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微澜》第二百五十二章 宋插的新角色

    莱茵军在打退暹罗王禁军之后,一鼓作气攻到曼谷城下,用野战炮轰塌城墙,继而攻入曼谷王城。
    此时的曼谷城不大,不过十数万人口,莱茵军很快便控制了城内局势。
    一个营的莱茵士兵团团包围拉玛三世居所大王宫。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欧洲士兵被大王宫金碧辉煌的黄金装饰惊呆了,但军令之下,没人进入其中。
    随后,莱茵东印度公司情报负责人宋插带着一支暹罗人装束的军队,护卫着一位衣着华贵的老人来到大王宫前。
    他高声对四周吓的不轻的曼谷民众说道,
    “这位是通仁·那空叻差是玛,是吞武里大帝的幼子。我们已经查清楚,现在宫殿里的,是篡位的却克里家族的国王。这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通仁才是真正的国王陛下。”
    这老头儿还真是郑信的幼子,现年六十岁。
    但郑信的孩子很多,而且这个孩子的外公是被郑信打败的割据势力君主,他母亲是被郑信抢来的。
    所以他跟郑信的关系也不是那么亲密,在郑信被杀之后,他还受到却克里王朝的优待,在拉玛二世时代,成为了他外公原有领地“那空叻差是玛”的总督。
    这也就是说,他与却克里王朝不仅没有什么矛盾,相反关系还不错。
    关于此事,宋插在启动中南半岛攻略之前,就收到过谢绾发来的密信指示。
    莱茵东印度公司所有权和经济利益属于股东;政治、军事职能属于莱茵联邦议会及内阁殖民地大臣:谢绾并无直接插手的权力。
    但他可以通过其中的华人势力间接实现自己的意志。
    谢绾在信中指示宋插,“……(对付地方诸国)扶持新的,保留旧的;分裂大的,催生小的;联合弱的,围攻强的。”
    简单讲,东印度公司所到之处,不能有一个强大统一的本土统治者。
    所以在暹罗,宋插必须要挑起代表吞武里王朝的通仁和代表却克里王朝的拉玛三世之间的矛盾,并且让这种矛盾长期存在。
    要做到这点,首先便是要扶持通仁上位。此人虽然具有一定正统性,却没有势力根基,易于控制。
    通仁虽是地方高官,但也并不富裕,一直通过与华人的生意来赚钱。
    宋插以华商的身份,在给通仁送了几单好买卖,骗取他的信任之后,开始怂恿他以郑信正统继承人的身份,去做暹罗国王。
    其实这对通仁来说并没有很大吸引力,因为他并不憎恨拉玛三世,而且也担心造反失败掉脑袋。
    但宋插接着承诺道,他可以调动西洋人来帮助通仁上位,并且通仁可以在抓到拉玛三世后再露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斗争,通仁最终答应了宋插。
    这才有了这天,宋插带着通仁装模作样的来接受暹罗王位。
    同样基于谢绾的指示,宋插必须把根基深厚的却克里王朝连根拔起,却不能让它消失,还必须与之建立友好关系,防止吞武里王朝过于强大。
    所以莱茵军并未进入大王宫,也没杀害任何一个俘获的贵族、官僚。而是在武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主动寻求与拉玛三世谈判。
    宋插的谈判条件很明确:
    拉玛三世禅位给通仁,接受却克里家族发源地为领地,回到领地去担任亲王。
    经过大半天考虑——布鲁默嫌他犹豫不决,于是拉出十门克虏伯C32III型野战炮搞军演,轰平了一个山头——拉玛三世这才同意宋插的条件,宣布退位。
    于是在三千莱茵军寒光四射的刺刀下,暹罗迅速的完成了君主更替。同时,莱茵东印度公司也释放了此前扣押的清国商船和商人,并好言劝慰,
    “你们华商都是好样的,混球的是你们的满人朝廷。”
    紧接着,新登基的通仁便任命宋插为暹罗宰相,这是事先给他的承诺。
    宋插成为暹罗宰相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抓住此时在暹罗越南前线的十万暹罗军队的指挥权。
    谢绾嘱咐宋插“保留旧的”,此时帮了宋插大忙。
    暹罗对越作战的十万大军中大部分高级军官的亲属都在曼谷,此时也活蹦乱跳的被莱茵军捏在手里。
    宋插通过甄别,将这些亲属中不重要的人打发去给军官们送信,说家人一切安好,通仁已经成为新王,希望各位能够效忠吞武里大帝的血统。
    局势变化的很突然,所有暹罗人都以为通仁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没意识到他是被宋插架空的傀儡。
    这一时期,吞武里大帝的威望还很高,通仁作为他的儿子自然是受到荫庇的,另外通仁本人也曾是一员名将,年轻时南征北战立过不少战功。
    暹罗军官们看家人平安,拉玛三世也接受了新的角色,新王还是吞武里大帝的后人,也具有相当的威望,这还有什么好反抗的呢?
    于是这些武将们陆续宣布效忠暹罗王通仁,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也落到了宋插手里。
    宋插得到指挥权之后,立即宣布讨伐入侵的越南军。
    本来收到盟友莱茵军攻破曼谷的消息,越南阮朝明命帝还高兴了好几天。眼看着这就可以趁着暹罗内乱,一举消灭暹罗军。
    按此前与莱茵的密约,灭掉暹罗后,越南与莱茵东印度公司以曼谷为界,莱茵占据马来半岛北部,越南称霸中南半岛。
    在明命眼里,莱茵不过是异族小国,虽然船坚炮利,但终归不成气候,做不了国主,中南半岛霸主还得是越南。
    明命想过,待统一中南半岛之后,就立即翻脸,一鼓作气将莱茵军也赶出马来半岛。
    不过天不从人愿,暹罗迅速实现统治者更替,还得到莱茵军的支持,稳定了军队,反过来大举征讨越南。
    这让明命错愕不已,接着勃然大怒。他立即向前线增兵八万——哪怕让国内的泥腿子都去吃土,也得打垮西洋鬼子和暹罗匪徒。
    宋插要得就是这个效果,如果暹罗和越南不往死里打,莱茵三千军队,怎么可能控制得了两国这二十三万军队,以及中南半岛这五千万人口。
    至此后,暹罗和越南陷入了长达五年的边境战争。
    正是在双方自顾不暇的苦战背景下,宋插得以有机会策动琅勃拉邦、柬埔寨、万象、占巴塞、占婆先后脱离暹越两国控制,却克里家族也事实上脱离了暹罗中央,成为独立王国——加上缅甸和莱茵东印度公司控制的马来半岛北部,此时中南半岛已经变成了十个势力林立的局面。
    这些新生小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独立,纷纷向莱茵购买武器,并聘用莱茵军官为军事顾问。
    除了越南阮氏、缅甸之外,其他国家都成为了莱茵东印度公司的盟邦,在贸易和军事上对其高度依赖。
    宋插按照谢绾的指示,将那些小国的王子送去莱茵学习文化和军事,娶南洋华人为妻,一方面是培养自己人,一方面也是质子。
    他还让人翻译了欧洲的民族主义书籍,给这些小国的知识分子灌输民族国家意识,宣传一族一国,试图让他们永远放弃中南半岛统一理念。
    宋插恩威并施,逐渐成了这些小国的太上皇,在各国统治阶层内享有极高声望。甚至有些小国知识分子称他为民族独立的国父——谢绾看到这些汇报,啼笑皆非又毛骨悚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