很稳,得知儿媳妇来历极深,上通天庭,哪个婆婆稳得住?
    一开始,宜贵妃只当胤禟在说笑,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凡事讲得头头是道,说四海之内全干旱,他府上半点不受影响,几口井好好的,一湖水从没少过。又说皇上让女眷同去天坛就是为了将宝珠捎去,还说当日宝珠一跪,天就阴了,不多时雨就来……
    宜贵妃觉得她恐怕是在听神话故事。
    仔细想想还真对得上,照老九的说法,皇上的种种反常举动就能得到解释了。
    为什么突然给她晋位份?
    因为直接提拔老九或者他福晋都不合适,找不到光明正大的理由,哪怕有理由,头年连跳两级,这才多久又接着升,实在太快了,朝堂上不好说,搞不好老九还要被兄弟们排挤。
    所以说,她是跟着儿子媳妇沾了光。
    宜贵妃从前只见过子凭母贵,太子就是个中典范,他命好托生在赫舍里氏腹中,还是奶娃娃就做了储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皇子们追求的所有东西。
    她还脑补过那得有多痛快,她如今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她是母凭子贵,老九出息,他福晋也能耐,做额娘的白捡便宜,抢了一辈子没抢到的贵妃头衔竟然这么容易就到手,容易到她觉得这一切都是梦。
    胤禟轻哼一声,给额娘一个贵妃真是便宜皇阿玛了,这次祭天,皇阿玛的声望拔到最高,有上天正名,他就是盛世明君千古一帝。
    看他近来得意的样子,胤禟觉得后槽牙有些痒。
    的确,谁能想到呢,谁能想到这背后还有假?
    这样也好,送子娘娘的风头让皇阿玛抢了个干净,他府上总算能清净几天。
    胤禟出宫之前还对他额娘说,回头宝珠来道喜,让她淡定的接受,千万别泄了底……虽然亲近的人都知道她很有些门道,在宝珠看来,自己就是命比较好的普通人,她啥也不知道。
    听胤禟啰啰嗦嗦嘱咐半天,新上任的贵妃娘娘耳朵都起茧了,她赶紧把人往外轰:“行了,额娘知道了,你赶紧回府去,别杵在这儿耽误我显摆。”
    胤禟刚走,来道喜的就把翊坤宫塞爆了,宜贵妃果然显摆了个够,还可惜没见着乌嫔。
    她问过永和宫偏殿的常在,乌嫔的脸可养好了。得回复说早结疤了,就是疤痕难以祛除。众太医有些想法,可乌嫔娘娘伤得太久,难。
    有这句准话,宜贵妃也就放心了,放心的同时,她还感慨说可惜了那张脸,乌嫔在宫中那是排得上号的美人。
    不提这茬还好,提起来大家伙儿一通庆幸。乌雅氏惯会装模作样,又很有些手段,一度哄得皇上独宠她,毁容了才好,要是没毁,她们能有出头的机会?
    宫中热闹得很,宫门外也一样,哪怕过去好些天,百姓还在议论那场祭祀,神迹啊,可惜没亲眼看见祈雨的过程。
    诚如康熙所想,对他带四妃以及皇子福晋同去祭天,礼部原本很有意见,因为这场祭祀空前的成功,真的求来了雨水,还是四海普降甘霖……女子的地位莫名提高了不少,对他的诟病也在一夜之间尽数消失。
    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时候,他们发现,要说哪里不同,就是这回去的人格外多,场内外跪了一大片。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从前不让女眷出席,就这一次,竟然还成了,她们的地位想不提高都难。
    当然要彻底改善需要更多努力,通过这次,至少得见一线曙光。
    这些胤禟都说给宝珠听了,宝珠笑眯眯听了个过瘾,而后就备上贺礼进了宫。
    第111章 安分
    得知宝珠要进宫, 阿寿还撒娇来着, 这招他用得很顺手, 可说百试百灵,今儿却没成行。宝珠抱起沉甸甸的小兔崽子好一阵逗弄,同他摆事实讲道理, 额娘新晋贵妃, 翊坤宫保准不清净, 姑且不论她宫里是否忙得开,照爷的说法, 自打圣旨下来前去道喜的就没少过,宫中妃嫔好悬没将门槛踏破。
    让她把乖儿子带去凑这热闹,宝珠放不下心。
    乱七八糟的脂粉味搅和到一块儿就不好闻, 要是沾上什么不干不净的, 后悔也来不及。自家这三只养得好不假,身子骨的确不错, 可哪怕再不错,当娘的也不敢轻忽。
    宝珠在国之大事上迷糊,在这些“小事”上很拎得清, 这么盘算着, 她也问过胤禟的意思, 说真的,无论经历过多少回,胤禟对她选择性缜密的思维都很感兴趣。
    有些事分明很好懂,你掰碎了说她还是一窍不通。
    偏偏在居家过日子上, 鲜少有人能及她,她把府上安排得井井有条,遇上任何事都能不慌不乱,三个臭小子更是让她护得滴水不漏,那么多皇孙里头,最享福的就是阿圆他们。
    胤禟听宝珠说了她的担心,就鼓励她,亲亲她,让她照自己的想法做。
    宝珠看过来的眼神里满是纯粹,胤禟最受不住她这个表情,专注且认真,眼里像是只有他,瞳孔之中倒映出的也只有他的样子。
    就这个表情,每回见到胤禟都是心中火热,这时候再撩他一把,宝珠一整天都别想下床。
    感觉到温热的呼吸扑在颊边,宝珠偏了偏头,她粉嫩可爱的耳垂就在胤禟眼前,胤禟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低笑道:“想做什么都成,哪怕捅了篓子,还有爷给你担,哪用得着小心翼翼?”
