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仕容传记》第324章 菩萨行(6)

    作人就要老老实实,尽一份心力,能帮到多少就帮多少,如此而已,不敢说度众生。
    我有很多徒弟,哪一个被我度了?真是“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
    佛菩萨是不畏生死的,大乘菩萨要悲智双运。
    你光知道放下万缘,那是消极的,要积极地入世来救人,“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盘”,才是菩萨道,所以菩萨也就是自寻烦恼的人,这要大勇气,大忍辱。
    “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刚才讲过,研究净土的一定要注意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个大愿,光知道念佛是依赖的行为,好像念了佛,佛就会来救你。
    这也是贪便宜心理,如果我是佛才不来救你,你太没出息了。
    你能学到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的愿力,那当然往生。
    虽然这么说,一般人又不肯去研究阿弥陀佛的发愿,又认为念阿弥陀佛是愚夫愚妇做的事,结果自己搞得一事无成。
    我碰到这样的人就不耐烦,你要嘛就老实念佛,要嘛就下功夫研究,能做到任何一样,都是可以成功的。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大乘的菩萨行是智慧的成就,不是迷信崇拜,迷信崇拜只是培养智慧的资粮。
    正信与迷信有时不容易分别,迷信有广义和狭义的,对一切理不透彻的事都相信,是广义的迷信;不论是宗教的,或者入世的学问,你还不透彻理解,就相信了,就是迷信。
    狭义的迷信是对某一种神,某一种主宰,盲目的崇拜。所谓正信,是把一切理弄透彻了,真正的觉悟了。
    修行是求正信的智慧,这样的大智慧像是一把宝剑,能断一切烦恼,能破一切迷惑。
    人最大的烦恼是生死问题,生命怎么来怎么去?究竟有无前生来世?烦恼不是痛苦,而是困扰你的。
    大乘菩萨修行为的是“以智慧剑,破烦恼贼”,而修行的次序是“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
    “出阴界入”这里包含了很多佛学的东西。阴是受、想、行、识等。我重复再说一次,我们肉体就是这四大组合而成。受包含了各种感受,譬如冷暖、喜怒哀乐。
    想是思想。行是生命的动能,譬如说我们不能任意停止血液循环,不能让地球倒着转。
    说得好听是动能,不好听就是业力,业是行阴的表现。而一切的根本在识阴,心意识的作用。
    要跳出五阴是很难的,单单解脱身体的感觉,就很困难。生起病来,发烧、咳嗽,都是受阴,你想不咳嗽,它不听你的,这股动力你停止不了。
    真修行人,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就可以跳出五阴。
    佛学所谓的十二入,是十二根尘。外在的因素是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六尘,它们透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进入我们身心,合起来就是十二入,十二根尘。
    所谓十八界,就是上述的六根与六尘相对,生起六识,各有一界限,因此三六合起来共有十八,就叫作十八界,前面也说过。
    真修行人,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不但可以跳出五阴,还可以跳出十二入、十八界。这才是真正成就了。成就了之后,才能挑负起解救一切众生重担的勇气和决心,才能解决众生的烦恼痛苦,正是所谓一肩挑起天下众生的烦恼。
    ,,
    全文,txt下载,全集txt下载,请记住138看书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