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唐王朝李世民房玄龄》第368章 绝地反击【一】

    回到东宫,李建成神情沮丧地倒靠在椅子上,心里难过极了。这心情一不好,他就喜欢对着侍女们发怒,以泄心头之气。这不,他见那几个如花似玉的侍女走过来伺侯自己,全然没了往常的和颜悦色,而是阴沉张脸,无端地指着他们破口大骂。
    那些侍女见太子殿下凶得像头恶虎,吓得低头浑身直打哆嗦,不敢多说一句。李建成见侍女们如此惊惶不安,内心像得到某种满足,莫名地松快起来。他突然神经质般哈哈地大笑了两三声,然后冲着面色发白的侍女使劲一挥手,喝令她们退下。侍女们听到太子的命令,如获新生,赶忙向他施礼告退,逃也似的走开了。偌大的宫中,就只剩下太子一个人了。
    没过多久,李元吉、魏征他们走进了承乾殿。李建成见了四弟和魏征,精神稍微振作了点。他支起身坐正,然后请客人就坐,又重新把侍女唤来给他们上茶。于是,三人便相对而坐,慢慢地啜饮着清香扑鼻的好茶。不过,他们都心事重重,压根就没心情品茗谈茶道。
    彼此沉默了好一会儿,李元吉首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他把这次行动未遂怪在父皇身上,因而一开口就忿忿地数落起父皇的不是,说他言而无信,有意袒护李世民。魏征对此次失利也很懊丧,不过他并不像齐王那样一味地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是深刻地检讨自己这方的不足之处。他以为太子在这事上的确有些麻痹大意,没有及时请裴寂出面进一步坚定皇上废黜秦王的决定,从而让秦王府那边下手得逞。李建成听了魏征一席话,认为很有道理,后悔不已地责怪起自己来了,摆出副捶胸顿足的样子。魏征见状,赶紧拿话劝太子,安慰他说此计不成别寻他路,到时总能除掉秦王。
    李建成经魏征这么一番劝慰,情绪倒是稳定了不少。他沉默地抿了口茶,然后把眼睛转向魏征,问他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魏征想了想,方郑重其事地回答太子。他认为现在该做的就是修复因此事而与皇上所产生的裂缝,好让皇上一如既往地支持东宫。他建议太子马上前往寝宫觐见皇上,好好跟皇上交交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和信任;同时还得想方设法讨好尹德妃、张婕妤,好让她们继续在皇上耳边替太子说好话,并不断诋毁秦王。
    听了魏征这番话,李建成心里豁然亮堂起来,点头连声称好。他心里清楚,自己要想保住太子之位,就必须要有父皇这个坚实的后盾。所以,他应该马上把这件不愉快的事抛在脑后,想办法博取父皇的欢心,进一步取到父皇的信任与支持。这么一想,他心头的怨愤就立即消失了,心理也恢复到了常态。
    李元吉也觉得魏征这计策确实不错,不过他认为在争取父皇支持的同时,还得主动出击以震慑秦王府,最好是能寻得一妙计将李世民除掉。这建议也得到太子和魏征的响应,然而由于刚刚遭到失利,此时谁也未能想到良策,只好把这事往后推了。三人闲聊了阵之后,李元吉和魏征便向太子揖礼告辞。
    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比先前更加勤快地往父皇那儿跑,给父皇请安,同父皇一道商谈军政大事,对父皇的决策举双手赞成。这样一来,李渊就越发觉得太子才是自己最贴心的人,也是最适合继承江山社稷的人。于是,他比过去更喜欢太子,更加尽力支持东宫。与此同时,由于尹德妃、张婕妤她们不断地在李渊耳边说秦王的不是,甚至是恶意中伤,这使得李渊对李世民益发猜忌,甚至到了畏惧的地步。他担心李世民会像隋炀帝杨广一样,为了夺取皇权而杀害兄弟,甚至是自己。想到这,他不寒而栗,同时也迫切感到除掉这个野心家对自己、对太子、对大唐社稷有多么重要。
    到这时候,李渊就开始后悔当初不该听陈叔达的劝,从而错过废黜秦王铲除秦王府这股异己势力的绝好机会。然而,事已至此,后悔也无济于事,现在他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进一步消弱秦王府的实力,同时继续加强东宫的力量。只有东宫的势力强过秦王府,李世民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老老实实做他的亲王,不会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有觊觎之心。由此可见,打击秦王府才是保住太子和自己的最好办法。其实这一点,老谋深算的李渊早就想到了,而且也一直在按照既定的策略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李世民的权力,特别是兵权的确受到一定程度的消弱。不过在李渊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他的势力依旧强过了东宫,对太子依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他认为自己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继续打压秦王府,最好将李世民的兵权彻底解除掉。
