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唐王朝李世民房玄龄》第366章 出巡洛阳【四】

    魏征这一想法正好与李建成不谋而合,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魏征的建议,决定明日朝议时力谏父皇以谋反罪诛杀张亮。对此,李元吉也无异议,他想只要父皇肯以谋反罪治张亮,那作为指使张亮前往洛阳的秦王就摆脱不了干系,到时再拉拢朝中大臣劝父皇废黜秦王,剥夺他手中的权力,进而寻机杀掉他。他以为手中有张亮这张王牌,此事必成,因而心情十分畅快。他高举酒杯,不停地与大哥和魏征等东宫之人痛饮,直到烂醉如泥,才罢宴而去。
    次日早朝,李建成首先向父皇提出处治张亮之事。裴寂明白太子的意图,也清楚这是铲除秦王府势力的好机会。于是,他立即附和太子,向皇上提议严惩张亮这个逆贼。李渊平生最痛恨谋反之人,又加之张亮与秦王府有那层关系,自然不想轻易放过他。因此,他听过太子和裴寂的一番陈述之后,更加坚定了以谋反罪处治张亮的决心。沉吟会儿,他目光犀利地注视着跪在跟前的车骑将军张亮,然后声色俱厉地痛斥了他一顿,并准备以谋逆之罪诛杀他。
    听了皇上这番无端的指控,张亮脸色刷地变了,心头砰砰乱跳了阵,他清楚大祸即将临头。不过,他到底是位不怕死的将军,很快就镇定了下来。他向满脸怒容的皇上一拱手,振振有辞地替自己辩护。接着,萧瑀、陈叔达等人也走出班列,纷纷为张亮辩解,欲帮他洗脱罪名。李元吉、魏征他们自然不想让秦王府这帮人得逞,立即站出来与之针锋相对。由于有王保这个证人在场,在这场激烈的较量中,东宫明显占据了上风。这使得李世民心里气恼不已,却又拿不出什么办法来挽回败局。末了,他只好亲自出面替自己有心腹爱将求情,乞求父皇饶张亮不死。
    李渊看见李世民如此低声下气地替张亮求情,便越发怀疑张亮在洛阳所作所为受他指使。这样看来,真正想谋反的人是秦王,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想到这儿,李渊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当初隋文帝杨坚被儿子杨广所杀的情景,浑身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了下,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这种忧惧令李渊胸中生出一股强大的怒火,他毫不顾及秦王的面子,当着众臣狠狠地斥责了顿他。李世民认为父皇为了袒护东宫而故意迫害自己,心里很是不服,就忍不住气地反驳了几句。李渊见二儿子如此胆大,竟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顶撞自己,不由勃然大怒,抛出句废黜秦王之类的话,就拂袖离开了龙椅。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父皇会说出这么严厉的话,当下是又惊又气。他立在那儿,两眼愣愣地望着父皇离去的背影,一时间竟吐不出半个词儿。足足两分钟过后,他才回过神,带着丝怒气转身朝阴沉沉的殿外大踏步走去。李建成靠在椅背上,望着匆匆离去的二弟,从鼻子里冷哼了一声,脸上掠过丝幸灾乐祸的笑。此刻,他的心情出奇的好,因为他感觉到自己最强劲的对手很快就要完蛋了。他扭头瞟了眼一旁的四弟,看见他脸上也露出得意的笑,心里更加快活了。他忽地仰面哈哈一阵大笑,接着就一拍扶手从椅子里直弹了起来。李元吉、魏征等东宫之人见状,也纷纷起身跟着太子出了太极殿。
    回到秦王府,李世民余怒未消,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生闷气。他真想不通自己替父皇打下了大半江山,结果竟然落到这种即将被废黜的地步。此时,他心里对父皇生出了一股怨愤之情,甚是不满,潜意识里冒出反叛的念想。他静静地靠在椅背上,沉思默然着,面色十分凝重。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见秦王这般情景,知道他在为早朝之事而生气,而忧虑。说实话,他们也替秦王叫屈,人人心中愤愤不平。不过,他们看见秦王不吭声,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承乾殿内一片静寂,气氛颇为凝重。众人彼此相视,用眼睛交流了会儿,然后又把目光齐刷刷地对准低头沉默的秦王。良久,李世民方抬眼望了望坐在自己面前的心腹,用低缓的声音与高士廉他们商量对策。应该说,这是李世民有生以来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还有什么事比将要遭受废黜更可怕呢?
