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清初年》分节阅读_219

    他降清引军之事,相关情报还没有传入闯王耳中,李自成不会分出精锐跟皇太极抢这个时间,只要前锋多尔衮、多铎能赶在关隘易主之前赶到山海关并进入关内战场,清军就算逮到了这一天赐良机。
    吴三桂每天都在城头上焦灼等候,盼望着李自成兵马晚些到达,又盼望着皇太极的兵马早日来援,两边方向他都派出了哨探,一寸一寸的计算着两边人马的度和距离。
    京师闯王距离比较近,皇太极则距离比较远,双方的行军度差距又不很大,这实在让吴三桂忧心如焚,幸而一路测算下来,皇太极的骑兵马较快,还是有机会及时赶到,解他的围。
    四月二十一日,闯王军队终于率先到达京东关一片石,而清军的援军,前锋距离山海关仍有两里多的距离。
    吴三桂当机立断,率军出关,往一片石迎战闯王,力图阻住他前进的步伐,努力拖延他破关夺关的时刻,以期皇太极援军到达。甚至于山海关那一头,他干脆命人早早开了城门,以节省清军入关的步骤。
    一场大战终于在一片石爆,李自成虽然不知道清军将至,但他对此战志在必得,并且也准备好了在夺关成功之后立即派人接手山海关城防,以防北方劲敌,因此所做的准备极为充分。
    攻城战一开始,各种做工精良的器械便一件件用了出来,云梯上的人多如蚂蚁,前仆后继,黑压压铺天盖地向吴三桂兵马压来。
    闯王军队向来作战勇敢,悍不畏死,这回又占了人多势众的优势,很快就取得了战场优势,打得吴三桂透不过气来。
    欢喜岭威远台上,吴三桂紧张着指挥着这场殊死战役,闯王军队十万之众,而他的人马,不过五万,平均下来,每个人都要以一敌二,若非仗着城高墙厚,关隘坚固,早已坚持不下去。
    好在皇太极大军已到,距离山海关不到半日路程,可谓呼吸之间即可赶到,这让他心中仿佛有了依靠,尽管手下军队呈露败相,吴三桂仍能维持灵台清明冷静,有条不紊地指挥战斗。
    可奇怪的是,明明眨眼即可赶到的清军,却迟迟没有露面,他主持战局,从上午打到天色擦黑,已经两餐水米未进,筋疲力尽,只靠一股气,在苦苦的支撑着,早该出现的清军仍然没有消息。
    慢慢地,闯王那边久攻不下,也缓下了攻势,毕竟连番作战,也是非常累人的事。
    若是李自成晓得清军就在山海关外近在咫尺,那他就算不睡觉,靠人海战术轮番轰炸,也要抢在清军入关前打下关隘来可惜他就是不知道向来爱惜麾下兵士的他,看到一天下来尽管战绩斐然,可一片石仍然牢牢被吴三桂控住,而己方兵士也死伤颇重,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传令鸣金收兵,来日再战。
    确定闯王军队已退,吴三桂大大松了口气,一面唤人警戒,一面下了威远台,走回己方大营,内心却对清军迟迟不到一事产生了疑惑。
    当天晚上,吴三桂离开山海关,到得关北门外驻扎的清军营盘,见了多尔衮一面,才知道多尔衮也是日夜行军,麾下将士疲累需要休息,又见他指挥得当,短时间内不会败北,这才决定先休养一夜,积蓄精力,才好参与战斗,以最小伤亡取得最大战果。
    吴三桂尽管知道多尔衮说的有道理,心中却仍然暗骂对方狡猾,这分明就是摆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态度在暗存实力,自己跟闯王之间互相消耗越巨大,他收拾起残局来就越顺当容易。
    不得已,吴三桂只好再度表明了自己归降的诚意,那么他麾下的将士也就等于是大清的将士,多尔衮不好再在一旁看戏,并且自己已经跟闯王对垒了一天一夜,接下来,多尔衮也应该出力才是。
    双方商讨争论了小半夜,吴三桂方才与多尔衮达成了协同作战的计划,包括细节方面也都讨论好了,吴三桂这才回转关隘。
    四月二十二日,被蒙在鼓里的李自成再度对山海关京东关一片石动了猛烈的攻势。
    然而这一天,多尔衮领清军悄悄入关,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入关,堵上了吴三桂留出的左边空档。
    多尔衮也是个精于打仗的军事天才,他一看到闯王的军队竟然从北山到海边排成了一字长蛇阵,即令清军沿近海处鳞次排列,占据了上风向,借着强劲的海风吹扬沙尘遮蔽闯王军队视线的天然良机,对闯王军队动了满人特有的骑兵冲锋陷阵攻势。
    闯王军队平时都是在国内跟同样步战为主的大明军队作战,哪里遇见过清军这样的骑兵攻势,措不及防之下顿然被冲得阵型七零八落。
    再加上一昼夜的鏖战,早已人疲马乏,筋疲力尽,面对以逸待劳、生龙活虎的清军,如何能是对手?
    抵抗没有多久,立时兵败如山倒,瞬间又由战败变成了溃败,刘宗敏甚至在战斗中负了不轻的伤势。
    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督战,见败局已定,只得下令撤退。出于对吴三桂降清的愤恨,他在马前当即斩杀了吴襄,并将他的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返身往京师方向败逃而去。
    一片石战役,终于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