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煜辰》第79章 残影的到来

    清早,王爷带着半夏来到了粥棚。
    半夏为了方便行事,穿了男装,并且将头发束起,一副男儿的装扮。脸上稍作修饰,尽量的让看不出来。
    这时候,右相已经命人将粮食的麻包运进县衙,随时可以供百姓领取救济粮。
    见王爷前来,右相有礼有节的上前:“王爷,臣已经用赈银购买了粮食,无需再开战备粮仓了。”
    王爷睨了他一眼,心里虽然不屑,但也不想过多的计较,只是冷淡的嗯了一声。
    见王爷如此,右相只能悻悻的离开,监督发放赈米和施粥。
    很快,衙门里的人已按照吩咐摆好了桌椅,半夏坐在那里,摆上了看诊要用的工具,也让人说了,这里可以免费看病。
    开始人们自然是不信,大家议论纷纷。
    “这么个小公子,还会看病?”
    “毛都没长齐,还敢出来看诊。”
    本来王爷打算去查王康的事情,结果听到这样的议论,他险些冲回去将那一群人揪出来打一顿。
    但是在半夏警告的眼神中,他只能攥紧拳头,逼着自己不去听那些议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半夏并不着急。晏城如此多的人,总会有人想要来试试。
    这不,有一个男子扶着老人走来,老人拄着跟棍子,颤颤巍巍的走着。
    “小公子,麻烦你给我娘看看。”那男子说的很客气,话里里带着一点方言,但不影响半夏理解。
    “你们先坐,你说说,你娘怎么了?”半夏用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们坐下。
    “自从家里断粮以后,我们就开始吃什么野菜之类的,但是我娘她吃了之后就一直肚子疼,不晓得什么原因。”那男子让老人靠在他肩上,同半夏说话时很是无奈。
    知晓了症状,半夏再观察了一下老人,伸手搭上了老人的脉搏。
    没多久,微微一笑,心下了然。
    “老人家,你现在可赶到喉咙有些干痛?”半夏收回手,声音十分温和的问到。
    那老人费尽力气,将眼睛睁开一条缝,也不知看清没看清半夏,很快又闭上了,同时无力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了,本来就有虚火,你还给她吃了黄芩,这胃怎能不疼。”找到了病因,剩下的就是开药方。
    斟酌再三,半夏开了一副温和的药方,她担心老人的肠胃受不了。
    身后的人很快就对着方子将药抓好。
    “好了,回去一日两副,一定要在饭后服用,最近不要吃太辣的。”半夏将药递给他,同时嘱咐到。
    那男子千恩万谢的带着药离开。
    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半夏心中有些微微的泛苦。本来百姓受了灾,应该得到救济,可是却因为有些官员的原因,让百姓受了很大的苦。
    有了第一个人的到来,大家都停下了议论。有的人领了救济粮后,直接转到这边排队。
    半夏都一一接诊。
    王爷经过一番查访,大体确定下来,王康的确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但是问题又来了,王康不是那个参沙的人,势必就是右相。
    但如果是右相,为何现在他又用赈银购买了如此多的粮食。
    米里参沙是为了贪,那又何必要破费银子。
    这些问题萦绕在王爷的脑海里,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有哪里说不通,但是又想不出来是哪里。
    待晚上回到客栈后,他才发觉半夏其实一天都没有吃饭了,心疼之余,赶紧让店家做了些吃食。
    “你呀,怎么都不吃点东西?”看着狼吞虎咽的半夏,王爷有些心疼。
    半夏的嘴里被食物占的满满的,只能含糊不清的说:“那么多人在等,没有时间的。”
    被半夏这么一说,王爷也不好再说什么,心想着应该弄点糕点之类的放在那里。
    等半夏吃过后,鬼刹敲门进来,头一直都是低下的,眼睛都没有看王爷。仿佛再说我什么都没看见。
    但是该汇报还是得汇报:“王爷,今晨右相从城门口接的粮食,但奇怪的是,那些粮食好像是从邻国运来的。”
    “哦?这就怪了,从寒盛运来的粮食。”王爷惊了一声,十分的不解,一如那些疑问。
    想了半天,却没有什么结果,只是心中那一丝隐隐不安让他下定决心:“传令,让残影带些人火速到这里。”
    在半夏不解的神情中,鬼刹领命而去。
    “这里没有你的人?”半夏揉着自己有些酸疼的手腕,奇怪的问。
    在她的认知里,王爷似乎走到哪里都有人。
    “人手不够,这里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王爷拉过半夏的手,帮她揉着。
    半夏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顺势靠在了王爷的肩头。待王爷再想说话时,这才发觉她已经睡着了。
    无奈之下,王爷将半夏打横抱起,放在榻上,正打算去隔壁屋睡时,半夏蹭了过来。她本就不高,如今蜷在一起就像一只小奶猫。
    叹了口气,王爷实在不忍心走了,于是将半夏往里面挪了挪,自己则睡在了旁边。
    二人虽然相识这么久,却几乎没有在一张床上睡觉,哪怕是和衣而睡。
    过了几日,陌云终于带着大队的粮食赶到,同时还将刘青史带到了王爷面前。
    “鬼刹如今在暗处,不能露面,明面上的事你拿着本王的令牌去处理。”王爷将令牌递给了陌云。
    陌云走后,王爷这才开始和刘青史说话。
    “阁下是?”刘青史有些害怕,他刚刚听到了眼前这个男人自称本王,
