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明朝》第九十九章 江阴归来

    江阴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在明末的历史中尤其的悲壮。
    江阴不过是地处长江南岸的一座小城,可是江阴城反抗剃发易服,前后坚持八十一日,最后清军调集了火炮二百余门,轰破城门后方才拿下江阴,由于攻城伤亡惨重,清兵下令屠城三日。
    江阴百姓宁死不降的精神,让万军十分佩服。
    好在华夏军南下之时,清兵收拢兵马到安庆作战,江阴便躲过了被屠城的命运。
    安庆之战时,江阴和反对剃发的百姓一起出战牵制,也算是对拖垮清军有贡献值,南京投降华夏军之后,江阴城也选择归降万军。
    午后处理完琐事,万军和崔子义登上船,冒着风雨沿江向东而行。
    江上雾气笼罩,天地混沌一片,江面宽阔不见两岸,舟船好似在一片无边无尽的虚空之中前进,只有涛涛江水能够显示出,船只正在快速往下游前进。
    傍晚时分风雪停了,雾气消散,一轮红彤彤的落日正在西边落下。
    不久夕阳尽了,夜幕笼罩江上,两轮明月从斜前方显现出来,一时间万军竟觉得如梦似幻。
    云淡西风轻,一轮江月明。
    天地同一色,上下几不分。
    如此大江明月美景,让万军心旷神怡,不久有人提醒道,“到了!”
    两轮明月之外,远处的夜色之中,又显出一团光影出来,不过这次火把照出的火光。
    万军上了岸,人群已经跪在地上,当头两个人朗声道,“臣阎应元、草民陈明遇拜见大人。”
    万军早听说了这二人的名号,挥挥手让众人起身,对站在旁边的华夏军驻防指挥道,“华夏军禁止跪礼,你怎么不说呢。”
    驻防官道,“元首,我说过,是两位大人觉得,只有如此大礼,才能感谢大人的救命之恩。”
    阎应元道,“是啊,江阴被围一个多月,若不是大人率军南下,胡人兵马主力都撤走了,江阴城只怕已经成了死地。”
    陈明遇跟着道,“我等对大人的感激之情难表万一。”
    万军道,“两位过谦了,我军与胡人交战之时,两位牵制敌军后方,对我军击败胡人也有大功。”
    众人客套几句,在当地士绅的带领下,万军进了江阴城,城内还堆放着檑木滚石,围城大战的痕迹依旧。
    府衙之内已经整理一新,华夏军的驻防指挥部安置在这里,阎应元等人已经安排好了酒宴。
    饭桌上一众江阴士绅,频频朝万军等人敬酒,万军忽然意识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如阎应元、陈明遇这样,许多招集义兵反抗胡人的志士,还有一个身份,都是江南的官僚士绅,换了普通百姓,根本没有这样的财力物力和召集力。
    如果万军要士绅一体征税,这些对华夏军笑脸相迎的士绅,这些抗击胡人的有志之士,他们会如何反应。
    若是这些人真的要毁家纾难,同意征税倒也罢了,双方皆大欢喜。
    可是如果不能呢?这些人会怎么样?
    万军和华夏军会怎么样,岂不是又要落到和李自成一样的地步。
    第二天,万军在陈明遇等人的陪同下,沿着江阴城墙巡视城防。
    城墙上布满了刀箭痕迹,可以看出当初这里的惨烈战况。
    陈明遇指着战斗的遗迹道,“大人,清军围攻江阴,城中几乎到了弹尽粮绝之地。若不是大人大军东来,杀破胡兵,我江阴十多万百姓就要步扬州的后尘了。”
    万军扶着城头,眺望着远处烟雾笼罩的长江,心中思虑重重,叹了一口气。
    陈明遇道,“大人为何事哀叹。”
    万军思虑着在江南收税的事,只是此事如何能说,便叹道,“我是在想,这锦绣壮美山河,如今却大半沦陷在异族手中,可叹可恨啊。”
    陈明遇闻言,也是哀叹一声,“唉,如今国家如此多事的时候,内有叛乱,外有异族,我却什么也做不了。”
    万军道,“想当初,大明太祖皇帝一介布衣,驱除鞑虏,横扫蒙元,气壮山河,何其壮哉。”
    陈明遇道,“愧对先人啊,如今后辈子孙又复宋亡旧态了。”
    万军望着水天一色之处,不着痕迹的道,“问陈先生一个问题,若是家国不能两全,是愿意舍家为国,还是?”
