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入到大秦国的军队,虽然依旧是节节胜利,就如同从前一样,华夏国依旧延续着他们无往不利的攻击态势,可是相比于从前他们的闪电战,推进的速度已经缓慢了很多。
不是土豪金不想快速的推进,而是秦国尚武的风格,让他们的前进无法一路坦途。
面对其他国家的战斗的时候,几乎都会看到有士卒在吃了败仗之后落荒而逃的场景,可是秦国,真的是即使战斗到了只剩下一兵一卒了,也要顽抗到底。偶尔在战场上看到有逃兵的,那也是其他几个国家增援过来的人马。华夏国几个出名的战部几乎都在秦国次第登场了,除了深入到了逐乱国度的吕布和赵云率领的战部之外,其他的战部都投入到了攻击秦国的战斗中。每个有眼光的军事家都看出来了,华夏国在和秦国的大战中已经是倾尽了全力,至于他们为什么如此的玩命,众人就不清楚了。
同时,在秦国联军的战场上,也不缺少人才,既然几个知名的战部都在秦国登场,那说明他们在与汉国的边境上,只剩下了一些新兵营在驻守,于是建议汉国和仍旧在汉国驻守的隋国军队,马上出兵攻打华夏国的消息如同雪花一样的飘向了汉国的都城。
汉皇对于这些建议当然不敢不重视,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同时也把作为隋国协助汉国防御的贺若弼也请到了皇城中,询问众人的意见。
在汉皇将话题丢给了自己的那些大臣之后,朝堂上顿时热闹了起来,主战和主攻的双方人吵得面红耳赤。汉皇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最终还是主战方占据了上风,毕竟现在华夏国知名的战部都在秦国露脸了,在和他们相邻的边防线上,已经没有他们非常了解的重量级战部了。看到手下人已经讨论出来了一个雏形,汉皇才将视线放到了贺若弼的身上。
“贺将军,您意下如何呢?”
毕竟从名义上说,贺若弼是来到汉国帮忙的,汉皇对于他还算是比较客气。只是在等到讨论接近尾声了,汉皇才想起来征求贺若弼的意见,这让这个老将军心里颇有几分不爽:
“反正我就是帮忙驻守边境的,不会主动攻击出去,我们的任务就是防守。是攻是守都是你们的事情。”
贺若弼完全保持了中立,不过汉国的那些朝臣们并没有听出贺若弼话里推卸责任的意思。反而有人主张,凭借大隋国的兵力完全可以抵挡华夏国短时间的攻击,这就让汉国的军队可以放心大胆的杀出去。
汉国可不缺少大将,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是当世不二的英雄。很快,纠集了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边陲。他们的目的就是一鼓作气将华夏国彻底打败。趁着华夏国在秦国和其他几国联军打得火热的时候,尽量多的捞到好处。
想法是好的,但是当战争真正打响之后,汉国才尝到了苦头,战斗刚刚打响,华夏国故伎重演,退兵百里示弱。汉国军队可不会犯之前大周国军队出现的错误,当彻底排查了他们占领的地方并没有华夏国士兵的影子之后才开始缓慢的向前推进。
可是,在华夏国主动退出了百里之后,接下来对于汉国的抵抗,让汉国士卒叫苦不迭。自认为百万军队绝对是他们的优势了,可是真的动起手来,他们发现华夏国不只是占据着地利上的优势,就是在兵力上也丝毫不比汉国差。每个在汉国的士兵心中都带着同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华夏国到底有多少兵。
其实也不是华夏国有多少兵,而是在华夏国让出来的大部分空间中的土地,都是原来属于春秋战国的。现在春秋战国已经完全并入到了华夏国的版图了,原本那些春秋战国的将领和士兵原封不动的都派到了战场的前线。
那可是整整的一国军队啊,虽然在战斗力上原来春秋战国的战部不如华夏国强悍,但是毕竟数量上在那里呢。而且还有华夏国的新兵营在协助着。华夏国的新兵营区别于其他国家那种抓到军队中强制征兵的新兵,他们可都死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之后才被送入到战场中的。
自从华夏国刚刚立国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军备体系。作战的主力当然是王牌战部,在王牌战部之后就是新兵营,而成为真正的新兵营之前,这些士兵还要在预备役中接受训练。不要以为刚刚加入华夏国军营的新兵蛋子就可以成为新兵营的成员,只有在预备役中表现不错的人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士兵。
有些士兵年纪大一些了,不适合继续在战场上征战了,他们就会加入到预备役中,将他们在战场上的经验介绍给那些新兵们。
仅仅有新兵营和预备役还不够,在华夏国还有着一个特殊的兵种,那就是地方治安队。这些人只是否则维持各个地方的安全,但是表现优异的同样会加入到军营中。
在这种体制下,有多个渠道在源源不断的向军营中输送血液,而且进入到军营中的“新兵”就已经是带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了。这样的新兵营就是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正规军和王牌军,恐怕都丝毫不会逊色。
就算汉国名将辈出,就算他们兵多将广,面对着占据地理上绝对优势的华夏国士兵,也只能是叫苦不迭,陷入到了苦战中。不过在他们心中还抱着一丝的侥幸,那就是一旦华夏国的防线被彻底攻克华夏国的失败将是摧枯拉朽一样的溃败,因为在他们陷入战争泥潭的同时,华夏国在秦国也同样是陷入在战争泥潭中无法自拔。这种信念支撑着在战场上的将士憋住了一口气。然而忽然一个告急书信传到了边境上,让他们最后的这个信念也轰然倒塌:华夏国有一队士兵冲过汉国的防线,正在以跑马圈地的速度向京师疾奔,京师告急!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