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长存》第六百零四章 江淮破局(一)

    “吴府君,真雪中送炭矣!”
    长沙援军顺流而下,自春谷登岸,吴景刚刚下船,扬州刺史高干便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连连拱手道谢。
    或许是由于战事紧张,局势不利,这位文武秀出的陈留高氏子弟此时显得颇为狼狈,眼窝深陷,发丝散乱,双眼中隐隐可见血丝。
    曾与高干有过一面之缘的吴景甚至不敢承认这就是如今的扬州之主。
    吴景想了想,笑着拱手道:“高使君,别来无恙?”
    高干险些气得破口大骂,有没有恙难道你不知道?只是形势比人强,原来的丧家之犬,现在是救命稻草,高高在上的高使君还指着这些孙坚旧部帮忙呢。
    “唉,高某无能,愧对太尉重托,上不能戡乱,下不能御敌,劳动吴府君千里来援,愧甚!”
    “使君言重了,扬州战事,下官亦有所耳闻。是薛府君误信奸人,糜子仲鬼蜮伎俩,才让使君反应不及。否则若是战场上堂堂正正交战,那糜竺不过商贾出身的贱籍,如何能与使君相提并论?”
    一番话吹捧的高干极其舒服,就连开始那略带阴阳怪气的问候都抛诸脑后,连连摆手道:“吴府君谬赞了,那糜子仲虽是商贾出身,但确有几分本事,两军交战,府君还是要小心为上啊。”
    “这是自然,下官此次尽起长沙八千郡卒,听凭使君差遣。”
    ……
    庐江郡舒县,江南数一数二的大县,所辖地域广阔,人杰地灵。舒县周氏,传承百余年的名门,世宦两千石,更是出过太尉,在江淮以南是一等一的名门望族。
    这等名门,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够随意踏足拜访的。故而当周氏年轻一代代表人物周瑜亲自在城外迎接,领着一名青年踏入县城时,惊动了舒县所有头面人物,青年的身份也很快被揭露出来——曾在舒县暂住的故乌程侯孙坚之子,现乌程侯孙策。
    孙坚北上讨袁之时,将家人寄放在寿春县,由于孙策名声播于江淮,周瑜慕名上门拜访,并邀请其前往舒县小住,登堂拜母,结为通家之好。舒县人大多也认识了这位江东俊杰。
    “兄长,一别经年,一向可好?”
    “唉,守父丧,如何能称一个‘好’字?”
    周瑜斟好酒水,叹道:“伯父英雄一世,饮恨江上,殊为可叹啊。”
    “战场搏杀,生死有命,陈温老朽虽用诡计,但却不失气概,同殁于江上,也称得上豪杰,能死在他手上,父亲也不会有太多遗憾。
    但某些阴谋算计之人,不过是无胆鼠辈,此仇不可不报!”
    “砰!”孙策阴沉着脸,一拳砸在案几上,声如雷震,若非周瑜早有吩咐,此时已有府上家丁前来查看。
    周瑜似是习惯了孙策这暴躁的作风,自斟自饮,轻声道:“弟对扬州战事有所耳闻,吴府君似是领兵来援高使君?”
    “袁贼点名要舅父出征,人为刀殂,我为鱼肉,不得不从啊。”
    周瑜沉吟片刻,屈指敲了敲案几,肃然道:“兄长,在您看来,如今天下局势如何?”
    孙策眼中闪过一道精芒,若无其事的道:“魏王有席卷天下之势。”
    “不错。”周瑜轻轻颔首道:“魏王据天下泰半,手握天子大义,又是宗室之后,如同光武在世一般,在豫州战场失败后,袁太尉事实上已经失去了问鼎天下的资格,最多不过据江淮而守,苟延残喘。
    如今徐州的糜使君又趁势渡江,如同一枚楔子扎入了要害,若是高使君不能将之驱逐出去……恐怕袁太尉败亡不远。就算高使君击退了糜使君,也不过是垂死挣扎,荆扬固然少受战乱,但江东之地,终究比不得中原人杰地灵,江淮天险,也实在不足为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兄长当真会甘心为鱼肉,受人刀殂?”
    说到最后,周瑜已是声音压的很低,但孙策显然是听清楚了,双手握拳,松开,再握拳,最终幽幽叹道:“你的洞察力还是这般敏锐,中原人杰地灵,江东有你在,足可与之相抵。”
    “只是了解兄长性情罢了,那么,兄长现在可能据实相告,此行究竟为何?”
    孙策仰面看向房梁,笑道:“阿瑜,你说……我可能取而代之?”
    话不清不楚,但周瑜自然不会不明白孙策在说什么,也未见太过惊讶,沉吟道:“并非没有可能,伯父当年在江淮颇有声名,操作得当,确实可以鸠占鹊巢。但是……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孙策也不讶异,笑道:“果然如此,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兄长,有些时候,时势不由人。”
    虽然孙策看起来笑的很开心,但作为知己,周瑜自然知道孙策心中的不甘。可人力有时而穷,大汉四百年,难道真就没有如同高祖光武一般的人物?
    无非是时运不至,大汉天命未衰,纵然高祖光武在世,也只能乖乖的做臣子。
    孙策出生的太晚了,比起如今争霸天下的这些人,孙策实在是太过年轻,起步也太晚了。更何况他身上还有三年父丧,这种种掣肘之下,哪怕霸王重生,也难有作为。
    孙策唏嘘道:“罢了,终究不过痴心妄想,若只我一人,自寻死路也要拼上一拼,不能与群雄争锋,算什么英雄?只是家中尚有弟、妹,亦有老母需要奉养,由不得胡来啊……”
    “至尊只有一人,但萧何张良韩信亦能名垂千古。”
    “那首先得立下大功,有进身之阶,才有进一步的希望,阿瑜何以教我?”
    周瑜站起身,掀开背后屏风上的一层幕布,一张江东地图跃然画上。
    “兄长请看。”待孙策走上近前,周瑜指着江淮一线,分析道:“如今袁太尉多线战事失利,魏王势不可挡,其必然要求助于江淮天险。固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这天险在此,难免会给魏王带来困扰,若兄长能助魏王解决这一问题……将来朝堂之上,少不了尊位。”
    “与糜使君合力,击破高干?”
    “不!”周瑜摇摇头,指向了江淮一线的重地,郑重道:“若以丹阳战事为突破口,功在糜子仲,而非兄长,更何况袁本初又岂会真的信任兄长?高元才必有防备。可若是以寿春为突破口,兄长当居首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