    什么都无需问,反正问他也不会有结果,得到的答复从来都是好好好心肝你说得对。
    宝珠顿时没了脾气,她一方面觉得胤禟比自家阿玛还要没原则,同时心里又甜滋滋的,比起“我钟情于你”“我心悦你”之类的大空话,她更喜欢胤禟这种真诚不做作的套路。凡事你高兴就好,哪怕搅得天翻地覆做相公的也给你扛着。
    既然胤禟这么有担当,宝珠就高高兴兴把仨儿子托付给他,乘上轿子进宫去了。
    临走之前她还留了话——
    “咱家这三个霸道得很,看我丢下他们自个儿进宫,不多时就要闹起来,今儿就托付给爷,我尽量早回来,你好生盯着别让他们胡来。”
    胤禟才想明白早间征求他意见就是个坑,摇摇头感慨说宝珠学坏了。
    宝珠刚往前走了几步,方才下台阶,还没出院落,就似有所感回过头,只见胤禟一手一个将阿圆阿寿拘起来,至于阿满,倒不用担心,他也喜欢亲娘,可他懒,懒得动弹。
    要是从前,真没这么费劲,儿子一天天大了,破坏力也强了,你要是真敢把他丢给几个嬷嬷照看,回来保准满屋狼藉。
    虽然他们父子不对盘,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让胤禟盯着宝珠非常放心。
    他自个儿就是熊孩子过来的,对付阿圆他们真的很有心得。
    ……
    诚如宝珠所想,自打封贵妃的圣旨下来,翊坤宫就热闹非凡,宝珠过去的时候,五福晋他塔喇氏也在,她旁边还有侧福晋刘佳氏伺候着。
    嫁给胤禟之后,宝珠基本都是同各家嫡福晋往来,侧室压根凑不到她跟前,今儿个在额娘宫里见到,她还多看了一眼。这刘佳氏同四哥府上的李氏有些相像,身段不错,瞧着很有些韵味,也是汉军旗人。宝珠把她看清楚了就收回目光来,她端端正正给婆母请了个安,宜贵妃没让赐坐,直接招呼她到自个儿身边来。
    对这个样样都好的儿媳妇,郭络罗氏原本就满意至极,听说她有那样的福气,更觉得自个儿没看走眼,没疼错人。
    富察家果然会养女儿,宝珠这等颜色这等出身,性子竟这般敦厚,做事沉稳,能生还旺夫……委实难得。
    还有人吐酸话说胤禟可怜,娶了个福晋是隐性母老虎,她娘家还忒么都不讲道理,把闺女宠上了天。家里有这么个悍妇,这辈子都没盼头,娇妻美妾想也别想。
    不怕摊上凶悍婆娘,怕只怕她脑子灵光手段高杆。
    看看,富察氏就能将胤禟哄得团团转,让他自己放弃诸多福利。相比较而言,八福晋多简单多淳朴。
    这样的传言不是没有,都怕被马斯喀纠缠上,没人敢大声嚷嚷,只能背后嘀咕两句。胤禟听老十传过话,听完连呸了好几声,拿宝珠同八嫂子作比,也不怕白日惊雷劈死他。宜贵妃也听过,这些套路她比胤禟懂得多,明摆着是羡慕,不羡慕用得着说酸话?同这些人计较什么?
    近日来,宜贵妃总为自己这一路下来的正确选择而高兴,满京城再难找到比她更好的婆婆,难怪能沾宝珠的光。
    她牵过宝珠的手,让她坐在自个儿身边,笑道:“今儿个怎么丢得开手进宫来看额娘?”
    宝珠一本正经回说:“额娘有所不知,进宫之前我将阿圆阿寿托付给爷了。”
    想到他们父子的相处之道,郭络罗氏笑容更盛,她在宝珠手背上拍了拍:“你啊!丢不开手不会直接带进宫来?”
    宝珠叹口气:“先前日头那么烈,怕晒伤了他们,哪敢带出门去?那时还生着小病,在府里拘了一旬,险些闷坏我。”
    郭络罗氏已经知道宝珠是装病,当着这么多人面没点破不说,还好一番关怀,问她好彻底没有,前些天还淋了场雨,没着凉吧。
    她问了好些琐事,宝珠逐一回了,又撒娇说:“这么大好的日子,是该说点高兴的,可别提那些了。”
    随后她眼也不眨狂赞婆母一通,从风华气度说到衣裳首饰,反正就那意思,额娘这身派头就该是贵妃娘娘,她早想到会有这一日,只是没料到来得这样快。
    郭络罗氏乐了,打趣道:“你竟是个事后诸葛。”
    宝珠拒绝承认她是在拍马屁,直说好日子才起头呢。
    闹了一通之后,话题就引到五福晋身上,郭络罗氏问过她的怀相,得回复说很好,才松了口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