    陈明遇道,“家,不过是一姓之家,国,可是百姓之家。若是舍了我陈明遇一个家,能挽救天下千千万万个家,那我求之不得。”
    万军心受感动,回过身望着陈明遇道,“有你这句话,我就释怀多了,此乃华夏存亡之秋,凡事以大局为重。”
    随后各处各路的士绅,纷纷来求见万军,向华夏军表忠心,不过一天,万军倒是收了近三十万两私人赠银,另外还有官僚士绅对华夏军的军费赞助,两万两白银。
    江阴城外,良田阡陌,种粮的却极少,大多是各类桑麻,大道旁边的多被战火毁掉,不过放眼望去依旧十分可观。
    万军问道,“天下百姓吃不饱饭饿死的许多,怎么这么好的地却不种粮食?”
    跟随的阎应元解释道,“江南商业繁华,种粮食所得,不及种桑麻的十之一二,所以大多都选择了种桑麻和其他一些作物。”
    万军道,“那没有粮食怎么办?”
    陈明遇感叹道,“往年里,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不过那是以前,这有十多年了,江南都是从别处运来粮食。”
    阎应元道,“这两年粮食价格猛增,已经有人开始转而种粮食了。”
    望着远处在田地里劳作的人群,许多人在这繁华之地依旧衣不蔽体。
    江南的冬天,何曾有半点温柔。
    万军心中感慨,粮食何尝不是压垮大明的一根稻草,还有这些辛苦劳作,却身无完缕的人。
    经济对一个国家很重要,但是一个健康的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明末的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之说,曾经让万军无比神往,如今才明白,何谓资本!
    万军愈发坚定均地征税的心意,江阴已经没有停留的必要,带着陈明遇,万军乘船返回南京。
    赵勃元已经开始在南京附近丈量土地,江南落魄的读书人很多,招募些稍加训练就能够胜任。
    与清查土地同时进行的,动静最大的就是废奴,有家室的各回各家,无家可归者流落在南京街头乞讨。
    不过很快万军就发现,废奴释放的人口,或者说废奴之后出现的乞讨者着实多了些。
    初一日开始华夏军补发军饷,一连数日总算告一段落,本打算近几日返回鹿城,可是现在事情变得有点异常。
    转眼又是一年,返回鹿城的时间又要推迟了,不知道章小妍在鹿城过得怎么样,去年因为大雪,新年时万军和章小妍一个在丹凤一个在鹿城,想不到今年又要分隔两地。
    “元首!”
    正在紫禁城白玉阶边沉思的万军,听到崔子义的叫声回过神来。
    “查清楚了,的确是有人背后搞鬼。”
    万军多少猜到有人,只是没想到如此明目张胆,短短两日就已经探查清楚,“都是什么人?”
    崔子义道,“明朝魏国公徐久爵、隆平侯张拱日,还有钱谦益、王铎等人挑头,大小士绅数百家参与。”
    “明天就要吃腊八粥了,现在洪武门外情况如何?”
    崔子义道,“有几千人聚集,叫嚷着让咱们取消废奴等新法。这些士绅,他们联合起来不管是不是卖身奴,全部恶意驱逐辞退,导致现在街上的乞丐剧增,天气寒冷又没有饭吃,怕是许多人要冻饿而死。”
    万军冷笑一声,“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从明天开始全城放粥,青壮愿意从军的再增加招募十个师,另外分地的事提前开始,可以边清查边登记造册进行分地,我就看他们还有什么招。”
    崔子义道,“如此一来,釜底抽薪,官绅们就没法再煽歪风点邪火了。”
    万军问道,“各营各部军饷都发到了吧?有没有克扣军饷的?”
    崔子义道,“饷银已经全部发下去了,按照元首的安排,各部发银子的时候都有纠察队在,还有纠察队私下访查,目前还没人敢克扣军饷。”
    万军点点头,“兵马之事,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慎重。只要我们大军在手,就江南这群软骨头,翻不出什么浪来。”
    崔子义道,“我明白。”
    “废奴和分地都是华夏军为天下苍生而为,务必要把告示张贴到各处,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华夏军是要给所有人带去幸福,要给所有自由民分地,男丁二十亩,女子十亩!”
    崔子义道,“我这就去办!”
    万军望了望阴暗的天空,似乎又要降雪了,又叮嘱崔子义道,“子义啊,你可要当心些,别把那些官绅想的太简单,他们肚子里的歪心思多着呢。”
    随着废奴和清查土地的施行,崔子义能够感觉到,官僚士绅们对华夏军的态度转变。
    崔子义笑道,“任他三千邪魔,我自一身正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