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初年》分节阅读_223

    极作为皇帝说一不二,可惜在这些私事上,苏浅兰才是说一不二皇太极无奈的望向马喀塔,马喀塔也十七了,就是因为苏浅兰认定女孩子不到十六岁就嫁人,是对她们的一种摧残,所以还留在宫里。
    见到皇太极的眼神,马喀塔连忙说道:“父皇女儿会每天都去关雎宫给皇额娘请安的女儿一定会孝顺皇额娘”
    同样还留在宫里,并且也参加了这次家宴的,还有另一个格格,这位格格比马喀塔年纪还大两岁,也没有出嫁。她就是崇祯的女儿朱徽娖,原来的封号是坤兴,现在已改号长平,是有名的断臂公主。
    或许因为断臂的缘故,长平公主性情变得越来越沉郁,一年到头不见半丝笑意,最常见的表情便是若有所思神游物外。
    她是早已定了额附的人,对象是明太仆公之子周显。但她身受重伤,又要为死去的崇祯的母妃守孝,便一直没有大婚。但到后来,却不是疏忽了,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弟弟朱慈烺曾经打算替她完婚,遭到了她的拒绝,谁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但都知道她拒婚的意愿异常强烈,只好任由她仍住在宫内。
    马喀塔表示孝心之后,她也望向苏浅兰,张了张口却终于没有说话,苏浅兰在刚才见过她之后,便亲切的给了她一份见面礼,还免了她的请安礼,让她好好在宫里养着,什么也不用多想。
    她能听出这位皇后的诚挈善意,也为着不用天天去给她请安松了口气,可是要她就这样把她当作嫡母来对待,她还是做不到。
    苏浅兰明白皇太极的关切,便笑道:“看看,马喀塔多可爱再说怡顺也经常会来的,我有她们两个陪着,就算福临不在身边也一样”
    福临连忙道:“额娘儿子再忙,也不可能疏忽了您何况儿子就在京里,随传随到,怎算是不在身边了”
    皇太极和苏浅兰都失笑,既然这样,皇太极也就不再纠结这事,两天之后,真的全身披挂戎装,领着八旗子弟策马穿过拥挤热闹的京城街道,浩浩汤汤出京往南方开去。
    他这次出征,京城的老百姓真是大开眼界,大清的军队服饰分明,装扮独特,武器精良,马匹高大,队列整齐有秩,兵将杀气逼人,这些都是闯王所没有的或不如的昭示着大清的强大。
    经过数年的苦心谋划,皇太极也一举收服了北方大部分百姓的心,让他们跟自己一起骄傲于大清的版图巨大,骄傲于大清的富裕强盛,骄傲于四海臣服的尊贵,因此看到眼前这样的军队,京城百姓们几乎都有种热血澎湃的感受。
    而马背上的皇太极,更是万人瞩目这就是他们的皇帝,能文善武亲手打天下的皇帝,开明仁德勤政爱民的皇帝明朝后面的皇帝们,都是子承父业还做不好的皇帝,魅力哪里比得上皇太极这样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棣诚然也是具有军事才能有魄力的皇帝,但那毕竟都是几百年的事了。
    听祖宗的传闻,哪里比得上亲眼所见的一切由是皇太极所过之处,百姓无不欢呼激动,他一挥手、一微笑、一点头,更是让百姓们倍感亲切领袖的威慑力和征服力,没接触过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皇太极走了,宫中的日子又迅恢复了平静,每天都有点什么小事生,但没有任何大事。
    苏浅兰不喜欢听戏,但她也颇能照顾别的侧妃,逢着节日或者谁的生辰什么的,就给她们安排这类节目,自己陪完开场,就回去休息,把后面的精彩都留给她们。反正她的精神容易困顿,谁都能理解。
    这一天又是娜木钟的生日,贵妃生日,皇帝却不在,苏浅兰身为皇后,自然得出面给她办个小型的寿宴,但戏台上一开锣,角儿们开始依依呀呀唱的时候,苏浅兰又照例的郁闷,退出了筵席。
    唉经历过后世精彩影视剧集轰炸,谁还会对这种慢悠悠的戏曲感兴趣啊?有的时候,真怀念前世的一切离开筵席,苏浅兰也没急着返回关雎宫,而是转身去了御花园,天气又转热了,苏浅兰宁可在阴凉处吹吹自然的风,也不想闷在屋子里头靠冰块来降温解暑。
    在御花园的凉亭中坐定,阿娜日很快端来宫中特有的新鲜解暑食品冰激凌,纯牛奶做的,冰屑刮得特细腻,是苏浅兰最喜欢的食物。
    不知道皇太极现在怎么样,他是北方的人,大概很难适应南方的气候,千万不要热出什么毛病来才好外头又不比宫里,虽然也会有冰镇的食物解暑,却终究是没有皇太极最喜欢的冰激凌。
    想起皇太极这个大男人竟然也会喜欢冰激凌,仿佛牛嚼牡丹似的把冰激凌当粥一样大口大口地吞吃下去,苏浅兰便感到好笑。
    正当苏浅兰一面慢慢吃着冰激凌,一面挂念且暗地里数着皇太极归期的时候,忽然姗丹来报,福临阿哥来见。
    苏浅兰诧异的一转头,果然看到福临大步从御花园的园门那边走了过来,现在才是刚刚过午,离晚上还早着呢他怎么有空过来,平时这个时候他不是还在书房里忙着批阅奏折么?
    “额娘”福临一来就见礼,面上充满好奇神色,倒不像是皇太极有什么事,报到朝堂令他不安的样子。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