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占郴凝如》第119章 百般阿谀只为利

    和凝如想的一样,马贵妃的话才说完,随即转身看向炀帝,以诚恳至极的态度向他讨要寻找齐鲁恒的主动权。
    请示道:“圣上,方才皇后娘娘说伺候好您是臣妾的本分,既然如此,臣妾请您下旨,便让兄长带着您的口谕到国中寻找这名花匠,也好为皇上分忧。”
    就官职而言,马言虽是尚书省右仆射,但却未必能调动国中各地的官府衙门为他寻人。若真想达成贵妃请愿的事项,必定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本属于朝廷的衙门为他所用。
    马贵妃虽然久居神功,但这点朝堂分工的判断力还是有的。而此刻,她主动请缨,向圣上挣来这件得不偿失的差事,表面上看是为炀帝分忧,实际则是为了拿到寻人的主动权,以此赶在圣上见到花匠之前将他了解了,以此换来凝如“欺君”的罪名。
    炀帝对后宫争夺不以为然,是而对马贵妃这样的心思并不在意。但一旁的凝如和萧皇后却早已洞悉了她的意思。
    萧皇后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马贵妃落井下石,凝如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想要保住性命,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便是将找寻齐鲁恒的差事接下来。
    未等萧皇后说话,凝如直接开了口。
    “圣上,马贵妃有所不知。这位名叫齐鲁恒的师傅虽是坊间的寻常工匠,但脾气却是读过书的士族大夫都要刚强。当年,请齐鲁恒进宫的太守便是因为太过傲慢,将他关押在牢狱中,这才激得齐师傅将宅院里所有的牡丹种株烧得精光,而后归隐山林。按照马大人的身份地位,倾全国官府之力打听到齐鲁恒师傅的下落并不难,真正难的却是如何再请他出山。
    上次被官府关押的印记恐怕还未在齐师傅的脑海中消散,若是马大人也以官府的名义强行将他拉来,齐师傅再烧的,恐怕就就不是牡丹那么简单了。”
    凝如的话循序渐进,有理有据,萧皇后觉得甚是满意。但不甘心的马贵妃却不以为然。
    她冷笑道:“这是什么道理?一个懂些淫巧奇技的工匠性格古怪,官府便要迁就着他,如此,我大隋官府的脸面何在,天子的威严何在?”
    萧皇后反驳道:“诚然齐鲁恒只是个寻常的坊间技师,但他懂得栽种牡丹,就冲着一点,官府便不能随便缉拿他。不然,种植楼台牡丹的技艺失传,圣上赏不了花,谁又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诚然,萧皇后的理由实在牵强,马贵妃脑子轻而易举便想到了反驳之词。
    “一个花匠罢了,皇后这么上纲上线未免过火了吧。”
    萧皇后冷笑道:“若只是为了一个寻常的花匠,实在没必要兴师动众。但齐鲁恒操持的可是圣上最喜欢的牡丹花,圣上想看‘楼台牡丹’的兴致正浓厚,满足不了圣上的喜好,这个罪责谁又担得起?”
    后宫中,圣上的喜好比天都大,皇后把它抬出来坐镇,谁又敢说个“不”字?
    伶牙俐齿的马贵妃被萧皇后冠冕堂皇的理由镇住,气喘吁吁地站在原地,便是胸口不甘的怒火熊熊燃烧,也不敢多说一句。
    炀帝见这两人从方才开始就争吵不休,头疼之余,索性不想调节,直接把“齐鲁恒”这个大难题抛给了凝如,让她帮着想想办法。
    “好了,既然这样,凝嫔觉得该如何才能将这个工匠请到宫中啊?”
