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五月,赵充国的屯田策略终于见到成效,陆续有三万多人投降汉朝,目前逃脱的先零首领杨玉和犹非所领之人据赵充国的预计不过四千,已不足威胁。
此时大汉的兵威已威震西羌,羌人再也不敢生出什么生事来。已归顺的羌人首领靡忘等,便多次向赵充国保证一定将反叛的羌人擒获,请求撤走屯田部队。赵充国奏报宣帝,宣帝同意。
赵充国于是率军回归长安,不久羌人若零、离留、且种、儿库等小部落首领一同杀了反叛的先零首领犹非、杨玉,率领余于的四千多人投降了汉朝。
从赵充国去七月到达西羌到今年五月,不足一年,在赵充国的坚持下,终用最小的代价,快速的将这场叛乱平息。
赵充国回长安之日,宣帝派人去迎接老将军回归,这些人中便有赵充国的好友浩星赐。
“翁孙,可真有你的,我可真为你捏了一把汗啊。”浩星赐笑着说到,赵充国在西羌多次违背宣帝的诏令,着实让他担心。
“如今皇上英名,老夫也一心为国家社稷,有何可担心的。”赵充国颇俱豪气的说到。
“是,是,是,多亏皇上英名,翁孙才能立此大功。不过现在朝中许多人都以为破羌、强弩两位将军出兵攻敌,大量杀敌收降,敌人才得以消灭。虽然有见识的人都主为敌人早就势穷力薄,军队即使不出击敌人也会自己降服的。将军如见到皇上,应归功于两位将军的出击,说两位将军不是臣下所能比得上的。如果这样,将军的计策就没有过失了。”
浩星赐低声说到。此次赵充国虽然立功,但由于他的坚持,早就把一心想立功的破羌、强弩两位将军得罪了。其实宣帝封许延寿为强弩将军,也是想许延寿在这场必胜的战斗中立一些功劳,无奈赵充国一直反对出军,所以一拖再拖,到最后赵充国屯田之前,才令军队出动了一次。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年纪已经老了,爵位也到了极点,难道还因避嫌一时的功劳而欺骗圣明的君主吗?军事形势是国家的大事,应当为后代所效法。老臣如果不在有生之年全部明白地告诉皇上用兵的利害关系,一旦突然死去,有谁还能再对他说呢?”
赵充国叹了口气说到,他的心中对宣帝充满的信任,对这个国家也充满的忠诚,所以他对宣帝知无不言。
“你,唉!你这脾气,你不为你自己考虑,也为子孙们考虑。何苦要得罪两位将军呢?”浩星赐说到。
“我父子无功德,却深得皇上器重。怎么可为了避嫌,而欺骗皇上。请不必多言!”赵充国说到,最终赵充国为了他的忠心付出了代价。
宣帝在宣室殿接见了这位执着的让他觉得可爱的老将军,他本想让许延寿立点军功的私心硬是让赵充国给干扰了,让他即无奈又感动。
“将军此番辛苦了,多亏将军,此番平羌才如此顺利。”宣帝说到。
赵充国果然照实陈述,在总结此次平羌经验时,指出先前朝庭的几次决策错误,当然是委婉的指出,赵充国的奏书写得相当有水平,说话自然也是很有水平的。
这一点从他的行军打仗思路上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像卫青、霍去病那样攻击性的将军,而是谨慎的,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将军。
最后,赵充国指出此次封破羌将军等完全是浪费军费,应将辛武贤调回原职,继续专心做酒泉太守。
赵充国的意见很对,而且人又固执,却又忠心为国无所顾忌,若是不同意他,估计赵充国得没完没了的说。
宣帝只得一一的依了赵充国。此次出动的破羌、强弩两位将军都未得到封赏,当然赵充国也未得到封赏,也回原职任后将军。
赵充国高兴了,然而有一个是非常不高兴,那便是酒泉太守辛武贤,他的心情其实也能理解。眼看着被封将军,要立军功了,可是赵充国总是在中间推三阻四的,别的将军都争着冲锋陷阵立军功,赵充国却是老想着种田。
虽然羌被破了,但是大家都没捞到军功,这不是挡人官路吗?这就算了,现在你又建义把我这个破羌将军给撤掉,你不有爵位了,就不让别人有爵位?
