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披荆斩棘
江伟和李总忙碌起来,经过集体讨论,项目组将关于热等离子体的推进技术、无线电探测技术与电磁约束技术列为新型导弹最核心的技术,这三项技术由江伟带领科研人员攻关,高超声速导弹的常规推进部分由李总负责,这部分难度不大,所以李总也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核心技术的攻关上。
最核心的技术自不必说,这是以江伟以前的基础研究发现为基础来展开,便是新型导弹的其他方面,江伟和李总也是多有讨论。
他们讨论导弹的中段制导,李总说道:“我建议导弹的中段飞行采用卫星导航方案,咱们国家的卫星导航星座已经建设完成,采用这种导航方案正当其时,现在很多远程导弹中段飞行都采用这种导航方式,所以咱们也不妨采用。”
江伟表示不同意见:“假如我们与一个弱国交战,这种导航方式自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弱国没有能力破坏我们的导航星座,但是,现在我们的假想敌是某大国,它拥有很强的反卫星能力,而我们攻击的目标,又是它的海空军核心战力组成部分---航母,我们很容易想象,面对这种攻击,对方一定会无所不用其极,一旦开战,为保航母,对方会毫不犹豫的大量摧毁我们的卫星,到那时,没有了卫星的支持,我们的导弹怎么办?”
“那你打算怎么办?采用不依赖外部的惯性导航吗?”李总问道。
江伟点头:“正是,惯性导航虽然精度低,容易产生射程累积误差,但是,目前咱们导弹的设计射程是三千公里,在这个射程下,精密惯性导航的累积误差不会超过450米;目前,对方航母的最高航速不超过37节,在探测到航母3分钟内导弹就会发射,导弹飞完全程需要7分钟,在这10分钟内,航母移动的距离不会超过12公里,加上导航误差,在导弹看来,目标最多偏离发现位置12.5公里,而我们的弹载雷达搜索模式时无线电圆锥在地面的投影半径超过300公里,精描模式时无线电圆锥投影半径也有五十公里,在这种情况下,对方的航母是跑不了的。”
对于这种观点,李总从心里还是赞同的,因为对手实在太过强大,导弹要尽量减少对外界的依赖,要尽量依靠自己独立完成打击,要避免体系作战时体系遭到对方破坏而导致作战节点战斗效能严重下降甚至不能作战的问题。
他们讨论导弹的风洞试验和研发周期,李总说道:“由于没有二十马赫的超高声速风洞,所以我们只能做直接飞行的缩比试验,按我的估计,我们大概需要做五十次的缩比试验,方能最终将导弹放大到正常尺度,这个缩比试验、试验数据分析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江伟说道:“如果全采用缩比试验的方法,工作量大,导弹研发周期长,这五十次缩比试验,我建议中间间歇穿插着超级计算机模拟试验,这样可以省去中间大概十五次的实体缩比试验,可以大大节约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李总说道:“飞天集团拥有超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计算机模拟试验我支持,不过无论再怎么抢进度,像这样一种完全领先对手一代的新型导弹,研发周期至少要在四年以上,尽管所有的核心技术目前已有相应基础。”
江伟说道:“由于目前所有的核心技术已有相应基础,并非白纸一张,所以研发周期两年半就够了。”
李总反对,说道:“咱们项目组虽然科研人员众多,最顶尖的却只有你一个,我也只能是辅助你,你定这样的研发周期,是建立在你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周末无休的基础上,你虽然年轻,但是切不可以过度劳累、损害你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这种导弹,如果那样,咱们发展这型导弹的代价就太过沉重了。”
江伟说道:“我还年轻,精神体力状态非常好,这种工作强度我不感觉劳累。”
李总坚持,说道:“不行,长期过度劳累损害身体健康,对飞天集团来说,数量稀少的最顶尖的科研人员过度劳累导致牺牲的教训非常深刻,所以张总经理叮嘱我监督你,你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许超过十个小时,周末必须至少休息一天,张总经理强调,飞天集团需要的是你非凡的天赋、创造力和领悟力,不是你的辛劳。”
江伟说道:“对手已经领先,情况紧急,不辛劳不行。”
李总说道:“情况虽然紧急,对手却也不至于立即打上门来,就是立即打上门来,我们也不用怕,因为我们现在也并非两手空空、手无寸铁;对于导弹的研发周期,张总经理要求快,但是他特意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就是怕你不顾休息,太过辛劳。”
江伟心头沉甸甸,虽感激却也无奈,只好说道:“我遵从张总经理的规定。”
整个项目组就这样在江伟和李总的带领下,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旖旎前行;江伟天赋非凡,颖悟绝伦,李总持重沉稳,老成泰然,飞天集团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又极好,优秀的科研人员众多,尽管前行的道路上障碍重重又重重,项目研发却进展神速,很快驶入了快车道。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