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你的心情哀家了解。手心手背都是肉,哀家又怎么会厚此薄彼呢?”太后拍了拍她的手背,像是安抚她道,“这老四啊,迟早都是要认祖归宗的,这皇上的儿子不也是皇后的儿子嘛,你乃一国之母,当有博大胸襟。”
姜果然是老的辣,但师令娣做戏也做全套,只见她用玉指把眼角的泪花一勾,笑着回道:“太后,瞧您说的,臣妾怎么会不把四皇子当自己皇儿呢?您放心,就算四皇子写下血书说永不到炀京来,臣妾也会继续写信劝解他看开些。”
“什么?”太后有些震惊地看着皇后,“你说清楚点,什么血书?”
师令娣有些为难地望向上官晧,太后又转向上官晧,质问道:“皇上,真有此事?”
上官晧点头承认道:“母后,血书皇后也给朕看了,的确是老四的笔迹,血书上说永不会再踏入炀京一步。”
“那他有没有说什么原因?”太后还是不敢相信地斜盯着师令娣,追问道,“既然血书是老四交给皇后的,那么皇后应该知道为什么吧?”
“太后,”师令娣忙着辩解道,“臣妾也是在御书房发现的这份血书,这点皇上为臣妾作证,那时候四皇子早就离开炀京了,上哪问去啊,皇上派人去追都追不上。”
“是呀,母后,老四的确是不辞而别的。”上官晧也证实师令娣的说法,帮着劝解道,“朕也想通了,事已至此,就随他去吧,当朕从来没生过这个儿子。”
“皇上……”太后还想在说什么,手一抬,只觉得软绵绵的,身体使不上力来,头脑里一阵眩晕,口张了张却无法言语。
“哎呀——”尚凝竹猛的站起身,第一个失声喊起来道,膝盖还碰到了案几。
尖叫声一出,真正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全部人的眼光齐刷刷地望向她,弄得上官子敬的脸也青一阵白一阵的,连忙扯了扯她的衣袖,暗示她不要给自己出丑了。
可是尚凝竹根本没有理会他的提醒,而是惊悚地指着主位,用颤抖的语无伦次地说道:“太……太后,……鼻血!”
这下众人的眼光又嗖嗖地转向太后,这才看清太后鼻子下面全是血,都滴到了凤袍上,她看上去已经麻木,身体一僵正好倒在上官晧的肩膀上,正处于昏迷的状态,上官晧也吓了一跳,马上扶住母亲大声喊道:“母后,母后……”
张淑妃在上官晧的身旁,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得不轻,也跟着唤起太后来,倒是师令娣瞅着这混乱的状态,镇静地跟赵历吩咐道:“赵公公,今日可有太医随驾?”
“没有。”赵历小心翼翼地回答,边看看上官晧又看看皇后,等待他们的一声令下。
“还愣着做什么?”上官晧冲他怒吼道,“摆驾回宫,传太医!”
“是。”赵历一边冲出外面一边大声传道,“皇上有令,摆驾回宫!”
正月十五闹元宵,天才刚刚暗下来,炀京城大家小巷早就花灯千光照,烟花绽璀璨。可在皇宫里却是另一幅冷清的情形。由于太后回宫之后一直昏迷不醒,众人包括妃嫔、皇子、公主和家眷皆不能回府,他们都在宫中御书房里等待着太医的诊断,上官晧坐于主位,俯首于堂下,不怒自威,所有人也都跟着大气都不敢出。
堂下两人是刚进来的,正在同他禀报情况。太医院使陈启明禀报太后病况时,忽闻上官晧厉声悬耳地斥责道:“你说清楚一些,太后什么时候才能醒过来?”
“太后她……”陈启明早已汗已如滂沱之雨浇于额上,问题是给能想到的药都太后用了但无济于事,太后依然昏迷不醒吉凶难定,可这种时候他若是实话实说肯定会大祸临头,便只好委婉地说道,“臣认为,太后会不会醒来,这个还得继续再观察。”
“观察,观察……还得观察到什么时候?”上官晧的声音在御书房里振聋发聩道,“太后的病因查清楚了吗?”
陈启明大汗淋漓地答道:“查清楚了,太后的病况乃中毒所致。这种毒叫做一品红,闻起来无异味,是西域的一种慢性毒药。”
“慢性毒药?”上官皓的目光如同鹰隼般射向与陈启明,“那解药呢?”
“解药……”陈启明如芒在背,紧张地差点说不出来话来,“臣等正在捉紧研制解药。”
“废物。”上官晧瞪了他一样,又转向同行的沈哲铭,问道,“沈大人,刑部查到了什么?”
“回皇上,臣仔细查过了,”沈哲铭是临时受皇上之命作为刑部侍郎带领陈启明一同勘察现场,“凡太后接触过的物品我们都仔细查了,太后饮过的茶水、茶杯皆没有毒,吃过的点心、碟子、筷子和勺子都查了,就连张淑妃用过的针线盒也检查了,均没有可疑之处……”
说到这里的时候,叶莺注意到一直身如磐石的张淑妃好像松了一口气似的垂下了眼帘,僵硬的身体也微微舒展了一下。很明显,皇上现在怀疑他们当中有人毒害太后,所以按照宫斗套路,现在堂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嫌疑对象,就是不知道剧情往哪边发展。她心里有不详的预感,一个乌鸦念头诞生在她脑子里,这球最后该不会踢到玥王府这边来吧?
上官晧显然不满意这个结果,不悦道:“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疑的地方吗?”
“有。”沈哲铭踌躇了一下,回道,“问题出就出在太后穿的那件凤袍里。”
这话连上官晧听了都略震惊:“凤袍?”
沈哲铭如实回道:“是,臣和陈太医一起看过那件凤袍,确切地说,是凤袍上的那些绣花有毒,那些绣花的线皆用一品红浸泡过了,可能偶尔闻一下不会中毒,但是这件凤袍胸口、袖口都有绣花,闻多了毒性就会积压在体内,轻者上吐下泻,重者七孔流血。太后毕竟已经已过杖朝之年,这反应会比较大一些。”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