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官员则是更加匪夷所思,比如说一位叫做黄哲明的官员,他的官位并不高,一个山西地区的镇长,正八品,在如今这个时代,因为人口的增加,以及公民权利的上升,再加上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增加,原本是皇权不下县,而如今,皇权则必须要深入到这个国家的每一个部分,所以镇这个行政级别自然也就出现,黄哲明所管理的镇,名为长原镇,位于河中府,周围有一名山大川,为雷首山,在当地十分出名。
是一处道教的圣地,经常有道士往来穿梭,但那是在唐朝的时候,到了宋朝,雷首山上的道观已然破败,大多时候是流民居住在其中,而故事便发生在这个道观里面,这位镇长其实颇有才干,管理地方水平倒也不低,在他治理长原镇的五年时间里,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当地还开办了好几家乡村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
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长原镇身处内地,交通环境不是特别的好,想要引进资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黄哲明却做到了这一点,再加上山西乃是中国煤炭的产地中心,即便是在古代,也对煤炭多有记载,而长原镇,便有着许多的露天煤矿,开采煤矿,便是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长原镇上的居民,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有煤炭有着重要的关系,他们的工作都与煤炭有关。
做到了这样的业绩,按理来说黄哲明应该是一个好官,但千不该,万不该,便是这位官员,今后竟然入了宗教的道路,且还不是正规的宗教,而是斜教,其原因乃是因为黄哲明感觉自己很委屈,辛辛苦苦在基层工作了十几年的时间,但镇长似乎就是他的终点了,再往上,像是遇到了什么天花板一样。
而黄哲明本人,什么都好,但却是一个十足的官迷,对于做官有着很大的乐趣,所以他的心中很苦恼,总是希望能够借助什么力量去再向前一步,但是贿赂长官这种事情他又做不出来,毕竟对于百姓,他始终有着一份责任,他不敢去跟百姓要求,更不敢贪污受贿,这是他的底线,他不愿意去突破,可这年头,不给上司送礼,在这忙忙的下属之中,优秀的人如恒河之沙,不可计数,凭什么要人家不选别人,只选你呢?
所以黄哲明在自己的坚持之下,断送了向上的仕途,他也劝慰自己,这辈子能当到镇长,为这一阵两万百姓做事,已然是心满意足了,又何必再求其他的呢?但在他的心中,对于此事,始终是耿耿于怀,直到有一天,一位道士的出现,改变了黄哲明。
那是一位看上去便慈眉善目,让人心情开朗的老者,他穿着道教徒最普遍的衣服,玄门八卦,头戴通天冠,脚踩平地履,手中拿着一杆手杖,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刚开始他来到长原镇的时候,黄哲明并没有搭理他,在如今这世道,道人和尚并不少见,工业化的时代,宗教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出现而衰落,反倒因为科学的出现而更加繁荣。
毕竟与基督教和另外的一神教相比,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其实哲学才是他们宗教的核心,只不过想要用哲学传教未免有些异想天开,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老百姓大多数是文盲,他们最能够了解的就是最简单的语言组成的词汇,所以即便是道教和佛教,也只能尽量的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
有的时候甚至连语言都很难去解释那些东西,便成为了礼仪,融入了百姓们的生活之中,然后为了倡导道德,自然也不能用哲学去解释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又是什么东西,只能用神明和佛陀来作为帮手,从而让民众去理解,什么是道德。
当然,在宗教的过程中,自然也有不好的事情,但那些是盈利手段,现在讨论的则是宗教的核心思想,起码道教和佛教受到科学冲击并不是那么的严重,甚至在老百姓普遍富裕的年代里,尤其是对于许多新兴的市民们来说,就更是如此。
因为物质的富裕并没有带来精神的富裕,反而是带来精神极大的空虚,宗教,自然成为了安慰人心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近来无论是寺庙还是道观,又或者是其余的宗教,都在这一股工业浪潮之下,蓬勃生长,对此朝廷也是知道的,对于正统宗教的成长,朝廷是抱着喜闻乐见的态度的。
对于宗教本身来说,每一种宗教都代表了一种价值观,一种哲学,一种思考的方式,对于民众来说,宗教是慰藉人心的工具,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找到方向,让他们明来处知去处,而对于朝廷来说,宗教便是统治工具,毕竟一帮内心空虚的人往往就会干出很多不道德的事情来,犯罪率往往也会上升,指望如今的人相信科学,这一点还是比较困难的,既然如此,宗教自然是更好的统治工具,可以让人民感到满足,朝廷的统治也就稳固了。
所以正统宗教,朝廷是接受他们的,但在这过程中,自然也有一些野心之辈,不甘于小小的宗教,而是把宗教变成了统治人的工具,甚至不仅仅满足于精神世界,而是要侵害到物质世界,这就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了。
朝廷之所以希望宗教存在,便是因为宗教可以抚平人们的内心世界,但外部世界,宗教是不能干预的,虽然在出让一部分精神世界的同时,必然会感染到一部分的现实世界,但若是越了界,这就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了。
