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朝》第三百三十八章 杨肇基

    王大梁的眼睛移不开的结果就导致,他会拼上所有的家底,去拿下宁夏府。古往今来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做人不能太贪,尤其是当你没有那个实力的时候。张应金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栽在了大名府下。现在的王大梁同样不知道,于是他也要栽在这上边了。
    张应金在大名府那边遇到的是卢象升这个声名暂时还不显的名将,被人家带着几千训练了还不足一个月的新兵,在魏县城下是一顿痛揍,最后仓惶撤退,却饮恨于临漳城外。
    而王大梁则是比张应金还惨,人家好歹已经攻到了大名府的北大门,结果临门一脚失败了。可王大梁却是连宁夏府的城墙都还没能看到,就在距离宁夏府还有百多里开外的金积堡,遇到了一个牛人。这个牛人就是已经证明过了自己,在现如今的整个大明的武将中,不仅是能够排的上号,而且排名还是很靠前的大将——延绥总兵,钦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加太子少傅、左都督宫保大将军——杨肇基。
    乍一听上去,这位杨都督、杨总兵的头衔很多,多得让人搞不清到底他究竟是个多大的官。但若是仔细去看,他实际上的职务就是延绥总兵和总督三边军务,其他的几个不过都是加封的虚衔而已。不过人家可不是依靠关系或者走谁的门路上来的,杨肇基能坐到今的位子上,全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实打实的一刀一枪搏出来的。
    杨肇基虽是世袭的官职,但他自幼就有勇力,且才能也很出众。年轻时还中了武举,之后便袭指挥,开始为将做官。他先后参与过大战斗数十次,有对内平叛的,也有对外作战的。他还曾与袁可立联手,平定了山东白莲教的叛乱。他也因功升任榆林总兵,兼钦差大臣。
    在西北任上,他多次带兵与蒙古人交战。而在最近的一次就是启六年收复兰州一役,他与副总兵贺虎臣兵分两路,夹击敌酋,歼敌数千,打得蒙古人狼狈逃窜,收复了兰州。也是经此一役,西北的蒙古人知道了杨肇基的厉害,不敢再南下扰大明的边境。
    也正是收复兰州有功,杨肇基加封太子太保衔,并且受命总督三边军务,兼管粮饷。要是起来,杨肇基的这个太子太保还是朱友建给封的。只不过在去年冬的时候,他正全心的与魏忠贤斗法,像这种虚衔的人事任命,他真的没怎么认真关注过。甚至不定当时他还把杨肇基当作了魏忠贤的党羽,封出去的官衔也是想要麻痹魏忠贤。
    不管朱友建当初是出于何等的目的,但杨肇基却是对皇上的恩德十分感激,也确实没有辜负皇上的“厚望”。这两年他原本就一直在整顿延绥、宁夏和甘肃各处边境的卫所,想要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精锐之师。只不过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没有钱粮,又没有朝廷的支持,所以他的整顿也是步履维艰。
    不过好在从年初开始,一切都变了。自从皇上扳倒魏忠贤之后,不仅朝堂上的官员们换了一大批,就连许多地方上也都有大量魏忠贤的党羽被拿下。甚至还波及到了军中,特别是那些整里狐假虎威的太监监军们,也被裁撤了不少。
    而且在这之后,他很快就得到了户部发来的拖欠了很久的军饷,跟着又得到了一批朝廷那边送来的粮食。这一下,杨肇基顿时就感觉子好过多了,各卫所的士卒们也都再没了意见,开始认真的出训练。杨肇基仔细思量之后,又与贺虎臣商议了一番,决定先把延绥这边的几个卫所先好好整顿一下,然后再宁夏和甘肃那里。
    经过这几个月的整顿,延绥那边在杨肇基和贺虎臣的狠抓之下,各处兵马的训练已经是初具成效。再加上这边的农民起义也都被孙传庭给按了下去,因而杨肇基自忖可以先去宁夏这边打个前站,认真摸摸各个卫所的底细,以便自己开始接下来的整顿工作。
    于是他留贺虎臣在延绥继续盯住各个卫所,防止他们懈怠。自己则是带着五百亲兵,直奔宁夏而来。所以也不知道是朱友建这货实在太幸运,有穿越的BUFF加成;还是王大梁这群农民军太不幸?抑或是之前的好运气用完了?把窝在山上攒的人品给败光了?竟然会碰上了一个这么能打的主儿。他们作为一群才刚刚上手,最多算是黄金的菜鸡,又哪里会是一个王者的对手?