    经过一番细思量,李渊终于定下了扶持太子遏制秦王的策略。于是,从那时起,他一方面让太子更大程度地参与朝政,在群臣中树立储君的威信,另一方面又命齐王李元吉统军抵御突厥,而将善战的秦王李世民闲置于京师,不给他带兵打仗的机会。李世民政治嗅觉十分灵敏,他很快就从父皇一系列异常的举动中感到自己正一步步陷入被孤立的窘境中,形势正朝着对自己不利的方向快速发展。他心里清楚,父皇已经完全站在太子一边,明摆着要与东宫一道对付自己。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内心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惶与紧张,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尽快采取反制措施,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用不了多久,秦王府就会被日益紧逼的东宫所剿灭,到时自己肯定会被父皇废黜,流放千里之外,甚至很有可能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处死。
    面对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形,李世民不免忧心忡忡,愁云满面。他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便日夜召集高士廉、长孙无忌、秦叔宝、侯君集、尉迟敬德等心腹爱将们商讨对策。高士廉、长孙无忌他们也感到形势异常严峻,他们认识到东宫与秦王府已经到了决一死战的时候,为了自保,就必须不择手段铲除东宫。因此,他们一个个恳求秦王不要顾念兄弟之情,立即起兵诛杀太子和齐王。李世民心里也明白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太子他们一死,自己不仅彻底摆脱了危机,而且能够顺理成章地入主东宫,成为大唐皇位的继承人。可他也知道,这举兵诛杀兄弟实属谋逆行径,必会为天下人所指责所诋毁。就算到时他能成功地杀掉太子和齐王,入主东宫,进而登上九五之尊,也难服天下人,更成不了一代明君。基于这种考虑,他像往日一样拒绝了众人的建议。
    秦王的固执令高士廉、长孙无忌他们感到气恼而又无可奈何,他们知道秦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取这种极端方式来干掉东宫。因此,他们似乎什么也不用做,只须静静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李世民的心态跟僚属们几乎如出一辙,他知道再跟高士廉、长孙无忌他们谈论这个问题,结果拿出来的也就是那个自己不能接受的办法。与其如此,倒不如什么也不做,只管窝在府内读书习字,一边静静等待着上天的旨意。他想若有天命,上天当赐良机助自己。
    时光在这种静静的等待中飞快地流逝着,转眼就到了炎热的夏季。李渊本打算率众前往仁智宫避署,可就在这时,突厥郁射设率数万铁骑围攻乌城。李渊一听突厥犯边,便是又惊又怒。他恨颉利这畜生言而无信,屡次与自己城下结盟又屡次翻脸不认帐,命军入侵大唐的疆土。这不,不久前花了那么多金银财宝与颉利和好,没想这会儿他又命郁射设引兵攻乌城。哼,难道我堂堂大唐就这么好欺负吗?李渊忍不住握紧拳头狠狠地砸了下龙案,满脸都是怒气。接着,他又目光威严地注视着肃立于殿中的文臣武将,用抑制不住怒火的声音问群臣当如何击退突厥贼寇。
    众臣看到皇上愤怒了,心里反倒踏实了许多。他们知道这样一来,皇上就会派最强的军队前往乌城重创猖狂的突厥铁骑,好好教训一下目中无人的颉利老贼。这不仅可以让边境得到安宁,也好让大唐将士们扬眉吐气。要知道,自打扫灭了中原群雄之后,突厥便是大唐最强大的敌人。然而在无数次的较量中,大唐军队多以失败告终,这令唐军将士深感羞愧,人人有种抬不起头挺不直腰杆的羞耻感。也是,堂堂中原大邦岂能败在蛮夷小国手下!
    因此,这会儿群臣们看到皇上如此有血性,不由得亢奋起来,尤其是那些武将,他们更渴望皇上能倾举国之力与突厥决一死战。他们听到皇上向自己征询对应之策,便彼此交头私议,大殿上空响起一阵嗡嗡声。他们以为过去多以秦王率军出征,皇上心中最佳人选理应是秦王。故而,一阵商议之后,萧瑀、封德彝等人就举荐秦王为元帅率军征伐突厥。众人多以为此事不会有异议,皇上当很快下旨命秦王出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