    “不知先生可知道烨王?”王爷端着茶水,笑的温润如玉。
    “莫非您就是?”刘青史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急忙跪下:“学生见过王爷。”
    “起来吧,本王只想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王太守因何入狱。”王爷当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重新了解这件事情。
    刘青史将事情讲了一遍,大体上和王爷了解的差不多,只是有一点,王康给朝廷去过一本奏折,禀奏右相给米里参沙。
    王爷思考了一下,算了算时间,觉得不大对劲。已经过了这么久了,边关的奏折一向都是八百里加急,就算是再怎么耽误,朝廷的批文也应该下来了。
    “你确定他写了奏折?”王爷用质问的眼神看着他,希望看出来他究竟是不是说了谎话。
    “学生万死不敢欺瞒王爷,老爷的确是写了那份奏折。”刘青史生怕王爷不相信,再一次跪了下去。
    看这样子,也不像是说假话,王爷让他离开,自己则在屋子里思考。
    寒盛国内,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
    “阁主,老东西挺听话的,多给了我们三分之一的银子。”一个下属模样的人兴奋的汇报。
    “很好,送到皇宫去,让狼主用银子去琉璃国多购进些弓箭。”相比之下,阁主就显得十分淡定了,情绪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波澜。
    下属退下之后,阁主这才起身,掸了掸衣服上不存在的尘土,阔步走出,来到了隔壁的小屋里。
    刚一推开门,一股药味扑面而来。
    “不知进展如何了?”这药味对阁主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他双手后背,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里面忙碌的人。
    “是阁主啊,老朽这里很快就好了,阁主放心吧。”里面的人头也不抬,穿梭在瓶瓶罐罐之间。
    “如此就不打扰先生了。”阁主点点头,退了出去。
    他出去以后,里面的人停了下来。盯着门口,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缓缓吐出。此人正是半夏的师傅,江湖人称鬼医。
    鬼医的神色有些复杂,他想起了自己小徒弟,日后他还去看过,可惜当时王爷就在她身边,导致自己不敢靠的太近。
    “臭丫头,不知道你是不是都把我忘了。”鬼医自顾自的说了句,随即又笑了。
    在离边关还有些距离的官道上,残影正带着一队人马奔驰。但其实他的心里还有些挂念流月,如果不是小姐需要,而且催的急,他还真想把流月带上。
    他们这一路上可谓是昼夜疾驰,只为了能早一点赶到边关。
    “啊——”
    一声惊呼从旁边的林子里传来,残影一手拉住缰绳,让马停了下来。
    寻声而去,他看到了一个女子,但显然受到了惊吓。此时那女子脸色发白,手捂在嘴上,一动不动,像个木头人一样。
    顺着女子的目光,残影看到了一具尸体,那尸体已经腐烂,散发着难闻的恶臭。而且尸体上爬满了不知名的虫子。
    但是他的衣服还能依稀辨认,上面写着个驿字,腰间还有个招文袋。
    残影虽然曾经是暗卫,但是对于朝廷的事情可以说了如指掌,招文袋只有驿兵配发,而且专门装塘报和一些官吏的奏折。
    想到了这一点,残影伸手取下了招文袋,同时对那姑娘说:“姑娘回去吧,这里交给我们处理。”
    他并不关心这姑娘是谁,这里是一条小路,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有人来,因此这尸体都这样了还没有被发现。
    而这姑娘看到也没用,她只能算是一个见到尸体的人,至于这人怎么死的,她必然不知道。
    那姑娘的眼泪夺眶而出,下意识的转身就跑,生怕自己会被叫回来。
    用几层包袱皮包裹住那个招文袋,他们这才继续上路。
    经过一天一夜的赶路,他们总算是到了,在施粥棚处,残影一眼就看到了自家小姐。
    他快步走过去,立在那里:“小……公子,可知王爷在哪里?”
    半夏听着他别扭的称呼,抬头看了一眼。残影已经很多天没有休息了,此时黑眼圈就像毛笔画上去的一样。
    “在离城门不远的客栈里,天字丙号房。”半夏淡淡的回答,仿佛只是个陌生人一般。
    但是残影刚准备走时,半夏忽然叫住他:“等等。”
    随后从自己的箱子里取出来一个瓷瓶扔给他:“和王爷汇报完以后吃一粒,你的身体太差了。”
    残影刚要说什么话,半夏再一次投入到忙碌的状态。他只能把话咽回肚子里,默默地带着东西离开。
    打算给王爷汇报过以后再来帮她。
    王爷在客栈里踱着步子,这么多天他始终还是想不通,右相既然是贪,为何又要用银子购买粮食。
    正在他烦躁不堪时,残影敲了敲门。
    “谁!”王爷十分不耐烦的问,他讨厌思绪被旁的人打断。
    “是……我。”听出了王爷的不耐烦,残影小心翼翼的回答。
    “进来。”听到是残影,王爷这才收敛了些情绪。
    残影将包着招文袋的包袱递给王爷,同时说了说发现的地点和情形。
    随后退了出去。
    王爷急忙命人找来刘青史确认,果然,那招文袋就是当时那个驿卒,上面还有他的名字。
    朝廷为了追责到人,因此要求招文袋都要绣上名字,一旦出现丢件的情况,也好找到是谁犯的错,不至于追错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