    凝如窃喜有萧皇后相助,欠了欠身,结果炀帝的问话,将心中的法子说了出来。
    “凝如虽只上了几日的私塾,但夫子说的‘得其心,斯得民矣’的教诲却始终不曾忘记。对寻常百姓而言,天家的威望和官府的刑法足够让他们受命入宫,可对于齐恒鲁这样的世外高人来说,便是用刑鞭将他捆到大兴宫来,他也必然不肯将‘楼台牡丹’的技艺用起来。
    圣上喜爱牡丹,自然对这难得的景象十分期待。与其火急火燎的将人捆来无所用处,不如花些心思找个能人,将齐鲁恒的心收了,这样一来,别说一株‘楼台牡丹’了,便是让他将这宫里所有的牡丹都假借一遍,他也定然心悦诚服地从命。”
    在国家大事上,炀帝并不是个有耐心的人,但在个人的兴致上,他却是个宁缺毋滥的人。在他看来,牡丹要赏,必定要赏最好的品种,凝如的话说到他的心坎上,他忍不住点点头,紧跟着询问话中所谓的“能人”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凝嫔说的在理,只是,这个能人朕该上哪里去找呢?”
    凝如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将早就想好的人选顺口说了出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称作世外高人的大多桀骜不驯,不媚世俗。想收齐鲁恒的心,派去的人首要的品质便是没有官场的气息。若能找到新近赋闲在家,却又懂得花草情趣的人去劝说,不但没有官场气息左右,还能兴趣相投,便是在清高无视规矩的人,定然也能倾心相交,心甘情愿地跟他入宫。”
    炀帝仔细听完凝如的话,觉得她的道理与平日那些国君为上的说法颇有不同,但似乎更是对症,便点了头应下了接下了她的话。
    “如此说来,也有些道理。朝中,喜欢山水花草的人倒是不少,不过眼下赋闲在家的约莫也只有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了。杨林,你一会儿便带着真的旨意到李府找到李世民,让他明日便着手寻找齐鲁恒。若能找到,朕必定有重赏。”
    在一旁静默站了许久杨林听完炀帝这话,心中不禁窃喜。从清晨到现在,杨林听着萧皇后与马贵妃的对话,自然明白她们争夺的是什么。
    便是后来话题全落在寻找齐鲁恒这件事上,实际牵扯的还是圣上对凝如的宠幸。
    宫里的你正我夺杨林见多了,若在平日他必定要知趣地调节一番,借此为圣上分忧。可今日,萧皇后才出现,便将凝如拉入自己的阵营。杨林一下没了出声的勇气和理由。
    作为知情人,杨林见凝如被刁难自然会出口相帮,但长久以来,他都努力在萧皇后和马贵妃之间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若杨林偏袒了凝如,他势必会被看做萧皇后阵营里的人,平衡被打破,且不说马贵妃是否会对他下毒手,单是今后在宫中的行事,都也会因此艰难许多。
    见炀帝发话,双方争辩终于有了结果,杨林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中畅快了许多。
    他大声地应了声“是!”,领着皇命,转身便往宫门口飞奔而去。
    凝如见圣上真的朝着自己牵引的方向想到了李世民,心中自然也同杨林一样高兴。马贵妃再次失手,脸色自然难看至极。
    萧皇后觉得今日这场“胜仗”全是托了凝如的福,心中窃喜之余,更觉得将凝如收入麾下这件事实在做得妥帖。
    炀帝被妃嫔们扰了两个多时辰,回过神来,肚子不觉有些饿了。晌午的阳光悠悠仙居院的庭院里,炀帝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打算到大兴宫找点吃的。
    “春来,传膳大兴宫。”
    马贵妃输了上半场,实在不想再失守。见炀帝身子一动,机灵的马贵妃当即迎上去,将炀帝的手臂紧紧缠住。
    起初,炀帝还有些排斥,无奈马贵妃娇柔的胸口在他手上蹭得实在勤快,酥软袭来,炀帝的神色倒也变得享受起来。
    凝如不晓得圣上陪用个午膳有什么好争的,但周围的人却都对马贵妃的举动习以为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