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天子刘病已上官莲儿》第156章 石渠阁会议

    宣帝留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一个月,让其感受大汉的强盛与繁华,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月,对大汉的疑虑全部打消,一心一意的归服大汉。
    “小王希望留居于大沙漠之南的光禄塞下,若遇有紧急情况,退入汉受降城自保,还望皇上准许!”
    甘露三年二月,准备回国的呼韩邪单于想是被他的哥哥致支单于打怕了,还有些忐忑不安。
    宣帝大笑答应了,并且长乐卫尉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率领骑兵一万六千,又征发边疆各郡数以千计的士兵、马匹,送单于出朔方郡鸡鹿塞。
    接着又下诏命董忠等留下护卫单于,帮助单于征讨不服呼韩邪单于统治的匈奴力,同时转运边彊的粮食,以供呼韩邪单于的部众食用。
    要粮给粮,要人给人!
    致支单于见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了,本以为不回来了,不停的扩大自己的地盘,兼并对手的军队,也实力大争。
    忽然听说大汉出钱出人的帮助呼韩邪单于,致支单于打都没打,带着军队就向西跑了。
    致至单于于是向西逃走,又撺掇刚被汉朝立为小国王的乌就屠,想兼并西部力量。乌就屠哪里敢背叛大汉,二话不说将致支单于的使者斩了,送到西域都护。
    不仅如此,乌就屠还为了向大汉邀功,也不管匈奴是他外婆家了,亲自带了八千骑兵,想把致支单于消灭,结果还是匈奴人猛,没有打过致支单于。
    致支单于见自己被孤立,又没地方去,于是继续西行,连灭了乌揭、坚昆、丁令三国,兼并这三国的土地和军队。于是就在坚昆定居了,这时离汉朝很远……
    匈奴自此安定!
    之前,自乌孙以西直到安息,与匈奴接近的西域诸国,全都畏惧匈奴,轻视汉朝;自呼韩邪单于至汉朝朝见后,则全部遵从汉朝号令!
    百年之后,当班固之父班彪回忆起这段彪悍铁血的时代时说:“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此后汉朝势弱,致支单于与康居王联姻,便居住在乌孙西部,多次袭扰乌孙,杀害汉朝使者,威胁西域。十多年后,直至汉朝出了一个牛人,陈汤,将其诛杀,并且说出了:“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让无数大汉子民振奋之语。
    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却有一人不开心,那便是太子刘奭,因为他得了抑郁症!
    不久前,太子刘奭最喜欢的司马良娣病逝了!
    “我死并非是由于天意,而是你的姬妾们行祝诅之术害死了我。”
    司马良娣临终前说道。
    这让从小就活的小心翼翼的太子刘奭想起了他那被毒杀的母亲许后,于是很是悲痛,然后就抑郁了,人也变得恍恍惚惚,再也不召见他的姬妾。
    太子刘奭变成这个样子,真是让宣帝操碎了心。因太子喜欢诗赋,于是下诏让王褒等人都去东宫服侍太子,逗他欢喜。
    王褒等人便早晚诵读奇文及自己写的得意之作,刘奭很喜欢王褒写的《甘泉》和《洞箫颂》,慢慢的精神也好了起来,但是仍然不召姬妾。
    不召姬妾,就意味着没有子孙后代!
    宣帝心想,你既然觉得你府上的姬妾是坏人,那也就算了,再给你从重新挑选。于是让王皇后挑选后宫里能让刘奭高兴的姑娘。
    王皇后于是便挑子五个女子,等刘奭前来朝拜时,便叫出那五个女子,暗中派心腹宫女询问刘奭喜欢哪一个。
    这时的刘奭哪有心思,但是他一向与王皇后感情深厚,不想拂了皇后的美意,于是便含糊的说了句“其中一人还可以。”
    当时有个姑娘坐在太子附近,又独自穿着红边宽大上衣,宫女以为太子说得就是那个姑娘,皇后派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将政君送进太子宫中,在丙殿被太子召见,得到御幸,就怀了身孕。
    这个姑娘便是王政君,若是宣帝、王皇后得知,日后就是这个姑娘间接的导致西汉灭亡,不知是否会后悔这一举动。
    然而此时宣帝并没有想那么远,或者也想不到那么远,他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太子刘奭。
    甘露三年,大汉武功、文治均已达到巅峰,然四十岁的宣帝却并未有就此得意,因为他有一个不满意的太子,一个让他失望的太子。
    所以宣帝为了进一步巩固汉家的统治,在未央宫石渠阁召来了一次儒学会议,下令由萧望之主持,期间宣帝多次到达现场听取会议。
    当然,不去也没有办法,会议太激烈,没宣帝去,萧望之等人压不住阵。
    会议的主题便是命所召集的二十多位儒家学者们讲述他们对五经的解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年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学说成为汉家的理论思想。然儒学也各有派系,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统治,所以宣帝才召开了这次会议。
    会议最后由萧望之等将整理出来的内容上奏,由宣帝亲自出席裁决,最后以贺注解的《易经》、夏侯胜、夏侯建注解的《尚书》、谷梁赤注解的《春秋》作为标准本。
    在这次会议中,当年宣帝的祖父卫太子所亲善的《穀梁春秋》的地位上升,当年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公羊春秋》的地位下降。
    《穀梁春秋》与偏法的《公羊春秋》不同,更侧重宣传儒家思想的中的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有助于缓和内部矛盾,更有利于长远的统治。
    宣帝,想加强宗法礼仪的控制力量,同时也要引正《公羊春秋》学片面强调法治所引起的弊病,同是修饰内法的本质,为法治套上一层温情的面纱和一个仁义的光环,让人更容易接受。让治理即法令严明又显得重义温情。
    并且自石渠阁会议后,宣帝便也成了最高经学的权威,更有利于加强他的地位,以有对儒者的影响力,此时宣帝的威信也达到了巅峰!
    一举多得!
    当然,在这期中,自然也有人借之排除异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