    高士廉听了秦王的话,一时半会默然不语。长孙无忌也默不作声,只微微蹙着眉头思索着。只有性急的侯君集忍不住开口说话了,他先是大胆说了通皇上的不是,紧接着建议秦王充分利用自己的势力逼皇上收回废黜之命,并将张亮将军救出来。此计算是不错,李世民也认为该到了跟父皇和东宫强硬的时候了,因此他赞成侯君集的想法,准备向父皇摊牌。说真的,这种时候明目张胆地跟掌控着军政大权的皇上干,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
    高士廉见秦王对侯君集轻轻点了点头,心头不由一怔,赶紧出言相劝。他认为这样做必定会益发惹怒皇上,到时非但救不出张将军,而且秦王也会被废掉。如此,秦王府就被皇上和东宫彻底击垮掉了。高士廉话音刚落,一直主张杀掉太子的长孙无忌站起来反对。他认为秦王当用强硬的态度对付皇上,逼他无罪释放张亮,并加封秦王。若皇上胆敢不听谏言,就起兵逼宫,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挽回局势。高士廉处事稳重,且满脑子忠君思想,当然不希望看到秦王做出忤逆皇上之事,落下千古骂名。因此,他力谏秦王不要冒险做这种身败名裂之事。可长孙无忌、侯君集他们却认为秦王当绝地反击。
    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李世民的耳边响起,而且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响亮。李世民置若罔闻般默然沉思着,对众人的争辩不置一词。好半天过后,他才把这事想了个明白,那颗冲动的心就渐渐地平静下来。他举手对争得面红脖子粗的长孙无忌摆摆手,然后趁大家安静时,宣布自己的决定。高士廉得知秦王最终采纳了自己的意见,那颗悬着的心砰地一声落地了,脸上露出丝欣慰的笑。接着,他又向秦王献上一计,自以为可令皇上回心转意。
    李世民听了高士廉这番话,紧锁的眉头一下子就舒展开来,对着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哈哈直笑,心情畅快了许多。笑罢,他又用轻松愉快的语调同高士廉他们商议着执行计策的具体事项。一番长谈过后,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李世民兴致很高,便于殿中设宴与众亲信开怀畅饮一番。
    午后,李世民驱车登门拜访陈叔达。陈叔达见秦王亲自前来,不免有些受宠若惊,恭敬有加地给秦王请坐上茶。李世民知陈叔达是个讲究礼节之儒士,也就客客气气地回了礼。两人分宾主坐定,然后一边品茗一边闲话。陈叔达清楚秦王无事不登三宝殿,此番屈尊前来必有要紧事。
    其实,不用多想,陈叔达也已猜到了秦王是为何事而来。为了不让秦王先开口提这事,他抿了口茶,便说起今日早朝之事,并问秦王是否想到金蝉脱壳之计。李世民微微一笑,呷了口清香扑鼻的绿茶,然后语气恳切地请陈叔达替自己求皇上开恩。陈叔达听了这话,一点也不吃惊,他料到秦王必出此言。他素来敬重秦王,暗地支持秦王取代太子,是秦王府不折不扣的中坚力量。他当然不希望看到秦王府因张亮之事遭受重创,更不想看到秦王被皇上废黜。正因如此,退朝之后,他独自坐在书房里寻思着拯救秦王府的办法。说来也巧,就在李世民跨进陈府之际,他心机一动,便寻得一计,心头一阵欣喜。
    这会儿,陈叔达听见秦王向自己讨计,就显得从容不迫,成竹在胸了。他先是跟秦王客套了番,然后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李世民知道陈叔达虽非父皇的宠臣,但凭他在朝中的威望以及非凡的口才,一定能够说服父皇放弃错误的决定。因此,他得知陈叔达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很是兴奋与喜悦,全然不顾亲王的尊贵,起身向陈叔达两手一抱施了个大礼。陈叔达哪敢承受,慌忙弯腰回礼,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李世民一把握住陈叔达的手,哈哈一笑,说了几句感激之类的话。接着,他又重新在椅子上坐下,与陈叔达促膝相谈,十分亲密。聊了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才起身向陈叔达告辞。
    送走秦王,陈叔达立即换了朝服出了府邸,驱车前往皇宫。他预计此时皇上尚在太极殿中批阅奏章,且身边无大臣相伴,这样自己便更好向皇上进谏了。果不出所料,他来到太极殿前,只见朱红色的殿门敞开着,门两旁站着形貌威武的待卫。他心中一喜,整了整衣冠,疾步朝殿内走进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