而这位始开道人,便是一位斜教徒,刚开始出现在长原镇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很快,他精湛的医术和算命术,吸引了整个长原镇的百姓,许多现代医学无法医治的病例,在他的医术下妙手回春,且这位始开道人,还并不收人问诊,看诊的费用,很快,长原镇的百姓就把这位始开道人称为是老仙人,纷纷对他顶礼膜拜,这样一来,始开道人才慢慢进入到黄哲明的眼中。
对于乡野遗贤,黄哲明自然保持着敬重的态度对待这位道人,听说他打算定居于此,黄哲明倒也很开心,毕竟在自己的治下能够有一位得道的真人,那确实是一件好事,起码也能算得上是一件政绩了,想着雷首山空置许久,自从五代十国之后,便成为了一片废墟,当初他刚来的时候,看到那已经化作乌有的遗迹,便心中觉得可惜,据传说有关于雷首山,最早的记载来源于汉武帝,那时汉武帝来到雷首山附近,看此山,巍峨雄壮,犹如雷兽之首,昂然挺立,便将此处定为自己的行宫,名为晋山宫,成为汉武帝众多宫殿庙宇的其中一座。
不过随着汉武帝的死去,这座宫殿也逐渐被人淡忘,到了唐朝的时候,一些道人来到雷首山,见此山雄奇,便将此山作为道场,建立山门,开宗立派,在唐朝倒也是人丁兴旺,这长原镇,原本就是为了接待朝拜雷首山的人所建立起来,那时还不过是一个小山村,人们的主要业务便是接待四方的来客,赚取一些过路的差旅费,一个小小的村子,逐渐做大,便有了如今的长原镇。
但五代十国之后,常年的战乱,使得道家衰败,在中国的历史上,盛世往往是道家的天堂,而乱世则是佛教的天堂,这或许跟两种宗教的理念有关,道教修的是今世,盛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想着长生不老,而到了乱世,世道混乱,人世太苦,所以大家便想着来世投身一个好人家,所以便修佛了。
所以到了乱世,这处庙宇也就渐渐凋零,许多倒是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而原本的庙宇也被军阀没拆了拿去做自己的行宫,所有的青铜塑像则是被拿去融了换做兵器和铜钱,发放给士兵,这雷首山道观便也就此破败了。
而如今,这雷首山上,只剩下一片废墟,一些无家可归之人便会在深夜十分来此居住,算是一处落脚地,近些年朝廷有了劝山民下乡的计划,黄哲明自然也接到了任务,长原镇不大,空余的面积也很多,同时大量的村民都去挖矿了,或者是去沿海城市打工,长原镇的人口也下降了不少,黄哲明便想着把这些山上的居民搬下来,让他们在小镇中生活,或许愿意去种地的,便把他们分配到乡村中去,给他们一块地,让他们可以在小镇中生活下去,虽然日子不一定特别好,毕竟这些都是当地衙门给予的,数量不能太多,不然长原镇的百姓恐怕会引起反感,但总比在山上过日子要好得多。
这一项计划黄哲明策划了足足两年的时间,最终山下的村民和小镇居民以及山上的乡民都接受了黄哲明的提议,愿意接纳这些山民来到自己的城镇居住,之后的三年里,黄哲明把心思都扑在了这件事情上,要知道农村改造和山民下乡,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因为双方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一帮人长期生活在山上,还有一帮人则是生活在文明社会,习惯的不同,生活习俗的不同,都让双方会产生意见和分歧,最后导致歧视。
若要使双方能够完美的贴合,其中所需要花费的功夫,绝对是巨大的,黄哲明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才终于让这一千四百多山民重新回归了文明社会,而在这其中,道观之中居住的几十名游民便也得到了分配,或者是进入工厂工作,又或者是得到一块租借的土地用来耕种,反正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从而整个雷首山一带,几乎所有的山民都得到了安置,可以说是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而如今雷首山自然空置,始开道人的到来,让黄哲明心中对于雷首山当年的盛景有了一丝念想,便想着请始开道人去雷首山建立道观庙宇,重新将这一代给建立起来,最开始黄哲明也没多想,便是觉得这么做,起码也算是一件文化上的重要事情,再怎么说,起码也是一个景点不是,长原镇的百姓若是累了,登高之后也能找到一处歇脚的地方,便向始开道人提出了这件事情。
始开道人自然是欣然应允,听闻黄哲明要在雷首山修建道观,长原镇的百姓们对此都很高兴,在他们的眼中,始开道人是真正的得道真人,这样一位老神仙能够落脚在长原镇,那是他们的福气,更何况很多人都接受过黄哲明的恩惠,且在长原这片地方,许多人都是道教徒,在信仰和人心的加持下,修建道观的消息立刻被传遍了整个长原镇的大小村落,许多人纷纷来帮着黄哲明一起建设这座庙宇。
而许多有钱人家,听说始开道人要修建庙宇,重振雷首山道观,也是纷纷出钱,这些煤老板,一个个可是非常的有钱,长原镇虽然不是什么开采大镇,但依旧有好几个富商,他们对于始开道人自然也很尊重,但不是因为信仰和看病救人,而是因为这位始开道人,似乎很有门路的样子,这才是他们选择帮助他的原因。
就这样,雷首山道观在长原镇官民商的帮助下,很快便被搭建起来,道观的香火也很旺,而黄哲明的劫难也就自此而来,最开始是他的夫人,开始频频上山去道观参拜,最开始黄哲明也没什么疑惑,毕竟自己夫人本身就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如今长原镇有了一处道观,经常去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随后他却发现了奇怪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夫人越来越神神叨叨了起来,讲起话来也总是玄而又玄,但却带着一丝丝的诡异,同时黄哲明还发现,自己的夫人精神好了许多,甚至到了亢奋的状态,这让黄哲明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