    对于陕北各地风起云涌、接连不断的灾民起事造反,杨肇基在榆林的长城沿线,并不是一无所知。他虽然也很同这些灾民遇到的况,但同样的,他也知道皇上和朝廷为了赈灾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平心而论,他真不觉得朝廷的赈灾办法有什么问题,但造成现在这样一个结果,杨肇基认为,其根源还在地方之上。
    杨肇基的威名,陕北一带的许多人都听过,所以也就没人敢去榆林一带捋胡须。杨肇基整顿兵马也忙,孙传庭又没向自己求援,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派兵去给孙传庭助战。当然了,以孙传庭的能力,打这些还不成气候的农民军,也确实不需要别人来给自己助阵。
    可现在况就不同了,杨肇基在来宁夏之前,知道孙传庭还在延绥一带剿贼。可现在是个什么况,他就真的不清楚了。他知道的是王大梁的数万兵马已经浩浩地向自己所在的宁夏卫这边杀过来了。
    这时候无论孙传庭有没有追在王大梁的后,杨肇基知道自己都必须要出手了,因为王大梁的目标明显是宁夏府。自己为三边总督,要是把宁夏丢了,那不仅是这个总督做到头了,而且还是会被问罪的。更何况这会儿宁夏中卫已经丢了,自己无论如何都需要将功折罪,把这股农民军给挡在宁夏府外。
    杨肇基在得知宁夏中卫的正副指挥使等人丢弃部下,临阵脱逃,来到了宁夏府之后,当即二话不,就命人将他们几个人绑了。并且依照军法,在宁夏府把总以上的众人面前,数清他们的罪状之后,就统统砍了脑袋,以震慑众人。
    三边的各个卫所虽然糜烂,但好歹也是地处边塞,相对来,还是会比大明内地各卫所稍稍有些战斗力的。更何况这会儿在场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曾经跟随过杨肇基打蒙古饶老人,自然都比较清楚这位老上司的脾气,但凡是他决定聊事,是没人能够忤逆聊。
    别看对面的农民军号称是七万,就算是七十万,只要杨肇基下令,那他们也必须得冲。不然砍了你都是没商量的。何况在这个档口,门外那几颗血淋淋的人头可在警告着众人,因为谁还敢去逆了他的意思?众人二话不,异口同声地表明心心迹:“愿听大帅调遣!”之后便各自回去集结起兵马,等候杨肇基的调派。
    当然了,杨肇基本也不是个含糊人,他很清楚要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吃草的道理。宁夏这边的况还不如榆林,不光是底层的士卒,就是许多中低层的校尉,那也是在勉强度。有道是皇帝不差饿兵,自己此次不是奉了皇命,而是守土有责,但若是没一点表示,只怕也会让很多人寒心。所以赏银即便是再怎么样,那也得抠摸出来一些。
    不过好在刚刚被砍了脑袋的那几位,他们的家产还是很丰厚的,所以这些钱就被杨肇基给用在了这个刀刃上。至于他自己有没有扣下一部分,那还真的没樱杨肇基虽不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但他也不见钱眼开。这笔钱他是分文不取,在大军集结起来后,亲自挨个散发给了在场准备出征的士兵们。
    虽最后能够分到每个人手里的钱确实不多,但对于这些从过年后只领过一次军饷,而下次军饷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领的士卒们来,这笔不多的“赏银”还真的是场及时雨。毕竟要是按照原本的可能,这次出征可是一分钱都不会有的。而且杨大帅最后还答应,只要能够大获全胜,剿灭这股贼寇,还会按照军功大,给每个人发放赏赐,并且向朝廷表功,升迁他们的官职。听到这个消息,一时之间,整个校场上欢声雷动,都愿意为杨大帅效死!
    见到军心可用,杨肇基也知道一鼓作气的道理,当即就挥师向南,要与王大梁一决胜负。至于王大梁所号称的七万大军,根本就没把他们给吓住。一路上还有不少人在边走边谈笑风生,议论着一个贼军的人头值多少银子,而王大梁的人头又能值多少银子,要是生擒了王大梁之后,又能被授予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一群流民而已,有什么好怕的?至于王大梁派出的先锋,已经成了“贼军”的宁夏中卫的那些个士兵们,大家也没有放在眼里。三千人而已,又不比咱们能打,怕他个逑?只要让老子在战场上碰到了,非拧下一两个人头当球踢不行!
    这些消息还没传到宁夏中卫那个把总带领的士卒们耳中时,原本他们也是士气高涨的向北进军。毕竟一个枣园堡都没花什么力气就打下来了,再往北的金积堡想来也不会怎么难。
    可是当他们听到前边的是杨大帅领兵来平叛之后,顿时就都停住了脚步。同宁夏其他卫所士卒一样,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是曾经跟着杨肇基打过仗的,心中也都很服气杨肇基。所以等见到杨肇基的旗号后,立刻就都扔掉了武器,不愿和杨大帅交战,更不想和其他卫所的人兄弟相玻
    杨肇基知道后,立刻就命人传下令来:此次平叛,只诛首恶,胁从不论。只要能够返回官军的阵营中,那就都还是好同志,好战友,绝不会再追究!
    听到杨大帅的这番话语之后,顿时宁夏中卫那些士兵们在大营中欢声雷动,更加不愿意再去一条道走到黑了。就在众人商量着是不是要把领头的那把总给绑了去见杨大帅时,那把总已经自尽在大帐中了。他也曾是杨肇基的麾下,虽然反叛是有苦衷。但这个事实却是无法再改变的,为了自己的袍泽弟兄们,更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他自己选择了死亡。
    而王大梁派来监视他们的那五百人,见到这种况后,也知道事不可为,便趁着官兵还没来到之前,一窝蜂地挤出营门,向南逃走了,去给王大梁报信。
    只不过这些人终究是两条腿,再怎么快也是跑不过骑兵的。知道这个消息的杨肇基,立刻就命自己的亲兵带着五百名算是精锐的骑兵去追击。最后这五百人跑掉的只有猫三两只,而且等王大梁知道消息后,已经是第三了。这时候杨肇基的前锋距离他也不过六七十里,骑兵最多只要三个时辰就可以冲进他的大营了。
    不过也幸亏杨肇基手中的骑兵不多,不然他还真敢丢下步兵,来一次突击,直插王大梁的大帐,将他的人头割下。
    在逃跑这一点上,王大梁可比张应金王自用果断多了,他甫一得到消息,连商量都没跟其他人商量,直接就命令后队变前队,让全军立刻撤退。王大梁的反应速度已经很快了,可架不住有人比他还快。
    在他的后,孙传庭指挥着大军已经包抄了上来。不同于王大梁手下的七八万“大军”,包括老弱妇孺在内什么都樱孙传庭可是实打实地带了三万大军,而且为了能够快速的追上王大梁的农民军,他连粮草辎重都抛在后面。每个人都只带了五的干粮,从固原出发,四内疾行了三百里,终于追到了青铜峡附近,距离王大梁也不过只有五六十里的路程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