辛武贤很生气,但也只能忍了,因为赵充国没有啥缺点,贵为将军,生活也很质朴,在军中也素有威名,又深得宣帝信任,连一同去的许延寿这个贵戚都没有说什么,他能说什么,所以也只有忍了。
不久,反叛的羌人首领犹非、杨玉的头颅便被归降的羌人送到长安,羌人全部归降。宣帝大喜,对归降的羌人部落首领按功劳封赏,此次平羌汉军并无一人受到封赏。
紧接着赵充国又提议在金城郡原汉军屯田区设置金城属国,以接纳归降的羌人,再派护羌校尉对归降的羌进行集中管理。
此时的宣帝,对赵充国的意见都是一概采纳的,于是下诏令丞相府、御史大夫府、车骑将军府、前将军府、以及后将军府此五府共同商议,选出护羌校尉的人选。
此时恰好赵充国又病了,前四府很快就给出了人选,辛武贤的弟弟,辛汤。
四府共同推荐的人选,宣帝当然没意见,很快就同意了四府的意见,并将护羌校尉的符节也授予了辛汤。当然,为了尊重下赵充国这位老将军,宣帝也派人将结果通知了赵充国。
赵充国,一听到这个结果,马上表示反对,上书说道:“辛汤酗酒,不可掌管蛮夷事务,不如派辛汤的哥哥辛临众。”
辛临众去年曾为校尉,随赵充国一同平羌,后又受宣帝之命安抚众羌,赵充国对其很为赞赏。
好吧,四府都抵不过赵充国后将军府,宣帝对赵充国真的是太信任了,因此又将符节要回来改派辛临众为护羌校尉。
皇帝之令,辛家兄弟也没有办法,只好哥哥从弟弟手中接过符节去西羌上任了。
只是上任没多久,辛临众便称病要求病退,还要求自己的弟弟辛汤接替自己。赵充国看人准是准了一些,然却并没有看透并不是所有人都与他一样只重国家,而不顾自己的小家的。
宣帝最后又只得命辛汤做了护羌校尉,辛汤果然如赵充国所讲,常醉酒怒骂羌人,羌人因而反叛,朝廷最后又再次派兵去平反。
而此时的辛武贤对赵充国的怨恨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只觉得赵充国是与他们辛故意过不去,折腾他们家。于是他终于想起一件事可以报复赵充国。
你折腾我的家人,我也折腾你的家人。赵充国虽然自身没有什么好攻击的,但是他的儿子赵卬却有一件把柄落在辛武贤的手上。
赵卬,是赵充国最得意的儿子,同是也很受宣帝重用。在西羌时,同为将军,赵卬与辛武贤的关系很好,有次辛武贤宴请赵卬,赵卬醉酒了,说了一个大秘密给辛武贤听,那便是宣帝曾经很不放心卫将军张安世,是他的父亲赵充国力保,张安世才得以活命的。
按律,宫中与皇上的谈话是禁止外传的,因此连当初夏侯胜将有利于宣扬宣帝的话传了出去,宣帝就曾责备过他,更何况是这样的话。
更何况,张安世逝世的那一年,曾经有传言说宣帝想对张安世不利。宣帝接到辛武贤的上书,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赵卬,很是恼怒。
不久,赵卬因违反禁令进入赵充国幕府司马中扰乱屯兵规矩被送交廷尉审讯。赵卬知道自己被抓的真正原因,此时万般悔恨也晚了,为了不连累自己的父亲,只得在狱中自杀。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