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看到的第一篇公众号推文,是篇如何让你实现年薪百万的文章,内容干脆,诱惑力极大,在这个到处都要用上钱的时代,看病难、吃药难,俨然衍生出赚钱难的问题,平常的工资再也无法满足我们去社会的黑洞,若是不想过早的被卷进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黑洞中,拥有一技之长傍身,成了越来越多新上市公司的主打产品。
就拿简单的文字来说,曾经的文人雅士用它来陶冶情操,爱国志士用它来救国救民,传道受业解惑,现在呢?开篇三行说得再如何天花乱坠,比密西西比河还料峭,下文都是某某产品的连接,或是某产品的创始人创办经历,肃然将文字本身的魅力披上了一袭华丽的袍子,上满却长满人见人挑的囊疮。
文字的创作,不再是小众群体的,在这个知识来之容易的时代,浓缩二字却显得异常稀珍,长篇大论的口水仗成了常态,人们不再崇拜唐诗宋词,调侃文学的诞生,让更多人的足以往其项背,从而彻底拉低了文字产出的质量。
我也是庸俗者之一,在自己的文字圈里,用自己的白话文去试图讲述一些惊世骇俗的道理,可惜词不达意,无法达到文人们掷地有声的写作水平。
羡慕那些一篇文章能有10+的量,可当我静下心来翻阅推敲后,愕然发现这些量极高的文章,从某些角度来说不过是包装精美的广告,我们不能去怪出版社将某某人的作品卖得如此高昂,在这个知识文字获取途径方便的时代,纸质版要是想要立足,不是书的内容,而是比电子书更唯美的外包装,以及让人望而生怯的标价。
初中时图书馆那本厚达600多页的英汉字典,是认知中最贵的一本书,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辅导作文横空出世,成功打败字典在这行的价格垄断,一跃成为最贵的书本,在有点眼界的时候,各类来不及标注为世界名著的作品,价格不受控制,几个年头蹭蹭地又刷新了书本费。
几年前,有朋友在聚会时捧着手机问我,现在还看吗?
我的回答斩钉截铁,看当然看,不过是不再去看那些网络上被人捧得热火朝天的网文,更多的是去追溯过往的挑选当中一些文集进行。说实在的,存于现阶段,就是作者赚打赏,读书体验沉迷于虚假带来的愉悦感。如果你去读《复活》,读《边城》还会有打赏的念头,请告诉我,我负责替作者收费。
赋予了文字第二春,白话文的发明让我们不必去研究每个汉字的不同解释,春节期间,父亲拿着‘徵’这个字来问我,是不是和李世民手下魏征的征是同一个字,说真的,我当时的答案是一知半解的,后来私底下才用百度验证了一遍。
徵和征本来是两个字,后来简化字运动中把他们统一为“征”这种写法。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太清除。可能是太多的人觉得仓颉造字的时候未能替后世的人考虑,他们在百忙之中连签字都会用一条线象形的带过,于是就派生出许多简易笔画的字来取代复杂的构造。。
写到这里,越来越觉文体脱离了主题,就好像现在的网文,堂而皇之的写了一大堆文艺腔,都是为了产品包装,我为了什么呢?答案我还在寻找,就像文字摸索出诗词歌赋,它需要时间,同样需要待贾者的出现吧。
3月16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时光如虹,静静等候》,“ ”看,聊人生,寻知己~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